標籤:

馬三立的《吃元宵》是如何成為經典的,對今天的喜劇作家有何指導意義?

賈玲被罵之後想起來的,馬三立在吃元宵中塑造的孔子師徒的形象明顯不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聖人的形象,這種反諷明顯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但是這並不阻礙這種解構的方式促使《吃元宵》今天聽來依舊十分經典。

那麼今天的喜劇創作者應該如何解決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聲音,利用解構反諷的手法創造一個脫離人們傳統認知的歷史偉人形象?


謝邀。

您從賈玲被罵想到,我也就從這裡說起。

文藝作品裡面戲說歷史人物的太多太多了,早的咱不說,周星馳的鹿鼎記里給康熙糟改成什麼樣了;甄嬛傳里雍正快成了綠帽子王了;大頭娘娘傳奇里為了洗白娘娘,連徐惠這種歷史評價幾乎是一邊倒讚揚的人都被描繪成了極品心機表,為啥沒聽見這些作品的作者被罵?

原因四個字:關我鳥事?

荒誕喜劇倒還罷了,正劇都一本正經煞有介事的歪曲歷史。因為我們大多會相信,現在的觀眾有自己的判斷力,欣賞文藝作品跟求知求實是兩碼事。

而現在,花木蘭一個從未出現在正史中的人物被惡搞,就讓某些人義憤填膺了?

關於賈玲道歉的討論,知乎有題,基本確診是某團體為影片造話題炒作而已。

罵,不是因為觸犯,而是因為利益。

這壓根兒跟喜劇創作者沒半毛錢關係。

再說吃元宵。有時代背景是肯定的,但是真往大了想,就算那個年代,聽相聲的人有幾個會拿那個事兒當真?

喜劇創作相對正劇來說,本就不該有太多鐐銬。要創造喜劇形象,想引起共鳴,找家喻戶曉的形象,再往意料之外塑造,是常用的、高明的手段。凡事有個度,過度就不好,但是無論是吃元宵,還是賈玲,都處在調侃戲說的階段,說歪曲醜化,跟古裝電視劇相比簡直小巫見大巫。

所以,該考慮的不是喜劇創作者怎樣下心思,而是那些戴著道德面具去謀取私利的人,值不值左右開弓一千四百個大嘴巴然後啐口痰罵句不要臉?


一般來說,每個行業都有幾個行內有關,且必須崇敬不能觸碰的存在。

戲曲界是關公,儒學界是孔孟,中國馬學界是毛主席,宗教界比較多一點,一般都是創始人。

但是這些界,都是指著踩別人吃飯的啊!大夥都是為了掙錢吃飯,有時候原諒或者是忽略別人的不敬也是必要的。

賈玲道歉,一方面不耽誤置儲,另一方面變相揚腕。公理道德,根本就沒考慮進來。


關鍵看你拿一把什麼尺子去量這些作品了。


謝邀。

個人認為《吃元宵》這個段子(不僅是馬三立的)不存在任何問題。

孔子僅僅只是儒學門的聖人,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名人。

他的思想在當時來看或許的確是進步的,是能促進社會發展的。

但仍然難以擺脫孔子自身所處時代和階級的局限,

在21世紀的今天看來,有其落後和虛偽的兩面性。

《吃元宵》中,孔子嘴裡說著『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然後餓急了騙人家元宵吃,

恰恰是對近代儒學中某些隱惡揚善的欺騙性思想最辛辣的諷刺。

自五四運動前後至文革結束止,『砸爛孔家店』『打倒孔老二』『批林批孔』『評法批儒』的思潮幾經起伏。

在這個歷史大背景下,《吃元宵》一段並沒有任何的思想問題。

別拿現在的一些惡搞來比《吃元宵》,

那個年頭出來、歷經幾十年還能流傳的東西都有思想有內涵,

跟胡輪幾句惡搞幾下謀點笑聲的綜藝娛樂節目遠不是一個數量級。

感謝觀看。


不管是吃元宵還是賈玲惡搞的花木蘭,和反諷就沒有半毛錢關係。


挺符合的。

你要知道即使在獨尊儒術的年代,孔子絕糧也是一個經典故事,和耶穌釘十字架相彷彿。聖人越是表現得痛苦凄慘,越能喚起信徒們的感情。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喜劇者聯盟》?
如何評價查莉成長日記(好運查理)Good luck charile這部家庭喜劇?
如何寫喜劇?
有哪些「弱雞對弱雞」、「白痴對笨蛋」的影視作品?
詹瑞文「喜劇教父」稱號真的名副其實嗎?

TAG:喜劇 | 相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