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少見到和聽到中國的日裔中國人?
像是廣州的黑人街,還有朝鮮族之類的,外國人或者他們的後裔在中國,這種事情都很容易上新聞,但是很少聽到日裔的中國人,為什麼?
敗戰以後由於受到報復、捲入內戰、疾病飢餓等死了一部分。
蘇聯抓走了大約一百萬人去西伯利亞當苦力,死了三十多萬。1947年日蘇恢復邦交以後陸續送回了近五十萬人。
國共內戰越打越激烈,在東北的日本僑俘逐漸難以生存,日本政府向麥克阿瑟求救,「葫蘆島大遣返」,1946-48年間由美軍船隻接走了105萬,沒撐到回家死在當地的有二十多萬。
這幾波過去留在中國的日本人已經不多了。中日建交以後日本官方和民間又立即著手進入中國尋找殘留的日本人和後代,真遺孤假遺孤連同家庭成員又過去了幾萬人。那個年代日本和中國的生活水平天壤之別,能去的人大多數選擇了去日本,這以後在中國的日裔就很少了。
最後這一批遺孤中有不少人文化程度很低,既不同於已經在日本站穩腳跟的老移民,也不同於後來以留學為踏板的新移民,在融入日本社會時遇到了不小的問題。不少人一生都沒能再學會日語,沒有在日本的勞動技能,沒有親朋關係,靠社會救濟生活。他們的兒孫同樣有著身份認同上的障礙,有少部分人一到日本順勢就結成了黑社會組織。不按日本黑道既有的規矩來,抓到了因為國籍上是日本人也沒辦法遣返,讓日本警察很是頭疼。當然這個鍋中國也好東北也好是不背的,這是侵華戰爭的小小後遺症。當年自己作得那麼狠,要是一點頭疼的事情沒有天理何在?
曾經東北地區很多日裔,都是關東軍,墾荒團的後代,日戰敗後滯留在中國,大多由中國人養大,後來中日關係正常化之後,很多日本後裔都回到了日本。在融入日本社會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很多困難。
許多東北作家都曾創作過這方面的文學作品。
題主不妨查一查。的確有。聽一個朋友說的。一次他去參加一個飯局。其中一人說自己是少數民族,然後讓眾人猜他是哪個民族的。眾人皆未猜中。此人遂取出居民身份證,眾人上前一看,只見民族一欄赫然寫著「大和」二字。原來此人是當年戰爭遺孤,但未選擇回日本。
日本其實也不是不往外國移民,他們還是移的。比如世界上最大規模日本人僑民社區在南美的巴西,日裔僑民有幾百萬之多。有的日本巴西人還從歸化國回到母國並加入的足球隊,以至於今天日本的足球發展的很快。也難怪出生在聖保羅的小野麗莎唱起拉丁歌曲來那麼的動聽和字正腔圓。
在近代中日的差距也沒今天差的那麼多,還是有不少日本人跑到中國生活的。例如大連,上海等。1930年代虹口日租界里住著五萬僑民,那裡有「小東京」之稱。五萬是什麼概念?今天上海龍柏新村的韓國社區里住著5萬韓國僑民,以至於你走在那裡聽到的基本都是韓語,到飯店吃飯你會有你是外國人的錯覺,就連蘭州牛肉拉麵店都坐滿了韓國人。五萬日僑的盛況可想而知。滿洲國里更有五六十萬的日本人。後來他們都因戰敗,被遣返回國了。不然留下來被昔日的敵國歧視嗎? 在上海負責遣返的負責人就是湯恩伯,日僑們除了極少數家財,其餘悉數被沒收。就連位於今天南京鼓樓武警支隊大樓的原日本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也被當敵偽資產給沒收了。日本又不是像朝鮮那樣的中國陸上鄰國。朝鮮在100多年前可以通過泅渡等方式偷渡到中國境內紮根。而且當時東北對中國人自己都是禁臠。因為1905年日俄戰爭,讓當時的晚清政府意識到再不鼓勵中國人去東北生存戍邊,那裡的人口真空遲早給外國佔了。所以開啟了開發東北的項目,包括鼓勵移民,建東三省,和當時的大韓帝國劃界之類。也就是說在啟動這些現代化改革前,東北那個前現代地區,沒有明確的國界等概念,這些都方便了韓僑的偷渡活動。以至於在間島,也就是今天的延邊,龍井等地,還有俄羅斯濱海省形成了龐大的韓國人社區。這是中國朝鮮族的歷史成因。 韓國和中國也不是交戰國,而且人口龐大,基本是不可能遣返回去的。有的韓僑在中國繁衍數代,在歸化國有著很好的事業和生活。比如上海的朝鮮人影帝金焰。
有啊,但是改開後不少回到日本
1945年戰敗的時候日本在東北留下了相當多的戰俘和開拓團他們的結果分為2大類1946年105萬人從葫蘆島回國70萬人被蘇聯帶到西伯利亞修地球1980年開始又有一批殘留孤兒回到日本
參考:嚴歌苓《小姨多鶴》。
目前在華的日裔中國人,多是日佔東北時期的遺留,數量不少,題主之所以聽說的較少,我想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不集中。和廣州的非裔、上海的猶太裔,以及宇宙中心五道口的韓裔(呵呵)相比,日佔東北結束撤退涉及的地域範圍太大、太分散了,且多數在日佔屯墾的農村地區,這個屯子四五個,那個堡子二三人,後續散落,大家不甚了了。
二、不聲張。看看今天的抗日神劇,幾個日裔還情願自己曝光出來跟大家講啊,融入國內當地生活,謹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人揪出來打死,天天往家裡扔石頭罵鬼崽子、小日本鬼子換誰也受不了,多數都是在幾十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乃至改革開放後趕緊悄悄聯繫日本國內親人,悄悄渡海的渡海,悄悄歸國的歸國,沙揚娜拉了。
三、長相低調。非裔、歐裔、猶太裔一眼就看得出來,不愁不引人注意,就連韓裔也有極其明顯的外貌特徵——短腿、餅臉、高眉、小眼,反而日裔外貌可以很不明顯。看見了你也沒注意。十幾年前在哈爾濱工作,有個長影廠出來的燈光師,中國人名姓、一口帶著山東口音的大餷子東北話,但一看長相就知道是白俄後裔,後來熟悉了知道不僅是白俄,還有猶太血和韃靼血,而他媽是山東姑娘。幾件事印證血統——其一,酒量如飲水,三斤哈拉少,五斤干不倒,啤酒一箱箱整,那都是漱口涮胃用的,隨便過過。其二,大舌音小舌音巧舌如簧,體毛鋪天蓋地,腳毛連著腿毛幾巴毛,幾巴毛連著肚臍毛胸毛,胸毛連著鬍子毛到頭毛。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其三,X能力驚人,長影廠曾有綽號 「 一宿十三屜 」。黑人瞞不住
但日韓人在中國的聚居區一般不會報道,大概是出於他們人身安全的考慮
我來日本四年,認識不少出生在中國的日本人,大都是當時戰爭時期遺留的後裔和子女!他們多數都是在八十年代回到日本,當時的日本經濟你懂的,和國內比幾乎是百倍以上的收入差距,而且日本政府對他們也有一定優待政策,例如政府廉租房等!那時候又是中日關係蜜月期,所以大部分都回日本了,現在還一直留在國內的很少
因為殘留遺孤被同化了別說殘留遺孤了,台灣灣生也是如此但是至少沒有同化到完全變成台灣人的程度
參見小姨多鶴就知道 哦小姨多鶴好好看 居然有些電視台播放的是多鶴最後還是個中國人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日本人就不能有善良的啊?所以國家政治導向就是仇恨日本人 所以他們一來低調 二來。。誰願意去一個全國都恨你們的國家去啊 又不是發達國家
黑人街那是非法移民聚集地吧,不能跟朝鮮族相提並論的。
所謂日裔中國人,其實有挺多的……只是中國不把日裔識別成少數民族,他們不說,你也不知道。關鍵詞:日本遺孤我就遇見過三家這樣的。
一個是我舅舅的鄰居,日本遺孤一家。第二個是我媽媽小時候的閨蜜,他們家不是遺孤,而是日本戰敗後沒有離開的日本人家庭,怎麼做到的不知道,反正就沒回。第三個,媽媽的同事,她也是日本遺孤……我長這麼大隻見過一個錫伯族的人,但已經見到三家所謂的日裔中國人了。東北有的是,有些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日本裔。長的都一樣,小時候被中國人收養,除非養父母告訴,要不誰知道,現在第三代估計都有了,能看出來?朝鮮族那是聚居,不說中國話,能看出來,和漢族雜具的,你能認出來?
對那些被蘇聯人擄走和從葫蘆島歸國的了解不多,主要說一下關於改革開放後歸國的中國殘留孤兒,在明大大學院上課時教授曾給我們講過一些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教授叫鍾家新,客家人,在日本28年矣,講授的是社會學,最近出了一本新書叫《社會凝聚力の日中比較社會學》,第二章有談及中國殘留孤兒問題。
中國殘留孤兒的定義: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參戰後由於混亂而遺留在中國東北地方的12歲以下的日本兒童。戰後,由於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而遭到孤立使得日本政府無法與其建立外交關係進而將那些中國殘留孤兒接回日本,其在1958年通過了《未帰還者に関する特別措置法》,將那些未歸國者的戶籍抹殺,宣告死亡。而在1972年中日建交後,中國殘留孤兒問題才得以有機會在日本的行政課題中登場。應日本國內的殘留孤兒家屬要求,厚生省開始根據所保管的資料著手調查,對那些有著日本血統卻說著一口流利東北話的中國殘留孤兒進行核對。在得知自己可以回歸母國的消息後,有很多日本殘留孤兒都非常激動,他們的歸國理由有很多,除了作為」外國人」的不安以及對親生父母的想念外,中日近代化的格差及對祖國日本的期待才是最重要的原因。當時中日兩國經濟上的差別是什麼樣子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一個是剛剛改革開放百廢待興,而另一個則是超英趕美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強國,在這樣強烈的對比下,很多殘留孤兒都萌生了「歸國「的念頭,然而對其身份的認定除了中日兩國政府外還需要有身元保證人,除了那些有親生父母作為擔保的外,還有一些是無法找到親生父母作為身元保證人的殘留孤兒。就在他們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重要的人物登場了,那就是菅原幸助。菅原幸助早年作為一名日軍士兵曾親眼目睹了東北大地上的慘劇,在其執行禁止人員登上早已不堪重負的火車的任務時,一個關東軍少尉憑藉著其軍官的身份大搖大擺的上了車,而那些普通的滿洲移民卻不得不與骨肉分離,這一場景讓其立下了有朝一日必須讓這些中國殘留孤兒的誓言。歸國後菅原幸助成為了中國殘留孤兒問題全國協會的會長,而在其得知這些殘留孤兒因沒有身元保證人而無法歸國的情況後,他熱心的表示願意作為他們的身元保證人幫助他們,但前提是他需要親自進行辨別。無路可走的殘留孤兒們紛紛向菅原幸助寫信表達自己對於歸國的渴望,有的人甚至在信中寫到自己因為對祖國的想念甚至在睡夢中流著淚唱日文歌……教授說他在看這些信件的時候對他們是否真的會場日文歌表示非常懷疑。。。菅原幸助在親自甄別過後挑選了二十多個人做他們的身元保證人,而這些人在得到菅原幸助的幫助後又是如何回報的呢?起初當他們剛來到日本時對其可謂是非常感激,然而時間長了後他們卻覺得菅原幸助之所以幫助他們是因為想要從中牟利,騙取他們的救助金。他們將菅原幸助罵做「吸血鬼「,這種忘恩負義的行為讓菅原幸助非常生氣,並發誓以後再也不幫助中國人(Excuse me ? 這些可是血統純正的大和族啊!)。我們教授在做完菅原幸助的採訪後過了幾個月給他寄了一份小禮物,但由於沒有提前打招呼導致禮物被菅原幸助的妻子退了回來,理由是教授是中國人。。。其實歸根到底,那些」忘恩負義」的殘留孤兒之所以如此都是因為他們對當下的生活不甚滿意。從二戰結束時被遺留在中國到改革開放後回到日本,他們的年齡大多是三四十歲,在這個年齡讓他們重新融入一個新的社會,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同時日本政府為了不讓這些歸國殘留孤兒聚在一起形成力量而將他們分散在全國各地,每個月會給他們大概十萬日元左右的救助金,十萬日元是什麼概念?按當下的匯率相當於人民幣六千三的樣子,然而在日本扣去租房料金後基本就沒有多少了,可以說是只能滿足最最基本的生存要求。而除了語言及文化上的差異及生活願景的落差外,近年來中國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更是讓他們不是滋味,對於他們而言,他們是被夾雜在中日兩國間的homeless,兩邊都是故鄉,但自己哪一邊都不屬於,即不能說自己是中國人,也不能說是日本人,也許他們永遠也擺脫不了這種身份認同上的困境,他們才是真正的可憐人,是後戰爭時代的受害者。引用書中的兩個表格。是聽不到,不過在派出所見過警察在核對他們的在華滯留情況,,警察那一臉的嬌媚,我還以為見到了日本警察
別說日裔中國人,日裔外國人你能說出來幾個?中國綠卡都很難拿的
中國不接受移民,更別說日本人了,朝鮮人那是戰爭遺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