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以前,歐美人的在陸地上打仗是不是不太注重兵法之類的策略,就隊列整齊、步伐一致沖著槍口上啊?

好多歐美影視里,西方冷兵器時代及冷兵器和火器並用時代的戰爭里,軍隊隊列整齊向著炮火前進,完全看不出有什麼高深的布陣策略?


18 世紀槍戰中,近距離齊射戰法的意義是什麼? - 歷史

——請參見這個問題和回答,可以幫助您理解為什麼排隊槍斃這麼蠢的戰術被西方世界使用了幾個世紀,因為它並不是真的蠢,事實上,聰明的要死要死的。

西方世界的軍事技術和軍事思想自始至終都不比東方落後,即使是我們認為最愚蠢的排隊槍斃時代也大有戰術戰略可談。正如其他答者所說,真正決定勝負的永遠是軍隊的組織能力、訓練水平和實戰經驗,戰術策略與這些相比甚至連次要都談不上。


先來講幾句大道理:

在城堡下挖地道撐木樁再放把火、騎兵第一排放完槍後繞到最後一排原第二排再重複以上動作、「排隊槍斃」……歐洲這些程式化的戰術似乎難以引起中國讀者的共鳴。一些人印象中的兵法,應當是《三國演義》中的那種出其不意、妙趣橫生的陰謀詭計(我可以說,《三國演義》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國大眾的史觀么),而不是那種一板一眼的法則。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嘛。

再比如古斯塔夫二世,如果說他怎麼設計步兵陣型、怎麼用火炮、怎麼讓騎兵和步兵協調,偽軍迷很難對這些枯燥的東西感興趣。但如果是這個戰例,可能情況就不一樣了:1612年丹麥瑞典交戰期間,古斯塔夫前去攻打某個丹麥堡壘。途中截獲了丹麥守軍的求援信。古斯塔夫便將自己的部隊打扮成丹麥軍隊的樣子,接近並攻下了堡壘。這個戰例符合很多中國人心目中的兵法,因為它不是tactic,而是trick/intrigue/machination。不程式化,不枯燥,有故事性。但恰恰如此,歷史學家不太相信這個故事的真實性。

————————以下是正文————————

我不是軍事工作者,也不專門搞軍事史,只是從歐洲史料中碰巧看到有中國特色的戰例:

一、

阿拉貢國王海梅一世征服米諾卡島的故事。海梅一世派人去米諾卡島談判,他自己停靠該島視野所及之內的某個地方。當時,海梅身邊只有6名騎士,4匹馬,外加若干隨從。海梅就讓這些人在超過300處地點生火。從遠處看去,彷彿就是漫山遍野的篝火,米諾卡島的撒拉森人以為有大軍駐紮,惶恐不已,決定投降。【見海梅一世自傳(cp. CXVIII-CXXII)。】

(我記得中國歷史中,北宋初期和遼國打的一場戰役,耶律休哥讓每個士兵手持兩把火炬,製造出軍隊翻倍的假象,這與海梅一世的計謀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聖河戰役(1029年,瑞典和挪威聯合對抗丹麥—英國國王克努特)

奧拉夫(挪威國王)和雅各布(瑞典國王)到達聖河(Helge?)。得知克努特前來追擊,奧拉夫帶人前往上游,找到了聖河與一片湖泊交匯之處,花了數日工夫,搭建了臨時水壩。聯合艦隊則由雅各布指揮。

一天傍晚,探子發現了克努特艦隊在不遠處。雅各布下令駛出河港,將艦隊連在一起,布置在河口以東某處。他還派人去通知奧拉夫。後者一接到消息,就將水壩破壞。克努特到達河港附近時,已經看到了處於備戰狀態的聯合艦隊。但他認為天色已晚,不宜作戰,便下令艦隊進入河港休整,並沒有想到聯軍之所以棄港不用是在耍詭計。次日黎明,水位突然間暴漲,克努特艦隊亂作一團,損失較大(但主力尚在)。

【以上見《挪威列王傳》(Heimskringla)中的「聖奧拉夫薩迦」】

3.「我們決定向墨西哥進發,出發前把所有船隻撞沉」。——《征服新西班牙信史》,cp.51.

科爾特斯的故事,與中國破釜沉舟的典故相似。


你當老外都是傻子嗎,就中國人最聰明?少年,多到外面的世界去走走吧,少看點電視劇。


一力降十會


雖然說起來兵法是五花八門玄而又玄的。

但是那都是前期準備工作啊- -

兵法這個東西,我覺得題主認為的兵法應該是類似戰術一樣的東西,可是戰術玩的再花,到了短兵相接的時候那就是得真刀真槍的上去打啊。

不是擺個陣法對面就嚇傻了的。

孫子兵法裡面講的更多的是政治,是大道理一樣的東西,比較虛。

像戚繼光和曹操寫的兵書裡面就非常具體,比如怎麼訓練士兵,如何紮營地之類,一點玄乎的東西都沒有。

再舉個例子,毛澤東是近代以來非常厲害的戰略軍事家了,但是他手下的將軍們,依然要有一個靠死命令打仗的許世友,為什麼,你戰術玩的再花,面對一個碉堡放在那,你除了死命令,讓士兵拿命去填,你沒有任何別的辦法。


兵法要配合兵器兵種兵力來 一戰二戰時候受武器殺傷力所限 只能靠人肉衝鋒 所以看起來貌似是一股腦的去當活靶子 但事實上如果你看有關兵器發展史的紀錄片 你就會明白其實他們是有和武器性能相配合的戰法和陣型的


電影電視劇裡面的戰鬥場面主要展示的是場景和畫面的美觀

如果摻入大量實際戰鬥場景 一方面需要專業人員配合劇組,費錢更廢精力,這裡面內行和外行雙方的博弈浪費的成本太大 。 一方面場景畫面也不能達到效果 觀眾不買賬!觀眾也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邏輯。

敵人發起了死亡衝鋒 密密麻麻的士兵對沖

一個隱秘的重機槍 噠噠噠噠! 鮮血四濺!死了一堆人 !

一個炸彈炸過去 …… 好多殘肢斷臂飛出來……

主角身上中了好多槍 都還沒有死!殺人如屠雞!

是不是看起來很爽!

戰場和電影本質不同 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不同的……電影打鬥戰爭場面本來就是看看熱鬧就好

所以就不要在意這些東西了 想要研究專門的東西 還是要看專門的研究文獻和論文……


個人見解


西方太籠統,題主說的應該是貴族打仗那一類的,講騎士精神。咱們古代也有所謂的君子批評「兵不厭詐」太小人。 最後能活下來的,牛逼的還是不介意 亂拳打死老師傅的。


因為好多歐美影視劇有錢,有技術能做出這樣的場面。

中國的電視劇沒錢,做不出兩軍對戰的場面,只能拍幾個將領耍計謀咯。

冷兵器以及早期火器時代都是列陣而戰的。

戚繼光抗倭靠的也不是計謀,而是鴛鴦陣。

蘇丹攻破君士坦丁堡的擱在中國也算是兵法計謀之類的。


堂堂之陣,這麼強大的組織度。


高深的布陣策略?你是指那些花里胡哨的神馬八卦陣之類的東東么?


我只想補充一下,您說的兵法是戰術吧,我們一般講兵法還有戰略性的,就是如何操控全局,如何贏得戰爭而不僅僅是戰役,從這點來說,亞歷山大,凱撒,漢尼拔,阿爾弗雷德,彼得,諾曼底公爵都不是有勇無謀的平庸之輩。


可以看看普魯士腓特烈大帝的幾個經典戰例,先期準備,臨場應變,能拍電影。

更耳熟能詳的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衝進羅馬。

騷年哇,真正決定勝負的是部隊的組織力,訓練水平,將官的實戰經驗。比如窮寇莫追,戚繼光叔叔告訴我們,整肅部隊,維持陣型,放心去追。諸葛亮《後出師表》(真實性不討論)里就說過,再不出祁山,蜀國跟著劉備入川的戰鬥骨幹老化凋零,這破仗就更沒法打了。


特洛伊木馬被題主吃了么?溫泉關你是不是也忘記了?那都太遠了?好說個近代的,二戰德軍閃電戰,日德蘭海戰。


推薦閱讀:

對一個總是挑釁又自我感覺良好的人,該武力解決還是智力解決?
晏嬰二桃殺三士的故事中,三士有辦法避免死於二桃之計嗎?
大家知道,諸葛亮只是被羅貫中神話了,那麼請問,歷史上到底哪個人真正配得上「」鬼神莫測「」詭計多端「?
孫子兵法對你的啟示是什麼?

TAG:戰爭 | 謀略 | 兵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