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實證研究中不顯著的結果一般不能發表?

如果是多次調試,檢驗,結果都不顯著的話,不是也證明了之前研究的問題中,幾個變數間事實上很可能不具明顯相關性嗎,這樣的結論沒有很大意義嗎……


謝邀。

聽誰說的。。

如果你證據充分,做出來不顯著,能推翻別人之前的結論,自然是很好的。

顯著好還是不顯著好,要看你的故事時怎樣的。多數故事需要你一個顯著的結果才能證明你的故事是經得起檢驗的,但也有很多故事需要不顯著。

當然,還有奇葩的故事,顯著不顯著都能說的過去


因為power往往不夠。

陽性結果要求研究假設的p值統計量小於檢驗水準,一般大多數研究中檢驗水準是0.05,在gwas裡面,為了控制多重比較的問題,甚至會定在10**-8。這樣,當研究結果處於零假設的拒絕域時,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陽性結果是可靠的。

但陰性結果就不一樣了!

一般由於成本和現實的考慮,一個研究的power不太可能達到0.95,即第二類錯誤概率小於0.05,這個數量級。否則樣本量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在流行病學研究中,power能達到0.70往往算是已經很高。

所以,單一陰性結果是真陰性的概率實在不高。

與相信單一研究的陰性結果相比,流行病學上更傾向於對多個研究結果進行meta分析,或聯合多個研究中心成立consortium,以增大樣本量,提高power。


Meese and Rogoff (1983).


經濟學裡面,多數文獻發現一個人的創業幾率會隨著財富增加而上升。但有篇文章發現二者並無顯著相關性,發在top journal上。詳見hurst and lusardi, JPE.


結果不顯著可以發啊,起碼說明你的假設不成立


記得現在在中財當副高的大師兄和我說過,我們是編故事的人,只要你能把故事編圓滿就行


實驗結果顯著好比證實了假設是存在合理的,而不顯著卻意味著觀點不合理。好比證明有很容易,找一個出來就行;但是證明沒有就難了,樣本量是天文數字不說,一旦有人找出來,結果鐵定被打臉。


以發表價值論,只有不顯著但統計效力高的陰性結果是有意義的。

以積累數據論,只要實驗條件能對上,任何數據都是有價值的,前提是能建立某個領域的共享資料庫。


推薦閱讀:

中國房價現狀、規律及預測分析?
出國讀經濟金融在國內應該讀數學系?
國內宏觀經濟學與西方國家是否一致?
美國大蕭條時期的傾倒牛奶事件和近期國內發生的奶農殺牛倒奶事件在經濟學原理上有何異同?
從經濟學、社會學等角度理解,人在購物時,為什麼越是便宜的東西,越會討價還價呢?

TAG:學術 | 社會學 | 經濟學 | 學術期刊 | 學術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