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教不嚴師之惰,教師應該保持威嚴和高冷,還是應該拉近師生距離甚至成為友人?


」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論語·子張》)

君子似乎有三種變化,看起來很莊重,接觸了一下覺得他很溫和,但聽他說話又覺得他很謹慎,一點都不隨便的。

這是我理解的老師,有君子之風。老師課下可以和學生走得很近,但是課堂上一定是嚴肅的,就是要有老師的威嚴。和學生在交流的時候,最好能和顏悅色地和他們平等對話,一切以真理為重,為求知而學。老師的言語一定是莊重的認真的,很多時候學習生活都是老師的言傳身教,老師對待教學是認真的,學生也會學著認真。所以老師的言語不能隨便。

這是大方向態度的把握。

具體來說,老師應該和學生保持適當的距離,尤其是和異性的學生,要有老師的威嚴。

有些學生膽小,就要鼓勵他們;有些學生可能比較喜歡你,你就要起到把握距離的作用,免得他們沒大沒小影響了課堂的紀律。


傳統的教師可以放棄綬帶和長袍,甚至可以從講台上下來,走到學生中間,但他不能放棄最後的守護——以教師的身份使用教師的語言。

——布爾迪約《再生產:一種教育系統理論的要點》


謝謝邀請。

因材施教,因時制宜。

教育不以「有效」為目的,就是耍流氓。

你們發言,也是這樣。


良師益友。


在國內讀本科的時候,常被教育:好的老師是可以和學生打成一片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

但是出國之後,無論是讀教育學碩士還是在國際學校工作的經驗都明確的告訴老師:師生關係只能是師生關係,沒有朋友這麼一說。當然,我理解的師生關係是和諧的,平等的,所以你可以是和藹可親的老師,或是嚴格又不乏幽默的老師等等,要看你的性格特點和人格魅力。但關鍵一點,在學生面前要記住你是一個老師!

在我工作過的這所國外的國際學校,因為比較貴族,對師生關係要求很嚴格,跟國內不同的是:任課教師不可以把自己的手機號告訴學生和家長,她們只能在工作時間打學校辦公室的電話跟任課教師聯絡,或者通過校長辦公室秘書與任課教師預約時間談論關於某學生的什麼問題。所以我們常常會收到預約單,好讓老師全面的準備材料跟家長溝通。學生在課外想要和老師討論也必須是在校園範圍內的。有點跑題了。。。回來。。。

學生不可以單獨和老師在課外時間或假期外出,學校批准的集體活動除外。主要是擔心學生的安全問題,老師是付不起責任的(學生的家庭背景大多比較顯赫,有家長在家長會的時候會帶著自己的律師來)還有就是嚴禁師生戀的出現。新入職的時候,在員工培訓時校長強調教師要「保護好自己」,是我過去從來沒聽說過的。總覺得孩子就是孩子,怎麼能「斗」得過大人,其實不然。。

不建議教師加學生的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路。學生大多比較八卦,他們想通過你私下的生活狀況了解你,上課時就會比較好奇而不是focus在應該學習的內容上。如果「不小心」加了好友,那以後po所有照片或發布言論時就要注意了。曾經有位男教師發假期在海邊穿比基尼的照片,開學後學生瘋傳他是gay,一度影響了老師的威信和學習的風氣==

對於這一點,其實學校沒有特別嚴格的要求,因為大部分老師也是比較好奇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方式,Facebook上還有建各班級的學習小組(當然學校不鼓勵,如果是建學習小組可以去wordpress等類似的純學習的網站)所以通過臉書就會發現,我們學校的學生們是一旦放假一定會出國的,或旅行或遊學,沒事學個開直升機,進個top100企業實習等等。有一回下課,我從走廊走過無意聽到兩個學生對話:「如果你讓你爸給學校捐一輛校車,能不能幫你抵過(英文)。。」 另一個可能是犯事了。頓時我覺得自己活在Gossip girl里。。。可見,在這裡大部分老師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是不在一個世界的,所以師生關係只能是師生,你還想成為朋友?學校會問:你想幹嘛?

當然,不讓當朋友也不意味著跟學生關係不好,其中的分寸親疏遠近是需要老師好好拿捏把握的。難就難在這裡。如何既有威信在該嚴厲的時候嚴厲又能和藹可親在該幽默的時候拉近學生距離我也在實踐中探索。。。

可是,回國後情況就變了,雖然也是國際學校,但是體制不同,課程機構不同,要求也不一樣(或者說學校在師生關係上沒有明確的要求,就是和諧,學生要喜歡你,不然每學期評教你就死翹了)。跟一大票學生成為朋友在校長眼裡變成了老師的優勢。所有任課老師的電話被公布在發給學生的每一個筆記本里。所以在晚上接到家長或學生的電話也是很平常的。學生認為如果你把他當朋友他就會「給你面子」,上課認真一點不逃課好好跟你互動按時完成作業。學生跟老師外出也很平常。加QQ微信是必須的,方便交流溝通。當然學生跟老師太親近也會有一些問題,比如該嚴肅的時候丫跟你嬉皮笑臉,頑固不化,太把自己當回事。。。等等。我跟學校外教交流也談過這個問題,他們在本國教書的時候也是不可以和學生走的太近,不可以有聯絡方式,但是來中國也全都變了。但是他們會「入鄉隨俗」並適當保持距離。

我有時候也在想,這兩種面對師生關係的不同態度,到底有沒有哪一種是特別符合「國際標準」的。思來想去好像沒有唉。我想應該是分寸,分寸最重要吧。


小學教師來答。有時候想想自己簡直就是人格分裂好么!

上課一本正經高冷范,會微笑但絕不開玩笑,要求比較嚴格,節奏快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不要在我課堂上出現,同事聽我的課說我課堂上和生活中絕壁是兩個世界的人。

課下跟他們玩的很好,他們會伸出臟呼呼的小手托著幾顆糖豆子說,老師給你吃;他們會跟我說老師你自拍用美顏相機嗎,那個看不出臉上的痘;他們會說老師你快來看,我猜你喜歡這樣的人,那是一個漫畫肌肉男。他們會送我很多自己的手工作品,比如我的畫像,軟泥捏的多啦A夢。。

附畫像一張。娃哈哈。

孩紙們已經摸准了我。課上都眼睛亮亮坐在那都是小大人。課下有的就瘋了。

老師講場合,有分寸。學生自然也會懂得講場合,有分寸。


教育是和時代相關聯的。

教不嚴師之惰,是因為古代私塾就是教師負責的的,老師教你句讀,教你讀經,教你寫文章,同時負責安全和人格培養。讀四書五經說白了可能類似於天天背毛概,這種既無聊又機械的教育只能靠老師的戒尺。這句話也是對於古代教師的一種約束,有點像我們現在所提倡的師德。

可時代不一樣了,現在的信息這麼發達,早已不是老師讀幾年書,積累那麼點知識就能教一輩子的時代了,知識也不斷更新,早就不是四書五經了。

而人們更加註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更加影響一個孩子的發展。從這方面來看,教師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輔助的角色了。

所以,你還嚴肅地上課嗎?還跟他們講你的大道理和輝煌往事么?大學那點知識夠準備多少節的PPT?學生比你懂得更多時你難道板著臉說不要頂嘴嗎?

在這個更加註重平等和個性發展的時代,教師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是每個老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而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選擇在上課時當一個傳授知識與方法的老師,下課時當一個傾聽與交流的朋友。


推薦閱讀:

關於深國交?
通過微課如何判斷老師是否合格?
武訓是個怎樣的人?
你個人最擅長的一種學習方法或者學習模式是什麼樣的?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 GDP 超 4% 有什麼意義?

TAG:教育 | 教學 | 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