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陋的中國人》大家看了么,覺得好看么?
柏楊大師寫的書,我都很喜歡看,但是最近和小夥伴討論,對醜陋的中國人有不同的意見,想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待柏楊這部著作的?
柏楊是五四以來最厲害的一位大師,他厲害之處在於不必翻遍經典,不必實地勘探,只消獨自一人關在屋子裡,便可寫出一部又一部傳世之作。
譬如這部《醜陋的中國人》,非柏楊不可寫也。寫此書,只消學得一招。
是謂雙重標準。
中國人微笑示人,你得看成是虛偽;外國人微笑示人,你得看成是真誠。
等飛機時飛機延誤了,中國人不去爭吵,你得看成是不知爭取權利;等飛機時飛機延誤了,外國人不去爭吵,你得看成是有高素質。
你必不能念及中國人之好處,眼中所見,必是中國人髒亂差,必不可念及這些中國人溫飽也許都成問題。同理,你必時時念及外國人之優,眼中不可見外國人隨地吐痰等事。
這招學不會,《醜陋的中國人》這部大作,是決計下不來手的。只教你學會了它,坐在家中,信馬由韁,絕世之作便可誕生。
柏楊大師在台灣是坐過牢的,若是活在大陸,想必亦非要把牢底坐穿不可,因為柏楊大師若活在如今,必是那鍵盤黨黨魁一類人物。距離第一次看它已經十二年了。彼時我還小,飽受雞湯河殤,將之奉若圭臬;今日俺三觀已成,往事不堪回首。
魯迅、柏楊是一類人嗎?魯迅先生像是嚴父,是良師,毫不留情的拆穿之後,是鼓舞你向前;柏楊則是隔壁潑婦,沒有缺點創造缺點也要罵,做他鄰居就是你的原罪。
那本書糟點之多我就不說了,只說一個事情:
他說中國人的文化是個大醬缸,什麼人進去都染出顏色來。
接受採訪時他得意的說:醬缸文化這個概念是他第一個提出來的。我看完立刻想到魯迅的文章有提過「染缸」這個說法,具體文章記不清,但絕對是魯迅說過的。
看來柏老讀的書還是不夠多。那本書最煩的一點就是,一個觀點反覆寫,和小學作文似的 讀兩篇就讀不下去。把相同內容刪光這本書挺多印20頁,不能再多了。好看,特別好看,有理有據,煽動性強,難得的一本正經胡說八道。柏楊先生不知有無把自己歸入「中國人」之列,若有,那嘴臉大抵也可以算是「醜陋」的。「憂國憂民」有多種姿勢,柏楊先生的姿勢確實不好看。魯迅先生諷刺國民的劣根性,言辭辛辣,但也算是實事求是,灰頭土臉面紅耳赤還是得低頭承認。
柏楊先生不是這樣的。他有自己的體系,自己的標準,而這個標準體系太過複雜太難操作,最後刪繁去冗,就只剩下「中國人」。與這三個字有所牽連的,都該扔到糞缸里。
《醜陋的中國人》是先有結論,再去引據論證的。醜陋就是中國人的原罪。把中國人的「醜陋」來出來晒晒,我覺得是好的。但是令人噁心的是,將部分當成整體,把缺點當成全部,若是入世未深,受了此書蠱惑,遺毒不小。而且對中外同一現象的不同歸因,更讓我覺得,柏楊先生寫此書,情緒化泛濫過於嚴重。變著法來挑毛病的書,建議還是不要看了。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讀書是很私人的事情,你們不要跟風去批,也不要跟風去挺。沒有意義的。
對於飽受傳統糟粕荼毒、新近接觸西方自由風氣的那一代人,他們是真需要柏楊。這是一種知病、求葯的心思。人都有自救之心,知曉問題了,怎會不求辦法呢?於是把柏楊搬上了神台。
到了你們這一代,親眼看見了西方的缺點,於是反思,於是民族主義抬頭,又把柏楊批成臭狗屎,認為他禍國殃民了。
但是你們還有後代,還會有新的文化糟粕產生,所以下一個「柏楊」也一定會出現、會受後人追捧。
柏楊這個人,不能苛求他做正規的學術研究。他本身是不曾接受正統教育、不曾學習系統理論的野路子。作為一個識字的平民,他也在尋找答案,並試圖盡「義務」,儘力喚醒身邊的人。
如今,他的淺薄見解,你們是看不上了。卻不該否定他的事迹。
年輕人要吸煙喝酒,老年人要養生,這是循環,是路數,不能亂了。
平心而論,幾十年的摸爬打滾、養字鍊句,柏楊的底子與功力,比起知乎的所謂名人,要強得多。譬如其論婚姻、論交友的見解,知乎上大多數名人拍馬都趕不上。
你們的一個毛病,就是太自大了。一廂情願,拿著二十五歲青年的見解,作自身二十歲青年自大的資本。聽不進、也不願聽「三觀不正」的思想,唯恐自己受傷。
太自大了。太嬌慣了。
等你們真正讀了幾本歷史、被社會肏了幾年,就不會再恨哪個人物、愛哪個人物了。
只剩下同情,感同身受的同情。當今社會,我們可以站起來批判,但我們不再需要跪著自虐了 !!!--------------------------------------------------------------------------------------------------------------------------------------------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下《醜陋的中國人》這本書背後代表的「國民批判性」、「中國劣根性」這種思潮產生並且風靡的原因。哪裡不對,歡迎各位探討指正。
我們知道,任何事件的產生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客觀規律在裡面,任何事物也都有其歷史局限性。近代以來,中國文化領域出現了一大批學者,他們把光輝燦爛了幾千年的中華民族,把自己的歷史,把自己種族,批判的一無是處。他們認為這是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原罪。同時,他們把西方的社會、西方人的文化、西方人的歷史,說的天花亂墜。胡適在屠殺全世界的西方社會中留學多年,回到中國後,他對中國人民宣揚的文化理念是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已經錯了,祖先有罪,我們要替祖先懺悔。而他,成了那個時代中華民族的文化旗幟之一。柏楊說,中華民族文化是一個醬缸,一個「發酸發臭」的醬缸,而中華民族的成員(即柏楊筆下的「中國人」)則「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就是生活在這個「發酸發臭」的醬缸里的「醬缸蛆」。他成了文人口裡的戰士,成了中國人的脊樑。
那我想問一下持有這個觀點的人,為什麼在近代以前,中國是被稱為天朝上國?為什麼那時候中華民族會認為自己是最文明的、最懂禮儀的、最先進的、最開放的民族呢?為什麼那時候國外友人都對中國讚賞有加,伏爾泰的《風俗論》以及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遊記》中對中國的描述不吝讚美之詞呢?為什麼那時候是中原人嘲笑其他地域上生活的民族,認為他們是「南蠻北狄東夷西戎」是野蠻民族呢?那這個人人文明講禮貌、內心堅韌、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為什麼在近代忽然就成了劣等民族了呢?這種對整個國民性的批判,為什麼在近代才開始興起呢?難道說這些文人口裡所謂的「中國劣根性」是基因突變出來嗎?為什麼「國民性批判」會在近代開始才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為什麼?答案很簡單,因為近代以來,中國失去了話語權。如果用馬克思的話來形容近代失去了話語權的中國人,那就是「他們無法表述自己,他們必須被別人表述」。這個話語權是怎麼來的?憑什麼你說你們是高貴的文明的民族,你們的文化是先進的文化,我們是低劣的野蠻的民族,我們的文化是愚昧的落後的呢?是靠辯論得到的嗎?是靠邏輯來爭取的嗎?證明自己是對的,就能得到話語權嗎?遠遠不能。因為這些東西,沒有實實在在的力量。話語權的背後,是政治力量的體現。一個種族的文化是否具有侵略性,是和這個種族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密不可分的。近代,是中國歷史中的一部悲慘史、一部屈辱史。我們先後經歷了失敗、失敗和失敗,受盡了屈辱、屈辱和屈辱。這時候,全國上下都蒙逼了,一個問題籠罩在整個中華民族的天空上:中華民族怎麼了?是啊,中華民族怎麼了?泱泱大國怎麼了?為什麼從天朝上邦直接被吊打完虐?那幫我們看不起的蠻夷怎麼忽然間這麼厲害了?這一切是因為什麼?這時候,西方人告訴中國人,這一切是因為你們不行。你們本來就弱,你們骨子裡就是下賤的,你們是黃皮瘦猴,是東亞病夫。他們不僅對我們這麼說,他們對非洲部落對美洲原住民都是這麼說的。他們的殖民進行到哪裡,他們就宣揚到哪裡。他們為什麼要這麼說?因為他們要壓制你,奴役你。他們會告訴大家,你們本身就是低等的人, 是劣等的人,是野蠻的人,你們在面對我們的時候只有選擇臣服。這套說辭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接受他們作為統治者身份的合法性。不然他們怎麼能安心的在文明社會依然大肆販賣人口、採用奴隸制並且認為人有三六九等之分呢?
而這些話,也在極度不平衡的力量對比中被印在了中國人的腦子裡。但是在一開始,西方在征服中國後對中國的歧視文化並沒有變成中國知識分子的主流文化。張之洞在《勸學篇》中論述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那時候他們並沒有完全否認中華文明。而在戊戌變法的失敗,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中國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的信心被接連的失敗打垮了,他們開始重新尋找失敗的原因。最後,他們把這些歸結於中國人本身的問題,接受了「中國人確實不行」這種西方侵略者宣揚的觀點。這是一種的悲情,也是一種的悲哀。摩羅在《國民性批判是否可以終結》一文中寫道:戊戌政變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轉折性事件,它使得中國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按照現代性價值理念改造中國的願望遭遇重大心理挫折,他們對於通過迅速的富國強兵舉措來抵制西方的屠殺與掠奪也頓時完全絕望。精英群體在文化信心和民族信心崩潰之後,不得不接受了西方殖民者的文化霸權及其對中國的妖魔化描述,不得不從精神文化、民族性格甚至人種層面為中國的失敗與絕望尋找原因。以誕生於1902年的梁啟超《新民說》為標誌,中國精英人物逐步認可了西方殖民主義者對於中國國民性的各種批評。五四運動期間,陳獨秀、魯迅則將「國民性批判」發展為對「傳統文化」的全面批判。在這個聲勢浩大的「國民性批判」和「傳統文化批判」思潮中,中國現代的知識精英幾乎全都聲氣相投。李大釗、胡適、錢玄同、蔡元培、梁漱溟、林語堂等等,競相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毫不留情地批評國人的弱點,最後達成一個共識,大家順理成章地將「國民劣根性」看作中國不能及時實現現代化的最主要障礙。
由於五四新文化被後來的歷史奉為主流,「國民劣根性」學說自然也有幸享有主流文化之尊,成為了中國現代文化史上最為熱鬧、最為核心的主題之一。我們這幾代人都是在這樣的教育中成長起來的,所以,我們批判起「國民性」來一直覺得理所當然,而且,一直把西方社會和西方人作為我們批判中國國民劣根性的最重要的正面資源,看作我們在國民性改造方面的終極目標和理想。往往誰在批評國民性上表現得最為尖銳,誰就成為最引人注目的作家和學者。
從這時開始,柏楊等人就對自己的歷史和文化進行了徹底的否定,對中國社會和文化進行了不講道理的批判,對西方制度及其文化盲目崇拜,對中國本身的一些東西進行刻意主觀的歪曲誣陷。他們不會去想,表現在中國人身上的問題是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還是人性本身的問題,他們把人性的弱點當成了中國人獨特的缺點。這種人,現在依然存在。
這批文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是麻木的缺乏靈魂的民族。錯,中國人只是和西方的信仰不一樣。我們原來只是沒有他們基督教那套信仰,而不是沒有信仰。西方文明推廣信仰的過程,是血腥無比的過程,他們殺死一些本土宗教的承載者,他們發動軍隊去攻打不同信仰的民族。這段歷史是極端醜陋極端暴力極端黑暗的,但是他們把這段歷史描述為走向上帝走向天堂的光明之路。中國的信仰是多種多樣的,中國人認為宗教信仰是可以有多種形態的,不同觀點是可以共存的。只要你不妨礙到我,那你隨便信什麼都是你的事情,甚至只要你悟性足夠,你也可以成神成佛成仙,過上逍遙自在的日子,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批文人說,中國人是奴性媚骨的,是不講平等的。恰恰相反,中國在歷史上始終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在一些西方國家還茹毛飲血時,陳勝吳廣就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中國老百姓就知道哪裡有壓迫我們就在哪裡反抗。被西方文明標榜的希臘的民主制度是什麼?是奴隸制度里一種分贓制度,是元老們的民主。西方侵略者所謂的「文明與民主」飛速發展的近代,恰恰是他們創造最野蠻最大規模的奴隸制度的時代。他們說那些黑人奴隸們本質上就有奴性,還真當人家願意做奴隸啊!沒奴性起義的不都被你們殺了屠了嗎?到底誰文明誰野蠻啊!引用評論中 @塗鴻 在評論中描述的:從社會階層流動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社會流動性遠遠超過歐洲,「朝為放牛郎,暮登天子堂」這在19世紀之前的歐洲很難想像,科舉考試製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平民的晉陞空間,然而在歐洲,近千年的歷史裡,貴族世襲,官職再由貴族世襲,平民極端苦逼,完全沒有制度化的上升通道。不多說別的,歐洲還有很多上層還留有那個時代的標誌,比如哈布斯堡家族的現在的族長奧托.馮.哈布斯堡。而中國在秦代就消除了周代的官位繼承製,下到漢代的舉孝廉,魏晉的九品中正,隋唐的科舉,都保證了平民中的能力者進入高層,這種事實上的平等在古代文明中難能可貴,絕對比空喊口號來的有用。然而僅僅這是柏楊的錯嗎?五四以來,我們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打敗過西方,從來沒有真正的可以和世界霸主平起平坐,中國連連失敗的幾十年,我們節節敗退,魯迅胡適蔡元培等人在那個時代做出的選擇,我相信他們是出於拯救中華民族於危亡的一種責任感。而後讀書人讀的都是他們的書,學習的是他們的理念,自然柏楊等人也會染上這種失敗悲情,進而產生濃重的近乎盲目的自卑感。雖然他們的選擇有他們道理,但也有他們的歷史局限性。現在看來,對中國劣根性的批判是片面的。換句話說,用現代的眼光看所謂的民族劣根性,跟現在人在網上開「河南人都是小偷、東北人都好吃懶做、大陸人都是蝗蟲」的地圖炮是一樣的。在中國發展急需自信的時候,再把這種東西當作瑰寶來看,真就成了別人眼裡的「醬缸蛆」了。說了這麼多,我並不是要否認我們身上存在的矛盾、虛偽、貪婪、欺騙、善變、嫉妒、陰險、自私,我只是想說,這些是人類的通病,而不僅僅是中國人的通病,批判這些東西是對的,可因為這些東西而產生了盲目的自卑,是毫無道理的。蔣昌建老師曾經論述過,「回顧歷史的時候,我的內心總感到痛苦而顫抖。從希波戰爭到十字軍東征,從希特勒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到日寇在華北的細菌試驗場,真可謂是"色情與貪婪齊飛,野心共暴力一色"。以往的人類歷史,可以說是交織著滿足人類無限貪慾而展開的狼煙與鐵血啊!」可見,本惡的是人性,而不是「中國人的人性」!
我們中國人是立體的,不是一個單一的平面!除了虛偽、懦弱、懶惰、狡猾、貪婪、殘忍、淫蕩,我們還有勤勉 、智慧、精明、善良、包容、忍耐、知足、堅韌以及對未來美好的嚮往。人性的善與惡在中國人身上都可以看見。我們了解了人類性格的缺陷,我們可以通過道德教化和法律約束來提高自己,提高國民素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人性是可以改變的,是可以塑造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極端否定自己、盲目學習別人帶來的結果只能是成了東施效顰、邯鄲學步,貽笑大方。柏楊先生是把人類幾乎所有的醜陋之處都安放在了一個名為中國人的群體之上。
覺得寫的挺好……至少在那個環境下他敢去寫這些東西……
要麼捧成神要麼踩成狗,不喜歡的東西一定要摸一泡屎上去,人家85年寫出些東西中國人還不知道電腦是什麼呢還鍵盤俠,這麼愛打標籤滾回到70年代慢慢打去好嘍。而且我發現無論娛樂圈還是所謂文學界越是那種腦袋沒跟筋的人越愛對別人的性格和生活評頭論足。一個人出軌那他一定是個人渣,一個人崇洋那他一定是個漢奸,一個讀了50本書的人一定沒有讀了500本書的人有文化,就抱著這種,一巴掌拍死的思考模式還好意思說自己三觀已成,然後開始對其他人指指點點,簡直看不下去。
把書中的中國人換成日本人,於是有了《醜陋的日本人》把書中的中國人換成美國人,於是有了《醜陋的美國人》把書中的中國人換成印度人,於是有了《醜陋的印度人》把書中的中國人換成巴西人,於是有了《醜陋的巴西人》
*
*******平生所見讀書人之下流猥瑣,除卻錢謙益,就數此君。
柏楊先生《醜陋的中國人》一書成文與1984年,這本書本身是在愛荷華大學演講的一篇演講稿子,後來並收了其他演講稿字,三十幾篇雜文和近二十篇的回應文章結集出版,終成一書。這本書的價值並不在於它的道理顛撲不破,而在於它當時的社會影響長遠深刻,意義非凡!
《丑》成書那幾年, 當時中國剛剛從十年漫長的文革動亂中覺醒過來,正經歷著社會道德由崩潰到重新建立的階段,我們看看那時候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哄搶:丟棄成山的垃圾:民眾毫無交通秩序意識:更別提十幾年前窩裡斗:那個年代留下的歷史照片太少,但是這樣沒有秩序意識甚至道德意識也沒摸到邊的中國社會才是《丑》真正的創作背景!而你們拋開《丑》的創作背景,直接粗暴地移植到2015年,大呼門外一篇團結有序的景象柏楊老師實在矯枉過正,如果不死放到現在就是鍵盤黨的黨魁!
我呵呵你一臉啊!
我呵呵你一臉啊!我呵呵你一臉啊!《丑》一書在當年可是絕對的暢銷書,那時候的讀者可都是謙虛而好學的。你可曾低估有多少人看完這本書後開始審視自己的行為,修正自己的過世,意識到自己生活的社會秩序混亂,展開對社會道德建設的思考?
一隻醬缸蛆努力爬上了一支銀勺,逃離了醬缸,他的子女後代也不再是醜惡的蒼蠅,而變成光鮮的蝴蝶。
這時幾隻蝴蝶偶爾看到那支銀勺紛紛嗤之以鼻:
喲!還等著撈蛆呢?你睜大眼睛瞅瞅,現在還有蛆么?你快歇著去吧,沒發現大家都在笑你嗎?
即使是在現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這種無秩序插隊、公共場合大喊大叫隨手丟垃圾吐痰等步文明現象依舊普遍地存在,即使是在現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中國人相互背後捅刀子,見不得身邊人過的好所以使絆子,公司企業,包括學校里職工窩裡斗的現象也依舊普遍的存在!
柏楊在80年代就已經見識到更有秩序,更文明,道德基石更加堅固的社會了。
這本書的價值並不在於它的道理顛撲不破,而在於它對當世的社會影響。你真的讀懂這本書了嗎?同學?看到你們的回答我不禁感嘆——時代變了愚蠢卻是依舊。
現在的人都知道只有順著大神說才能把X裝的高裝的滿,這麼多年了跟風狗還是那麼堅挺地存在著。惡魔奶爸有一篇很好的答案,其中一段是這麼說的
在伏爾泰眼中,中國是一個充滿了哲人王的國家,人人文明講禮貌,內心堅韌而有節制,天性善良而悲天憫人,和那些冷血的西方資本主義強盜不同,是整個人類文明最後的希望
在羅素眼裡,中國雖然沒伏爾泰說的那麼好,不過也差不多啦,號召大家要學習中國人安貧樂道知足常樂的精神50-70年代間,美帝一致認為中國是全世界婦女權益保障最得當,婦女地位最高的國家,估計當時沒有什麼聯合國人權指數和女權指數之類的報告,總之當時人就這麼認為啦,覺得中國是一個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國家,比美帝英皇都要好太多了到現在美帝的教育工作者仍然認為在未來,下一代之間的競爭,以中國的學校教育,他們必然是被秒殺的美帝那裡的人,所謂的愛國者,基本上都是藥丸黨,公開發言能怎麼批判怎麼批判,批判時候能怎麼危言聳聽怎麼危言聳聽,充斥著濃濃的「藥丸」味,像波士頓法律里Alan Shore這種男性,還真的遍地都是,一開口就是大道理,「如果我們再不做點什麼的話,貴國就真的完蛋了!」 不管美帝實際形勢有多好,他們一開口全是嚴峻的問題,全是藥丸的味道,並且總是能找出別的國家的優點,對比自己國家的缺點,然後呼籲大家努力改進類似中國也有這樣的人,從魯迅胡適那代人開始就有這種傳統,無限制的美化日本,到了現代,陳丹青也總是說西方如何如何舉出這麼多例子,其實是想告訴各位,針對他國的分析,如果僅僅是分析和報道,那麼這類消息往往是可以參考的,比如經濟學人的banya板塊,紐約客的中國來信板塊如果僅僅是報道披露和分析,這些都是有參考價值的但如果一旦涉及到他國和本國的對比,類似這類的分析,往往對於他國人來說,幾乎毫無參考價值,甚至連可信度都基本沒有因為一旦涉及對比,那麼就不再是客觀公正的分析和報道了,他們自然是帶有目的的,有了目的,自然是帶有偏好的,不管是伏爾泰還是魯迅,都會存在刻意美化他國的情況他們的目的其實就一個,要麼是激勵本國人,要麼是警醒本國人,所以針對他國都會存在刻意的美化或者抹黑情況
奶爸回答原地址在這裡,覺得好請點一下贊如何評價 BBC 今年播出的紀錄片《Chinese School》? - 惡魔的奶爸Sam 的回答
醜陋系列有很多本書,這裡我暫且不說書本身如何,說說作者各自不同的命運:
《醜陋的美國人》開創醜陋系列的先河之作。作者收穫大量好評,還被美國人民翻拍成電影。最近還有動畫,以此名為標題向作者致敬。
《醜陋的中國人》 作者被大多數國人罵了大半輩子,到死。死後直到現在還在被罵。
《醜陋的日本人》作者因為這本書丟了工作,被日本愛國青年嚇的不敢回國。
以下是寫了似乎對作者沒有影響的書:
《醜陋的法國人》
《醜陋的韓國人》
哦,醜陋系列還有一本性質跟上面所有書都不一樣書:《醜陋的歐洲人》。一個中國作者去歐洲旅遊了一圈,回來寫給中國人看歐洲有多醜陋。《狼圖騰》《河殤》《醜陋的中國人》
世紀交替時期中國三大奇異現象。。。。8.19日下午的更新:
圖一為我的《中國人史綱》,邊緣已經發黃,打算留給孩子。
圖二為《中國人史綱》封底。說他是奴才嘴臉的可以閉嘴了吧。感謝母親,我們家一向節省,但她給我買書卻從來不計成本。母親給了我這個機會讓我小學5年級就看完了這套書。那個時候的理解很膚淺。但對我自己產生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
一、反對 @孔鯉 ,感覺答主看柏楊的書太少。我和你同年,看了你的影評和很多答案,受益匪淺,但這次我不能苟同。
我們看一本書,不能把當代的價值觀去代入書中,也不要用當代價值觀來評價作者——台北大學歐麗娟教授,於Coursea 台大公開課《紅樓夢·母神崇拜》
如果你用當代的價值觀去看《紅樓》,那麼裡面的女性都是愚蠢的,因為他們居然不知道男女平權,他們居然不懂得為自己爭取權利。進而可以推斷出,《紅樓》應該滾出四大名著。再來就是曹雪芹配不上大師的稱號了。
柏楊經歷了今天的好時代嗎?
沒有。
柏楊自己也弄不清自己的生日,按照自己的推斷,出生的時候是民國初期。當時窮苦,曾經冒用過別人的名字上過大學。隨後就是日本侵華。再然後就是國民黨戰敗,去了台灣了。這段戰爭歲月連小學生都知道,是非常艱苦的,是隨時都有可能喪命的。
那麼新中國成立後,去了台灣的讀書人(相較於大陸)生活會不會好一點?
@孔鯉 也說了柏楊是進過監獄的。
柏楊為什麼入獄?因為正值台灣白色恐怖時期,柏楊當時給報紙翻譯《大力水手》的漫畫,因為將裡面的一個稱呼翻得有「紅色」特徵,因而被誣為「通共」。因而對黑暗的當局徹底失望,以至於也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曾經試圖絕食自殺。最終,命運眷顧也好,自己膽怯也罷(不想自殺的本能難道能算是一種膽怯嗎),沒有死成,最後終於出獄。@孔鯉認為,柏楊身處囹圄,他的見識會受到限制,其實也不對。柏楊入獄的九年中,他也是有書看的,不然寫不出《中國人史綱》和《柏楊版資治通鑒》。從《中國人史綱》中(每章結束後都有單獨一章「東西方世界」)還能看出他不僅有中國史看,還有世界史看。
百無一用是書生,讀書人沒有什麼別的本事,經歷了那麼多痛苦,難免要發點牢騷。
寫《醜陋的中國人》的時候,柏楊已經出獄很久了。
@孔鯉所提到的,其實我並沒有看到過100%相似的原文。《醜陋的中國人》里提到,在法國,只要有一戶中國人搬進去的公寓,西方人就全搬出來了,原因是中國人不講衛生,熏得滿公寓都是油煙。還有一條說,兩中國人在國外相遇,說話聲音很大,外國人以為他們在吵架,其實他們是在說悄悄話。
這無非就是指出中國人的不文明的行為。這種行為現在有沒有?還有。我住在南京市中心新街口,旁邊的平房區是我上班坐地鐵的必經之路,每天都是憋著氣走過的。快20年了,他們還是把生活垃圾扔得到處都是。一到晚上,又會聽到男男女女大聲吵架,連我高考的時候都沒有被放過。
是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這樣?我讀書大學的杭州,同樣的平房區,還不在市中心,居然還搞垃圾分類呢。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個觀念沒錯吧。
難道非要是:看到祖國這麼流氓我就放心了這樣的觀念才是正確的?那麼當時的台灣人會如何以那個時候的價值觀來看待柏楊呢?
柏楊出獄後打車,司機得知他是從綠島監獄出獄的政治犯,為了表示尊敬主動不收他的車費。
柏楊出獄時,遇到了張香華。後來也成為桂冠詩人的年輕女文人張香華以身相許——此前柏楊已經先後有過4任妻子。張香華曾為柏楊作詩《我愛的人在火燒島上》。其實今天也一樣。網上沒有幾個真的」公知「,多的只不過是鍵盤俠。
真正的」公知「,如和諧志強,人家的妻子可是堅定不移地等丈夫出獄。明者自明。
二、
我從小學3年級開始看柏楊的書,看過《中國人史綱》《柏楊版三國》《醬缸》和《西窗隨筆》。
柏楊從來都是以身為中華人而自豪。
《中國人史綱》第一章《空中·馬上》,就詳細地介紹了祖國的大好河山。
柏楊感慨中國文字的偉大,「中國有這麼多種方言,如果中國採用和西歐一樣地字母文字,那麼每一種方言就要用一種語言來表達,不同的地區也就變成了語言不通的國家。柏楊譏諷中國人認為「外國月亮圓」這樣一種現象。而這是一種事實。
自從鴉片戰爭後,中國人對外國人的態度就很複雜。一方面稱其為鬼佬,歧視、鄙視他們。等到真正和外國人接觸的時候,又像一個奴才。把最好的東西留給他們,把最差得留給自己。
早些年的時候,為什麼外貿轉內銷的商品質量更好呢?
為什麼和諧省在從法國進口的垃圾埋在中國的土地上呢?為什麼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呢?現在自我反省的中國人,就有五毛、自干五、鍵盤俠和弱智對你進行攻擊,說你不愛國,說你是有多自卑,說你是漢奸。
讓我想到了南宋抗元的時候,兩個太守為了表現愛國,先後斬了蒙古派來中國的使節,因而給了蒙古一個南人野蠻而無信用的印象。
針對這件事,柏楊評價道」凡是靠犧牲別人來表達自己的忠誠的行為都是值得警惕的。「
這句話在當今社會,我引申為」凡是靠攻擊別人來表達自己高尚的行為都是值得警惕的「柏楊站在小民的立場,他的文筆充滿了人文關懷,直擊人性本身。他的書不僅僅是記錄歷史。
《中國人史綱》給我最大的震撼就是它清楚地強調每一次中國人人吃人的事件(易子而食)。這些事件清楚地記載在我們的24史里,卻沒有出現在我們的課本里。同樣,在和諧以後,在和諧時期,也有人吃人的事件被當事人記錄了下來,同樣也沒有出現在我們的課本里。
在柏楊眼中,違背人本性的,不能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政權就是邪惡的。
在他筆下,明王朝是中國最黑暗的王朝。而皇漢們提到清朝還要不高興呢。再看《西窗隨筆》(這是一本合集),通篇都是輕鬆愉快的氛圍,裡面記錄的都是生活瑣事,還有作者自己的應對,有些我們可以借鑒,有些不過博君莞爾一笑。書中柏楊經常黑自己的妻子張香華,把這個女詩人小女人的那一面展現地淋漓盡致。
回到《中國人史綱》。
《史記》記載蘇秦第一次遊說失敗後,幾乎是一路要飯要回家的,此時他的」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僅僅6年後,他身為六國宰相,「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四拜自跪而謝。」 蘇秦問嫂嫂,為什麼你今天要跪著看我?嫂嫂說:」因為你今天有權有勢有地位。「
柏楊的評價是,這句話揭示了一個千年不變的真理——庸人的價值觀。而柏楊並沒有對此加以批判。問世間,又有幾人能夠免俗呢?
而柏楊對道貌岸然的理學家,尤其是朱熹,則一黑到底。之前的大儒把人區分為君子和小人,其實這一點我也認同。而理學家把人區分為聖人和禽獸,認為人不是聖人就是禽獸,當然他們自己都是聖人。而朱熹,卻因為和別人搶一個妓女而撕破臉皮。
總結:對於今天的年輕人來說,過世7年的柏楊也已經成為了歷史。站在當今來看歷史,我們時而唏噓,時而也會疑惑。伊祁放勛禪讓給姚重華真是他的本意?伊尹是否真的活了100多歲?《史記》有多少是真多少又是假?因為種種因素,整個二十四史中又有多少不可信因素?
跳出史書放眼群書,我們不禁又有疑問,這本書會不會是西方敵對勢力的思想滲透(如安蘭德《阿特拉斯聳聳肩》)?為什麼看完了這本書,我有一種然並卵的感覺(如《正能量》及各種勵志暢銷書)?這本書的作者是不是弱智(《星辰大海》)?
再次強調 1.讀書不能把當代自己的價值觀嵌套給作者,否則以後人的眼光來看,前人都是愚蠢的。2.書是砂金——台北大學教授呂世浩,於Coursea台大公開課《史記》。沒有作者是聖賢。你讀書所得的收穫,才是砂金里淘出來的24K瞎狗眼純金。只有少數人有一種可貴的品質:
直面自己和自己喜歡的事物的缺點和錯誤。所以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人:
譬如很多lol玩家,你說lol簡單,他們就覺得你再罵他們傻逼,他們的邏輯是這樣的:你說lol簡單,你覺得他們只能玩簡單的遊戲,所以他們是傻逼。譬如很多unity3d的用戶,你說unity簡單,他們又覺得你再罵他們傻逼,他們的邏輯也是雷同的。再譬如別人說他朋友吹牛,他就比他朋友還急澡地跳起來:你媽逼放屁。然而,他朋友是不是吹牛呢?她自己也不清楚。這就叫護短。
也叫做用屁股的位置思考問題。你噴了我喜歡的東西,你就是我的敵人,我要先把敵人殺死。《醜陋的中國人》的作者,很不幸成為了你們的敵人。實際上,一本書,說得對不對,很重要嗎?
讀書是為了開拓眼界,消磨時間,不是為了揭示宇宙真理。揭示宇宙真理的人都在實驗室里,不是在書房裡寫書。一本書,無論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讀完了,明白了作者的意思,知道了一種新的思路和想法,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都是一種對自我的充實。
----------------------------------------------------------------------這個題目很有意思。為什麼有意思?因為可以引申出來很多我回答的時候根本沒想過的問題。看評論,再看其他的回答。很多人都在說,一本書正不正確很重要。這很有意思嗎?是的。為什麼?還記得千年前,秦始皇覺得書正不正確太重要了,所以把他認為不正確的書統統燒了。是不是很可笑?一邊再嘲笑歷史上的秦始皇,一邊做著和秦始皇一樣的事情:這個書我不認同,先往死里噴,能燒的話最好燒燒乾凈。往大了說。八大樣板戲怎麼來的?抗日神劇怎麼來的?就是來自於「書上的東西,正確不正確太重要了」。書上的東西正不正確很重要,電視上的自然也重要。電視上的重要,美劇沒了,日劇沒了,我們來看正確的抗日神劇吧。電視上的重要,電影中的更重要。電影中的更重要,精彩的沒了,激烈的沒了,我們來看腦殘時代吧。電影中的更重要,網上簡直重要極了。網上重要極了,非死不可沒了,谷歌沒了,我們來上百度吧。區別當然是有的,在於評判標準的不一樣。
有些人判斷正不正確,是根據客觀的。有些人判斷正不正確,是根據歷史的。有些人判斷正不正確,是根據政治需要的。但是,評判標準這個東西,誰能說服誰呢?回過頭來再想想,你還認為書上的東西正不正確太重要了么?
所以掌控欲這種東西,是深入骨髓的。反過來說,其實奴性也是深入骨髓的。能真正明白什麼是自由,什麼是容納異見者的社會,才是進步的社會。然而並不能。大家理想中的社會,就是充滿了自己心中想要的正能量的社會。而不是從某個角度看上去,正能量負能量和諧,一起抱團進步的社會。初中時看過這本書,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審視自己,看看是否從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改掉陋習,讓自己變得更好。我想說不要每天活在新聞聯播里,我們這個社會需要不同的聲音,這樣這個社會才會更好。崇洋不媚外這句話在積極樂觀的人眼裡看到的是正視,努力的信號。而消極的人會跟你爭辯,更甚會跳腳罵上你幾句。
當初看這本書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這麼一句:
中國是古國,但不是文明古國,我希望中國早日成為文明古國。
離柏楊寫書又有好幾十年過去了,現在想來,這個國家果然、依然是這樣。通讀全文,柏楊先生所說的劣根性是部分國人的自私面、陰暗面,而非所有人。常以中美比較,時有誇大、不實之言。事實當以讀者本人甄別。人性的醜陋,絕不是以一國、一地區來區分的。人生在世,思想和行為皆有自我特徵。針對文中所提種種病症,今人應當自省。
說些註定被淹沒的話。人是很立體的動物,視線的回溯只能見到立體的一個投影面。而且不管用什麼標準來分,某一類人的多面性只會呈幾何倍數地增加。用「醜陋」一詞加諸「中國人」,是絕對政治不正確而且客觀不準確的。但是我還是會建議身邊的人讀一讀這本《醜陋的中國人》。為什麼?因為我們的視線只能看到某一個投影面,我們需要藉助其他人的角度和視線來客觀認識一件事物。角度越多,我們的認識越接近真相。哪怕是最刻薄、膚淺的角度。更何況《醜陋的中國人》還並不是這種最刻薄、膚淺的角度來論述的問題。看這種書,並不是看書里有什麼糟粕不能吃的,而是要看書里有什麼精華是值得自己吸收的。這面鏡子肯定是會把人照變形的,但是這樣才可能把自身的缺點放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雖然此書語言不乏偏激和誇張,但是我很難接受那種證據來源不當就質疑事實的看法。就像你得知一個人是扒手,但是並沒有證據,於是就毫不防範?我想較為恰當的辦法是平常待之,內心卻有所警惕吧。書中說我們「臟」「亂」「吵」「窩裡反」,那我們自己是否真的有這些現象?(反正當時看這書的時候周圍就是如此,所以才會稍微偏袒)孔子遇到兩小兒辯日的故事也是道家編的,我們就全盤否定道家思想么?柏楊寫《醜陋的中國人》不是為了製造醬缸而是為了打破醬缸,雖然他並沒有找到方法急得如潑婦罵街,但是如果不偏激會有人來贊同、反對、討論嗎?最後,畢竟是面不平的鏡子,要以此為準,怪磨鏡子的咯?------看了好看
推薦閱讀:
※為什麼白人在國內受歡迎?
※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日本國內是否有反省和反對?
※如何評價多特蒙德CEO說中國人是二等公民的言論?
※是不是很多愚蠢的地球人「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整個春節電視里都在放中國人在日本搶購馬桶蓋,吳曉波說的日本馬桶蓋真的值得去日本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