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五號是50年前的產物,為何其它國家還沒搞出與土星五號性能相當的火箭?是費用問題還是搞出來意義不大?
如中國、歐盟、俄羅斯、日本、印度等航天強國
全方位的原因
1.費用問題
以1960-1970年代的美元計,土星五號研發費用是64億美元,來一發的價格是1.8億美元。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那個年代的1.8億美元大概可以等同於今天的12億美元。
集齊7顆就可以召喚神龍,把美國剛下水的最新一代核動力航母造出來一艘,人家這個航母可是打算造出來制霸整個21世紀的。
而這還是發射一次的費用,如果把研發神馬的都算在一起,夠把美國現役航母在內的大大小小軍艦重造一遍差不多了。
有哪個國家能扛得住這燒錢方式啊?
要不你先造十分之一個美國海軍試試?
2. 技術問題
美國在航空航天的領先是遠遠超過他在其他方面領先的,咱們就說一說發動機好了。
土星五號火箭一級使用了洛克達因公司著名的F1發動機,這玩意兒有多大呢?
跟土星五號設計師馮布勞恩對比效果圖
但這玩意兒才8.4噸重你敢信?
而推力是770噸(真空狀態)!
總共有5個就把3000噸重的土星五號推起來了。
咱們國家目前最強的是長征五號,重量大約880噸,但是10個發動機堆一起才推起來的。
這還是目前航天界進步往第二集團頭部擠的中國的水平呢,那你說其他國家怎麼玩?
不過,第一集團目前只有一個了。
3. 應用問題
美國靠著這個火箭,登上月球,在太空競賽中制霸蘇聯,在冷戰中佔據先機,在東西方兩大陣營對抗中重奪主動權。
從這個角度來說,燒這麼多錢就還可以了,畢竟錢花出去了能換回想要的價值,它就是值得的嘛。
現在全世界還有哪個國家需要像當年的美國一樣考慮國際局勢?
世界警察已經有了,國際秩序已定,大家各自找好自己的位置,做外貿的搞好進出口,賣油賣氣賣鐵礦的好好聽話,沒事大家都買買美國國債理理財,擔心安全了買買美國軍火和交點保護費,秩序不挺好的?
4. 積累問題
土星五號不是一步就出來的,你得先有泰坦、德爾塔、宇宙神這三大系列自從50年代的積累不是?
而且土星五號本身,也需要木星火箭和土星1B,C1-C3積累是不?
最後從1B到五,才兩年時間就搞定了你敢信?
阿波羅登月也不是一下子,你得有水星計劃、雙子座計劃、月球徘徊者計劃、月球勘探者計劃、月球軌道計劃這一系列支撐起來的好么?
這些加一起大概是100個探測器/飛船了。
有哪個國家今天有這個實力去弄出以上這些?
土星五號創造了天頂,那是特殊政治的時代、不計成本的投入、深厚積累的技術等一系列原因共同促成的,其他國家很難再有機會達到當年那個狀態了。
讀歷史,推薦看看這個
《離開地球表面:一小時讀懂人類航天史》作者:太空精釀www.zhihu.com
中國航天沒給多少錢的,中國整個載人航天工程,從設計到所有11艘飛船帶上倆天宮,一共花了相當於NASA今年預算的三分之一。
蘇聯80年代就有了。能源號運載火箭。可以最高把175噸的載荷送入近地軌道,比土星五號還厲害。可以直接把太空梭送入太空(蘇聯的太空梭沒有主發動機,靠能源號火箭送入太空)。
可惜蘇聯突然解體,能源號發生兩次就終止了。一次把暴風雪號太空梭送入太空。一次發射了一個100噸的神秘大黑柱子,據說秘密太空武器。不過載荷發生故障,墜入了太平洋。
F1發動機是誰都造的出來的?海平面推力700噸。土共的YF100從立項到試飛花了快10年,才做到120噸推力。當然這個規模的火箭也不是造不出來。圖紙上的戰神五號,leo比土星五號還要高。其次的圖紙火箭長征九號,leo達到土五水平。即將首飛的獵鷹重型,leo達到土五的60%。主要還是看需求,這麼貴的火箭,用得起的國家就剩倆了。
兩個字,需求…七十年代之後太空競賽實際放緩,各國也就沒有了對這麼大炮仗的需求,這幾年隨著新一輪太空競賽的開始,各國對於超重型火箭的需求就上來了,中國的長征9號,美帝的新登月計劃也會催生新一代超重型火箭計劃,至於為什麼要新新研發一個,線膛炮能打到500穿,滑膛炮也能打到500穿,但是滑膛炮有1000的潛力,線膛炮沒有,技術代筆出來了,誰還願意抱著上一代產品不撒手
中國現在正在研製最快也要2028年才能首飛,歐盟沒需求(本來和NASA或者俄航合作就行),毛子搞過N1煙花了。其他幾個國家就更不需要,也沒技術:日本是啥項目都抱著美帝的大腿走,三哥先整個長7推力的火箭再說吧!畢竟最新的火箭運載能力還不如長三乙
簡單點來說,中國以及其它很多國家現在並沒有十分迫切的需要。根據國家航天規劃,中國目前的太空計劃主要是搞空間站、進行月球的探測等,既不需要載人登月、登火星,也不需要發射超重型物體上天,現有的運載火箭大致上可以滿足需要。所以超重型火箭現在並不十分迫切需要。
美國當初是要急著跟蘇聯進行太空競賽,不計代價血拚,不計成本的集中投入去搞登月。說實話,這種競賽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個面子工程,是一種大躍進式的發展。
但以中國現在來說,我們不需要跟美國去競賽,就算把人送到月球、火星也沒有實際意義,我們是要一步一個腳印走,不搞那些面子工程。中國現在航天計劃投入相對有限,因為中國是務實的。我們是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不搞大躍進。
中國當然也需要逐步發展超重型火箭,現在之所以看起來好像超重型火箭發展較落後,是因為我們沒有全力去投入它、發展它,而是根據自己的需要一步一步發展。以中國今天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加上後發優勢,如果真的像以前美國那樣不計代價血拚、集中全力去搞太空競賽,那別說搞超重型火箭,就算登月球、登火星,那恐怕也不是太難的事,只是沒有必要這麼大躍進而已。怎麼說呢 當年蘇美進行軍備競賽 太空競賽 兩個國家傾盡全力才逼的出來這種東西 現在真的沒必要這樣
一季度CASIC4.2米固推實驗,年內YF460整機熱試車,看起來我鱉又要卡在氫氧機上了真是五行缺氫啊!
那是美蘇在傾全國之力在搞,勞民傷財,直接累垮一個超級大國,真的沒這個必要,茫茫宇宙,在現今的物理理論支撐下,還是個只有投入,產出較少的產業。再一個這種產業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是驚人的,可能用黃金來堆砌起來,沒那個國力,實在是不敢上手的。
沒需求,要是近地發現可殖民行星,先到先得,米國再來一發舉傾國之力估計也用不了多久
中國長征五號搞出來就已經是多少年技術的積累了,搞土星還真是有點懸,美國現在對這種大推力的火箭需求比較小。
可能你忘了還有前蘇聯八十年代末的能源系列火箭?
如果具有重大軍事戰略意義,我國重新實現土星五號的效率會比你想像中還要快
一句沒錢就不搞了?我哪天才能見到外星人!
首先土星五號它是特殊時代的特殊產物,放到今天它顯得陳舊過時,現在要搞很多國家都能搞,不就是勒緊褲腰帶全國人民吃大鍋飯嗎?我想很多國家已經意識到,這樣勞民傷財並不是很好的選擇。現實層面不容許一個國家再這麼做了。 另外技術層面,物理學基礎研究,特別是量子物理已驗證量子糾纏理論,這意味著人類或許能夠進入隔空傳物的時代,這與單純依靠舊的理論蠻幹已經不是一個級別了,現在沒有幾個人能懂時間晶體是什麼,它作為一種新事物在2017年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因為新技術,新發現在不斷地湧現,而這些新技術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性,人類何苦還要捨近求遠,去走回頭路呢?
沒意義也沒錢,跟登月一個道理
其實最根本的是需求的問題。現在沒這個需求了。
有些人別太得意忘形了,科技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胖五已經是推力最大的了,去年還失敗了。前途是光明的,但現階段真沒必要直接把土星五號搞出來
現在你讓美帝搞美帝也搞不出來啊
需求!需求!需求!如果中國現在下決心搞太空競賽,應該搞得出來。就好像航母,中國那麼久沒搞不是不會,是沒下決心,怕人說威脅,怕影響經濟。技術上有可能差點,但同級別的能做
主要是成本和效益的問題。土星五號這麼大,成本高昂,可是拋開象徵性意義以外,科研的潛力確實不大,不如造小許多的便宜許多的,非載人的上天可以反覆放多顆衛星,做各種實驗等等。。。
馬爺:創新,寫在2018年伊始。zhuanlan.zhihu.com對中國來說真的是搞不出來,
推薦閱讀:
※聯發科技為什簡稱不叫聯發而叫聯發科?
※目前我國有實力生產、研發X86架構的CPU嗎?如果不考慮授權的情況下
※以現在人類科技的發展速度,千年內有沒有可能移民外星球?
※為什麼大家都說原生安卓比較流暢?
※人以第三人稱視角看自己做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