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沒有太空片?

戰鬥民族的《太空救援》可以說無論是劇情還是特效都已經達到了相當成熟的地步。

為什麼中國也是航天大國,電影業也比較發達,卻沒有太空片???《三體》也是一拖再拖?


既然你提到三體了。我昨天看到了國內一個團隊用mc畫風做出的《我的三體》,驚為天人。豆瓣評分好像是9.7。

並且最讓我驚訝的,這是一個沒有投資只接受捐助的愛好者團隊做出來的。

看過之後我就明白了,任何的電影能不能拍好,從來都只取決於有沒有用心做而已。


雖然沒有太空片,但是是有航天題材的電影的

這部電影很久之前在cctv6看的,只看了其中一點片段,劇情總結下就是:

老婆生病了,不行,任務還沒完成,國家還需要我,我不能回去;老婆:不要緊,你為了國家,我不怪你。

老媽病危了,不行,任務還沒完成,國家還需要我,我不能回去;老媽:不要緊,你為了國家,我不怪你。

女兒長大了,不行,任務還沒完成,國家還需要我,我不能回去;女兒:不要緊,你為了國家,我也要跟你一樣當宇航員報效祖國。

我看過的講宇航員的電影,都跟勇氣、犧牲、智慧、樂觀這些情緒有關,發生意外會害怕,與家人分離會哭,解決困難會笑,至少讓我覺得他們是活生生的人。

吐槽完國產航天題材還是正經回答下,科幻片有諸多類別,太空歌劇,賽博朋克,後啟示錄……但是大體上可以分為軟科幻和硬科幻,軟科幻是理論為劇情服務,硬科幻則是劇情為理論服務,其中太空片一直是硬科幻類型,對真正的科學理論的應用和硬體設施的還原度要求都很高,國內拍軟科幻都能拍成魔幻片,何況考究的硬科幻片


在好萊塢,最熱衷於拍科幻片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雷德利斯科特這一批人,年輕的時候看的是太空競賽、登月、太空梭、火星計劃。他們自然而然會去思考這些東西,認為這些東西很coooooool

國內現在最好的一批導演,姜文、陳凱歌、馮小剛這一批人,年輕時所經歷的、所思考的是什麼?知青下鄉、改革開放、意識形態激蕩、越戰、「倒兒爺」、黑社會、嚴打、金庸古龍梁羽生……你能想像這一批人去思考「當歷史走到2200年,太空礦業承包商組織數千亡命徒搭乘最高速度為10%光速的太空飛船經過六十年航行來到半人馬座α採礦,並與當地土著發生武裝衝突」這樣一個故事嗎?想想就知道不可能啊。


我覺得「中國為什麼沒有太空片」的原因之一,在於目前掌握中國電影工業的那批主流電影人,包括中國電影工業的資金提供方、投資人、那一批導演、編劇、道具製作者等等與電影工業周邊相關的人,不具備科幻情懷,至少是不具備「太空情懷」。為什麼的?因為這些人不是成長於工業革命、數字技術革命時代的人,這些人對「科技、科幻、太空、探索、探險、科學研究、科學前研、外星世界……」等等科幻元素沒有感覺,自然而然的,中國就不具備拍科幻電影的土壤。那一批電影人成長的環境是怎樣的?饑寒、政治運動、文學化小革命、改革開化、下崗下海、撈錢、回憶、迷惘……所以中國電影大多與科幻無關,更多的是其它的元素。不過局面慢慢的好起來了,80後已成為中國各階層各方面的主力,也會慢慢的影響中國電影業,而80後成長於中國什麼時代和什麼環境呢?以後,中國也會有太空片的,只是不要對質量抱太大期望。

還有觀眾,觀眾對科幻片的欣賞還停留在米國爆米花感官刺激的科幻片之上,稍微有些「科幻情懷」的科幻電影,國產觀眾就不太買賬了。觀眾其實就是電影市場,沒有市場的電影類型,中國電影不會拍。比如最近毛子國拍的很好看的《太空救援》在國內上映,恐怕不會有好票房。沒有好市場,自然不會有人投資拍攝。

不過話又說回來,到底是這一屆的觀眾不行,還是這一屆的電影工業人不行呢?哈哈哈哈,我覺得中國電影工業應該先小步慢走,步伐不要太大,先把國內一票常進電影院的觀眾培養成科幻迷再談拍科幻大電影的事。而培養科幻迷,就有賴於國內各位科幻作家的努力和中國科學技術的大發展,以及全民科學素養的提高了。

PS,劉慈欣現在還寫得出科幻小說嗎?寫不出科幻小說的話,寫一寫童話也好啊,他的童話也是很好看的啊!

毛子最近新的兩部太空題材作品挺好看的,一部《太空救援》,一部《天際行者》。


一句無數人說了無數遍的話

中國太陽再不拍徐崢王寶強就老了

明年要上拓星者,今年要上流浪地球

拓星者是一部,呃,異域探險類型的,台詞有點兒中二而已,預告片看著還行

流浪地球是真正的太空電影,其中的載具是地球

其中的載具是地球

其中的載具,是地球

我不知道電影創作團隊能不能深刻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至於我的三體,人家是動畫,周更的25分鐘動畫

也不是電影嘛

好看是真好看,真他媽好看

真搬上銀幕230%滑鐵盧的節奏


來錢快嗎?


豬食就能賣出熊掌價,還廢什麼心去養小熊熊哦


中國何止沒有太空片,中國就連優秀的科幻作品都是鳳毛麟角。要不是大劉一人力挽狂瀾,國內的科幻界早就是門可羅雀了。當然了,現在你走進各大新華書店,在最顯眼的展台上擺著的基本上也都是 馬雲說過的99句話 、 王健林教你賺錢 、巴菲特的前世今生這樣的所謂成功學,又或者是 霸道總裁愛上我 之類小女生言情,稍微好一點的呢還有××寶貝之類的酸文,總而言之,科幻這一領域在國內相對來說就是一個小眾圈子,特別是大劉這樣的硬派科幻。

所以咯,下層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就連最開始優秀的科幻作品都沒有,何來一部勉強入眼的上層建築呢?


電影市場發達,電影業不發達。OVER

PS.中國電影缺位的太多了。這個回答我可以用到知乎倒閉。


三休不優秀嗎?

【劉嗶】爛片吐槽之《三休》:一部劉慈欣看了也會流淚的電影_影視雜談_影視_bilibili_嗶哩嗶哩


【太空片需要國家航天部門的配合,我覺得導演們可能跟航天部門還搭不上關係,需要靠航天系統的人轉行當導演才能有中國的太空片吧,或者那些學了天文物理但是不想繼續學了,當不成科學家的那些人來轉行,中國才會有太空片吧】

其實中國的太空片不一定要拍中國啊,可以完全架空和虛構啊,也可以做成動畫片啊!


因為我國的「大航海」時代還未到來,縱觀好萊塢的太空片,無一例外都與大航海餘緒有關,類型的情境表達上,《星際迷航》與《怒海爭鋒》本質上相同,起碼關鍵詞都有CAPTAIN,透過漫無邊際的環境來凸顯生存困境及人類意志。

中國的太空片科幻,我認為不在探索太空本身,而是在太空中,人們該建立起什麼樣的秩序——中國歷史上幅員遼闊,就算開闢出新的空間,國人關注的往往是如何「佔山為王」,作為曾經儒家文化圈之一的日本就有此類的動漫問世,比如···高達?想借著「無可辯駁」的理由佔山為王,不過中國要拍此類的作品,應該會在思想內核上比日本高一籌:我們不單有佔山為王的不自覺,也有天下大同、仁者愛人的自覺,中國太空片應該拍在太空時代、解救被壓迫的殖民地人民的故事——有群眾基礎。

西歐人的焦慮來源於生存困境——即便富了,還是認為不會長久,時時活在恐怖情緒之中。

中國人的焦慮來源於禮崩樂壞——沒了世道,世間就會戰火紛飛生靈塗炭,時時活在維護或創 造生活秩序之中。

所以,中國的太空片應該在哪兒?看《三國演義》,就清楚了吧!


我從技術上來回答,也不從高大上的《星際穿越》出發,我們就談已經出了兩季的太空科幻連續劇《太空無垠》。其實完成這部片子,特效並不要出彩,而是需要質量達標。這種質量達標,是需要用到katana+renderman流程的。這樣才能在短時間處理大量複雜的幾何體。很遺憾,國內沒有任何一家特效公司在用這個流程。其實在科幻領域,是有一系列硬性技術標準的。如果能對這些流程關注,做出好看的科幻片不是夢想。


怕是真的要在太空建個黨支部才可以過審。。。。。


最近在看這本書,我覺得題主看完這本書大概就能知道問題的答案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全球頂尖的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他也是星際穿越拍攝時的科學顧問,還是LIGO項目的創建者之一。

書中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討論黑洞卡岡都亞,告訴了讀者雙重否定公司視覺特效團隊是如何把他所給的公式一步步的做成我們在電影里看到的那個卡岡都亞的。

其中映像極深的一件事是他說他本來還設想了一個人們通過引力波找到蟲洞的劇情環節的,但是諾蘭覺得可能會讓觀眾感到困惑所以刪掉了這部分劇情。基普索恩對此還感到有些惋惜,並且說希望10年內能得到引力波的第一例觀測。

書是14年寫的,後來17年引力波的事兒大家也都知道了。

我覺得星際穿越是我看過的最棒的一部科幻電影,沒想到在它背後的這些研究過程製作過程比電影本身還要精彩。

我以為,是參與制作的所有人的嚴謹,大量的時間金錢的投入,最重要的是這個團隊對浩瀚星空的熱情和敬畏,使得星際穿越這部電影如此震撼人心。

以上所說的,可能恰恰就是現在我們缺少的吧。


太空上又沒有日本鬼子 。你他媽的告訴我怎麼拍?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