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導致糧食減產一半,農民的收入會增加。那麼農民為什麼不毀掉的糧食呢?
一場摧毀了一半農作物的旱災對農民來說會是一件好事嗎?如果是這樣的旱災對農民來說是件好事,為什麼在未發生旱災的年頭,農民不去摧毀自己的農作物?
其實就是「囚徒困境」。
假定單個農民無法控制市場,那麼無論其他人是否摧毀自己的農作物,單個農民不摧毀自己的農作物總是佔優策略,於是所有農民都不會毀掉自己的農作物。
而自然災害是直接影響了所有農民的農作物,並不是農民自己進行選擇。
除非農民可以組織起來控制市場……
資本家倒牛奶的故事你們不是都在政治課上聽說過了嘛。
真要是能團結所有農民,那直接漲價就行了,毀什麼毀。
首先無論何時遇上天災都不是農民所希望的。其次單個農民銷毀糧食數量對於整個市場是幾乎沒有影響的。然後別忘了中國是有儲備糧的,沒人知道多少,也許你整個市場毀一半糧食都動不了中國糧食價格,畢竟人是要吃飯的,再說你無故銷毀糧食哄抬物價國家能放過你嗎?最後浪費糧食是可恥的。
壟斷後降產,最大的可能是政府出來控制價格。
感覺這個問題好反人類。毀掉糧食,這是一個正常的農民干不出來的。
減產未必增收,樓主單純地用供需曲線來看待問題,忽略了現實。你說的情況是對整個市場而言
現實是
不能壟斷:銷毀別人家的糧食 可以增加自己收入自己壟斷:只用限制供應就行銷毀自己的?挨驢夾?個人對整體的影響能有多大?毀了自己的農作物,自己產量減少,別人不變,價格不變,減少的是自己的收入。價格提升,自己沒獲得收益,別人收益增加,自己還得被打上反社會、反人民的標籤,這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啊
先問是不是
再問為什麼第一題:自然災害導致糧食減產一半,糧食的價格會提高嗎?
答案:會。解釋:供少於求,物價必漲。第二題:自然災害導致糧食減產一半,農民的收入會增加嗎?
答案:不會。解釋:雖然價格是上漲了,可是產量降低了啊。總收入是不會增加的。GAME OVER
第三題:如果農民團結起來故意抬高價格,是不是能靠這個發大財?
答案:不會。解釋:如果農民故意抬高價格,會被判刑。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政府不是傻子。第四題:假設農民故意抬高價格也不會判刑,會怎麼樣?
答案:國家會毀滅。解釋:如果這都不會判刑,那麼農民 = 神。
農民可以餓死所有城裡人,然後再把所有土地佔為己有。這麼搞下去,國家就完蛋了。農產品市場近似可以看作完全競爭市場,單個農民的行為對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無法影響價格。在所有的農民的博弈中,不會有人背離市場價格。自然災害則不同,自然災害使大部分的農民都減產,使整個市場的供給減小,導致價格上升。如果所有農民們集合起來成為一個壟斷的集體,他們以集體利潤最大化為目的可以達成控制產量獲得壟斷利潤,然而政府不會讓農民們這麼做。
菜賤傷農,菜貴傷民。第一農民沒有獲得壟斷地位,沒有糧食的定價權。第二國家會行政干預糧食價格,在糧價上漲時通過釋放庫存,降低糧食價格。第三在糧食減產或者不能滿足每個人的需要時,會實行配給制,參照上世紀70年全國糧票,布票。
一般糧食需求比較穩定,所以供給量乘價格基本不變,除非有人炒作(就算是炒作這錢也不會到農民手裡)。如果是自然災害正好減產了別人家的糧食,對你還是有利的。
不太同意高票答案。如果這麼說,那麼資本家為啥只在有些時期才倒牛奶(比如經濟蕭條時期)?平時怎麼不倒?囚徒困境在無限期博弈中很容易會被習俗,慣例,制度克服掉,這就是為啥大家都不站著看電影,為啥靠右行駛。還是從供需角度分析,天災一般不僅糧食減產而且往往需求會增大,這就類似吉芬商品。而且,糧食屬於需求彈性較小的商品,除非天災導致巨量供給減少,而平時的供給對農民收入影響作用是十分有限。我想不是任何時候天災都會導致谷價大幅上升,除開現代zf的管理可以穩定糧食價格,在缺乏有效管理以及市場調節的時候,預期作用也很大,亂世荒年。
利潤=單品利潤×銷量。那麼問題來了,大家都減產,市場供不應求,假設政府不干預的情況下,必定會導致農副產品漲價。要是我不減產呢?你們大家都減產,我不減產,價格高了,嗯不是更受益?所以,誰都希望別人去做那個減產的人,而自己做那個庫存的人。其次,政府會不干預嗎?答案是不會,中儲糧可不是修著玩的。最後,資本市場會買賬嗎?會,比如大蒜,比如生薑,曾經就被資本運作過這種事。這種事是可以運作的,只是運作的主體不會是龐大的散戶農民,而是莊家,他們選擇的產品也很關鍵,首先是體量小,方便用較少的資金就能操控市場,其次,還要耐儲存,具備期貨的特徵,因為農作物是要一年為周期的生產的,所以,本年度產出季節,我加大囤積量,那麼,在這一年的銷售中,大蒜或者生薑會維持高位,等到下一季收貨季節即將開始,還未大量上市,市場價格很高的時候開始出手,就可以了,隨著後面大量上市,價格走低,下一年價格就會維持低位,然後減產,然後再囤貨拉高,周而復始的。
你毀掉了,美國人不毀掉啊。除非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ps. 美國、南美的農場很多不是農民而是大資本家經營)
因為農民家也沒有餘糧
所以資本主義會導致生產力的浪費?
絕大部分的農民還想不到那裡 其目光可以說是相當短淺的 總是著眼於產品與金錢的交換舉個栗子 當合作商為了為了維持市場價格要求其將產品傾倒時 部分農民不聽勸自行拉進城裡銷售 不僅無法繼續合作 而且其自行銷售也並沒有什麼利潤可言
為了防止這種逗比想法,中國在漢代開始就有豐收,政府就大量收購,提高糧價,災年就把往年收購的糧食賣出,降低糧價。部分地區受災,就把其他豐收地區的糧食運往受災地區。
註:貪污,虧空,私自倒賣,虛報數據等行政問題不在本回答討論範圍之內。
摧毀自己的農作物,而別人不這樣做,假如價格上升,別人肯定得益,自己卻未必能享受漲價帶來的好處,這不是損己利人嗎。除非結成聯盟,控制產量,提高價格。
和高考一樣,假如全體考生都降低努力程度,高考的壓力會小很多,舉個例子,山東,如果全體考生降低努力程度 分數線至少下飄100-150分,但是那是不可能的 因為任何人不能確定其他人會隨自己一起降低努力程度 而如果只有單個個體降低努力程度 emmm這個個體會死的很慘
因為全體農民並不能組織起來形成這樣的價格同盟。
49年後,我國的工會、青年會、婦女會甚至兒童隊都保留了下來或者新組建,唯獨農會在土改之後取消了。
箇中原因,不能細說了,自己搜索吧。關鍵字:剪刀差
最簡單的博弈論——囚徒困境: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不能互相溝通情況。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於證據不確定,每個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五年;若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確實,二者都判刑兩年。由於囚徒無法信任對方,因此傾向於互相揭發,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終導致納什均衡僅落在非合作點上的博弈模型。在有限次博弈的情況下,個人會傾向於選擇個人最佳選擇而不是團體最佳選擇。
同理,如果每個農民都 會毀掉糧食,那自然是最佳選擇,但這裡有一個博弈的過程,就是一個農民在作出選擇時會考慮其他農民的選擇,對於單個農民來講,最理性的選擇時不毀掉糧食,而所有的農民都是理性的,所有他們的選擇是一樣的,最後沒有農民會去毀掉糧食。
推薦閱讀:
※厄瑪颶風等自然災害會使美國陷入經濟危機嗎?為什麼?
※中西方古代有主管地震的神嗎?
※國家要地震局有什麼用?為什麼要存在呢?
※以我國目前的防洪體系,能應對多大的洪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