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集結號》?

小時候喜歡看打仗,喜歡看到很多人倒下。

那年,剛上初中,為他的物理特效,鏡頭運用,以及黝黑的舊軍服上,瀰漫出來的硝煙味而驚艷。

後來大了些,開始覺得裡面的戰術有問題,為什麼不鑿穿牆?為什麼機槍放在正面還架這麼高?為什麼坦克和步兵會分兩波?就像別人念錯我剛認識的單詞,需要去糾正。

上了高中,有些壓力,更多虛偽,突然忘了一切,覺得講述被人利用,被人遺忘的都很有情懷,一切失敗似乎都有了理由。

大學之中,看過的人很多,沒看過的也很多,想法相似的人很多,不同的人也很多,但遠了看,都是一群分不出來的普通學生,閑暇又下了盜版,這次感覺他節奏良好,張涵予演技紮實,導演有短板,也摻雜私貨,但這麼多年了,在同行的承托下,看著也還不錯。

畢業了,發現沒有什麼人真的在意自己的看法,他們更在乎和你談話的感受,而我也更在意與他們的關係,所以時而支持時而反對,這部電影慢慢成了成了談資的小小一部分。

有些電影是可以多看幾遍,

以為在看電影,其實,是在看自己。


借用《士兵突擊》的一句話:不拋棄,不放棄


我覺得把不同時間點穿插倒敘可能是更好的表現手法。


在所有學校組織的電影中,它最好看


我喜歡的最後一部國產電影。通篇表達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應該被尊重,而不是dang在奪取政權以後論功行賞。

而且隱晦地提出一個問題,上級有沒有權力犧牲少數但不可忽略的人的生命,而在事後絲毫不受指責。當然,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片子只能安排胡軍那個角色戰死了,隨後以死者為大的論調搪塞過去。這也造成了結尾相對突兀——也就是,dang的關懷在沒有任何預兆地就來了。

2年之後的潛伏也有一條暗線,就是dang對個體生命的漠視:翠平的結局如此,晚秋在醫院差點被羅同志動手也如此。而那之後,幾乎所有的年代劇都是歌頌信仰,信仰指引我們前進——高下之分,不言自明。


比較討厭的就是當年我們班主任在我們體育課上放的,我覺得這部電影並不適合的那時未成年的我觀看。後來看到日本人的評價才覺得是一部好電影。當年並沒有看懂,反而嚇個半死。


好多人其實不知道書店還有《集結號》的劇本賣吧~刪減的好多都在裡面。買回來讀一讀我就不信還有這麼多評價國共相殘還一股子美分味道的人。


今天重新看了一下這部電影 ,和我高中時代的思考點有所不同。還是很感動和震撼!


彼得殉道前:主阿,我沒給你丟人吧。

老約翰:明明都是烈士,怎麼就變成失蹤了呢!(在封印的書卷前大哭)

主啊,我願你來!


中國戰爭片的巔峰,至少是巔峰之一


個人覺得不是虎頭蛇尾,是有些頭重腳輕了。如果全片能從團長下命令,不聽到集結號不能撤作為開頭,那麼這個線索就會更明晰。當然,能明白導演是想把躺在礦坑裡的戰士塑造的有血有肉,讓觀影人體會到身邊人離去的悲痛和穀子地執意尋回他們遺體的動因。那這樣不妨把它拆成上下兩部,分開講,畢竟,在線性敘事的結構下這是最好的選擇。當然,插敘,父輩的旗幟是個例子,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他可以很好的將故事推進的時候再一點點還原,滿足前文所提到的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但是我覺得以當時馮小剛的功力,可能駕馭不住。


剛看完《芳華》,戰鬥場景我全程是一臉WTF的表情。

馮導是怎麼在兩部電影中做到這麼大的水平退化的。

虧我還猶猶豫豫不敢看,集結號這麼煽情催我掉淚,芳華這對越的題材我不得在電影院哭成淚人啊?

結果,WTF?


軍人,首先是人,然後才是兵。在殘酷的戰爭面前,是人都會感到恐懼,但怕死卻不一定貪生,作為軍人來說,強烈的使命感賦予了他們更高的信念與追求,可是他們的犧牲在這部影片里卻顯得那麼微不足道,生長在和平年代的人們對待戰爭英雄的態度讓觀眾唏噓不已,也讓那些經歷過戰爭洗禮的老兵寒心,部隊編製一變再變,經濟建設刻不容緩,那些在戰爭中拋頭顱灑熱血的無名英雄,卻屍骨無存,哪怕追認烈士,也要靠同部隊的老兵去爭取。當年組織一聲令下,讓他們做炮灰的時候,可曾認真考慮過這些最可愛的人的犧牲是否值得呢?我看過的最佳國產戰爭電影,沒有之一。


可能拍出來的是導演想像中的解放軍吧。。。


三年前的問題今年答有點倔墳的感覺啊。今天下午看的《集結號》,因為要寫影評所以來知乎借鑒一點。

本身我是很不喜歡戰爭片的,之前看的那些戰爭片全是喊口號,個人認為有些假大空。所以當老師放這部片子的時候我挺絕望的。但是沒想到這部電影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啊!沒有過多的渲染我黨有多厲害多無謂,而是聚焦於老兵們的兄弟情,到最後全班是吸鼻子和抽泣的聲音,單是感情,私以為是部不可多得的片子。

至於有些回答中說的不符合實際什麼的,我只想說,你是什麼,看到的就是什麼。別人看到的是感動而你看到全是缺點,只能說心境不同,經歷不同導致你總是帶著批判的眼光看事物。

我只是來借鑒影評的小透明,就這樣。


不敢說每次看都流淚吧,但至少每次看都眼眶濕潤。今天看到穀子地聽到找到部隊的消息從高台上下來那段,隨著穀子地的情緒起伏,看得我發抖。劇本好,演技也是真的好。


我沒聽到號聲,我留下。


特效還可以,開頭的攻城戰鬥有些許誇張,其他嘛 我同意薩蘇的觀點。轉自薩蘇博客 元帥 血戰 集結號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76745f60100844b.html?

「集結號中團長的謊言,是一種人性。劉伯承元帥的「前方將士同命」,也是一種人性。

我們在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都在銓敘著我們自己對「人性」兩個字的理解。

願我們的心靈,不在人性中迷失,阿門。」

那麼是不是可以理解馮導選擇的故事發展情節,是他自己理解和相信的人性。或者他想表現給觀眾看的人性。


首先說我什麼也不懂…

那個踩雷的片段我有點不解啊,看樣子地雷是松發雷,就是腳抬起來才爆炸

那麼這樣不好么,當時是冬天,往鞋子上澆水,然後別動,等著被凍住,再把鞋脫了,這樣不好么!


多年前的電影,很多東西忘得差不多了。唯一記得一個細節就是解放軍在剛開始中了國軍埋伏,死傷慘重,躺在地上的一個戰士指著倒在身邊的戰友大聲呼救「他已經死了,快救我!」


07年看很震撼,現在重溫發現問題很多。

還是沒有逃脫人定勝天的國產影視規律,只要感情到了,機槍端起來跑著打,瞬狙閉著眼睛射。

順便說一句,老看上面評論小紅粉說這電影黑TG,黑PLA,也是腦子被忽悠傻了。將幾十年前的軍人神格化,剝離人性,簡直就是邪教。我這老左派都看不下去了。。

軍人服從命令為天職,別說是為了大部隊被放棄了,就是直白的告訴你需要你當炮灰給大部隊拖時間那你也得去啊。最後老團長在朝鮮不也是電台壞了沒接到撤退命令,最終死守不撤最後打成兩截,撐了半年還是GG了么。要是都怕死,撐不住了就撤那還打個毛的仗啊,都跟美軍一樣俘虜光榮,那PLA也不會從南打到北,一路橫推了。


曾經看過勇闖奪命島,我這個回答是針對一些拿漢墨將軍的例子批評穀子地的影迷,和本題無關--如果按照勇闖奪命島來拍,這電影早就被斃了。


這麼多年,回顧國產戰爭片,總是第一個想到集結號。前半部分的戰爭場面拍的很好。

最近的美國片狂怒,也有同樣的情節,就是明知道打下去必死,可最終所有的戰士都選擇了赴死。

知其難而為之是境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更是啊。


我覺得電影的線條不是很明晰,感情是有的,不過整體感覺像是馮小剛看了這部原著小說之後感受到這是一個好的電影劇本於是拍了這部電影,在電影裡面能感受到很多導演熟練的技巧性的東西,比如敘事方式和對過去畫面的一些閃回,這些技巧削弱了故事的真實感,多了一些造作成分,因此讓人覺得沒有那麼的感動了


好壞就不說了,反正我只看過一遍,這麼多年過去了,我還能想起情節,我覺得已經足夠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近日爆出的ofo內部腐敗問題?
如何評價作家跳舞當選江蘇網路作家協會主席?
如何評價NVIDIA(英偉達)在GDC 2015發布的SHIELD主機?
如何看待鹿晗論壇結巴發言?
如何評價第 36 屆香港金像獎?

TAG:電影 | 馮小剛導演 | 如何看待評價X | 集結號電影 |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