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集結號》?

一部拿遍國內各大獎項的電影


知乎裡面我經常被人貼上反體制、不愛國、極右勢力、美分、帶路黨的標籤。但我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的。

從《手機》開始,馮小剛的電影有了一些嚴肅和思考,技巧層面也上來了。

其實,拋開一些政治上的站隊,這部電影就是講一個老兵為自己的戰友討回榮譽與公正的故事,這就足夠了。這樣的故事,放在任何地方,任何陣營,都不是壞故事。

科波拉說過:任何堪稱偉大的戰爭電影都是反戰電影。此話我深以為然。

在耳熟能詳,甚至近乎於刻板的中國近現代史敘事中,能出現這樣的一個人物,能出現這樣展示個體存在價值的故事,的確難能可貴。

技巧層面上,這部電影絕對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的,我更是覺得拍出了一些詩意和回味,比如穀子地在高台上聽到他多年的努力有消息了,從高台上下來這場戲,意境、畫面都值得玩味。鄧超的那個段落也是有嚼頭,這真的是讓我驚喜。如果這部電影放在俄羅斯,我覺得不奇怪,放在中國,放在馮小剛的電影裡面,就讓我很有些感觸了。

很有可能在未來,這部電影可以看做馮氏、甚至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張涵予塑造的主人公,雖然依然有主旋律的某些常見毛病,但是已經接近於一個成熟的經典角色,這真是值得肯定的。

好吧,說一句帶路黨的話,讓知乎的這些人下嘴:這個角色,已經有美式個人英雄主義的感覺了!


我爹是飛行員,轉業多年,從來沒見過他哭過…

那天我跟他一起看集結號…然後我們兩個人一起偷偷抹眼淚…


http://m.hupu.com/bbs/13654166.html

網路上一片關於日本人在類似國內嗶哩嗶哩的網站上觀看《集結號》的彈幕解釋。雖然內容很長,但是絕對精彩。讓我們見識到不一樣的日本觀眾。


馮小剛說:「我們過去的電影裡頭經常會有視死如歸的人,它違反人的本性。因為在戰爭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恐懼和懦弱,我覺得是人的常態。當對戰爭有恐懼的時候他又能夠做出犧牲,這個英雄就變得非常可貴了。」

從這個角度看,不論他的觀點是否正確,起碼這是一部包含著他個人思考的電影,也會引起觀眾對這種變化的思考,所以對馮小剛本人而言,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影片。

但是——————

下面引用北大戴錦華戴爺的發言:

「影片成功地用現代的邏輯消融了所有的革命戰爭的差異,不再有人民戰爭——解放戰爭中最突出的支前隊,不再有軍隊的政治化——支部建在連上;兩個指導員,一個官僚或軍閥做派,一個是逃兵;沒有掃盲——文化、政治教育,全連都是文盲;沒有人心向背、以弱勝強的歷史事實。事實上,與好萊塢戰爭片相一致的場面調度與剪輯節奏,已然外在而直接地抹除了這場戰爭的歷史特徵與差異性。甚至不再有「同志」這個稱謂,只剩下兄弟連和兄弟情。感人地、圓融地,一段飽含差異性的歷史整合到一個同一的歷史邏輯中。」

是的,《集結號》是馮小剛有感於《拯救大兵瑞恩》而拍攝的電影,它最終的故事、模式也和好萊塢大片相差無幾,完全看不出這是一部中國的電影。

戴爺還提到了《趙氏孤兒》等其他影視作品,她說:

「中國電影暴露出今天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最基本和重要的問題,就是在現代化過程中付出的慘痛代價,即我們自我構建了一個中空的形體,自我形成了一套中空的價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凱歌的《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是最古老的中國故事,而且是在17世紀被法國人作為偉大的人類精神和世界名著所接受,並且傳播向歐洲的故事。這樣的故事當中的「義」和「諾」作為中國文化的某種內在的,而且是帶有民間性的這樣的一種價值,在電影中全部流失,於是電影中的人們似乎是病態的,是不可理解的。所以,這個時候或許我們應該站在文明的高度,以強國的姿態去面對世界和討論我們的文化,但是我們在討論中國文化的時候,能夠有一個確認的文化自我嗎?我覺得更大的問題是,經常「反認他鄉為故鄉」的文化經驗,實際上是文化自我放逐、文化的主體流失和文化的自我溝通的過程。沒有說教的意味,這是我在反省我自己的文化,和思考時經常感到的內在匱乏。」

的確,我國目前的電影,數量上去了,質量上雖然爛片奇多但是也有一些獲得了世界認可,就比如《集結號》(美國影迷對它的評價很高),但是這些所謂優秀的電影常常讓我們本國人感到無所適從,尤其是對歷史文化了解的人,會覺得這並不是我們中國的東西,就好像」炸雞球「這道中國人沒聽說過的菜成為北美最受歡迎的中國菜一樣,這些電影僅僅是在西方人認同的文化邏輯基礎上套了一層中國外殼。

這麼多年來,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一直企圖讓世界接受」世界是平的「這一觀點,只有西方文化是先進的,只有西方的發展道路是正確的,其他國家應該以美國為標準改造自己的制度、文化。於是,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歷史似乎變得模糊不清了,為了讓所謂」世界「接受我們,歷史上曾經震撼我們的事情,曾經觸動我們的詞語也都慢慢曖昧不清了起來——」同志「變成」兄弟,「」美帝「不再提了,連」抗美援朝「都成了」朝鮮戰爭「。於是歷史的差異被抹平了,中國軍隊彷彿和美國軍隊也差不多,中國軍人和美國軍人也差不多,正如《卧虎藏龍》里沒有真正的傳統文化一樣,《集結號》里當年中國軍隊特有的紅色文化也消失了,只剩下了好萊塢文化。

因此,對於民族與國家而言,《集結號》的負面作用是極大的,歷史的內涵在相同的外殼下被悄無聲息地重新書寫了,中國人會逐漸喪失對民族與歷史的認同感,這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是非常可怕的。

幾千年來,中國常常陷入分裂割據,但又分久必合;常常被」外族「入侵,最終」外族「又變成了」內族「著很大一份要歸功於由於強烈的歷史文化認同感。可是今天呢?

我們要融入世界,要得到世界的認可,但世界不僅僅是西方,我們也絕不能為了」認可「而無底線地迎合「。一個民族,只有先認可自己,才能真正為世界認可。


終於能把軍人的人性拍出來了。

當過兵的外公看完電影哭的稀里嘩啦……

誰都怕死,誰都不想被遺忘。


當年看這片子的結尾的時候覺得是可以被過度解讀的。士兵們打的這麼捨命,結尾一軍官幾句官話般的說辭就把這事講完了。對比起來有點諷刺。當時和同學這麼討論,我被說是別有用心。

還有穀子地站在一堆無名墓前的戲,記得大致意思是說,都是農民的兒子,為什麼因為國共之分要彼此憎恨與殺戮?(時間久只記得當時自己的理解)然後哭的稀里嘩啦。這是整部片讓我記憶最深的一個片段。

好的戰爭片都是反戰的,這部片在表達行伍之人的手足情外,反戰這一點相比國內很多戰爭電影要做的好得多。所以當時爭議也很多,還傳言刪過很多鏡頭,有政治不正確的傾向。

這部影片相比很多國內戰爭片更加真實,不僅是場面,還有戰爭中的戰士,片中的國共士兵不再臉譜化。放下了機槍,脫下了軍帽就變成了普通人。但是當硝煙一起,就變成了一個個瘋狂的信徒。正是因為這份真實,讓我對那時的戰士有了更深的了解。

看這部影片時正值高中,那時的我對政治歷史的理解還是較為片面和偏頗的,所以也情不自禁的過度解讀了這部電影。當時這部電影確實讓我思考到了國共內戰的正義性。我覺得電影在創作上與其他解放戰爭或者抗日戰爭電影相比有了很大的突破。最少它能像很多美國優秀戰爭片那樣,從一群士兵而不是一群立場鮮明的軍官的角度去描繪戰爭。

這又到國慶節了,寫著這篇影評同時回想了下這部影片中的鏡頭,想到穀子地拿著火把望著身後的那一幕,好像在說:「別忘記了我們。」


自小我就是戰爭片的痴迷者,早已習慣了那萬炮齊發,千軍萬馬如排山倒海般陣地的壯觀場面,在那裡人對戰爭的恐懼似乎完全不存再,打仗是件非常威風的事,戰爭沒有任何殘酷性,指戰員也成了統一的高大全形象….正因為這些,真正的戰爭被抹殺了,導致了包括本人在內一大批人對戰爭的誤解。

很長一段時間了,沒有一部電影能像《集結號》那樣帶給我如此強烈的心靈震撼:紛飛的殘肢、夾著血肉的氣浪、四賤的塵土、傷兵的哀嚎….戰爭殘酷性,混亂性,暴虐性血淋淋地展示在我眼前,使我廣泛一夜之間就顛覆了許多關於戰爭不切合實際的想法。打仗,不是一件威風的事。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幾篇上世紀八十年代對越反擊戰的老兵回憶錄,在他們的筆下,戰爭成為了死亡煉獄。地雷、竹籤、高機子彈、特工的手榴彈無情地奪走了戰士們年輕的生命。以他們的年齡,他們本該在學校求學或在家中務農,但他們卻選擇了放下書包與鋤頭,扛起鋼槍走向了戰場,將一腔熱血灑向了南疆。那時,所有的學校每周都要組織學生開會,介紹前線戰況、戰爭中湧現出來的英雄人物和驚心動魄的戰爭故事,許多當時的戰爭英雄都成了學生們的偶像,有些學生因此而熱血沸騰,報名上了前線,他們中的大多數最終都躺在了麻粟坡烈士陵園。

上文中的學生只是千千萬萬因錯誤的戰爭宣傳而頭腦發熱將前途葬送的青年的縮影,他們本該努力完成學業在建設中發揮自己的作用,但國家卻故意隱瞞了戰爭殘酷血腥的一面,把戰爭抽象化、概念化,代之以刺激、壯觀和 建功立業的機會,歪曲了戰爭真正的面目,使部分青年陷入了對戰爭的狂熱之中,置學業於不顧去圓英雄夢,在風華正茂的時候長眠於邊陲,隨風而逝。他們中倖存下來的,其心理也遭受了折磨與重創,寫下了那些令人讀後心有餘悸的文字。他們眼中的戰爭才是真正的戰爭。

現在每當有人發表好戰的言論時,我總會無奈地搖搖頭。發展中的中國需要和平,而戰爭不僅將給建設帶來難以估量的破壞,也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災難,和平生活,來之不易。


馮小剛的電影1942排第一

集結號能排第二

隨意寫點要不又被人吐槽我這種戰五渣不值得關注了ˊ_&>ˋ

集結號之前我看過的不錯的國產戰爭片有:黃河絕戀,紅河谷,紫日,舉起手來。(最後一個純逗逼片,真的只靠逗逼就吸引我了,和其他三個不一樣)這幾部片子從各個方面解讀戰爭,就不展開說了,集結號是中國電影進入大片時代以來我唯一看到類似這幾部電影的院線影片。

馮導提供了一個背景:穀子地手下全部犧牲,僅存他一人。然後他走上了為兄弟們爭取名份的道路。這一走,就是幾十年。

戰爭帶來的傷痛,不止是對整個國家,整個民族,還有對每一個曾經鮮活生命尊嚴無情殘酷的踐踏。

影片里穀子地幾次怒吼都能看出來。

「你們怕被咬著?你們怕被咬著?我們呢?」

「我給他們證明!」

那些逝去的人們,不是戰爭記錄上的一個個阿拉伯數字,他們是每一個跳動的靈魂。他們有家人,心愛的人,朋友。穀子地嚴格執行命令,卻害死了兄弟們。回頭髮現自己嚴格遵從的組織卻對自己的「烈士」們視而不見。連TM屍骨都沒找著。真的,有可能,已經碎成渣了。全世界就你穀子地這麼說,又沒有證據。

於是他開始挖。

其實有如某答案所說,結尾如果真的只留一個穀子地不停挖的長鏡頭,這電影真的能加好多分。

但這是在中國,先不說某局,只針對觀眾而言,大部分觀眾能接受這麼一個結局嗎?拍個1942馮導已經被罵成狗里,集結號再來個悲劇結尾?

這是一部尊重生命的電影。


之前看過一個影評覺得很不錯,決定分享其中的一段話。

戰後西歐的主流文化策略之一, 是以歷史之名遮沒、壓抑人民記憶, 以期想像性地消解對現實與歷史的批判質詢; 然而《集結號》里穀子地對士兵姓名和名分的偏執體現了電影以記憶之名向歷史索還個人的姓名的努力。「人民」對歷史進行質詢並最終復歸於歷史的重建。

(以上選自戴錦華《歷史—記憶與再現的政治》,有語言組織上的改動)

電影里沒有對汪洋大海的描寫和對「舵手」的讚美。 「普通士兵」成了歷史的書寫者和審判者,抽象的「人民」概念被具體到穀子地、王金存、姜茂才等人身上。每一個「無名烈士」都找到了自己的姓名、名分、歸屬。他們成了歷史片段真正的主體,和這才是《集結號》最偉大的地方吧。


一本正經地分析能夠公映的電影並寄予厚望比電影本身還要荒謬和滑稽,以優秀電影的水準衡量,只能說它們還不如垃圾,垃圾還有回收利用價值.

導演在檢查剪刀、創作良知、投資商巨大的盈利需要和觀眾越來越挑剔的眼光中如履薄冰,能拍出好電影並順利上映那真是活見鬼.

從藝術角度,《集結號》沒啥好說的.不過,因商業成功獲得部分話語權的導演,竭力將自己對戰爭的嚴肅思考、對戰爭中卑微的小人物命運的關注和慈悲,在體制可以容忍的範圍內儘可能地表現出來,突出那些被遺忘的小人物的悲愴和絕望,對「為了新中國,沖啊」的革命英雄主義發出微弱的質疑,業已難能可貴。

內戰題材的影視多如牛毛,唯有《集結號》試圖把國人「集結」起來反思戰爭的罪惡。

中國從古至今都是一個鐵血的拳頭大就是爹的國家,自秦始皇開始,評價政治領袖的主要指標就是看他有沒有完成對國家的統一,統治的地域有多大,而不是看在他的統治下,人民具體的人權、自由和具體的幸福程度。

一山不容二虎:中國強勢集團的字典里沒有包容、妥協和談判,矛盾一旦激化,就靠拳頭來解決爭端,從道義和肉體上完全消滅對手。社會進步成本之高之緩慢可想而知。


老八區區教導團 一個算一個 全他媽死心眼...

過了這麼多年就記得這一句,其他人全死光了,個人覺得是近十年以來最好的戰爭片


呵呵,看哭過。


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個礦上領導說萬一挖到最後底下什麼也沒有怎麼辦。老谷就回了一句:那就把我埋了吧。


你問:如何評價電影《集結號》

對不起,我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我認為 所有電影 都是有靈魂的宣傳工具。都在爭奪青年人,想方設法的讓他 擁護他的政府。最大限度的醜化,瓦解、攻擊與他對立面的政府。革命的黨派是這樣,反革命的黨派也是這樣。


1.軍號譜上並沒有集結號,只有集合號。

2.說真實吧,人性吧這樣的。實際上這片子被魏巍裱過。寫誰是最可愛的人的魏巍(1937年入伍)論體驗和真實性,比馮小剛高好幾個華萊士。實際上,這個所謂真實是基於創作團隊的思考呈現的,並且和受眾的心理預期接近,實際上是個心理認同過程,並不代表是兩個從未經歷過解放戰爭的群體穿越了時空,切實認識了解放戰爭。


我本身很同意集結號是近些年國產影片難得的佳作,但他這個佳作,靠的更多還是同行的襯托。馮小剛的意願是好的,也用了全力。但因為本身的能力和外界條件,沒把一個好本子拍出期望的水平。

我認為劇中的最大的問題是戰爭場面喧賓奪主。據說戰爭特效是請棒子班底搞的,估計價格不菲吧,馮想物盡其用也可以理解,但既然集結號不想只拍打打殺殺,那戰爭場面的長度就要有節制。集結號的時間跨度很大,不能說前幾年武戲打仗吸引眼球就多拍,後面老谷被調查,挖煤山的文戲無聊就少拍。至少我感覺,後半部分對谷的遭遇沒說透,尤其是對他的甄別,和煤礦兩塊的文戲太短,感覺老谷剛上山,就聽見那丫頭喊「部隊找到了~~」。

棒子的太極旗能全片不停用戰爭場面給觀眾刺激,那是因為他們的時間定位就是韓戰的那兩年,而且前後確實都再打。集結號本身不想放棄戰爭場面的紅利,又想拍的有深度,顯然是太貪了點。要是集結號拍到老谷還來找部隊,聽到分小米的不同,然後偶遇王金存的老婆那就結束,也可能會比現在這個要協調。

後面大段的敏感文戲,可以拖幾年拍續集嘛。那時候總菊卡的鬆了,張涵宇也老點了,說不定能拍的更好。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