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平洋戰爭中,日軍以戰列艦為核心對瓜島進行掩護登陸作戰,戰爭的結局會向著怎樣的方向改變?

假想中的雙方態勢與日軍作戰方案如下:

1,在數次添油式進攻失敗後,美軍已經在瓜島上站穩了腳跟,亨德森機場已經可以穩定運轉。

2,日本海軍放棄了對大和與武藏的珍藏態度,決定集中一支艦隊,並攜帶一支裝載了一個甲種師團的運輸船隊,對瓜島進行正面進攻。

3,該艦隊以大和與武藏兩艘巨型BB為首,跟隨扶桑金剛等老BB,以及CA/CL/DD若干。

4,艦隊同時配屬4艘CV,滿載戰鬥機,放棄所有艦攻與艦爆。

日軍作戰計劃如下:

1,艦隊以當地時間上午6點為預定抵達時間,自拉包爾出發。CV釋放大量戰鬥機對周邊進行偵察,伴隨艦隊行進,確保第一時間發現接近的美軍艦隊與飛機。

2,當遭遇美軍航空兵時,CV的唯一目的就是確保制空權,阻止美軍轟炸機與魚雷機對艦隊進行攻擊,而放棄對美軍艦隊的攻擊。

3,CV距離其餘艦船約10~20公里行進,以確保當可能出現的戰列艦炮戰發生時可以迅速脫離。

4,當瓜島納入戰列艦射程後,藉助空中觀瞄,以亨德森機場為第一優先目標進行打擊。

5,摧毀機場後,運輸船隊登陸,藉助海面炮火掩護與陸戰一師展開交戰。

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下:

1,拉包爾的陸基航空兵可以為艦隊提供一定程度的協助,該協助強度隨艦隊與瓜島距離的接近而減弱。同樣,亨德森機場的陸基航空兵所能發揮的作用也隨交戰地點相對瓜島的距離增加而減弱。

2,美軍通過破譯密碼,已經獲取了日軍的動向,但對於日軍的確切作戰計劃並不一定完全清楚。

3,目前尚無定論認為貓眼相對1942-1943年的火控雷達,在夜戰中哪一方更具有優勢。

回答應包括的要素如下:

1,對於美軍而言,針對日軍該作戰計劃,最好的相應作戰部署是什麼。

2,在該作戰部署下,可能出現的結果有哪些,以及其分別的幾率大小。

3,針對不同的作戰結果,整個太平洋戰爭的結果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在最好的結果上,日本有沒有可能簽署與美國的停戰協議。

4,從日軍的角度出發,是否(可能)還有更好的解決瓜島作戰問題的方案。

本問題整理於與@Norman Karma的討論,但希望聽到更多人的意見,謝謝。


pad寫的,先簡單一說。

如果能夠組織一支戰列艦隊進行火力支援,四艘航母進行掩護,奪下瓜島問題不大,因為當時的美軍雖然剛剛贏下中途島作戰,但是要再一次集中與日本海軍接近的力量進行作戰,特別是一支規模接近的戰列艦隊,還是很困難的。

實際上第三次所羅門海戰,由於挺身艦隊的兩艘戰列艦戰鬥力不足,無法直接對抗美軍的兩艘華盛頓級戰列艦,最終造成作戰失敗,如果能集中包括大和級在內的主力戰列艦參與瓜島的進攻,以美軍在南太平洋的作戰力量,基本無法對抗。

關於雷達在夜戰中的作用,如果限定在瓜島海域,作用不大。塔薩法隆加海戰證明,由於瓜島海域的海況複雜,地形複雜,雷達的意義非常有限,如果雷達好用,美軍的重巡艦隊就不會被田中的驅逐艦隊胖揍一頓。

不過話說回來,美國海軍的學習能力非常快,吃了一次虧馬上記著了,而且艦艇補充速度快,就算是日本海軍能拿下瓜島,實際上根本守不住,意義並不大。


水平不夠,試著答答。

我個人認為如果按照答主的設定,8,9月份時候,能拿下瓜島。

陸戰隊一師扛不住一個身經百戰的甲種師團,不過具體能抵抗多久,得看第一師得到了多少補給和重武器,當然要是後面美軍源源不斷的運人過來,等到了50000人,你幾個甲種師團也攻不下來了。

按設定的聯合艦隊來說,基本屬於傾巢出動了,從幾次海戰的結果來看,當時聯合艦隊的水準還是略超過美國的,特別是像薩沃海戰等夜戰,聯合艦隊更是勝出了不止一籌。

空戰,因為當時都是拉包爾飛來的飛機和亨德森的飛機交戰,美國飛機佔了主場優勢,日本飛機飛過來在空中停不了多久,當然不行。但是如果有四艘CV,那可就不同了,亨德森的不到100架飛機根本不是對手。

從當時來看,日本添油戰術當然有問題,但是即使沒有雙BB四艘CV,如果能湊夠一個甲種師團,就按歷史上的艦隊水準,看戰況似乎也是可以拿下來瓜島的,只要幾次猛轟安德森機場的時候別撤退,徹底炸的機場不能使用,瓜島守軍基本就得歇菜。不過日本總犯那種該拚命時候不拚命,該轉進時候不轉進的毛病。

不過即使把陸戰一師趕下海,戰局改變仍然不會打,20000人的師團蹲瓜島上幹嘛?需要多少補給啊,以日本的補給水準,外加不善於破交作戰,聯合艦隊總不能長期駐守瓜島吧,等美軍恢復過來,潛艇傾巢出動,專打補給船,日本的反潛水平又低,這些人都得餓死。

至於和談,從珍珠港第一顆炸彈落下,和談就沒有希望了,即使日本拿下紐西蘭,美國也還有珍珠港在,仍然不會和談。


來填坑。

美軍已經在瓜島站穩腳跟,機場已經正常投入使用的情況下,一個甲種師團是無法撼動陸戰一師的。後來2師團上去了,38師團也上去了,都被打成了狗,儘管都是在補給缺乏的條件下打的,但就算是全裝上去,也不見得是已經擊敗了日軍數次進攻逐漸建立了信心且有裝備補給優勢的陸戰一師的對手。

聯合艦隊要是把包括大和級的家底都搬出來拚命的話,絕不像是為了掩護陸軍登陸,事實上金剛和榛名去幹了這個工作,且幹得不錯,亨德森機場被轟了個底朝上。但是美軍的工程作業快到日軍無法想像,日軍曾經讓一個被俘的美軍軍官帶300人用一周的時間平一個簡易機場出來,結果那哥們說給我幾個人我半天就能幹完。因為人家會用推土機。。。。。。大和級戰艦是為艦隊決戰而存在的。題主把大和武藏都開了出來,美軍一定會認為這是聯合艦隊要圍繞瓜島打海空決戰,那現在美軍有兩個選擇。

撤退。剛剛打完中途島的美軍選擇了避開日軍鋒芒。那日軍就好辦了,人員物資裝備拚命往島上運,再有艦隊支援,陸戰一師會在第一時間被撤出瓜島,美軍不幹那種動不動就要玉碎的事情。

瓜島落入日軍手裡後,要麼啥也不幹,東條內閣當時覺得太平洋戰線已經基本平定,應該開始建設階段。要麼就是會為進攻澳大利亞作準備。和談是不可能的。戰無不勝的日本陸軍不過是又一次取得了意料之中的勝利而已,你海軍敗了中途島是能力問題,憑什麼讓威武的陸軍跟著和談?這是第一種情況。

打。進攻瓜島本就是美軍在太平洋反擊的前奏,打到現在已經形成了把日軍源源不斷引來的磁石效應,既然聯合艦隊傾巢出動,連大和都開出來了,美軍在嚇一跳的同時開始認真全力應對。然後美軍忽然發現了日軍航母,然後又忽然發現了航母上沒有艦攻和艦爆。然後聯合艦隊就尷尬了。這邊要派飛機掩護登陸,那邊要派飛機揍飛過來的美軍攻擊機,這邊要派出艦隊來一刻不停地轟機場防止米國鬼畜搶修過快,另一邊還要應付美軍艦隊。想讓自家艦隊去打美軍航母,結果沒有艦攻艦爆夠不找人家,美軍也知道躲在艦炮射程外啊!但是美軍有攻擊機啊!美軍的攻擊機可以在己方的戰鬥機保護下打炸聯合艦隊,而聯合艦隊此時只有艦炮,根本夠不著人家。大和武藏能發揮的作用實在有限,非要轟機場,金剛級足夠了。日軍的四條航母戰鬥機數量是比較多的,但是一會要保護這個,一會兒要迎戰那個,兵力的優勢不是特別明顯,且最有實力的飛行員很多都凋零在中途島了,這四條航母能發揮多大實力不好說。另外,海軍憑啥給你們陸軍這麼賣命?你們不是一直很NB么?你們不無敵么?老子們連大和都開出來了你們連個島都拿不下?還有,讓擅長海空作戰的山本大將不帶艦攻艦爆,那得多憋屈啊?

還有船舶的問題,用驅逐艦運還是用運輸船運,用驅逐艦甚至潛艇這種老鼠運輸已經開始很久了,運量很成問題,效果很不理想。但是用運輸船運,在數次的添油式運輸中運輸船基本快被打沒了,日軍徵集船舶變得越來越困難。怎麼把人裝安全地運上去從一開始就是難題。運38師團時候(好像是)用了16條驅逐艦,靠著海軍們開掛搬的躲炸彈能力才把人運了個差不多,要是運輸船又全掉海里了。就是有海航飛機和艦隊全力掩護成功上去之後,能很快吃掉越來越NB轟轟的陸戰一師么?不能。陸戰一師拖得越久,日軍陸海軍越沒有戲。

至於拉包爾的陸軍航空兵,同海航比起來就是戰5渣。

瓜島就折在了日軍一開始根本沒把這當回事,一木清直上去,跪了,川口清建上去,跪了,後來發現風頭不對了,2師團上去,跪了,美軍也成氣候了。38師團上去,照跪。軍部好像差點把51師團也填坑裡,要不是還有山本大將和今村均那幾個明白人可能還得填進去不少。要是一開始就把瓜島當個大事辦,直接重兵掩護一兩個師團上去然後全力保障補給線不至於這麼慘。要麼發現風頭不對就趕緊撤下來,還不撤,還填坑,那誰也沒有辦法。

題主說的方法,在美軍站穩了,不撤,還不帶艦爆艦攻情況下,基本上不行的。大和武藏沒有太大意義。


有人假設過中途島海戰日軍全勝對戰局的影響,一般認為是最多把戰爭延續到1946-47而已,同時日本會吃更多的原子彈。也有人假設過CV全部戰鬥機制空搭配BB, CL來進行水面和對陸打擊,由於戰艦航速原因,也無法對米軍有生力量造成損害。當然,到了米軍在已經在瓜達康納爾島全部佔領、日軍添油戰術失敗的這個節點上,再來假設歷史就更沒有意義了,甚至連純理論討論的意義也沒有了。日本的陸軍精銳一半、海軍航空兵精銳大部已經消耗殆盡,輸送船運力我沒記錯的話也已經跌到戰爭伊始的一半了。自己量一下本土到拉包爾多遠,到瓜島多遠,打到瓜島撤退的時候軍艦都無油可加了,仗打到這個份上,已經意義不大,被一路平推回本土順理成章,而且日本全部都是敗仗,沒有一次行動達成哪怕戰術上的目的。某種意義上說,兩年時間,這麼遠的距離,基本就是共產黨建國後剿匪的時長和空間跨度。所以,這個時間點晚了,無力回天了。哪怕中途島大勝,都還留有那麼一絲絲念想,瓜島之後無昭和。


過程會稍微有點改變,但大方向和結果不會有任何變化。


瓜島戰役實際上是美日兩國綜合國力的大比拼。戰場距離兩國的路程差不多;美國有珍珠港,日本也有特魯克;美國有努美阿,日本也有拉包爾;美國在戰役之初一舉襲取了島上的機場,但是日本也曾幾次打退美國艦隊對瓜島形成海空圍攻之勢。最關鍵的地方在於,美國能夠源源不斷地向島上提供補給,使仙人掌航空隊和島上的美國地面部隊始終保持有效的戰鬥能力——仙人掌再生命力頑強也需要水和養料,如果補給徹底斷絕,美國飛行員再強悍善戰也有被徹底消滅的一天——而日本則沒有這個能力,海空作戰中損失的飛機得不到有效補充,瓜島上的日軍地面部隊得不到有效的支援和後勤補給,到最後甚至連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證,傷病員不要說後送,就連有效醫治都不能保證(日軍在瓜島損失的3萬多人中,有約9000人死於飢餓和傷病)。到最後,日本在這個無底洞般的消耗戰中實在支持不下去,被迫撤退。就算日本拿下瓜島,太平洋戰爭的時間線也不會被改寫,日本的補給能力根本達不到長期佔領瓜島的要求,一味的追求佔領毫無意義。


沒有制空權,山本五十六根本不敢前出到陸基空軍的作戰範圍。

這也就是為什麼中途島一定要先讓航母打頭陣的原因,也是為什麼航母一完山本就撤退的原因。

日本的海軍指揮官已經公認-----沒有制空權,大和只不過是敵軍的投彈靶子。大和最後特攻的時候,12:30分美機飛抵上空,一個半小時後14:02,日本人就下令棄艦。武藏也就是兩個小時完事。

1942年8月,大和抵達特魯克,然後在這裡等到瓜島戰鬥結束。公開的理由是---缺乏460毫米炮彈。實際上是因為沒有制空權。

沒有制空權的原因,日本航母干不動亨德森上面的空軍,隔三差五的空襲,空戰,但是美國飛機越打越多,他們不斷的從後方---也就是澳大利亞飛過來。日本人搞東京快車這種深夜運輸隊,說白了就是沒有制空權,軍艦白天不敢到瓜島附近海域露面。

亨德森機場本身就是一艘不沉的航母,打不掉亨德森機場,大和號不敢過來,打掉了亨德森機場,大和號不用來了。

所以一切的根本都是CV能否擊敗亨德森機場的美國空軍。沒有這個,來了也是給美軍送戰果的。


日本海軍真要有這樣的決心,瓜島可能就是另一番解決,但對整個太平洋戰爭的結果來說,沒區別!


1,對於美軍而言,針對日軍該作戰計劃,最好的相應作戰部署是什麼。

——遵照金老總的意思,把八艘可動的舊式戰列艦調過來,加上三艘新式戰列艦,美軍兵力絕對優勢,唯一的問題是快速油船不夠,要從其他地方抽調。

2,在該作戰部署下,可能出現的結果有哪些,以及其分別的幾率大小。

——日軍這種作戰部署根本不可行,因為當時日本沒有足夠的重油給你的艦隊傾巢出動。

3,針對不同的作戰結果,整個太平洋戰爭的結果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在最好的結果上,日本有沒有可能簽署與美國的停戰協議。

——日本絕無可能有更好的結果,瓜島離美國本土遠著呢。

4,從日軍的角度出發,是否(可能)還有更好的解決瓜島作戰問題的方案。

——早就該撤退了。


這是什麼課的作業……?


拿下也沒用啊。。。按美國幾天一艘艦的節奏,怎麼看日本都玩不起


日軍戰列艦真心不行……有大口徑火炮卻無雷達,金剛級以高航速著稱卻脆成那樣,至於山城,長門之類的慢速戰艦,即使你夜戰取得成功,你不怕天亮仙人掌航空隊追上你一波拉你下水?再說美軍戰艦想咋造咋造想咋修咋修,你日本帝國經濟實力能承擔得起戰後維修和戰艦再建造嗎?

看看霧島和華盛頓的戰鬥就知道了


多數人還是不明白,日本首先輸在海洋性後勤補給保障力上了,其次日本海軍戰術靈魂依然停留在巨艦對轟的一戰時代,儘管航母使用方面他取得了最大的成功。在進攻力量的分配上,海軍第一將的三本五十六的戰術安排能力是很爛的,多次過於複雜的戰術計劃多路分兵然後每次搞砸,他的後續者更爛。


想首先說明一下在1943年左右的雙方態勢,也許有利於更好地回答此問題。

首先經過1942年的兩次大海戰,即中途島和珊瑚海海戰雙方的戰略態勢已經發生變化。對於美國而言戰爭機器已經啟動,強大的生產力保證了前線資源的絕對優勢。埃塞克斯級航母已經已每月一艘的能力開始服役,(僅埃塞克斯級就造了17艘)F6等戰機也已經開始陸續服役並且產量驚人,(43,44年僅海軍飛機產量達1萬架/月,日均峰值僅為2萬架/年)。自中途島後美軍已經開始準備戰略反攻。在日軍完全沒防備的情況下拿下瓜島並擴建幾場說明美軍完全是有的放矢。反觀日本方面,在中國戰場持續膠著的情況下,資源耗盡的日本貿然發動太平洋戰爭本來就是一場賭博。東條是被近衛挖下的大坑搞得騎虎難下,身為陸相的他其實根本沒有得到軍令總長永野修身的鼎力支持(日軍海軍陸軍素來不睦),而且主將山本從一開始就認為聯合艦隊無法全勝,只能用最短的時間給與美軍最大打擊,逼其進行和談。因此東條為首的陸軍想要拿下東南亞甚至新幾內亞後以其資源支持中國和緬甸戰場,不想繼續擴大戰爭範圍,東條一度為了緩解國內矛盾而停止擴軍。但是海軍的指導思想卻截然不同,山本要的是在美軍強大到不能戰勝前給於其決定性打擊。這個巨大分歧貫穿太平洋戰爭始終,是日軍而瓜島正是矛盾爆發的導火索。這個情況在美軍方面不是不存在,太平洋雖分為兩個戰區,麥克阿瑟與尼米茲也經常有分歧,但是實際上擁有海軍陸戰隊的尼米茲其實沒有太多掣肘,而且本身米帥為人低調,悶聲發大財,基本沒有因為與麥帥的分歧導致大的矛盾。當然也和後期美軍的實力足夠兼顧兩個方面有關(新幾內亞-菲律賓方向和馬里亞納-沖繩方向)。

再說一下兩面的將領,美軍是尼米茲主導,范德格里夫特和哈爾西都歸尼米茲節制,而日軍是山本執掌海軍,陸軍則是百武晴吉,兩人沒有從屬關係,最初完全是陸軍行動,海軍就是個助攻角色。到後來戰爭局面升級後問題就來了,陸軍希望得到海軍對運輸船的護航以及對陸戰的直接火力支援,但是這樣海軍徹底變配角,還要時刻被飛機炸,和後來在沖繩的美國海軍近似,更別提和美軍決戰了,這是山本,永野和日本海軍都不能接受的。

回到問題本身,在瓜島實際上發生的六次海戰中,海空戰發生了兩次,但是都是在白天,都是山本想要與美軍在海上決戰。剩下四次海戰都是以支援陸上進攻轟炸機場為目的,但是注意都是夜戰。這就充分說明了亨德森機場對日軍水面艦艇的巨大威脅,是日軍艦船不敢白天接近岸基航空兵範圍


還是國力問題,軍隊,將領本身實力相差並不懸殊,但是,國力差很大,後續是問題


瓜島就像阿留申一樣對於日本沒有戰略防守上的意義,這是一個坑,美國人依靠強大的工業往裡填,日本人填不起


推薦閱讀:

有哪些客觀描寫了二戰時期日本國內情況的書?
艦c的活動有參考史實嗎?
作為一艘戰艦是怎麼樣的體驗?

TAG:軍事 | 戰爭 | 美國海軍 | 太平洋戰爭 | 舊日本帝國海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