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兒化音中的「兒」要不要算字數?


先聲明一下統計口徑就方便多了。

從構詞來講,「兒」作為小稱後綴之一種,與「頭」「子」「仔」沒什麼區別。只不過因為「兒」是零聲母字,因此與詞根形成了廣泛的連讀,乃至發展為合音。

除「兒」以外,方言中還存在著母語者意識得到或者意識不到的合音。有些合音落在該方言音節集合之內,人們往往用同音字去代替,譬如將「些si兒n」寫作「星sin」,將「無mo解e」寫作「袂me」等;落在音節集合外的,如「地上diang」「邊上biang」,往往迴避書寫、直接用字母或亂寫。

極端卻相反的例子,單位用漢字表示時,也曾有過合字不合音的做法,譬如「瓩qian wa」,或外來單位「哩ying li」「浬hai li」等。

因此,提「字數」時,只有明確統計目的,才能確定應該以怎樣的口徑去統計。

譬如某些排版由於空間或技術 (文本長度限制) 原因,需要限制字數,那自然要以實際寫出來的文字個數作準。

需要朗讀或聆聽的內容,則需考慮音節數,譬如某口號要分兩小句,分別「五個字」,其中的合音字,包括兒化現象,自然要以一字論,否則念起來就缺了一個字,音律上美感不足。

題目中的句子,由於是歌詞,屬於聽覺輸入為主,應以音節計,但又有「天空飄來」這種極易引導視覺想像的說法,才令人產生矛盾的感覺。

最好的辦法是把五改成幾,迴避數字。畢竟,這種一字多音節或多字一音節的情況還是存在的,字數與音節數在某些情況下無法統一。強扭的瓜還是不甜。


天空飄來五個音節:高考不是事兒


個人理解是說出來可以不算字,但是你寫出來還不算字的話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啊。


寫出來就算吧。

如果只是北京人口語帶口音就不算,怎麼著還算個漢字。


那就要看是你嘴上說出來感覺到的兒,還是寫出來的兒

寫出來的肯定要算

說出來的可以當作口音不算


有歌為證:

「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算事兒」

你說呢?


這麼大的一個「兒」字放在你說它不是字,有沒有考慮過它的感受。∠( ? 」∠)_

舉個栗子:「畫兒」 這個「兒」字,不是一個獨立的音節,也不是音素,只是表示捲舌動作的一個符號。

做獨立字音的情況: 「好男兒、小女兒、體育健兒」 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這個「兒」讀得很重,是個詞根語素。

讀得輕一點的,「魚兒戲游、月兒彎彎」 也是獨立音節,在詩歌和散文中出現較多。

總之,「兒」是個字。只不過這個字有意義沒意義就另當別論具體分析了。


個人覺得,兒話音不該出現在書面用語里。


要啊,寫作文時為了湊字數連標點符號都數上了,【兒】好歹也是個字啊。


推薦閱讀:

日語系但對日語不感興趣糾結轉中文系,求大神們給些建議?
「料峭」的構成及含義來源是什麼?
書法是否該從漢隸開始臨摹,讀文是否該從《詩經》開始?
現代漢語的「沒」字讀mei表示否定含義是來自哪裡的方言?
撣邦、果敢地區的政府文件是否使用漢語?

TAG:漢語 | 兒化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