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的發球(特別轉的球)該怎麼接?
關鍵不在於怎麼接,在於你接球時候的力道。
對特別轉的來球,首先要做的是克服旋轉。上旋能搓回去,質量還高,下旋能拉回去,落點還叼,練好這兩樣就夠了。以前在專業隊打球,十幾年前了。當時隊里老大進了國家隊,後來回來教訓我們這些小的就這麼干,只用搓拉。那時候我們幾個小的都是國一了,全國青少年比賽也是拿過名次的,但當時不論我們發多轉,老大隻用搓和拉就給我們搞回來了。只能感嘆進了國家隊以後是真漲球啊!可惜我沒打進去 哭另外同意另一個答主的答案,不要刻意練擰拉,首先一般人的發球還用不到擰拉去接,絕大部分都可以直接拉了。其次是銜接的問題。專業選手接發球敢站反手位或者站中間,那是因為對反手和步法有絕對信心,但打起相持還是更希望用正手的,反手接發球的好處是不容易被落點困住,接球更靈活,哪怕球跑到正手也可以很舒服的去接,但回球質量是大問題,所以後面的銜接很重要,除了國家隊頂尖的那幾個敢用反手相持,其他人第二板就側身了,步法要求很高,就算第二板不側身也得有反手加力的能力,靠加力壓住對手馬上側身,不然基本就可以撿球去了。合格反手要到的程度是:和你同水平的對手正手拉到你反手,你得有能力調整步法用反手回球控制落點,至少不被動。而可以信賴的反手是進攻可以拉對手全台,防守可以反拉和對拉(高質量的)。
沒有好的反手,最好的打法還是全台正手比較好,不要太刻意的去學專業隊的技術,那些是建立在步法和力量足夠好的基礎上的,不然手上動作再好也是徒勞。講點自己的經歷吧。
以前小時候大家打大小王的時候,有個小夥伴因為水平比較一般,經常是只有一條命的,而且還是雙方都不願意選的那種。後果過了一個暑假,就學了一招側旋發球,就一下烏雞變鳳凰,大殺四方,就是像這樣
然後大家當時的表情是這樣的然後這個小夥伴就洋洋得意的和大家誇口,誰如果能21分裡面拿他15分,他就叫誰師傅。大家想,這樣不行啊,的找個方法治治他。於是就絞盡腦汁的
思考
為了對付他的側旋發球,大致出現了以下幾個流派
- 直拍直打派
- 斗轉星移派
- 海底撈月派
- 借力打力派
直拍直打派
其要點是接球的時候快速的讓球拍從球上中上方從後往前的的「舔」一下,因為接球的時候是豎直的,所以稱之為「直打」。斗轉星移派其要點是「以彼之道,還治彼身」。大白話說起來,就是對方是從(他的角度)右往左摩擦球的,自己也(從自己的角度)右往左摩擦球。反之亦然。海底撈月派 其要點是等球二跳出台,然後把球托起來送過網,送的時候你想怎麼摩擦就看你了。好處是容錯性大,壞處是不出台,就傻眼了。以上四大派中,直板直打派戰績最差,海底撈月派次之,以斗轉星移派效果最好,而借力打力派開始戰績不佳,而到換了球台之後逐漸成為了主流。
為什麼換球台這麼重要呢?
你以為球台是這樣的。
而我們剛開始玩的球台是這樣的所以控制不好力道,接球從邊上出去也是可以理解啦。
在進階的比賽里,純側旋發球已經不算是一個問題了。主要的難點是怎麼應對上/下旋的發球。其實其接發球原理,和上面的「四大流派」是相同的,下圖顯示側旋發球的旋轉方向的俯視圖,以及接球原理。
「直板直打」的原理是避開旋轉強烈的旋轉區域,少吃轉。對應在接上下旋上就是側切,側擰,以及撇。這類技術不穩定的原因在於很難精確對上球的非旋轉區域,以及接球過薄,容易對不上點。
「斗轉星移」的原理是順旋。當球拍從側面摩擦球的速度和球本身的旋轉速度相似的時候,收到的摩擦力會較小。但實際上因為很難確切知道球本身的旋轉速度,更為有效的方法是加大自身摩擦球的速度,使其相對於球本身的旋轉佔主導地位,從而保證球弧線的穩定性。對應在接上下旋上就是拉接下旋球,削/搓接上旋球。當球員具有一定的功底,可以保證出球質量的時候,這類接球方法是比較穩定的。但是當球員缺乏訓練的時候,弧線會很不穩定(因為接球後球的出球角度,速度同時取決於發球方和接球方)。
「海底撈月」的原理在於製造長而穩定的弧線。晚一點接球更可以使得球的旋轉更慢一些。對應在接上下旋上就是劈長,和退步起上旋。劈長(搓接)的要點在於接球點要晚,且對應的落點也要比較靠後。退步起上旋的要點也在於接球點要晚(要等一拍),拉球點深。無論劈長和退步起上旋,都需要製造強烈的旋轉以抑制對手。這類技術都是比較穩健的接球方法,但是不適合接近網球。
「借力打力」的原理在於通過調整拍形,準確利用球拍對球的反彈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有時還要加上自身的摩擦力),使得球落在合適的落點。對應在接上下旋上就是削/搓接下旋球,拉接上旋球,推/撥/挑打/擺短。如果只是追求球過網後落在球台上,這類技術是最為穩健的。但是如果還要追求球的質量,那就需要好的手感了。 否則,失誤率也會不少。尤其是挑打和擺短。挑打和擺短的要點在於在球的高點期觸球,且出手快,這樣球因為觸拍時間短,球拍對其的摩擦力會比較小,從而容易控制弧線。如果觸球速度比較快,或者是用了特殊膠皮(長膠,防弧),即使是平推球,球也會有原先的旋轉,使得發球的一方更難對付。
下面我們總結一下各種接發球原理的優缺點
-----------------------------------------------------------
避旋 優點 少吃轉,回球帶有球本身的旋轉缺點 功力不夠時不夠穩定
難度係數:中到高
------------------------------------------------------------長弧線
優點 回球成功率高,容錯率高(不知道球的旋轉時)缺點 只限接出撞球, 回球速度(節奏)慢
難度係數:低
---------------------------------------------------------------------------借旋(逆旋)優點 (不要求回球質量時)回球穩定 ,節奏快
缺點 更適合台內球, 回球質量和攻擊性之間有衝突
難度係數:(不要求質量時)低,(要求質量時)中到高
-----------------------------------------------------------------------------------接下去應該講講戰術。
還是說回我那個小夥伴。大概不到半個個月,他的優勢就就不再了,因為他當時只是學了發側旋那一招,其他技術還是那樣。而大家一旦知道怎麼把球接回去,那就又回到了以前的那些套路上來了。後來他又屢開風氣之先,這又是後話了。而實際我們比賽的時候,可不僅僅是把球回過去那麼簡單,這個要求對於贏得一分來說太低了。
戰術上接發球要考慮的主要是有三點:量體裁衣,看菜下飯,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
量體裁衣:指的是接發球手法要結合自身的技術實力和技術特點,以及比賽當時的狀態。
一些國家隊隊員用的技術是先進,但是這類技術本身的回球穩定性並不高,你看他們比賽的時候利用率高而且穩定性好是建立在他們長期的訓練基礎上的。一旦脫離大運動量訓練,不要說普通人,就算是退下來的專業隊隊員,有些技術也是用不好的。
結合自身技術特點指的是,回球不能光想著回到球台上就好,還要考慮到怎麼樣才能配合自己的下一板。如果自己是比較扛揍的,相持好的,可以主動把球給長,迫使對方進入相持階段。如果台內好的,那麼就要回球多變一些。
考慮比賽的狀態是指,即使是自己經常使用的接發球戰術,如果比賽當天狀態不好,也要考慮多使用一些中性的穩定性高的手法,否則自己自殺過多,就沒法打下去了。這裡有個反面例子,就是88年奧運會,江嘉良對瑞典的林德,在自己跑動能力下降的情況下,依然過於堅持用快點(挑打),造成大量自身失誤,從而痛失進入四強的機會。
看菜下飯:指的是回球方法還要看對方是什麼樣類型的選手。
經驗相關:我自己後來是在學校里的乒乓隊(非專業體校)訓練過幾年,隊友有在體校訓練過後來還是走讀書這條路的,成績也就區級比賽拿過個個人第三,市級比賽進過團體前八(非專業級),校內比賽拿過冠軍,打過幾年業餘聯賽,和有專業排名的選手打過。組織過地區級的乒乓比賽。以下所說的選手類型只限於我的經驗。
(a) 如果是基本功比較好的,發完球後,基本上他的策略是這樣的
(1) 下旋如果你回搓,那麼他就直接起上旋直接進入上旋對抗(2) 不轉/上旋如果你回搓過高,那麼就直接一板拉沖/彈打結束,如果回搓有一定質量,那麼還是先拉起來打相持(3) 上旋如果你推或者撥回去,速度不夠快的,那麼還是一板質量高的拉沖/彈打建立起優勢那麼你的策略是盡量不要打到他熟悉的套路上來,或者至少前三板能夠抗住。那麼你可以選擇的回球策略有
(1)索性劈長,或者起強上旋到比較深的落點,然後後撤打中遠台的硬碰硬。【這種比較適合基本功比較紮實,比較扛揍的選手】(2)看得清球的旋轉的時候,挑打,結合撇,主要是要有落點上的變化,使得對方的準備時間短,起球質量不高。然後在下一輪爭取主動。可以侵略性強一點,不要怕失誤。【這種比較適合手感好,球路判斷好的選手】(3)比較近網的球,可以用擺短/側切來控制對手,為自己下一板進攻創造機會。【這種也比較考手感】(4)對於發上旋到反手位,或者直線的,考驗你的進攻能力的。如果實力夠硬,那麼就稍為後撤後多打摩擦把球拉回,質量要高。如果沒有那麼好的進攻力和穩定性,那麼就減力擋/借力撥/側切結合,主要是要有落點和輕重上的區別。(5)以上技術可以結合起來用,加上擰拉,主要是擾亂對手。打業餘比賽,更多的不是以上那種進攻實力有強,又比較穩定的,而是有一些技術特長,也有一些技術漏洞的,大概有以下幾種
(b) 暴力搏殺型的
這種有兩種亞型: 快攻為主的,弧圈為主的這類球員一般有幾套不錯的發球,以及相應的發搶套路。攻擊的單板質量比較高。要破這類球員的發球套路,高階的可以參考以下案例
銅牆鐵壁法:
何智麗破梁英子(1987)
小山智利破鄧亞萍(1994)孔令輝破劉國梁(1995)卡拉卡舍維奇破劉國梁(1997)張怡寧破郭躍(2009)四兩撥千斤法:
瓦爾德內爾破閻森(1997)
瓦爾德內爾破馬琳(2004)王楠破郭躍(2008)以暴易暴法:
曹燕華破梁英子(1983)
蓋亭破賽弗(1993)劉國梁破施拉格(1999)蔣澎龍破劉國梁(2001)簡單來說,就是要盡量讓對方打不出高質量的進攻,或者是乾脆沒法打,打不上。平時的應用就是在守(給長,加轉),巧(落點節奏調動對方),攻(直接接發球搶攻)上做一個選擇。而如果選擇,需要平衡回球的風險性和攻擊力(如下圖所示)。
而發球方的攻擊能力取決於以下六要素。回球可以針對發球方的弱點而定下方案。如果對方命中率弱,那麼可以偏向防守性的回球方法。
如果對方旋轉抗性差(處理不好上旋/下旋/側旋,台內的轉不轉擺短),那麼回球要特意多給這些球。如果對方節奏慢,回球可以多從巧處著手,使得對方沒法「蓄力」。同時下一板回球的時候注意找機會打回頭。
如果對方節奏快(快攻型的),回球可以給深,給慢,特意讓節奏慢下來。同時注意下一板打對方的空位。如果對方力量小,回球可以偏向防守性的回球方式。同時準備下一板的反攻。
如果對方主動製造旋轉的能力弱(快攻,或顆粒膠),回球要給長,給深。下一板要注意稍遲一點接球並加強旋轉。
如果對方落點比較單一,回球可以給長,然後下一板注重打對方的空位。
而如果對方綜合能力越強,接發球就越是要多冒點風險。不可以像溫水煮青蛙那樣,每板只選最容易回去的,結果被對方活活拖死。
(c) 鐵搓鐵擋型的
不少中老年球友是這個類型的。看上去好像不會什麼快撕啊,擰拉啊等先進技術,連拉弧圈都好像不怎麼拉。接發球除了看得很清楚的會推一板,一般都是千篇一律的搓一板。但是你上去一打呢,就知道不好對付了。你拉過去,打過去的球,看上去虎虎生風,但是對方輕輕鬆鬆的就擋回來了,不出幾個回合,就你失誤丟分了。而冷不丁的,對方這裡推一板,那裡搓一板,怎麼打都是你最不舒服的位置。網上有個陳龍燦和球友比賽的錄像,只用搓和推就已經把一些業餘高手打的滿地找牙了。其實有時候不是那些鐵搓鐵擋派打球不華麗,而是對方還沒用全力呢,你就倒下了。
要剋制這類球友的發球,方法是這樣的:
(e) 軟綿綿掛住型的
(d) 怪拍型的
(e) 合力正膠/長膠老大爺型的合力是指球沒有豎直上拋就往球拍上一撞就發出來的球,球的軌跡和旋轉會比較詭異。這種球怎麼接呢,很簡單。舉起手,」報告裁判,他發球違例「。如果裁判不接受,那麼就找裁判長。以後再發這樣的球,第一次給黃牌,第二次就直接判失分。 (如果是打著玩的,那就隨意了,就當逗逗老爺子開心了,不管輸贏都別往心裡去。)首先是判斷 判斷對了 怎麼整都好
一板我們分為順處理和逆處理 和必轉處理 舉個例子 下旋球出台 搓就是逆處理 撇就是避轉處理 拉就是順處理上旋球 側切就是避轉處理 削就是順處理 反拉就是逆處理
難度上 以反膠為例 逆處理最簡單(教初學者就是對方搓你就搓 對面拉你就拉) 避轉處理最難(因為肯定要製造其他軸向的旋轉吃發球的調整很簡單 下網了 多亮板 出台了 壓版型 難的都是判斷
在業餘這個級別 哪怕到頂尖 都是猜為主 實在不知道 短球無腦加力搓 長球無腦向上掛旋轉 順便我反正是反對其他幾個層主談什麼擰拉 業餘擰拉好的我見的多了(身經百戰了)但是我真沒見過幾個擰完銜接的好的看什麼樣的發球!一般來說,分為轉球和不轉球,不轉球都是近網短球為的就是讓對方不易直接進行近台進攻,轉球分為不出台,半出台和出撞球。其中又分下旋球,上旋球,左右側旋球,左右側上(下)旋球,等等。對於下旋球(短)可以搓,可以擰拉,可以挑打,其他的,可搓,可擋。長了的球就直接拉,這是最基礎的幾個套路
非常轉...那也分幾個旋轉。說幾個最常見的
純下旋:
1.台內短球:拍子放平,接觸球後稍往上抬,這個是能接上檯子的。對質量、落點、旋轉有要求的話,在球剛落台起跳後搶點,動作柔順觸球瞬間一個加速度,同一個動作可劈長可擺短。想搓出側旋的話,拍型相應變化。
2.長球:重心壓低,等球最高點觸球,動作整體向上多一些,多摩擦,多造弧線。
左側下旋:
1.台內短球:拍型對著對方正手位或台中間,觸球後稍往上抬,根據旋轉選擇拍型變化的多少。側擰不太建議,不好控制。
2.長球:正常下旋一樣的道理,注意拍型。不過這個正手好拉一些。
左側上旋:
1.台內短球:挑的時候壓住拍子,因為線路短很容易出界
2.長球:手拿高一點,拍型壓住,觸球手上突然加速,別輕碰。
右側下旋:
1.台內短球:拍型對著對方反手位或中間,同樣觸球後稍往上抬。也可以正手側滑,過去的球比較飄。不過拍型不好控制。
2.長球:正常下旋一樣的道理,注意拍型。反手相對好拉一些。但是左手的右側選發球比較難接,發的好了可以貼著白線,容易被控制線路。
右側上旋:
1.短球:同左側上一樣,注意拍型。中路短球比較難接,如果步伐快,可以考慮反手接。
2.長球:壓住拍子,注意拍型。
發球好除了發球優勢,還有就是在接發球人接起來後,可以控制接發球人接球的路線。比如對方一個底線左側下旋, 我勉強拉上,但位置接的不好,很多都只能拉在對方中路位置。那麼發球人熟悉之後可以直接側身反拉。
接發球非常忌諱猶豫,有些球的旋轉不強的話,控制好力量進攻是可以上的,但如果猶豫的去輕碰這個球,那基本沒希望。
台內短球是最難練的,別笑,不單單是一個搓球,也不單單是搓上就行,手法、手指、力量、拍型,都非常重要,可以練多球,有目的的訓練落點。
看了下現在的答案,基本分兩類:
1 唯快不破論,技術到了可以一定程度忽略旋轉2 判斷重要論,先判斷清楚旋轉,然後就好接了這兩點都有道理,也都重要,可如果只是這麼說說,感覺對題主幫助有限,我說說其他方面的吧題主首先問的好像是特別轉的球怎麼接,先不談判斷問題,這個我覺得只能練手感了,不是說你要有多好的力量和速度,而是手上的感覺,當對方發球非常轉的時候,就算你判斷對了也不一定能接好,而且有可能這個球還有二跳走和不走,拐和不拐的區別,這時候更多是巧勁,而非大力,大力的確出奇蹟,但別說業餘難做到,在小球時代專業都難,如果知道旋轉但手感不行就是接不好怎麼辦呢,我的做法是往底線接,出台的話掛起來,台內可以搓長,弧線高不高不論,盡量往底線白邊走,也就是在水平不行的時候,犧牲弧線和旋轉,注重落點,一般對方也都比較難受,然而能不能得分,看下一板的相持吧,總比直接接不好要好
那要是判斷不好怎麼辦,說實話這玩意也大都看經驗了,的確有一些簡單的原則比如看觸球的一剎那,然而實際也沒這麼簡單,因為有時候兩種動作差別比較小,而且會用一種動作發兩種球的,在業餘中水平也不低了,如果是一個球館打球,可能經常碰到的,可以採用間接判斷的辦法,多觀察他打球,看能不能抓住一些其他方面的相關性,比如雖然從拍型動作看不出,但是發下旋對方會無意識地跺腳,上旋則不太會,或者其他一些小動作的差別等,但如果是比賽的遭遇戰,碰到不熟的,就要看經驗了,第一局吃幾個也正常的,主要是儘快適應,實在看不清動作,還可以放慢節奏,看看來球二跳的弧線再出手往底線送,總比直接吃好
其實吧,由於雙方發球機會是均等的,練好自己發球可能還更重要些,畢竟相對更容易練
最後,我上面說的僅供參考,因為我自己也不怎麼用,自從反手換了防弧膠後就不怎麼怕發球了~( ̄▽ ̄~)(~ ̄▽ ̄)~出台的,不管怎麼旋,拉過去。正手反手都拉。未出台的下旋,搓過去。未出台的上旋,挑打。
水平不同的時候,能夠把握的接法不同。一般而言,初級水平的,對於下旋只能搓過去,上旋則壓住求怕推擋過去,側旋則根據旋轉偏出方向的反方向調整球拍的角度。高級水平的,一般考慮的就不是接過去,而是通過發球和接球來控制局面,同樣的球有很多種不同的接法。總的來說,初級水平的那些接球方法只是權宜之計,最終如何接球是靠經驗和手感的。
用光板接,特別好用,以前還不會直板橫打的時候反面不貼膠,接發球用光板,然後再用有膠的那面正常打。
1.不出台短。下旋的話只能是搓,在搓的時候手臂可以稍微上抬以下做一個托的動作,要麼就發力砍過去,不求對手吃轉至要讓球轉到即使弧線長對手也不好上手就行。上旋可以接觸球的側面擠過去,撇過去,注意手指手腕要做一些加摩擦的小動作抵消旋轉。或者擺好板型借旋轉,帶上台。可以嘗試挑打。2.出台長,只要出撞球,盡量拉起來。上旋直接往前發力,保險的話加摩擦。下旋沒信心的話可以等球,然後拍面稍稍後仰拖起來,或者是退一步猛削、剁一板。有能力的盡量拉起高調,拉側弧圈讓對手不好直接上手。要注意耐心和冷靜,不要一看到出台就直接掄去了。3.奔球,奔球追求速度的話不會太轉,吃旋轉主要是判斷和反應問題。偷正手比較麻煩,這個球丟了也沒辦法不用在意。偷反手和中路可以剁球,不要正面剁,剁側面避開旋轉。有能力的直接發力,拉起來。建議:先掌握好搓球和搓球的各種變式,如撇,側切,側擠,剁。然後再考慮拉。直板推擋的反手位處理這類球比較麻煩。
其實從我參加學校乒協技術部的第一次交流活動開始,技術部長就給那些萌妹子講解過這個問題,我當時就覺得講的很有道理,一開始和你們講的差不多,什麼判斷旋球方向然後自己拿捏力度和方向把球調和過來就可以了。
可是事實是他再和她們說了一句非常富有水準的話:其實不管什麼球,當你技術成熟時,有兩個萬能的接球方法,一個搓,一個抽拉,所有問題迎刃而解,根本不用在乎什麼上旋前沖,左旋下降,右下重旋,高拋低旋,全是扯淡。接下來他就和他的隊友做了一個個旋球的示範以及萬能解法,當時就深深感覺到專業知識是多麼的重要,圍在他周圍一群萌妹子那崇拜的眼神讓我是多麼地嫉妒羨慕恨啊,不然我也不會眼睜睜看著那麼多萌妹子從我球拍上溜走。首先,看清楚來球的旋轉是上旋動作或者是下旋動作,然後判斷是否帶有側旋,打球時不吃球的重點在於尋找球的中心線,如上旋球的中心在球上端,迎著球的中心線去拉.打球,克服旋轉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中心。就像汽車剎車片放的位置在輪胎中央部分一樣,只有找到中心才可以克服旋轉破解發球。
個人大白話總結下接法吧(僅特別轉)。也不是乒乓球運動員,就是玩的時候摸出來的野路子。
Ps:假想你和對手都不是用顆膠的,而且不是市冠軍級別的~
純下旋球:
球在你反手的話加力搓回去,回他的反手。能力較強的反手隨便拉。。。加力搓能讓球貼著網過去,對面不是太強的話會用反手搓過來的,反手擰很轉的下旋不太容易。如果你正常的反手搓回去(不使勁),即使調整拍型讓球貼著網過去,對方有很大幾率拉球或挑打。正手出台就強拉啊!強拉!
正手不出台,我是用一種「撇」的感覺,帶側旋的。快速「撇」到對面的邊上。不出台又特別轉,挑打不太敢。側下旋:
球過來的方向自己判斷。我基本是拍子接近豎著加力搓回去。正反手都是。即使那種很快的出撞球我也一般後退然後加力搓回去。但如果你看著球過來的太快了,盡情拉,不可能特別轉(前提是下旋)側上旋:
我就願意接這樣的。啪啪的比搓過癮多了。一種是又快又遠的,很沖很沖,發球前必須死死盯住他拍子。發對角線那種最典型。
我是壓低拍子推過去,不使大勁兒,正反手同估計有更好的方法,目前我是這樣處理。另一種比較迷惑人,就是那種容易判斷成側下旋那種的近撞球,格外注意!!這種判斷錯了很磣的(||?_?)。對方很可能大手一揮,在頭頂之上接住了你搓飛的球~~一旦判斷好了是上旋,立即快打!!!順利的話就是一板的事,往邊上打。
判斷不好,你就輕推吧,祈禱不出台,不下網。就這些吧。我大二了,小學初中一直在校隊,高中打的少些。歡迎大神來指導,來噴~以我這郊區野球黃金分段的經驗就是:側旋不用怕,出台的球大力抽拉,下旋球大力提拉。大力是關鍵,一切旋轉碰到絕對力量都是白扯。不出台的球比較難搞一些,通常我這個分段的碰不到不出台的高質量旋轉球。
判斷是最難的 判斷好了 就按照平時練的 什麼球該怎麼接 就怎麼接就好 主要就是在判斷這個地方 需要經驗
啊!乒乓球不是拍過來拍過去就行了嗎?旋轉什麼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