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問題很簡單,憑藉哪一(幾)點,咱們國家能有信心順利完成產業升級,在未來三十年內在世界舞台扮演起核心角色?中國的核心競爭力究竟在哪裡,我們的信心應該源於何方?不要勵志文,不要雞湯文,不要熱血文,我只想得到一個理智且令人信服的答案
日本發達起來了,有人寫書《日本第一》,總結日本的核心競爭力;
韓國發達起來了,有人講「漢江奇蹟」,說韓國道路獨一無二;
台灣發達起來了,有人講,我們跟對面那群泥腿子不一樣,我們的道路才是對的;
中國的道路本身沒什麼獨特的,獨特的是國家狀況和歷史的軌跡。不要迷信我們有什麼「獨一無二」、「與生俱來」的優良品質,那很可能都是我們貧弱時認為自己落後和無可救藥的特質,變的只有發展的階段和心態。
曾經有很多個帝國認為自己可以萬世一系,現在我們都只能在博物館看他們了。
祖國的核心競爭力:
1,大家都相信:婦女能頂半邊天。
2,大家都相信:階級平等,努力就有機會;
3,大家都相信:纏足、三從四德、族權應該被廢除;
4,大家都相信:落後就要挨打;
5,人人知道:不識字是要吃虧的;
6,已經把能犯的錯誤都犯過了。
所以珍惜當下,警惕復古吧。中國的核心競爭力:
1.世界第一的消費市場,這個是任何國家都不敢忽視的存在。
中國13億人的消費市場,是美國人口規模的四倍多,日本的10倍多,德國的十幾倍。如果中國的人均消費水平達到美國的一半,就意味著我們的市場規模是美國的2倍多。可以說,中國在未來每年新增的蛋糕,將大於美日歐每年新增之和,這樣的消費增長潛力,任何國家都不敢忽略。
而中國的企業,正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如果能在某個領域做到中國第一,就會在世界排名中擁有一席之地。比如手機行業,中國就擁有VIVO、OPPO、小米、魅族等企業,雖然在國際上銷量排名不高,但因為在中國市場排在前列,結果硬生生都能進入世界前列。
中國這麼大的市場,無論是幹線大飛機、高鐵等這樣超高投入的產業,還是像吸管這種低毛利的產業,企業都有生存的空間。
吸管再廉價,哪怕只有0.1分一根,全國有13億人,每年需要100億根吸管,也能有近千萬的市場規模。而這樣的產業,在很多小國家顯然不具備量產的價值,所以就沒有生存的空間。
對於大飛機、高鐵,由於需要投入巨量的資本進行研發,而這個巨量的資本投入是需要回報的,如果沒有巨大的市場,顯然是無法收回成本的。
所以幹線大飛機也只有像歐洲的空客和美國的波音,其它國家都是買波音和空客的。
而像高鐵,目前實現大規模量產的,只有中國。像日本和德國雖然具備技術,但因為沒有中國這樣的市場規模,雖然很早就具備了技術優勢,但因為中國的市場機會,讓中國高鐵彎道超車了,以後中國的這個優勢會越來越鞏固。
這樣的例子還多。中國之所以能成長為世界與美國相媲美的工業大國,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國無比廣闊的市場,它為我們成長為工業強國保駕護航,而且這個優勢是難以撼動的優勢。
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像中國這麼大的市場。曾經世界上有一個美利堅,擁有3億人口,其市場讓無數國家和企業垂涎;當新千年到來,世界上出現一個四倍於美利堅的國家,那就是中國。如果不出意外,21世紀大概率將由中國引領世界經濟的發展,目前正在加速到來。
中國已經在無數領域成為世界第一。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市場。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鐵路交通市場。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PC市場。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市場。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消費市場。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消費市場。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房地產消費市場。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進出口市場。
........
突然間發現,我們居然奪得無數個世界第一,還在繼續奪得餘下的世界第一。
對於眾多跨國公司來說,劃分市場區域一般是這樣的。大中華區(大陸、港澳台)、亞洲區(除大中華區之外)。這充分說明中國區在世界經濟版圖中的地位。
在搜索領域,有一個「長尾關鍵詞」的概念,意思就是說,任何一個主行業都可以細分成眾多的子行業,子行業又可以細分成更細的子子行業。如果在主行業做不到第一,就可以降維到子行業或子關鍵詞做第一,如果子行業或子關鍵詞做不到第一,還可以繼續降維到子子行業。例如服裝行業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類目,可以分為女裝、男裝、童裝、中老年裝;女裝又可以分為各種風格,比如日韓版、歐版、民族風、大碼裝、棉麻、波西米亞...等等,在中國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如果將其中一個子類做到行業第一,也可以讓企業活動很滋潤。比如服裝業裡面有一家叫裂帛的,專門做小眾款的民族風,一樣做到行業前幾名,一年的銷售額都是以億計。
很顯然,如果一個國家的市場規模以10億計,其能劃分的子子行業和超級長尾關鍵詞將千千萬萬,能生存的企業也是千千萬萬。顯然,那些小國家就不具備這些條件。而基於長尾原理,這些長尾關鍵詞(或子子行業),他們將再造一個中國市場。它們會讓中國的經濟更有效率,提供的工作崗位將更多,創造的價值將更大。這是我們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巨大優勢。
我一說總量大是優勢,有人就跟我抬杠說我們人均低,如何如何...卡達人均GDP再高,福特、通用、豐田也不會把汽車廠建在卡達。而在中國,外資巨頭競相將企業建在中國,為中國創造無數的就業崗位。這就是規模的優勢。
2.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規模,意味著中國超強的進口購買力。
龐大的外匯儲備,意味著我們擁有攪動世界經濟格局的資本實力。「一帶一路」「亞投行」「金磚四國」「高鐵」「中國製造2025」等,都是這個實力的體現,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成果井噴。
「大國重器」裡面,詳細的展現了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裝備業製造大國的過程,而且這個能力還在越來越強化,這體現了國家資本的力量。
中國的資本,和很多發達國家的私人資本不同;因為中國的資本,是國家資本,所以這個資本是有組織性的。
發達國家的資本,主要是在資本家的帳戶中。而我們都知道,資本家是具有逐利性的。哪裡的回報高,他們就會將資本投入到哪裡。所以你會發現,我們擁有大量的外資,絕大多數來源於發達國家的私人資本。他們把資本投資到中國,一方面,資本家賺到了利潤;但另一方面,外資為中國帶來了技術、帶來了工作崗位、拉動了國內經濟的發展。對中國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但對於資本家所在國,資本的出逃,意味著經濟的衰落、工作崗位的丟失。
中國的資本,主要是在國有銀行和國企的帳戶中。這個資本具有國家屬性,而國家本質上是要為全體國民服務的。無論它投資到哪裡,都離不開國家戰略。
比如現在的「一帶一路」,其實質就是利用中國的資本,打通中國=&>中亞=&>歐洲的貿易通道,實現中歐經濟的一體化,實現中歐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我們知道,貿易的實質是互惠互利,而「一帶一路」的推進,顯然可以為企業擴大市場規模,降低物流成本,所以「一帶一路」對於中國經濟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一帶一路」的作用,就是利用中國的國家資本作為風險投資,第一,可以撬動沿線國家的基礎建設,中國基建的優勢顯然可以獲得初步利益。第二,交通一體化完成後,將對沿線國家的貿易交流提供巨大的便利,拉動沿線國家的經濟增長。
顯然,美歐日這些民間資本充沛的國家就不具備這樣的優勢。私人資本家是不願意投入到這些回報周期長、利潤微薄的行業的,只有政府層面願意投資。這屬於國家層面的戰略投資,目前只有中國ZF才有這個資金實力來主導投資。而一旦投資完成,受益的是全體國民,沿線的城市發展、工業發展、物流的時效、成本降低和貿易便捷性,將讓整體經濟受益。
再比如一些涉及到關鍵領域的高科技,比如幹線大飛機、四代機、高鐵、半導體產業等,投入超大、失敗風險大,這些關係到整個民族產業前途戰略性行業,是需要國家組織資金來投入的。像我們一樣階段的發展中國家,如果國家不出面組織投入,依賴民間投資是難有作為的,但中國政府因為有錢,可以成立各種發展基金,組織頂尖科技人才(中科院、科研所、各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比如土地、政策),這幾年大家可以看到,很多重點高科技戰略項目,以難以想像的速度被我們攻克。這樣的例子簡直不要太多。比如J20、高鐵、光刻機、C919、J15艦載機、航空發動機、沈機五軸數控機床、青島港全自動裝卸系統、神威超算、北斗導航系統....隨便想想,就有一大堆值得我們自豪的高科技進展,這些與我們的國家資本投入都是息息相關的。而這些項目對於我國的工業和國防都具有戰略價值。很多產業,我們已經站在世界的前沿,這對於保障我國成為工業強國墊定了基礎。
3.完善的基礎教育。
中國的基礎教育雖然被無數人吐槽,比如注重應試教育,不重素質教育;教育資源不平衡,農村教育力量薄弱...這些都對,但這也不是我們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世界性的問題。中國做得比較好的是基礎教育,特別是九年義務教育,不僅僅是政府層面強制推行的九年義務教育,還有中國人民整體重視子女的教育。中國人民自古就有重視子女教育的傳統,很多父母寧可自己過得很苦,全家人砸鍋賣鐵,也要供自己的子女讀書。
正是因為教育越來越完善,整個國民的素質正在迭代,一代比一代強,中國的經濟才越來越強大。
中國走出中等收入陷阱靠什麼?靠產業升級。為什麼靠產業升級?因為只有產業升級,才能改變原來那種靠出賣體力的低附加價值模式,而轉為依靠資本和技術的高附加價值模式。
可是,產業升級靠什麼?當然是看高素質的人才!
打個比方說,我的父親,只有初中文化,又沒什麼技術能力,他參加工作選擇的面就比較窄,比如工廠普通的一線工人、建築工人等,拿的是既辛苦、不穩定、危險、收入又低的工作。
而到我這一代,有個大學本科畢業,我就有機會進科研機構、金融機構、互聯網公司等,從事相對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工作,即使進工廠,也不會從事底層體力勞動,可能是技術工程師、管理者之類的工作,收入會是父輩的幾倍,但工作強度會低很多,福利也會好很多。
如果收入有了積攢,基於自己的技術和業務,可能就會創業,或者投資資產(比如買房),就會有財產性的收入。收入就會比我的父親高出許多。
不是說我的父親不能創業或投資資產,但由於他的收入比較低,除去生活必備開支,積累資本非常困難。再加上教育的不足,創業和投資的難度就會高很多。即使創業,可能還是選擇那些顯而易見的業務,以個體戶的模式為主,比如做早點、夜市、擺地攤之類的,風險大、競爭大、勞累,關鍵是沒有什麼發展潛力。
所以說,教育的普及和升級,對整個國民收入水平非常關鍵,也是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中國擁有13億人,意味著我們大多數老百姓不可能脫離工業和服務業基礎工種。特別是創造了中國最多工作崗位的工業製造,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是和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老百姓比,如果我們的生產效率和能力不能得到極大的提高,不能遠遠高於廣大第三世界的老百姓,那麼我們要麼拿著和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老百姓一樣的低收入,要麼丟失工作。如果要想成為發達國家,去工業化不可避免,特別是那些落後的勞動密集型的工業,遲早會離開中國。而原來的那些工人,要麼轉移到高附加價值的行業,要麼失業。
轉移可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教育的提升、資本的積累才有機會達到。
4.我們還存在一些影響發展的變數,或者是負面因素,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是能較好的應對。
據我對TG的觀察,兔子解決這些負面因素的問題的政治智慧還是很有一套的。
首先是國防安全。我們的國防實力,特別是擁有核武器,讓我們有一個穩定安全的國際環境,讓我們不會被強國用武力中斷經濟發展,這是經濟發展的前提!
我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不好的現象,比如社會分配不公、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環境污染、能源安全等問題,但中央已經將這些問題提到戰略高度來解決,而且的確看到很多手段已經落實到實處。
另外,還存在社會穩定的問題,比如宗教矛盾問題、民族矛盾的問題、台灣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影響我國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變數,一旦沒解決好,就可能成為發展的絆腳石,影響可大可小!
但到目前為止,這些變數還是可控的,沒有成為我們發展的絆腳石,TG一直在小心翼翼的應對著。
舉個例子,比如台灣問題,憑中國今天的軍力和國力,以及我黨一慣的性格,早就應該出兵收復了吧?為什麼領導層仍然忍受著無數「公知」們鋪天蓋地的口水而不為所動?難道領導層不知道老百姓們在想什麼?如果站在個人利益角度上看,耗費大量國力拿下台灣,其將彪炳千古,反正打起來自己也不用上前線,根據歷史的經驗,領導人自己還能鞏固權力,但為什麼不用?原因就是領導層不想中斷中國崛起的大好機遇。收復台灣並沒有那麼急切。
綜合以上,我們知道,我們國家要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第一是要有資金,第二是要有市場,第三是要有高素質人才,第四是穩定安全的發展環境!而我們四者都具備,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真的不是那麼困難。只要我們不犯錯,特別是中央政府不犯錯,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只是時間問題。
***************************************這裡是分割線***************************
有人很奇葩,我一說中國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優勢,馬上就跳出來說,:人口規模印度也跟我們一樣,教育美國秒我們幾條街,科技我們和美日歐還有很大差距,所以我們不能發達...暈,我們有跟美國日本歐洲比發達嗎?人家印度也有機會成為發達國家好不好。而我們僅僅是要求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成為初等發達國家而已。
不是說要把美日韓歐的工作都搶過來,我們才能成為發達國家,我們做好自己的市場,改善老百姓的民生,一樣可以成為發達國家!將自己的發達建立在搶奪別人的幸福之上的,那是強盜邏輯,是根本不知道發達為何物。
經濟的發展,並不是只靠科技。而且大多數經濟成份和高科技沒什麼關係。
什麼叫經濟發達?人人都有好房子住、有車子開、吃得飽、睡得暖、病了治得起、孩子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機會,家裡有電視、電腦可以娛樂...這些是經濟的主要成分。而絕大部分人用的汽車、手機、家電、電腦之類的,雖然是科技,但也算不上什麼中國不會搞的黑科技。而事實證明,中國人還是很會搞這些的。
我們是要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又不是去和美國PK人均世界第一。
只要解決好這些吃得好、住得舒服、行得順暢、玩得爽快的問題,我們就等於進入了初等發達社會。
難道美國人、日本人現在人人都在使用天頂星科技?他們難道是住在天頂星,吃在天頂星,用著天頂星通訊,開著天頂星飛船?他們平時的衣食住行和我們一般的市民的生活有多大的領先?事實上,他們生活中所領先的並不是科技,而是他們平均!他們沒有我們這麼多窮人,也就是我們太多貧困家庭還沒有解決好基本的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等基本需求而已。
這和高科技發達程度真的沒有多少關係,也跟高等教育多發達沒多少關係,而是跟社會發展平均程度有關係。
如果我們的中高等教育更普及一點,我們的扶貧更到位一點,制度更公平一點,就會少更多的窮人。如果人人都能住上小區房,吃得健康,病了有錢醫,孩子有書讀,出行有車開,工作好找,閑了有娛樂,而窮人能得到有尊嚴的生活救助,我們就進入初等發達社會。
發達國家,不是你想像的天堂,它還是人間!他只是地獄比我們少而已!
我們擁有很多強大的優勢,比如眾多的第一,包括人力、資金、人才梯隊和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關鍵還有一個很會搞經濟的政府。。
看看h1z1紅衣軍團的恐怖。可以看出很多問題。
遊戲中末日廢土vs現實中百廢待興遊戲中只接納中國人vs現實中民族認同感
遊戲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vs現實中團結一致的協作精神,集中局部優勢辦大事的理念。遊戲中的集團軍vs現實中的人口紅利高票答案中的民族認同感有人不屑
中國人喜歡窩裡斗實際上從遊戲中的表現來說在面對共同外部敵人的時候只要你會國罵,會用苟字接下去,會唱國歌你可以獲得最精良的武器,充足的食物,可以放心的把背後交給隊友毫無後顧之憂。而這一切,沒有合同,沒有保證書,沒有信用體系,只要你能證明你是中國人即可。這中間究竟少了多少矛盾紛爭,避免了多少不必要的消耗,實在是難以估計的。在大家同一起跑線的前提下,直接跳過刀耕火種,跳過奴隸制,進入封建時代。一個末日廢土遊戲,活生生給中國人從黑暗時代玩成了諸侯割據。
再這麼下去三個人就能成立黨支部了。核心競爭力。
既然是競爭,那就是要比,跟其他國家比。
說白了就是一個國家在這個世界上的絕活。
所謂絕活,也就是獨一無二,就是這個能力只有你有,其他任何國家遠遠無法與你相比。
以美國舉例,美國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是民主嗎?世界上民主國家多了去了。是富有嗎?它人均GDP不過世界第十。是軍力嗎?論核彈頭俄羅斯比它還多。
美國的核心競爭力是他的自由世界領袖地位。
同樣是發達國家,是民主國家,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是西方國家,但是管你是英法德加澳意,你都必須接受和承認美國在西方世界的領袖地位。
這種在政治上領導當今世界上那些最發達,最富裕,工業能力最強的國家們的能力,才是美國最核心的競爭力。除了美國,這個世界上誰也沒本事讓當這些發達國家心服口服地叫一聲爸爸。
再舉個例子,俄羅斯。俄羅斯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它的遼闊疆土和他的核武器。俄羅斯是在衰落,但是它再衰落,歐洲的天然氣它說停就停。喬治亞,烏克蘭,它說打就打,而且用的武器主要都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的古董。
它為什麼敢打,就是因為普京知道,不管我怎麼打,只要我的核潛艇還在海里,我的天然氣還在管道里,西方國家就不敢跟俄羅斯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
不是不想,是不敢和不能。
除了俄羅斯,沒有其他國家有這個能力。
這叫獨一無二,這就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所以說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光說人口,歷史,文化,工業之類的是不夠的,印度人口也多,而且據說以後要超過中國;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世界上的文化也是豐富多彩,論吸引力美國文化還在中國之上;西方的工業化水平更是引領世界的。
中國獨一無二的競爭力是擁有擁有一個十億人規模的主體民族群體,也就是漢族。
這個世界上最阻礙人類社會發展的是什麼?矛盾。
社會矛盾從哪來?從社會中的人來。
從人的哪來?從人的差異來。
製造矛盾的根源很多,利益的衝突,分配的均寡,階級對立,種族歧視,宗教衝突,文化衝突。
說到底,人類社會的矛盾是由人的差異造成的。(當然,某種意義上人類發展的動力也是差異造成的,這扯起來就玄學了。)
只看中國的十億主體民族,他們共屬於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民族,同一個文化,用同一種文字,說同一種語言。
這十億人沒有任何國籍,溝通,種族,宗教,文化上的矛盾。
國籍不同產生關稅,國家利益紛爭,戰爭;語言不通意味著降低溝通效率(比如要與世界接軌,中國人需要學習英語,外國人要學習漢語,雙方都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種族不同有可能意味著權利鬥爭(美國的黑白之爭),宗教不同意味著戰爭(十字軍,反恐),文化不同意味著隔閡(東西方差異)
四者都相同,這意味著在這個群體中,主要力量不需要浪費在其他問題上, 所有的資源和精力都可以可以一心一意地去建設工業,研究科技,溝通貿易,創造財富。
全世界可以做到在國別,語言,文化,民族,宗教都統一的群體中,規模到億這個級別的只有日本,也不過是個把億。
印度的印度斯坦族有三億人,勉強算符合條件,但印度斯坦族裡面還有宗教信仰的不同以及種姓制度存在,五個條件都滿足的同時,能不能上億,存疑。
美國主流社會也勉強算吧,但能不能過億,存疑。
(插一句,美國其實老早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它是移民國家,種族宗教不同造成的問題全世界屬它最大。
但他有一個解決的辦法,雖然無法徹底解決這個人群差異的問題,但是卻可以有效的彌合社會矛盾造就的裂縫。
那就是創造大量中產階級。
大家文化種族宗教不同沒關係,大家階級相同不就行了嗎?大家都是小康之家,都交著房產稅,還著車貸,想著這個禮拜的薪水發來了以後該把院子里的草給除了,周末還要跟鄰居那個剛搬來的黑人律師一起BBQ呢。。。大家玩的東西,消費的東西都差不多,差異自然就少了。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經濟不好的時候,黑人,拉丁人,亞裔移民,LGBT,各方牛鬼蛇神就都跳出來抗議遊行了,因為潤滑液不夠了嘛~)
(再插一句。為什麼美國的精英群體,那些所謂的白左,天天喊著我們要創造多元社會。因為美國社會各個群體的差異本來就特別大,你沒有多元化的社會你又怎麼去團結美國人民呢?
從最現實的角度來看,不是他們多想搞多元社會。是你如果不開放,不包容,不多元化,那美國恐怕內戰就又要打起來了。)
而在中國,這個群體的規模是十億,更何況中國不僅是漢族,中國更是中華民族,除了漢族還有五十五個基本都漢化的少數民族。
我實在也不是謙虛,這股力量動員起來什麼樣子,全世界也都看到了。
世界上比這個群體規模大的有沒有?有,比如全世界說英語的有16億人(大概,好幾年前的資料),但是分屬不同國家。
能同時滿足五個條件的只有中國,而且中國的規模可能是後面幾個的和。
所以講真,中國發展到今天這一步,只要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科教興國,繼續提高人口素質。不要再搞什麼階級鬥爭,不要搞人斗人,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只是時間問題。
宏觀上來看,對中國這樣的國家來說,人的問題處理好,什麼經濟,軍事,工業,社會,民生。。。那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對比發達國家,中國在各方面的落後,我不說百分之百,但是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落後在時間上。給中國時間,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追平甚至趕超是沒問題的。
不信你回頭看看,是二十年前中國跟發達國家是什麼差距?今天再看,差距是擴大還是縮小?
身心健康的人都知道是在縮小,有些方面早就趕超了。
其實,國家發展就像做生意,本錢,從秦始皇開始,老祖宗早都給你存好了,看你後輩子孫會不會利用了。
其實類似的回答我早就寫過,不知道給貴乎哪個生兒子沒屁眼的舉報了。。。呵呵噠~補充
關於少數民族,我不是說少數民族就破壞中國發展。
但是一個國家的內部民族越多,產生的社會矛盾就越多。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不提漢族,假如今天中國人口結構是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兩千萬人。中國能有今天這樣和睦的社會嗎?
這本來就是事實。政治正確請滾蛋。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但中國不是一個多民族人口的國家。
假如中國現在是十三億人口,其中壯族人口佔據十個億,其他民族壯化,那麼我的答案就是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十億壯族群體。
所以你不要把我當成鼓吹漢族如何如何,我指出的是擁有一個十億人口,統一宗教,統一文化,統一語言,統一國別的主體民族是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只不過這個民族恰好是漢族。
當然主體民族的包容性也是很重要滴。。。呵呵我認為,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無論什麼階級、年齡層次、政治傾向,中國的絕大多數人都發自內心地覺得知識是好的,學習是有益的,受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大學擴招和傾向於延遲享受的民族性格。
這給中國帶來了一波供給極度充分、廉價而願意拚命的年輕知識勞動者。這個優勢大到10年內中國只要不陷入高烈度戰爭或內亂就會在各方面坐實G2地位。
所有因為制度問題、老齡化問題等不看好中國發展的最後都會被證明是沒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算制度有一些缺陷是會帶來資源配置失當和浪費,然而我們的知識工作者供給實在太充分,就算浪費20%(萬億美元級別)又怎麼樣呢,每天多加班2小時就回來了。這就叫大學生騎臉怎麼輸。
近年來我們看到的中國互聯網巨頭企業崛起,家電手機等行業在海外攻城略地,國產車質量飛速提升,遼寧號和055下水,大飛機和殲20上天,人工智慧研究方面和美國五五開,背後都是這一條主線。
改革開放初期抓住一波勞動人口紅利的企業都起來了。而最近和未來10年,抓住「大學生紅利」 「工程師紅利」的企業將站在舞台中心,帶著中國產業升級不斷向上。
中國將必成為偉大的國家,雖然普通國民不一定有別的發達國家過得舒服。
概括來說,
長期原因(長期有效):1)人多產生的規模效應。最根本的原因。2)文化上的不生產就去死的傳統。經濟失敗的人娶不到老婆嫁不出去。極大的社會壓力促使人奮鬥。工作的道德。對金錢的崇拜和追求。沒有宗教的不良影響。短期原因(以後可能會失效):
3)極好的運氣。4)較為穩定的政治環境。分開來說。
1)人多人口是最重要的經濟變數了。為什麼人多是優勢?最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中,知識的複製是成本極低的。一個人出生攜帶的智慧,就如同撒隨機數一樣,人多自然出現極其牛逼人物的概率會增大。而這些人對社會經濟的貢獻是非常重要的。他們的發明可以被低成本的複製,他們創造的制度、建立的商業機構會惠及眾多人口,可以全面提高經濟的效率。人多也意味著商業競爭的加劇,競爭帶來效率。人多意味著勞動力價錢便宜,這在資本積累初級階段尤其重要。為什麼中國電商這麼發達?因為有便宜的快遞。2)文化
文化的作用一直被經濟學家批判,理由是文化很可能是被經濟發展決定的。但是這不妨礙我們直接觀察文化對個人行為產生的作用。這個話題實在是複雜,等我以後有功夫再來寫。3)運氣
簡單來說,中國之所以能從發展中國家脫穎而出,其實就是憑藉著自身規模經濟優勢,把其它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飯碗、被投資(剝削)機會,在關鍵的發展時期,都搶走了。墨西哥是最悲催的例子,原本90年代被當成最有希望的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一起來,馬上就2b了。要沒中國,今天apple 富士康提供的幾十萬工作機會就該給老墨了。中國運氣是極好的,因為中國不存在一個搶自己飯碗的強大競爭對手,極好的和發達國家形成了有效率的產業互補,並且逐漸提升自己。4)政制
這是個很有趣的話題。就我感受,中國的治理更像是公司治理。地方政府更像是壟斷子公司,而不僅僅是公共服務提供者。中國作為一個大壟斷公司,具有談判優勢,在技術轉移、國際貿易中可以儘可能從外資手中分走壟斷利潤。比較最近的例子就是高鐵了吧。----------最後,我簡單說一下想這個問題可能會存在的思維陷阱。很多人會覺得答案是,中國很好的教育、資本的積累、完善的工業體系、基礎設施、交通,但問題是這些其實也是被經濟發展所決定的。如果沒有發展前景和未來增長的預期,對基礎設施的投入也就沒有需求。如果沒有「不好好學習就找不到工作」的社會競爭環境,人們也就沒有積累人力資本的動力。套用一句名言,The factors we have listed (innovation, economies of scale, education, capital accumulation,
etc.) are not causes of growth; they are growth. ---North and Thomas (1973)*
所以,什麼樣的條件才是經濟發展的根源,是所謂的「核心競爭力」,其實取決於你對原因追求的深度。
* 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 A New Economic History.1,漢字的傳播無遠弗屆,克服流轉口音,確保表意一致,漢字的存在比任何宣傳手段都管用,構成易守難攻的漢文化圈。
2,疆域廣闊,自成縱深。人口眾多,自成市場。
3,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4,不甘人下的大國心態。
5,學習成本低廉,知識易於獲取。
6,不囿於成見的實用主義思維,樂於師夷長技,然後青出於藍。
7,強有力的執行系統。
8,穩定壓倒一切。
9,山外青山樓外樓,能人背後有人弄。人多力量大,人種智商優越。只會和氣一團搞鄉愿的小社會是沒活力的。
10,勤勞,不認命。今天很難,明天很難,後天很好,多數人在明晚放棄了。中國人願意為了後天的希望勒緊褲腰帶,不願意得過且過高興一陣是一陣。
11,看看歷史就知道中國的命運不是明擺著么?就是非常、非常、非常的命硬。美國人還是要信這個邪的,早晚有一天跪好認輸。
大半夜打開知乎嚇了一跳,這應該是我贊數最多的一個答案,但是當時寫的時候卻沒太用心,以至於有些話沒說明白,實在慚愧!
但我也不想補充什麼了,畢竟,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就想立個flag,只要中國沒發展成世界第一,那麼我們內部就不會出現大問題!除非所有國家一起崩潰,否則任何情況都阻擋不了中國的發展!再有,那個在評論區質疑我說「五千年文明」的,還有那個說中國只有兩千年歷史的,我只能表示呵呵…——————分割線,以下為原文————————
五千年輝煌的歷史和近現代100年的恥辱中國的古代史,就是告訴你,我們的祖先有多牛逼,我們創造了多麼璀璨的文明,我們曾經萬國來朝,四夷俯首。
而近現代歷史又告訴你,在那100年中,我們是如何的落後,如何的愚昧,如何被我們之前視為蠻夷的國家摁在地上摩擦!而當我們可以重新站起來的時候,我們是憋著一股勁兒的!那就是,老子早晚要超過你們所有人!
所以大家會看到,但凡我們國家做不到世界第一的領域,都會引起公眾或多或少的不滿。這也許顯得有些自卑,但也許是因為我們曾經有過的驕傲。
那100年的恥辱就像是一條鞭子,抽打著中國人不得不前進。你的課堂,歷史中流淌;夏商的事悠悠,開來繼往。
周朝太長,一分成了雙;春秋在竹簡上,戰國忙打仗。
三國殘,兩晉殤,胡兒模樣已泛黃;北方人斷腸,天蒼蒼,野茫茫。
吳晉偏,宋齊梁,陳的江山被剪斷;六朝胭脂粉,在何處成雙。
隋朝太短,唐落了燦爛,凋謝的絲道上,五代不堪。
宋朝渡江,南北拆兩半,怕遼金上了岸,江山在搖晃。元的江山,馬蹄聲狂亂;明朝的戎裝,呼嘯滄桑。
清軍入關,天朝輕聲嘆;一聲巨響,如此難堪。 歷史書,滿是殤,你的容顏已泛黃;讀書人斷腸,傷心事,靜靜淌。 北風亂,夜未央,二十五史剪不斷;徒留我孤單,落下淚兩行。所謂核心競爭力其實有很多,也並非一成不變或者完全獨有,很多時候都是階段性的,比如人口紅利、改革紅利、轉型紅利等等。人口基數大、自然資源豐富、政體穩定且富有實效都是中國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題主所尋求的「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其實就是七個字,「我們都是中國人!」。具體分析,聽我慢慢道來
論人口,印非拉人口絕不算少卻未曾崛起,事實上這個世界的絕大部分財富都在少數人、少數富國手上;
論資源,事實上很多所謂的資源大國不過都是坐吃山空的主兒,俄羅斯、巴西經濟崩潰便是如此;論政體,民主所帶來的集思廣益自是比不了歐美的,集權所帶來的執行力倍增卻是不及朝鮮的、前蘇聯甚至改革開放前的; 這些在外條件並不是成功崛起的必要條件,日本+四小龍幾乎一條都不具備,但是依然成功崛起,原因何在?㈠抽絲剝繭,找到崛起的共性 歷史上真正通過文明手段走向發達國家的似乎只有東亞文化圈的日本+四小龍,石油發家的迪拜、沙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能算富國卻算不得發達國家,未來成為下一個諾魯(賣鳥糞發家,買完資源後國家破產)的可能性也是極大的,因為缺乏長期有效的核心競爭力。而東亞文化圈,準確的說是大中華地區為何能成為唯一的屌絲逆襲的經濟奇蹟地方?他們的共性是什麼?就是共同的漢字文化圈,就是共同的文化信仰和歷史背景。㈡漢字圈文化的力量
這個世界是殘酷的,永遠處於剝削和被剝削、壓迫和被壓迫的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中,各國都在搶奪市場和發展機遇,是什麼樣的文化習慣讓我們始終能佔得先機呢?①大一統觀念深入人心,民族隔閡小 自秦始皇統一華夏後,千百年的融合不僅締造了開放包容的中華,更是從根本上消除了不穩定因素,為大發展創造了條件,相比日韓新單一民族,我們更是不易。不過經過千年融合,大部分人都成了「漢族」。只不過維藏蒙的融合還需時日,這波崛起還是主要依靠統一民族特性的中原九州「漢族」。人心齊,泰山移,國泰民安,未來發展可期。②威權主義根植於基因,精英政治屬性重,政府政令通達秦始皇締造的集權中央制綿延兩千年,老百姓骨子裡更多的對政府的敬畏和捨身為國者的崇敬,而不是個人主義式英雄的崇拜,讓漢字圈無論各種政體,行動力都倍增。我們推崇的從不是蜘蛛俠般的獨行客,而是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領航員。我們獨特的史官制度自太史公起,便成了當權者敬畏的標尺,時刻打量並提醒著執政者。而在這一點上,歐美更像是停留在諸侯混戰分封制上止步不前,踉踉蹌蹌走到現在,根本沒有經歷春秋戰國乃至中原一統的洗禮,個人主義盛行,而我們更崇尚集體主義。
對於精英政治的推崇在從門閥推薦制到科舉制其實都沒變過。明朝的文官體制更是將其發揮到極致。通過政績考核上來的各級官員拼的更多的是辦事能力而不是嘴皮子。這也確保了政令的貫徹執行。在政治鬥爭更為激烈的王朝,即使不想陞官的「庸官」,為了防止被對手或者政敵弄死,也「不得不」有所作為。而反觀歐美民眾始終對精英政治抱有不信任態度,甚至是對政府不信任,很多人認為政府是富人財團的代言人,僅僅是社會運行的補充,這和民主式忽悠制度分不開,也和政府低效的執行力分不開。一個簡簡單單的卡特里娜颶風竟讓一超級大國死傷無數、治安崩壞,一度陷入無政府狀態,顏面掃地。放在中國不過是每年幾次的超強颱風而已,別說死人,傷人可能性都低。在2015年前,你不難發現東亞幾個國家無論什麼政體,領導人不是官二代就是紅二代,特別是大中華區尤為明顯。而經濟發展最快的階段,無一例外都是政府「集權甚至獨裁」階段。不論你願不願意,漢字文化圈內對精英政治的推崇深深根植於基因之中。
③重商卻不唯商,國家利益派佔盡主導 改革開放後,政府開始重商重發展,但事實上,經濟主體還是國家資本,即使是BAT華為聯想等知名民企,其背後也不乏政府背景。在國內,即使是外資合資,沒有政府支持,簡直寸步難行。自古以來,商人在我們這兒都沒有太高的地位,士農工商中的末位,因此即使在如此商業化的世界中,資本對政治、國家發展的干預遠小於日韓新的財團政治或者家族政治(但是相對歐美,國家利益派還是相對較強的)。有人說,三星在韓國叱吒風雲,在三井財團面前只是過家家,那麼三井在華潤、中信、保利、招商局乃至於國資委面前簡直屁都不是,而國資委的老大是百家姓不是某家姓。可能有人會噴官二代紅二代現象,雖然我也對這種現象很鄙夷,但客觀上他們這批人成才、懂行的幾率確實要比普通人高,他們所處的環境和際遇確實要比普通人好得多,而這種現象不只是出現在國內。但我相信,現今中國民智已開,未來社會公平性可以預見的提高。只要保證社會上升通道暢通且機會公平,我們對於結果是不是紅二代官二代並不看重。我們追求的從不是結果平均的大鍋飯,而是機會平均的和諧社會。相對歐美,在東亞文化圈內,國家利益派都要比商業利益派略強,韓國源於他打雞血的民族特性和未一統的現實(薩德吃力不討好便是實證),日本也是傳承千年源於唐朝的民族榮譽感,新加坡則源於他地域狹小的危機感。而我們則是千年來重農輕商的文化慣性。④抱團取暖氛圍重,拉幫結社意願濃,社會關係紐帶深
世界上最大的黑幫是華人,最早的黑幫也是,其次是日韓等東亞裔。中國人特別喜歡抱團,同鄉、同窗、同好等等都可以抱團,在早期華人出國打拚時可以僅僅因為你的鄉音便傾囊相助。而中國人的家庭觀念之重,也讓很多歐美人詫異,至於英文中「guanxi」一詞是中國社會與西方社會詫異最明顯的標記,英文中根本沒有「關係」一詞。很多父母可能自己省吃儉用,給自己添一件新衣都要思考再三,但是對於自己的孩子卻很少猶豫,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百善孝為先的傳統,三綱五常的歷史慣性,儒家文化的有國有家的理念都讓我們深深紮根於血緣、地域乃至同經歷同環境的關係網路之中,一方面形成了巨大的道德約束,一方面形成了巨大的統一性和高效執行力。當然,中國現在正從傳統熟人社會步入歐美般的生人社會,過去街坊鄰里、同村同鄉基本都認識,衚衕里、村子裡大家都熟識,很多都可以夜不閉戶,有了陌生人都會集體警覺。這種無形的道德約束是千年來的傳承,法律之外的道德約束、家法族規。如今鄰居成了貓眼裡對面的一扇鐵門,可能同樓幾十年都不相識,這樣道德約束小了,社會治安就差了。罪犯一般都會避免在家鄉犯案,比如盜竊搶劫,名聲不好。但是,譬如廣場舞、居委會等中國特色的組織形式一直都在增加熟人社會的道德約束,這便是文化慣性。此外,衣錦還鄉、桑梓之情的傳統也讓很多人在報效國家之外還有回饋鄉里之情。多數富商會無償出資建設家鄉,比如李嘉誠、劉強東等等。改革開放初期時最主要的投資人就是華僑華裔港台同胞,而二戰時大量取得他國國籍甚至已經落地生根的華裔捐款捐物以至於回國抗倭的風潮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所以,共同富裕的理想除了市場成熟、稅制完善保障,我們的這種文化氛圍也很重要。過去三十年,中國的脫貧人數超過世界總和數倍,達到七億人以上,佔比世界超過60%以上。在國外宣揚科學(財富)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富商)有祖國、有根啊!不論走到哪裡,黃皮膚黑頭髮的中國人特質永遠難以抹掉,而中國心更難消磨。⑤重視文化傳承,讀書取仕的慣性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中國人對於孩子教育的苛刻是世界所共知,東亞各國都是這樣,中國虎媽虎爸的形象在歐美人眼中根生地固不是沒有緣由的。自隋帝科舉取士以來,對於讀書成才,中國人便有了宗教般的推崇,被認為最公平的改變自身命運的途徑,全社會也相當認可。即使大家總是吐槽上海北京的教育不公平,但就整體而言,歐美的教育公平事實上遠遠不如東亞。想通過學歷改變命運,沒有背景想進牛逼私立名校,難度很大。日本通過義務教育改變了國家命運,直接推動了民智開啟和明治維新,中國現在真在這條路上。而中國之於印度最大區別、印非拉無法取代中國製造的根本原因,除了基礎設施,最關鍵的便是中國擁有至少兩億受過完整「工業教育」的工程師。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出賣資源,辛苦代工、破壞環境、給予最惠國待遇等等,在所有小賬上我們都是虧的,用我們的汗水撐起了奢侈的「美國夢」,但是在大賬上我們卻賺翻了,因為我們收穫了用錢都換不來的幾乎涉及全民的「工業教育」,這種工業教育可以讓中國至少立於不敗之地,回看德國日本,二戰被打的稀巴爛,不一樣快速崛起(德國依然是歐洲第一強國,日本至少經濟上也算得一方小諸侯),這背後就是工業教育的底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堅持自主研發,堅持獨立自主的根本原因。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又如何,有「人」就有一切,美國後期幾乎是一周下水一搜航母,最多是同時有一百多艘航母游弋在鬼子周圍。對教育的重視一直根植於每個中國人血液里,不論是基礎教育還是工業教育。另一方面,國人骨子裡都有一種干一番事業,造福一方百姓,留一世清名的想法,從古代仕子渴望青史留名始。很多人一旦取得巨大成功,更多的思考的是進一步成功和擴大影響,而不僅僅是個人享受,這一點和歐美非人很不一樣,這也是中國人勤勞評價的根本,在價值觀上的區別。我們可以在極端惡劣、壓縮生活質量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只要能看到成功的希望,便能長期堅持下來,這便是國人的血性之一,這是一種文化上的傳承,也是家庭教育的成果。⑥重視基礎建設和持續發展,為子孫謀出路
要想富,先修路。中國人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情似乎比哪個國家都要迫切,我們的逆天基建能力從始皇修萬里長城、隋帝鑿大運河開始,一直根植於我們血液中,而且追求的絕不是一世之功而是子孫萬代之福。事實上,第一條橫跨美國的鐵路、舊金山大橋等一系列美國標誌性設施背後都是中國人。過去三十年中國的基建項目幾乎與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總和平齊。⑦人治社會、法治國本的歷史傳承沒錯,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個人治社會,人治>法治,雖然我們一直渴望法治社會。但是自秦法統一六國起,「殺人者死,傷人者刑」自古不變,法治其實一直銘刻在國人骨髓之中,在集體主義貫穿的中國,幾乎所有的當權者都遵循這一點。古代法制不健全需要人治補充,但是法治卻一直是大家追求的。時至今日,中國的治安水平,相比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一定會落得下風,更不談槍戰頻發的洛杉磯、六點商店關門的柏林、搶劫泛濫的巴黎、九點後上街有生命危險的芝加哥。中國對相關犯罪處罰之嚴、對罪犯打擊力度之大、天眼系統布置之廣,世界罕見。在中國,至少你很安全。⑧治國經驗豐富,安民手段多,實用主義盛行有人說,世界上最現實的便是中國人,實用主義一直是我們行事的唯一標準。即使是在當年大談主義和立場的年代,中國從未成為蘇聯或者美國的附庸,從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中國特色始終有所保留。而現今的中國已經很難區分到底何種主義,有人言國家資本主義,有人言市場經濟,官方說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事實上國人並不太關心文字上的遊戲,更關心的是經濟能不能快速發展,國家能不能快速富強,民眾生活水平能不能快速提升。在治國理政、經世濟民、定國安邦上,五千年歷史的中國人的經驗和方法應該說是最豐富的,至少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而現今民眾已經很難被西方所謂的民主所忽悠,也不會被理想主義牽著鼻子走。現今的中國,雖然遭遇著轉型期的陣痛,面臨的發展問題也是重重險阻,但是我們看得到,盛世當如我們所願。(手打不易,原創文字,歡迎留言交流,喜歡的知友點點贊/感謝,認同的知友點點關注,大家一起交流提高(●"?"●)?)
對中國現在經濟整體運行情況關注的知友可以參見我的知乎回答:2017 年中國經濟會如何發展?可能遭遇危機嗎? 2017經…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061000/answer/153460923?utm_source=com.android.mmsutm_medium=social臨睡前手機打字,只列舉不詳述了:
1 人口基數
2 政治體制3 表意文字4 世俗化5 大國心態6 智商7 工業化決心8 政令、市場相對高度統一9 民族性格10 廣袤國土 排名大致分先後,但不嚴格。其中部分原因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耦合關係。謝邀~
思考問題之前先審題。
問題的主語是中國,中國的競爭力,那競爭者就是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尤其是強國。國家的強弱、等級是客觀存在的,那麼中國的競爭力,要保障中國這個整體,在等級上相對於其他國家上升。
從建國之後,我們國家是如何上升的?在朝鮮戰場上,歷經戰亂、百廢待興的我們,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成平手,從此一雪百年恥辱,世界上沒人敢再欺負我們。其後靠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我們造出了兩彈一星,建立健全了完整的工業體系。有了這個基礎,我們國家實現了經濟騰飛,現在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世界經濟體系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
仔細翻翻共和國的歷史,我們就可以知道,中國能一步步走到今天,靠得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體中國人民齊心協力抵抗外來侵略者,辛勤勞動進行經濟建設。在今天,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軍事、科技、經濟、工業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同樣離不開生產力的發展和建設。而建設祖國的,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千千萬萬中華兒女,勞動人民。要分析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即中國相對於世界其他國家獨有的競爭優勢,我們就要從這兩個大方面入手:中國的生產力發展和中國人民。
一、中國的生產力發展
1.中國具有完備的生產力體系
按照恩格斯的觀點,生產力是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和生產資料相結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生產的目的是滿足人類的需求。把這個概念放在中國身上,那中國的生產力要滿足全體中國人的需求,這個需求包括中國人的衣食住行、科技發展、產業升級和軍隊的建設。
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中國具有完備的生產力體系。所謂完備,就是能滿足全體中國人民的基礎需求。完備生產力體系不同於完備的工業體系,生產力體系的範疇要比工業體系更大,它包含了農業,農業提供了最必要的食物和輕工業的原料。很顯然,一個國家的人民的某一項基礎需求一旦無法保障,人民就難以生活,國家就會陷入危難和動蕩之中。雖然可以從外部進口,可是一旦國家被敵人封鎖,也會陷入困難。我們中國的完備生產力體系保障了國家的安全和人民的需求,我們的糧食產量可以自給自足(停止進口也不會引起饑荒),我們世界工廠的地位保證了充足的日用產品,我們生產了世界上一半的豬肉、蔬菜和電器,我們的鋼鐵水泥產量可以保證國家的基礎設施(交通、工廠、住房)建設,我們的發電量足以保證能源的需求。而世界上,能做到這個程度的國家少之又少。除了中國,只有美國。俄國和法國勉強可以算上。如果歐盟可以算作一個國家,也能入選。
中國的完備生產力體系保障了國家安全,在經濟上不怕任何國家的封鎖。即使無法進口許多尖端科技產品,但我們自己的也能用,不會被其他國家要挾。
2.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出完備生產力體系的重要性。但是如果多個國家合作,共同構成一個更大的完備生產力體系呢?一帶一路就是這樣的天才構想。一帶一路上的其他發展中國家,有資源、有人口,但是缺少科學技術,缺少基礎設施。這正是中國擅長的。大家共享經濟收益,互幫互助、互通有無,共同提高生活水平。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效果開始呈現:
(資料來源:中國一帶一路網)
通過大量的新聞,我們可以看出,一帶一路讓中國與相關國家實現資源與產業的互補,更加保證了中國的能源與糧食安全。同時,一帶一路的交通建設,例如高鐵,讓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聯繫更加密切,雙方都拓寬了市場。合作化的醫療環保提高了一帶一路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時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聲望。更重要的是,密切的經濟往來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
值得我們警惕的是,中國相對地位的提高,對於某些國家來說就是相對的降低。中國和一帶一路國家賺了錢,他們就沒法賺,如果一帶一路參與國無法保護自身財富,經濟掠奪、金融掠奪、戰爭掠奪也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一帶一路必須用政治和軍事保駕護航。
3.國有經濟的主體地位
《共產黨宣言》指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在現代工業中,各個部門、各個企業都相互聯繫、相互制約,都是社會化大生產整體的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現代工業中這種高度社會化的生產力,客觀上要求有一個社會中心來統一支配所有的部門和企業,以便使各部門各企業能夠緊密得相互配合,克服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只有一個統一的國有經濟才能做到這些,貫徹黨對國民經濟的統一領導。
因此,我國憲法第七條規定: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
《那年那兔那些事》里,航母那一集,毛熊馬卡洛夫的話歷歷在目: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他。我們也有黨中央,我們也有國家統一領導下的國有經濟,我們也有完備的生產力體系。所以我們完成了遼寧艦。
保證國有經濟主體地位的作用更體現在了其他方面,例如可以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優化產業布局,避免了不必要的混亂和浪費;有著國家投資進行產業升級;實現宏觀調控,化解經濟危機。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對於其他國家優越性的表現。
二、中國人民
1.中國具有世界上最多的高素質勞動者
先說高素質。本文中所謂的高素質,是指中國全體勞動者文化素質的中位數統計值,是一個統計數據。它不看某幾個產業,某幾所高校,而是看各行各業所有勞動者的整體。從基礎教育開始,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就保障了全體適齡學生都能接受不錯的教育。英國在小學引入中式教育就是證明。中國的每年的本科應屆畢業生達到七百萬以上,保障各行各業有著充足的人才。從來是勞動創造世界,全體勞動者的平均素質才是最重要的,中國在這個方面佔據優勢。
總體數量多。中國工程院院長、黨組書記周濟說:「中國每年培養的工程師的數量,相當於美國、歐洲、日本和印度培養出來的工程師的總數。規模很大,關鍵是提高質量,提高創新能力。」勞動者數量多有什麼好處?前面講的完備生產力體系,隨著科技的發展,一項產業越來越需要更多的配套部門。二戰期間,一個強國需要幾千萬工業人口,在今天則至少需要上億人口。我相信,將來一個國家需要的工業人口只多不少,這就是中國的核心競爭力。當然,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是要更加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2.中國人民團結一心
朝鮮戰場上,我們打敗聯合國軍靠的是全國人民齊心協力。經濟建設當然也少不了。如何保證中國人民上下同心?馬克思告訴我們,社會意識歸根結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經濟基礎是指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的總和,而生產關係主要表現在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建國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打倒了三座大山,消滅了落後的生產關係,消滅了剝削壓迫,使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站了起來,中國人民才能上下一心,艱苦奮鬥,打敗了侵略者,拿下了大油田,搞出了兩彈一星。
社會主義的本質在於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只有先進的生產關係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先進的生產關係能協調各個部門的生產,能保障基礎教育的普及,能在經濟上保障勞動者的生活,保證勞動者當家作主的地位,通過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來做到眾志成城,努力建設。而只有一個統一的國有經濟,才能從醫療、住房、教育上滿足勞動者的需求,這也是中國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拿破崙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人多力量大,這是成為一頭獅子的基礎。這其中既有我們祖先的開拓進取,又有百年來救亡圖存的浴血奮戰,更有建國後生產的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保障。雄獅的崛起,則在於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座大山,砸爛了舊的生產關係的枷鎖,充分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中國的未來,也在於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制度。一百年前的實踐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一百年後,也只有社會主義能讓中國實現偉大復興。
————————
本文作者: @任我行
決心和經驗。1942里張國立演的老東家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只要能活著到陝西,給我十年,我還是地主」。同樣,中國命比老東家硬,在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挺過了幾十年,又活過了二戰,踉踉蹌蹌撐著成為戰勝國。當初屋子給人砸了,良田也割的差不多了,人也被幾個白大漢和一個矮子打的奄奄一息就剩半條命,給了幾十年就成了第二大地主。其實當家的不管是誰,翻翻祖先的發家史,你就知道大致的方向。開國你只要不像秦那樣行苛政,加徭役,不像晉那樣內部大亂斗,學學漢朝對內無為而治蓄養民力,對外裝孫子,和親嫁女兒,避開隋煬帝大規模基建的雷區。有個耐心等個幾十年就是一場盛世,到時候公私倉廩俱豐實,幾路大軍出塞,把之前欺負過自己的什麼匈奴突厥蒙古一頓暴打。有的人說什麼摸著石頭過河,但中國是老馬過河。幾千年治國的經驗就擺在這,渾水前人都幫你趟了個遍,西北東北打天下的勝率加起來百分之九十以上,諸葛亮都沒轍,例外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朱元璋,然後我TG從從江西到了陝北,而後又手握東北,林彪入關。國際問題就是直接抄了老朱,成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霸加一條絕不當頭。幾千張人類棋譜棋譜的輸入成就了如今的阿法狗,幾千年政治權術鬥爭記錄也淬鍊出今天的中國。就像阿爾法狗的終極目標是贏棋一樣,中國的終極目標不是追逐基督安拉或者佛陀的腳步,不是到處推廣民主或者集權,而是使中華文明可以在這塊土地上持久而穩定的存在。為此,他可以殘酷而又無情至極,不管是對敵人還是自己。遠可發動幾十萬人修長城,近可以在各種劣勢下和美國開戰,也可以讓幾千萬的農民成為餓死的遊魂。但他這種不惜代價延續華夏的歷史使命感會感染每一個理解他的人,甚至是朝鮮和日本。跪羊總是祈禱著主的憐憫,輪迴的慰藉和對地獄的恐懼使得死亡看起來並不是那麼糟糕甚至是解脫,猛獸則只是森然徐行,依靠著自己獵食的經驗智慧和天然而生的那種瘋狂的獸性,活下去。
生產要素集聚:
1)能源:特別是穩定的電力供給
2)交通:航運、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鄉道的暢通體系
3)基礎技術:房屋修建、機器設備
4)原料資源:特別是煤炭
5)高素質工人:富士康工人、農民工是世界級高素質產業工人
6)資本:連續多年高儲蓄
7)土地稅收:地方政府為招商引資,土地價格低廉,稅收優惠
8)穩定生產環境:反政府武裝、罷工率基本為零
印度相比中國,至少在電力供給、交通方面落後;大多數非洲國家在電力、交通、高素質工人、資本、穩定生產環境等方面都不及中國。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我在深夜2點的大山深處看到了這個問題,講道理這個時候我已經違紀了,因為我是一名站崗小兵,不允許使用手機,可我和我99%的戰友一樣 都是偷偷的在使用手機,利用一切機會從中尋找樂趣,有一些人喜歡玩王者榮耀等手游,有一些人專註泡妹妹,而我機會只干一件事,看知乎,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很自豪,好像我的愛好與其他戰友相比更能保衛祖國,但是這些和問題有什麼關係呢,因為以我的認知層次,競爭和打仗差不了多少,所以我想和大家聊聊我認為的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是那1%的人,指導員告訴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英雄創造歷史是錯的,而且英雄也是群眾的一份子,我聽了好多好多輔導,最後覺得和利用馬列主義武裝頭腦的人是無法辯論的,尤其像我這種沒咋讀過書的孩子,但他們講的再好聽,我不信!!我覺得就是少數人在創造歷史,少數人在支撐著中國,絕大部分人可能覺得你個瓜皮有沒有學過辯證唯物主義,我學過,我不信!!因為我覺得我身邊99%的人都是傻屌,有的渾渾噩噩,有的整天雞血,可是他們對我們國防事業的發展跟武器裝備單雙杠迷彩鞋是一樣,是死的。只有1%的人是活的,這些人常人是無法理解的,其實我也不知道他們有何不同,舉個例子,我上鋪的哥們每天很低調平時跟我們都一樣,但有一次他們去演習我留守,領導檢查衛生,我就幫大家都收拾一哈,發現了他內務櫃里的筆記本,然後我翻開看了下,我覺得他是我尋找的那1%,筆記本里寫滿了他對平時演練訓練中的意見和看法,有的還配圖,t他才19歲,正在努力考軍校,不知道他能不能一路走下去,但我認為他是英雄,是核心競爭力。當兵之前我以為我也是,之後發現錯了。改革。
是中國近些年躋身世界強國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最近一次改革已經持續了三十多年,而且並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哪裡有問題就改,這是一個對於其他國家而言很恐怖的國家。
就像科幻作品裡的人工智慧一般,不斷自我完善。而這也是生命的終極優勢。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是靠改變自己獲取生存空間。就像遠古的滄龍,大家還記得最近一部侏羅紀公園裡水池中跳出來的那條超大的魚龍吧?在600萬年中,從一米長的小蜥蜴,進化成20米的海洋霸主,再只用了10萬年就把競爭對手吃到滅絕。你說人口,印度最近據說人口超過中國了。
你說執行力,有朝鮮執行力高嗎?你說教育,發達國家的科研教育水平肯定不比中國差。你說資源,美國掌控了世界大部分的資源。但絕大多數國家都做不到中國這樣的改革。
誰能說出來美國近些年改革了什麼?俄羅斯呢?日本呢?但中國,八十年代政治制度改革,九十年代國企改革和政企分開,新世紀以來融入世界市場的外貿經濟轉變,以及近些年的投資亞非拉的世界格局。
解放民營企業,盤活國企,為企業發展打開空間,反過來,企業再為國家強大提供財富和力量。在世界歷史上,只有當年的大英帝國和19到20世紀的美國才有這樣波瀾壯闊的經歷。我們絕大多數人只是生活在這驚濤駭浪中而不自知。
站在歷史的角度上,我們卻是文明史上最近一次偉大國家重構的驅動者和見證者。所以,我希望這個答案能有更多的人看到,將改革的旗幟插在自己生命的帆船上,展望中華民族再一次的輝煌!我不想選擇做一個普通人的,
如果我能做到的話,我有權成為一位不同尋常的人。
我尋找機會,但我不尋求安穩,
我不希望在國家的照顧下,成為一名有保障的國民,那將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義的冒險,我要夢想,我要創造,我要失敗,我也要成功。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驕傲而無所畏懼。
我勇敢的面對這個世界,自豪地說:
在上天的幫助下,我已經做到了。
I do not choose to be a common person.
It is my right to be uncommon—if I can.
I seek opportunity—not security.
I do not wish to be a kept citizen,
humbled and dulled by having the state look after me.
I want to take the calculated risk,
to dream and to build,
to fail and to succeed.
I refuse to barter incentive for a dole;
I prefer the challenges of life to the guaranteed existence;
the thrill of fulfillment to the stale calm of Utopia.
I will not trade my freedom for beneficence
nor my dignity for a handout.
I will never cower before any master
nor bend to any threat.
It is my heritage to stand erect, proud, and unafraid;
to think and act for myself;
to enjoy the benefit of my creations;
and to face the world bol dly
and say:
"This, with God"s help, I have done."
—Entrepreneur"s Credo of the American因為中國人絕大部分都在努力啊!
49年到現在,養活了13億人,大部分都小康擺脫了2000多年的封建迷信思想,成為世界上的大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等等這一切只用了70年左右,什麼概念?70年,13億人啊,這個藍色球上還有其他嗎?不知你們有沒有這種想法,小時候認為只有中國和外國,現在想想,最單純的想法才是最真實的的,四大古國,其他三個只在在歷史書中存在了,而中國還在創造著歷史,感覺好像有個大神在保護著這片土地,只要不被滅,隨你們怎麼折騰,每次快滅亡了,就有個大神出來領導這片土地走回正規,是不是很神奇!身為華夏兒女,真好。
根據勞動力守恆定律,中國的核心競爭力毫無疑問就是人口和體制。
足夠多的人口可以無視低下的生產效率在總量上給中央政府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用來發展,
而體制決定了當國家需要人民的血肉來組成新的長城的時候……只要計劃經濟一記,就行了。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從20%到50%的城市化只要30年,而英國要100年,美國要60年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改革開放的時候,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可以富起得那麼快的原因。
至於讓先進帶動後進……不存在的,後進被生殖隔離以後,就慢慢舉國富裕了。
中國很有特色的一項文化核心競爭力是從上到下普遍的歷史責任感。談談歷史責任感。高層精英的責任意識如果僅僅來自於選票只會流於短視與扯皮推諉。連續性強且成功的施政必然需要一種超脫於意識形態與現實利益的具有奉獻精神的文化記憶,方能促使他們在現實的十字路口穩住心神,找准未來,昂首向前。歷史責任意識在很大程度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每屆當家人最終要交兩本賬,一本是向人民交的政績賬,另一本是向中國歷史交的良心賬,前一筆賬是身前名,遠不如身後名更公正客觀。
中國當家人承擔著歷史評價這套中國話語體系里的終極評判,一生作為由這套體系里獲得蓋棺定論,流傳百世,生前的輿論相比不值一提。如許王朝在歷史長河裡趟過,話語權能控制多久?泥沙終究會被沖刷走,露出真相的石頭。領導人的名字往往指代了一個時代,自己是否盡到了歷史責任,往往牽連到一代人的共同榮譽。當家人對自身歷史地位的自我定義與追求既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壓力,也帶來了強大的動力,堅定的信念與崇高的道德自律。更需要領導人具有俯仰無愧天地留與後人評說的擔當,坦坦蕩蕩,敢於作為。一段歷史,在自己任內究竟幾分公心幾分私慾,鬥爭也好弄權也罷,歷史終會記錄;理念或有不同,路線皆有非議,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也要超脫個人利益,擔起沉重的擔子,去踐行堅信的道路。在我看來,對中國歷史哲學的信仰與虔誠,或許比共產主義更真實的支持著太祖至今的歷代當家人去做出一個個艱難的抉擇,如果中國有宗教,我相信定然是歷史在扮演那個角色,在內心深處給予道德支持。每屆當家念念不忘的就是歷史進程,也就是歷史會記錄自己合不合格,歷史上帝會不會公允的評價自己和這個時代。既是反躬自省,也是客觀參照,找到歷史人物的參照坐標大概位置,相應的就知道自己與哪些人為伍,該做到哪些,底線在哪裡,歷史本身就是行為原則與歷史上帝的過往判例。大概全世界只有中國人樂此不疲的熱衷於為每個領導人找歷史人物對號入座,而領導人也無一例外的暗中以某個歷史人物為參照,太祖明顯為自己找的是祖龍。歷史具有最終話語權,而每個人都在儘力爭取她的青睞,熟悉她的好惡。放大到社會,恢復過往歷史輝煌甚至成為一個時代的奮鬥目標,這是一代人賦予自身的歷史責任。嗯,對中國的信心從哪裡來的?就憑兩點:
1:世界上的民族都只有一次崛起的機會,只有中國有多次
人類社會三四千年的文明史以來,先後出現的民族有幾千個,甚至可能上萬個,
然而在人類激烈的種族競爭中,只有極少數的民族能夠獲得崛起的機會,對這些能夠獲得崛起機會的民族而言,機會的窗口在幾千年歷史的長河中只有一次。
這次機會對他們來說,這一次機會的窗口簡直就是如金子般的珍貴,能抓住這一次機會的,都是人類歷史上的優秀民族,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上,能抓住這一次機會的民族也不過只有區區幾十個, 按照比例來說,僅僅只有1%
然而對他們來說,這次機會也是唯一的機會,猶如煙花綻放一般,輝煌之後再也無法達到往昔的光榮,甚至整個民族集體消失在歷史之中。
說人類歷史上能抓住一次崛起機會的民族有幾十個,其實還是誇大了,如果不算中國,再把延續到近代的奧斯曼土耳其和大英帝國除開,
世界古代史上真正影響大的國家,
亞歷山大帝國,古羅馬帝國,蒙古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波斯帝國,法蘭克王國,匈奴王朝,也就是八個而已
古代史上還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民族,但他們始終影響力有限,沒有能夠完成統一,建立的國家國運只有短短一百多年,例如突厥,鮮卑,契丹,女真等等。
時至今日,這些曾經影響到數百萬,數千萬人的命運,佔據了地球上數百萬平方公里遼闊土地的偉大民族和國家,不是消失了,就是徹底四分五裂。
近代以來,世界上也誕生了一系列的強大帝國主義國家,然而到今天,
曾經每時每刻國旗都有陽光照耀的大英日不落帝國,今天國土已經只有不到25萬平方公里,還要請東亞大陸的洋人來修鐵路,修核電站。
曾經在拿破崙領導下軍隊橫跨歐洲大陸,一路打到莫斯科的法國人,如今連歐洲領袖都不是。
曾經佔領了整個歐洲,控制面積達到數百萬平方公里的納粹德國,如今領土不過區區36萬平方公里。
曾經創造世界第二輝煌,能夠和美國硬碰硬的蘇聯,解體後喪失了五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俄羅斯經濟總量如今不到美國十分之一。
日本千年內不停的試圖衝破島嶼的限制,走向大陸,然而每次都被中國阻擋,他們唯一的一次機會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然而彼時已經佔據了朝鮮,台灣,中國東北的大日本帝國,犯了嚴重的戰略錯誤,野心竟膨脹到妄圖吞併整個中國,結果實際控制的土地從100多萬平方公里又縮回了他千年來應該有的水平。
日本民族自身的局限導致其沒有抓住其誕生千年來的唯一一次衝出島嶼的機會。
美國好不容易在19世紀末的1891年當上了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可惜這個寶座預計坐了130多年就會在2025年左右被取代。
不管是已經在歷史長河中消失的匈奴人,古羅馬人,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還是現在仍在種族延續的俄羅斯人,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他們都只有一次機會。
英國人下一次重返大英帝國的榮光是什麼時候?天知道。
德國人下一次重新統治歐洲是什麼時候?天知道
俄羅斯下一次成為蘇聯那樣的超級大國是什麼時候?天知道
日本下一次是亞洲霸主是什麼時候?天知道
當然這個地球上有一個國家例外,就是中國,從秦漢,到隋唐,到宋明,再到民國+本朝,中國總是能重新崛起,更重要的是,每次重新崛起的這批中國人,就是歷史上強盛時期的中國人的後代。
我們和兩千年前的中國人用著一樣的文字,冠著一樣的姓氏,那曾經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燦爛文化和赫赫戰功的文臣武將,修築了長城,大運河,杭州城,北京城,長安城,開封,南京,成都城牆的普通百姓,就真真切切的是我們的祖先。
在2017年這個世界上還在延續的民族,
就拿目前地球上的優秀民族,美國,德國,日本,英國,俄羅斯,法國來說
俄羅斯民族歷史上達到的上限是世界第二,蘇聯時期軍事,政治,經濟都處於第二;
日本民族歷史上的上限是經濟第二(2010年以前),軍事力量二戰時候鼎盛時期也不如美德蘇英四國,排第五。
德國的上限就是二戰時期的軍事世界第三,戰後的經濟世界第三。
法國…..不說也罷
只有英國人歷史上曾經是世界第一,但是英國人沒有能夠做到第二次登頂。
只有美國人能夠和我們有一拼,但是目前中國取代美國的勢頭已經不可逆轉,未來10-20年將是從經濟開始的全面超越。這次被中國超越後,美國能否做到第二次重新崛起呢,天知道,等他證明了再說吧。
他們要麼就從來沒有做到過世界第一,要麼只有那麼一次。這就是我們不同於他們之處。
2:只要中國內部不出問題,內部不分裂,誰也戰勝不了中國,誰也阻擋不了中國。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超大型國家之一,而且是真正的超大型國家。
秦漢和古羅馬帝國幾乎是同一時期,然而古羅馬內部存在著大量不同的民族,而秦漢疆土內部則幾乎都是認同同一文明的華夏民族。這樣獨特體系使中國很早就掌握了巨大的力量,在中國歷史上,無數的民族向華夏文明發起挑戰,基本都以失敗告終。
中國的敗亡,問題都是出在內部。
西晉五胡十六國,唐朝安史之亂,是內部民族政策出了問題,導致內部分裂戰亂,國家衰敗了下去。
元朝滅宋的戰役,南下30多個萬人隊,有20多個萬人隊是漢人。元軍滅宋戰役的主將漢人張弘范,是南宋滅亡的關鍵戰役,持續了六年的襄樊戰役的主要指揮者。南宋徹底滅亡的崖山海戰,張弘范是元軍的統帥,丞相陸秀夫背著幼帝跳海殉國後,張弘范命人在石壁上刻字「鎮國大將軍張弘范滅宋於此」
清滅明之戰,大批漢人精英投敵,洪承疇為滿清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范文程在自己的老婆被滿將欺辱的情況下仍為清朝獻計獻策,在多爾袞猶豫之際力勸其下定決心進軍中原。
決定中國命運的山海關戰役,吳三桂的明軍和李自成的農民軍力戰數日,清軍以逸待勞,大獲全勝。湖北地主武裝襲擊李自成,直接造成李自成遇難。清軍南下過程中的各種大屠殺,軍隊中多以漢人人數居多。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更是清軍南下主要功臣之一,吳三桂更在昆明殺死南明永曆帝。
宋朝和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竟然都是漢人殺死的。
清朝末年面臨的入侵,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不過一萬多人;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不過兩萬多人;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總人數不過兩萬多人。他們都隔著萬水千山,孤軍深入,卻能一次次戰勝我們,不是他們有多麼強,而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
二戰期間,大批中國人投敵當漢奸,從魯迅的弟弟周作人,中共一大代表周佛海,刺殺滿清攝政王的革命者汪精衛,甚至連中國的末代皇帝都投敵。數百萬中國人當偽軍,超過了侵日日軍總和。
直接開槍殺死英雄楊靖宇的,是抗聯的特等射手張奚若;叛變日軍,搗毀70多個存儲物資密營的,讓楊靖宇陷入彈盡糧絕境地的,是從小跟在楊靖宇身邊的叛徒程斌;最終泄露楊靖宇行蹤的,是當地村民趙廷喜。
然而,為什麼二戰時期的中國沒有重蹈覆轍?1936年的西安和1644年的山海關簡直是300年歷史的重演,所不同的是20世紀的中國人,在關鍵時刻做出了正確的決定,避免了內部的分裂,使得面臨日寇入侵國家有統一的指揮和抵抗力量。中國有了統一的指揮,即使中國在技術上是個弱國,日寇也怎麼也亡不了我們。
將楊靖宇逼到彈盡糧絕境地的叛徒程斌,解放後被鎮反槍斃。那個主動向日本人報告楊靖宇行蹤的趙廷喜,當時在場四人,只有他舉報了楊靖宇,解放後被人民政府在楊靖宇墓前槍斃。
小國家,再怎麼團結一致,其國力也有上限。而中國自己不出問題,內部不分裂,不管敵人怎麼強大,也無法戰勝我們,這是中國作為超大型國家的巨大優勢。
今天的中國也是一樣,只要內部不出問題,內部不分裂,誰也阻擋不了我們重返世界第一。
即使是美國也不行。
核心競爭力是什麼?你有的別人沒有,而且確實在競爭時管用。
那我們看看我們有什麼別人沒有的。
人口?印度有。
工業化?發達國家表示不服。
科技,財富?你把美日往哪擱。
軍事?美國吊打你。
國土面積、資源?俄羅斯笑而不語。
歷史文化?古埃及希臘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那究竟是什麼別人沒有,我們有,而且確實體現出了競爭優勢呢?
其實也有答主提到了,就是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不管你是愛他,贊他,罵他,恨他,都不能不承認他強大的組織力和執行力,不能不重視他一般政黨不具備的計劃和政策持續力。
不管他是否如某些人評價的那樣,多數人都或多或少的享受過他主導的發展成果,得益於他治下的中國國際地位提升。
就連最反對他的人,也因為他的存在而得益,至少申請政治避難時簽證官蓋戳會容易很多。
就連最痛恨他的人,也只能詛咒他註定崩潰,可凡是給出具體時間的人臉都已經被抽成茄子。
他也犯錯,也有一切政黨的具有的通病,但是要說用世界上其他的某個政黨來代替他治理中國,我想大多數中國人都不會同意。
地大物博人口眾多
西面有山擋北面有草原和凍土遲滯,東面是超長海岸線。
文化齊備且較早文化統一,各地美食互通速度加快(重點)。
政治完整且理念較為先進,同時熬過了初始最危險的時候,能抵禦外界直接入侵。
另外中國人的盲從相對較低(可能以後會隨著文化教育的提高而逐漸升高),從現階段來看有利於拓展不同的生產方式和產品類型。
人口密度較高,但又不是非常扎堆,各個地方都有一定量的人口使得基礎建設鋪設非常有理由,而且成本回收速度和要求較低。
中國具有較好的農業生產氣候和糧食自給率,同時實行過了計劃生育,在世界逐步邁向糧食重大危機的時候,中國能靠自身來穩定住糧食安全。
把能試的制度都試過了,能犯的錯誤都犯過了。
沒犯過的,毛子也替我們犯過了。。。。。我答一下我的感受吧:
我從民族性來探討吧:
1.吃苦勤勞
我遇到過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和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朋友聊過。我真心覺得,中華民族是一個十分吃苦勤勞的民族。(不想用耐勞,我想強調勤奮這一點)
2.務實或者說實用主義
我感覺,中國人的世故,經常被國人詬病。但是另一個側面,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實用主義的文化。我覺得這種文化,本身對於經濟發展就有一定促進作用。
3.平衡的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
和美國比,我們顯得非常集體主義;和日韓朝比,我們又顯得相對個人主義。我覺得這種平衡,是一種非常好的,避免了一種像日本那樣黷武窮兵的可能性,也避免過度照顧個人利益,導致像歐美一些地方的市政建設緩慢。
4.善於學習並內化提升
中華民族是一個十分重視學習,重視教育的民族。無論是個人層面,還是整個國家層面都是這樣的。我們從不同民族和國家學來了不同的東西,並進一步挖掘,內化,升華成我們自己文化的一部分。比如佛教,從古印度傳入,卻對中國古代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比如我們像西方學習,工業化和法制,很多現代化思想,如今也逐步發展出我們自己的道路。
5.豐富的內部多樣性
從東部的發達城市,到西部像我的家鄉雲南少數民族集聚區;從南部像閩越的漁民文化,到北部的草原文化,每個地方的中國人既相似,又不同。這種不同地域環境里不同的中國人,產生了一種豐富的多樣性。這種豐富的多樣性,從粽子的咸甜之爭等等的案例都可以窺見一斑。能與中國豐富的內部多樣性相比的國家,只有印度和美國。李光耀就認為,美國提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機會,是其創新力的重要源泉。如果說美國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爐,那麼中國也是不同中國人的大熔爐。每一個省就有著一個國家的大小,不同省份的人有著不同的精神文化。就像在南方,十里不同俗。這種內部多樣性,提供了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視角,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相互的制約與彌補;多樣性帶來的不同視角,又可以是創新的重要基礎。
評論里有不少提到日本,直到今天日本的在高端製造領域也是屬於美德日這一梯隊的。日本跟我們的民族性,確實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個人認為,日本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國家,也是一面非常好的鏡子。
中華文化
文化作為核心競爭力從宏觀上可以看作是大河文明與海洋文明間的博弈,從具體上可以看作以儒家為代表的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基督教文化間的軟實力競爭。這需要分別從橫向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從縱向以傳承的眼光來看。
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近現代民主政治制度的確立是各個民族智慧的結晶,依仗的是覺醒後的本民族文化,並為之傳承。圍繞各個文明起源地生存的民族,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逐步建立並完善符合時代的政治體制。值得注意的是,並非在現代制度的確立上先行一步,就代表著文化內涵更高。
西方國家由於內部矛盾激化難以維繫封建社會的統治,才促進了近現代民主政治雛形的出現,而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並未達到質變的基礎(18世紀60年代開啟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與17世紀80年代確立的體制難以形成統一)。而縱觀文明的發展,當時中國正經歷著康乾盛世,將封建制度發展至頂峰。所以,在整個人類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建立起了當時世界最強大的國家。而立國之本離不開大河文明的孕育。
隨後而來的多次戰爭,導致中國封建王朝的崩潰。其表象看似是生產力上的巨大差距,其實是完備的封建制度難以維繫發展的需要,清王朝的腐敗是從內部的自毀。從康乾盛世到清王朝的衰敗,僅100年的時間從高峰走向低估,代表了什麼?代表了已經覺醒的有志之士快速反應,從發展的眼光看將會引導中華民族自然的更迭。但卻面臨由於在倉促與腐壞間建近現代民主政治的西方國家需要轉移內部矛盾,不得不說是極勢碰撞積弱。
儘管如此,中華民族憑藉著民族的智慧與文化底蘊,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建立起屬於中國特色的近現代民主政治,並在當代社會飛速發展成龐然大物,不得不說,這一切所依仗的便是自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智慧——中華文化。
組織部門秦漢之時已初現,對外邦交離不開儒家思想,人民生活依存先祖經驗,識文斷字更難忘祖宗傳承,大多的回答都有傳承可尋。不多贅述中華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影響力,遍布世界的孔子學院與源源不斷的漢語生源就得知。
最後想說,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就是中國最強有力的競爭力。用哲學的眼光來看,被時間認證了5000年依舊存在並煥發光彩,可顯智慧的源泉。
很多答案都是三十年前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工業化時代的核心競爭力難道在今天的產業升級中還是核心競爭力?為了的經濟轉型是要把中國塑造成金融產業,高端製造業,創意產業,時尚和娛樂產業發達的大國。而這些產業最核心生產要素就是人才!
在生產力關係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她的勞動者。勞動者有創造力,這個國家就有創造力,勞動者效率高,這個國家就效率高。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勞動創造價值,它的最重要推論——勞動創造剩餘價值。在其他所有的資本循環中,資本都不會增值,只有在生產過程中引入了人的活的勞動才有剩餘價值可以給資本家佔有。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創造剩餘價值,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資本優先佔有剩餘價值,第二產業中的壟斷企業也可以參與瓜分全行業的剩餘價值。然而一切的根本都是勞動者的勞動。
同樣一個沒什麼技術和學歷的年輕工人在哥倫比亞、墨西哥一個小時創造的價值低於在美國一個小時創造的價值。他沒有接受任何技能訓練和教育,只是偷渡跨過了一條國境線,在新墨西哥州,他每小時最低工資是7.5美元(2014年標準),他每小時創造的價值遠高於7.5美元。為什麼?因為美國工人的平均生產效率把他的勞動可以創造的價值拉高了。所以,在勞動者中最具有競爭力的因素是什麼?就是勞動者中的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工人的勞動力。他們將決定勞動力的平均價值。但是,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工人不是天生的,還是要在這個國家的科技、工業體系中訓練出來。科技和工業基礎會影響高素質勞動者的培育,但是高素質勞動者是積極的一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不要離開一個大時代的背景去談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______
認為中國人種有多優異的,跟希特勒認為雅力安人是第一人種有什麼區別?
以上為前提,也是我一種看問題的角度吧。
首先,為何漢唐至清初期,中國一直是世界上遙遙領先的國家。
簡單來說,在海洋沒有發展起來以前,世界是封閉的。大部分的人,是被土地綁定起來的。所以,無論如何,對於個人來講或者國家來說。土地多不多,人多不多,成了一個國家是否能稱霸的關鍵。也就是說,在陸權時代,人多地多,成了中國的核心競爭力。
這個也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封建時代特別長的一個主要問題。大的軍事力量,只要有能力統一全國,無論怎麼搞,無非就是創國初期人口由於戰亂減少,政府搞優惠政策,安撫農民,從而導致國力上升到一個土地能承受的範圍。只要皇帝能力不差,大部分都可以享受到這個帝國初創時期的紅利。所以大家都會看到,史冊上有記載的有政績的皇帝都在朝代初期。但一個朝代沒落,很多人認為是皇帝無能昏庸。其實不是的。有興趣可以去查閱下,明朝崇禎及清朝末的皇帝或者其他朝代末的皇帝,很多都是勤政之主。而很多盛世的君主,不見得就十分有才。
跑個題,就好比蘋果未出現之前一直無敵的諾基亞最後一任ceo所說: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你不能說人家沒有抓住手機平板智能化的風口,就評判人家ceo是昏庸無能之輩。
因為在蘋果之前,手機僅僅是手機。而蘋果之後,手機已經成為了人軀體的一個延伸,或者人造出來的器官,手機只是這個器官的附加功能。兩者猶如工業文明和封建文明所製造出來的絲綢,只是表象相同,但本質完全不是同一維度的事物。
在陸權時代,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在那個時代的條件下的土地 人口。脫離了這個去歌頌中國人的勤勞勇敢,無異於本末倒置。
而那個時候,中國富裕的地方,並不是當今的沿海城市。因為沿海城市的季風氣候,及貧瘠的土地並不適合發展農業。
沿海城市超過內陸,在歷史來看,也就是這幾十年的事情。
______
17世紀開始,國家間的科技開始有長足進步,世界國家間的貿易開始多起來。
商業是比農業更加能賺錢的行業,更加能帶動一個國家的發展。那個時候,中國依然是自給自足的經濟體制。統治階級本身也沒有意識到海洋能帶來的巨大利益。
但是像歐洲一些小國,就充分發現了海洋的優勢,荷蘭在17世紀,逐漸成為海上霸主,然後,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也相繼利用海洋貿易迅速崛起。也正是因為貿易興起,帶來其他國家高產的能養活更多人口的農作物,才幫助清朝人口迅速增長。
到海權時代,擁有大範圍內陸的中國,反而越來越走下坡路。
當沒有大面積陸地及充裕人口的歐洲小國,開始大力從海洋貿易攫取大量白銀的時候,中國還仍然以世界中心自居。
在海權時代,中國落後了,並不是因為清政府多麼無能,而是歷史地理條件的限制,其他國家發展太快了。因為有遼闊的大地,統治者無需去開發海洋便能得到足夠的利益。
而四周皆海域的國家,隨著國力的增長,自然也會產生開疆擴土的豪情,必然會向海洋去探險。而探險的成功所帶來的暴利,更加去刺激資本和權利去尋找更大的疆土,直到來到了大清朝。
隨著商業藉助海洋的發展,英國的科技開始迅猛發展,商業資本催生了手工業,催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催生了機器。英國開始藉助海上力量,機器力量去打開一個又一個的貿易市場。當他們發現中國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的時候,你可以想像當時的商業資本有多興奮。當時的清朝,已經有了四億人口!就算英國到現在,也才幾千萬人口。
為了更好地貿易,商業資本的力量藉助堅船歷炮打敗了農業國家。後續的事情,就是大家知道的鴉片戰爭了。中英開始的貿易,是被自大的清政府限制在某些並不發達的口岸,今日發達的香港,彼時不過是一片荒蕪的小島。被限制的貿易對於商業資本來說,就是很大的壓制,中英開始有不斷地衝突,英國是茶葉消費大國,波士頓傾茶事件發生之後,英國的茶葉供給更加萎縮,而鴉片戰爭的開始,僅僅是因為英國要靠鴉片帶來的利潤去保證他們有錢像中國大量採購茶葉,清政府大量流失白銀,當然要趕走英國啊,不然持續的貿易逆差,哪個統治者坐得住?
鴉片戰爭,其實就是降維打擊。新興的海權國家打敗了舊的陸權霸主。
在海權時代,誰有這樣的地理優勢條件,就能更好地開展貿易。
也就是這個時代的開啟,中國的沿海城市,特別是沿海港口城市開始崛起,直到目前中國大搞內陸大開發,短期內,沿海仍然還有紅利優勢。
簡單解釋下中國的沿海和內陸平原在不同時代的優劣。
農業本質是靠天靠地吃飯。中國平原土地有大量的合適農作物生長的礦物質,這些礦物質要發揮作用,需要陽光和水的作用。因此必須藉助黃河的力量來發展農業。所以,中國歷代皇帝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來防洪抗澇(也是貪污腐敗的高發地,比如和珅就在清政府屢次的修堤壩的民生工程上下其手)。大多時候,沒有搞好防洪,大量吃不飽飯的農民,是要起義的。
沿海城市,季風氣候為主,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又沒有太多淡水河流資源。你總不能靠淡化海水種莊稼。中國封建朝代,對農業是重視的,認為是國本,對於不事生產的商業都是打壓甚至歧視。因此沿海城市能發展的,其實只有走私和海盜了。因此,福建廣東一代的走私,都是有歷史延續的。
_________
好了,終於要過渡到這個時代了。這個時代有什麼大事?
一個是中國的迅速再次崛起。一個是世界範圍內的保護保守主義抬頭(英國脫歐,美國床破上台搞製造業迴流)。
我 才疏學淺,簡單地將這個時代稱為信息時代吧。
中國在改革開放的第一次飛速發展是以港口城市先開始的製造業大發展,這個本質是是海權時代紅利的延續期。但是紅利畢竟有消亡的時候,風水輪流轉,明年皇帝到我家。現在大量的製造業開始回遷,沿海也在大搞產業升級,但這些都無法真正撐起中國的再次迅速飛躍,因為本質上,還處在製造業的思維裡面,無法對其他經濟體形成真正的降維優勢(工業國家打工業國家跟工業國家打農業國家,性質上不一樣)。
中國要迅速起飛,並對其他國家形成降維優勢的標誌,我認為是BAT的崛起。
2005年08月05日 百度在NASDAQ成功上市。8月5日23:40,百度在美NASDAQ上市交易,發行價27美元,開盤價為66美元,報收於122.54美元,漲幅353.85%。
2014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鐘上市,以92.7美元/股的價格開盤。截至收盤,阿里巴巴股價報93.89美元,漲幅達38.07%,阿里市值達2314.39億美元,超越Facebook,成為僅次於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公司。
2004年6月16日,騰訊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公開上市(股票代號00700),是香港恒生指數成分股之一,市值2.6萬億港幣。
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為蘋果,市值5805億美元,谷歌母公司Alphabet第二,微軟第三,亞馬遜第五,Facebook第六。
現在互聯網,只有兩家,一是美國,二是中國。但現在,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小。
在這個時代,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就是13億使用中文的人口。她承接著海權時代貿易和製造優勢,正在以持續不斷的創新在迅速崛起。當你看到街上買菜都是使用微信掃碼支付,再到國外看看別人還要帶著現金出門,你就能感受到什麼是唯度上的差距。
這個也是歷史及地理髮展的必然。而我們,也該為能生活在這個時代下的中國感到榮幸,因為在有生之年,我們可能會看到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像漢唐一樣再次屹立於世界之巔。在漢唐,我們可以欣賞到李白輝煌大氣的詩篇,看到萬朝來賀的榮光,看到異族人民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潮。而在現在,雖然有類似馬里蘭大學跪舔歐美的楊舒平們,但更多的是僑包發自內心的愛國驕傲之情,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第五代戰鬥機 ,航母 ,大寬體火箭的陸續誕生;看到人民幣開始國際化之路;看到不再需要奧運金牌數量來證明自己的越來越自信的中國人!
____
寫這麼多,贊一個? :)
開明專制
核心競爭力無非就是「別人沒有,我很嫻熟」,縱觀世界,我們在農耕文明時代積累的垂直式專制管理經驗算得上是我們國家的政治優勢。說到「核心」競爭力,那隻能有一個,多了就算不上核心,因為人人都只有一個「心」。
中國有著全世界最多的人口,最多的人口產生了最多的規模效益、產業人口和共同市場。
先說規模效應。
先打個簡單的比方,大家都知道一個人不好做飯。鍋灶碗筷食材都得買,而結婚後多一個人兩個人就好多了,也就是老百姓說的添雙筷子的事。過去老百姓管結婚叫做搭夥過日子,其實就是兩個人分攤房子、傢具、飲食、育兒等等的成本。
這些東西一個人過日子也得買,兩個人過日子也只需多買一點點,所以要先成家後立業,因為兩個人過日子經濟成本比一個人過日子低多了。
再打個複雜點兒的比方,全國修了那麼多條高鐵,但目前只有京滬高鐵是比較盈利的。那是因為京滬高鐵沿線有著最多的人口。高鐵修起來以後,使用的人口越多,就能把固定成本攤得越薄,巨大的前期投入越能早日回本。
同理可知,越是巨大的工程,越需要巨大的使用人口來降低單位成本。小國無法建設超級工程,不是不能,而是不划算。有了這些超級工程,發電、運輸、水利、煉油等等的工業基礎成本就比小國低多了,更有競爭力了。
因此中國的很多行業有著比別國低多了的工業品價格,足以用價格戰殺死國外同行。價差小了國外同行還能喝湯,價差大了就直接破產了。
再說產業人口。
每個產業鏈都需要足夠的人口。幾百年前的時候,生產一根針就需要幾十道工序了。現代的產業鏈分工更細,一個產業就需要幾十萬人口。
小國人口有限,只能選擇幾個行業突破,多了只能放棄最不掙錢的行業。所以即使產業不斷升級,越來越賺錢,但也得把低端的產業讓給其他國家。這樣大家都有錢賺。
但中國人口太多,每條產業鏈都能吃下去,還一個也不吐出來。這樣不僅打擊了發達國家,還斷絕了其他發展中國家進步的可能。
最後說共同市場。
如今互聯網行業美國和中國勢頭最旺,就是佔了共同市場的便宜。打個比方,一個軟體公司研發出一款軟體,成本一百萬,它以一萬塊的價格賣給一百個人就能回本,之後賣出的都是純利潤。等到回本以後,它甚至可以以一塊錢的價格賣給一億人。
但小國就不一樣了。如果國家只有一百萬人,賣給一百萬人回本就難做到。即使做到了,也難繼續突破。只能走高質高價的路線。而中國就可以走薄利多銷的路線,甚至從一開始就免費!迅速佔領市場,因為光靠軟體上附加的廣告收入就能回本了。
互聯網行業是以快打慢、以大欺小的行業,比別人早一步或比別人大一倍就能絞殺別人。中國和美國有著最大的國內市場,佔盡了共同市場的便宜。互聯網行業都知道,全世界最善於創新的是以色列,但他們國內市場有限,只能把自己的創新賣給中國和美國賺錢。
綜上所述,如果中國人不犯大錯,假以時日中國必定會佔據甚至通吃大多數產業鏈,讓其他國家淪為賣能源和資源的低端國家。
但是古往今來,歷史一再證明,雖然中國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中國人最大的劣勢是自己給自己使絆子。
先是計劃生育,讓中國的勞動力斷崖式下降。勞動力少了,價格就要上升,不得不放棄一些低端行業。而人口的「斷崖式」下降,導致很多行業無法及時轉型升級。
然後是房地產綁架經濟,抬高了地價推高了整體物價,導致中國很多產業被地價更低的國家打敗。多年積累的資本流入房地產市場,沒有足夠的錢用於升級產業,向高端產業進軍。
如今中國在低端產業上面臨著越南、印尼、孟加拉等人口大國的追趕,高端產業上面臨西方國家的壓制,兩頭受限。
如果中國不能在老齡化來臨之前爬向產業鏈頂端,那情況就很危險了。機會窗口很快要關閉,希望中國能夠加快改革,儘快轉型成功,時間真的不多了。團結。
只需看我們在最關鍵的時刻能做得怎麼樣就對了。最好的例子就在這裡:http://www.zhihu.com/question/59754805《汶川大地震時的國家動員能力的水平如何?》這個問題,值得每一篇答案都仔細讀。但為了簡潔和符合題設,我截取最精鍊的答案出來:這份自發的精氣神,還有另一種證明:
還有平常各個標籤站隊互噴的人們:
還有千米一躍的第一批空降兵:
這樣的團結,想必暫時只有俄國人能比擬。同樣是常遭苦難的民族,看看人家對我們的評價:
競爭力有很多項,但眾多優秀品質,需要靠團結來擰成一股繩。這才是最強大的合力。看你們一個個扭捏半天想說又不敢說,我就替你們說了吧,反正我小透明~中國現在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中國共產黨
兩個大方面。一,人多且窮,福利差。擁有大量廉價且勤奮的勞動力,是競爭力的源泉。二,政局穩定,制度正常。政局穩定,就是不打仗不政變。制度正常,就是不學蘇聯也不學南美。就這倆,其他賣情懷的都是扯淡。
美國現在很強是吧?中國的唯一對手就是美國,然而中美之爭,其實已經失去了懸念。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中國的文化。沒有中國文化,就沒有中國人的品質、精神,就沒有中國的經濟、軍事、科技、工業等其他方面的競爭力。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從現在開始,大家響應號召,「擼起袖子加油干」,大概三十年我們就可以重新登頂,成為世界第一。毛主席時代,我們和美蘇差距那麼大,都沒有失去自信,何況現在?關鍵是樹立起對中國文化的自信。下面看看中美實力對比:
一、帝國木桶理論
感覺敏銳的人,會發現一個大爭大亂之世即將到來。面對這樣的未來世界,中國的和平崛起與全面復興,正面臨著真正的考驗和挑戰,中國能夠順利過關嗎,中國將如何迎接這次大考,如何贏得中美之間這場最後的競爭?
下面我們來論述,中國將如何迎接這次大考,如何贏得中美之間這場最後的競爭。為了更深入淺出的論述我們要回答的問題,我們這裡需要提出一個新的思想,「帝國霸權木桶理論」。
在工業文明時代的世界,任何一個全球帝國,它從發端到登頂,都需要翻過五座大山,按照要登攀和翻越的先後順序,它們依次是工業大山,科技大山,金融大山,軍事大山,和文化大山。這五座大山,對應的便是工業霸權,科技霸權,金融霸權,軍事霸權,和文化霸權。
同樣,一個全球性帝國,失去它的帝國霸權,也是他逐步喪失工業霸權,科技霸權,金融霸權,軍事霸權,和文化霸權,一步步走向衰落的。曾經的西班牙帝國如此,英帝國如此,今天的新羅馬美國,也是如此。
有一個問題,讓特朗普百思不得其解。特朗普說,我們掌握核心科技,為什麼我們和中國的競爭,卻輸掉了呢,為什麼中國賺了我們那麼多錢呢?
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回答。美國之所以在經濟競爭上輸掉了,是因為他們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逐步喪失了自己的工業霸權。特朗普單純的強調,構成帝國霸權的一個科技維度,而不去從帝國霸權全局的五個維度去思考,所以他才會感到困惑。
如果把全球帝國霸權,比喻成是一個木桶。那麼這個木桶,便是由五塊木板構成的,它們分別是工業、科技,金融、軍事、文化,五個維度。這便是霸權木桶理論。西班牙為什麼會輸掉競爭,英國為什麼會輸掉競爭,美國為什麼會輸掉競爭,都是因為,這個木桶的木板,有一塊先漏了。緊接著,整個木桶的水都會流光。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
補桶匠人特朗普,大概也看到了問題的癥結,所以他急切的試圖引導製造業迴流,搔首弄姿不遺餘力地在進行招商引資。但是這樣做的一個問題是,即便工業短板修補好了,特朗普的做法,會同時造成文化短板,和軍事短板。也就是說,特朗普補木桶的根本做法,是鋸掉了其他兩塊木板,來補目前漏水的一塊短板。
特朗普拋棄民主革命,拋棄普世教意識形態,這是鋸掉了文化維度的霸權。戰略收縮,為了一點錢,拋棄北約,拋棄日本,這是鋸掉了軍事霸權。這麼一通折騰下來,如果特朗普干兩屆,八年後,極其可能,剩下的科技霸權,和金融霸權,這兩塊木板也會被他鋸掉。本來只是漏一塊,特朗普折騰到最後,可能五塊木板全漏了。
看出來了嗎,特朗普比戈爾巴喬夫能幹多了。蘇聯帝國的霸權木桶是怎麼破的呢,戈爾巴喬夫,先主動拆掉了文化霸權。一個木桶,拆掉了一塊木板,它還能裝水嗎,當然是不能的。所以蘇聯就亡了。
戈爾巴喬夫只是拆掉了一塊,特朗普的狀況是,在一個已經掉了一塊木板的破桶上,再去鋸掉另外兩塊。
西班牙帝國,是先被荷蘭人拆掉了金融霸權,然後又在天主教聯盟和新教聯盟的戰爭中,失掉了文化霸權,兩塊木板都破了,最後一敗塗地,連西班牙日不落帝國的馳名商標,都被英國搶走盜用了。西班牙帝國,第一塊先漏的木板,是金融霸權。英國第一塊先漏的木板,是工業霸權。蘇聯第一塊先漏的,是文化霸權。美國第一塊先漏的木板,是工業霸權。
前面我們總括的論述了帝國霸權木桶理論。下面,我們分別從這五個維度來論述,為什麼說,中美之爭,已經失去了懸念。
二、工業之維
怎麼來形容中國工業能力上,對美國的碾壓般巨大優勢呢。要對比,首先就需要有個指標。最能衡量一個國家工業能力的,莫過於鋼產量。我們來看這樣一個排名。這個排名是2011年的數據,如果拿出來2016年的數據,會顯得更加的誇張。
全世界鋼產量排名:
第一名:中國(不包括河北省)
第二名:中國河北省(不包括唐山市)
第三名:中國河北省唐山市(不包括瞞報產量)
第四名:日本
第五名:美國
第六名:印度
第七名:俄羅斯
第八名:韓國
第九名:中國河北省唐山市的瞞報產量 (2011年唐山市瞞報5000萬噸產量,剛好比第十名德國多了一點)
第十名:德國
按照佔比來說,中國的鋼產量,超過世界上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按照數量來說,2016年,中國的鋼產量大概是11億噸多。可能很多人對11億噸鋼鐵缺乏概念。我們橫向對比一下,就能理解這鋼鐵洪流的力量了。
蘇聯在二戰時期,造了將近10萬架飛機,4萬輛坦克。而蘇聯在二戰時期的鋼產量呢,最高的時候是1800萬噸左右。我們換算下就知道了,如果中國開啟戰時經濟,把鋼鐵都用來造武器,那麼中國的11億噸鋼產量,就可以造出來600萬架飛機,250萬輛坦克。
考慮到現在的飛機和坦克,比二戰時期重量增加很多,我們再打個對摺,那也有300萬架飛機,120萬輛坦克。
平時,經常會聽到一些聳人聽聞的話,比如C形包圍呀,肢解中國啊,第二次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呀,等等等的無知言論。這些人,真的完全不懂,什麼是鋼鐵洪流的力量。如果大家都別用核武器,倒真希望他們一起上包圍我們,跟我們打一仗,那樣中國就能終於找到借口開疆拓土了。快來打架嘛,在線等,挺急的。
武器上不存在代差,那麼戰爭比的就是戰爭潛力。以中國的人口,中國的鋼產量,中國的戰略縱深,如果不使用核武器,中國用武力統一歐亞大陸,還是很輕鬆的。可能很多人,還沒有真正能理解300萬架戰鬥機意味著什麼,更沒有理解和中國打總體戰意味著什麼。
世界上沒有一個工業發達的國家,他的鋼產量規模是低下的。也就是說,鋼產量,是工業能力的必要條件。工業發達,鋼產量一定高,鋼產量不足,工業能力一定低下。除了鋼產量這個硬指標外,衡量一個國家工業能力的,還有另外的兩個主要指標。第二個是,看工業體系是不是完整。中國目前具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全體系,全門類,全產業鏈工業體系。反觀美國,美國已經掉隊了,用特朗普的話來說,美國現在連一隻鉛筆都造不出來。第三個指標,是看一個國家的工業,在全球產業鏈分工體系中的位置。中國目前處於中高端的位置,離攻破發達國家最後的工業堡壘,越來越近。這個最後的工業堡壘,就是高端產業。這方面,美國還存在一些優勢,比如生物製藥產業,比如半導體產業,比如軍工產業,比如大飛機航空產業。
特朗普逆勢操作,他要想贏得中美工業之爭。那麼美國就需要在這三個方面全面超過中國。首先,鋼鐵產業,先追的上唐山再說。光這個就挺難的,曹德旺說,他在美國開玻璃廠,根本招聘不到年輕的產業工人,最後沒辦法,找的都是70多歲的老爺爺去生產玻璃。70歲的老爺爺,還干這麼重的體力活,美國真是水深火熱啊。
美國的年輕人都在幹嘛呢,他們都去了矽谷,去了華爾街。沒學歷,沒能力的年輕人呢,他們就躺在家裡,負責生孩子,吃低保,吸毒,搞同性戀,犯罪。
製造業目前在美國最大的問題,便出在這裡。美國要變成鋼鐵大國,要追得上唐山,美國還需要更多的70歲老爺爺,並且還要把他們都變成嫻熟的鋼鐵產業工人。另外,即便這些老爺爺都到齊了,美國生產的鋼鐵,怎麼保證能比中國的鋼鐵便宜呢?怎麼保證這些鋼鐵廠不被衝擊破產呢?顯然他沒法保證。所以特朗普只能加關稅,把中國鋼鐵的衝擊,阻擋在國境之外。
第二個方面,特朗普還需要為美國,重新建設一個超過中國的完備工業體系。這可能嗎?這比在鋼鐵產量上超過唐山,要難得多的多。這意味著什麼呢,就是說,特朗普不僅要能造出來中國目前能造的所有商品,並且,還得比中國造的便宜。一個鋼鐵產業,就把美國的70歲老爺爺用光,其他產業去哪裡找更多的老爺爺?
第三,美國要全體系和中國工業進行競爭,剛好是從產業鏈從高端往中低端吃。中國過去之所以能從低端吃到目前的中高端,是因為中國有巨大的人口紅利和環境紅利。特朗普要做的事,目前美國並不存在如此巨量的人口紅利和環境紅利。首先,美國沒有足夠的年輕人,並且年輕人不願意從事製造業。其次美國的公會惹不起。再次,美國的環保教徒惹不起。最後,美國造的更貴。
經過上面幾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特朗普的再工業化,製造業迴流,其實就是一廂情願,他可能不知道,自己是在挑戰不可抗力。特朗普的亡羊補牢之舉,註定要失敗,中美的工業之爭,大局已定,根本不存在什麼懸念。特朗普死鴨子嘴硬,只是不肯面對失敗而已。奧巴馬也提出過再工業化的口號,結果呢,結果就是不了了之。工業,有它自身的客觀規律,違背並去挑戰這個規律,結果肯定不會成功。
美國不僅在工業上挑戰中國不可能成功,而且,它目前僅剩的一些高端產業堡壘,在中國步步為營的進攻下,也會被攻破。特朗普守不僅進攻上要失敗,而且他想在高端產業,防守住中國的最後衝鋒,也守不住。這便是中美之間的工業競爭,最基本的格局和判斷。
為什麼說,美國守不住最後的高端產業堡壘呢。高端產業,說白了,就是科技之爭,所以,要論述為什麼美國連最後的堡壘都要喪失,我們就要進行科技之維的分析和闡述。
三、科技之維
工業革命是怎麼來的,技術積累,又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工業革命首先從西方爆發,而不是從中國產生呢。
這些問題,主流權威的科技史學者們聲稱,西方之所以會爆發工業革命,是因為西方是思辨文明,中國是靈性文明,中國只重感性,不重理性和思辨。是因為西方有《幾何原本》,中國沒有《幾何原本》。所以中國產生不了科學。
這種說法,很有市場。但它實際上,就是一種智障式結論。
我給你一個雞蛋,你能把它生出來一隻老虎嗎?顯然不能。我給你一顆葡萄樹種子,你把它種在地里,然後就能長出來一艘核潛艇嗎?顯然更不能。那麼我給你一本《幾何原本》,為什麼你就能把它種在地里,長出來一台蒸汽機呢?
可見,蒸汽機的種子,根本不是什麼思辨,理性,和幾何原本,而是水力紡織機。那水力紡織機的種子,又是從何而來呢,從手工業而來。在工業革命之前世界上最發達的手工業文明在哪裡?在中國。
首先,第一個論斷,工業文明,是脫胎於手工業文明。而不是一些西方人看了幾本阿基米德,畢德哥拉斯,歐幾里得,拍腦門拍出來的。其次,第二個論斷是,西方手工業文明的科技種子,來自中國。
那麼,中國的手工業科技,是怎麼傳播到西方的呢。讓我們先回顧一下科技發展和傳播史。
東方文明,第一次大規模孵化西方文明,是蒙古人西征對西方所進行的科技和文化輸出。蒙古人的手工業技術積累從哪裡來的呢,從大宋來的。大宋為什麼要對蒙古人進行技術輸出呢,因為大宋想讓蒙古人幫著自己打契丹人,打女真人。
隨著蒙古人把東方手工業文明傳入西方,也把造紙術和印刷術傳入了西方,這讓西方出現了知識爆炸。而蒙古人帶來的火炮,則讓奧斯曼土耳其,終於攻破了拜占庭的城牆。
拜占庭亡國,地中海文明的火種,流入歐洲,主要是流入了義大利。這樣,蒙古人帶來的技術,和拜占庭帝國的技術,合在一起,都流入了歐洲那片和文明無關的蠻荒之地。蒙古人西征,為什麼會出現壓倒性的勝利呢。因為它背後所體現的,是東方手工業文明,對西方手工業文明的壓倒性優勢。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繼續擴張,逐漸掌控了地中海的制海權,也掌握了地中海的貿易。巴爾幹半島淪陷後,歐洲人連亞平寧半島也守不住了。歐洲人節節敗退,退到了伊比利亞半島。技術的火種,手工業匠人,也就一同隨著義大利商人們,逐步的湧向了西班牙。
在這段時期,中國明朝,又對西方文明,進行了第二次孵化。利瑪竇所代表的耶穌會傳教士們,把大量的中國手工業著作,翻譯到了西方。其中就包括手工業集大成的《天工開物》。兩次東方文明對西方文明的孵化,同時加上奧斯曼帝國的向西擴張,使得西班牙成為了西方手工業文明的中心。
西方人學習了中國的科技,因為後發優勢的存在,他們在突飛猛進。這時期的中國呢,很不幸,隨著滿人入侵併殖民中國,這些只懂得在森林裡面狩獵打魚的野蠻愚昧民族,他們把《天工開物》這樣的書,都變成了禁書。中國人在思想文化和科技的三重禁錮下,徹底喪失了創造力。
西方在日新月異,中國則陷入了停滯。
隨著西班牙完成技術積累,西班牙帝國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統治面積達到3000萬平方公里,它的國王自稱日不落帝國。那是哈布斯堡王朝最輝煌的歷史時期。西班牙帝國在歐洲的統治領土,主要有伊比利亞半島,也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尼德蘭地區,也就是現在的荷蘭盧森堡和比利時地區。還有奧地利地區,和義大利的部分地區。
但是好景不長,被統治地區的荷蘭人,逐步掌握了西班牙帝國的金融命脈。這時候爆發的宗教革命,成了奏響西班牙帝國走向衰落的序曲。西班牙帝國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國家,他們特別憎惡新教徒。於是規定,凡是新教徒,男的處死,女的活埋。
這樣的宗教政策,引發了荷蘭人的起義和獨立革命。荷蘭人雖然有錢,但是人口很少,正面對抗西班牙,顯然是不自量力。怎麼辦呢,有錢能使鬼推磨。只要有錢,當然能找到人幫自己打仗。
荷蘭人找到了英國和法國,來為自己賣命,和西班牙打仗。在戰爭中,荷蘭人的金融資本,引導著手工業匠人們,湧向荷蘭,湧向英國,湧向法國。這樣以來,荷蘭,英國,和法國,便完成了技術積累。哪裡有錢,哪裡有戰爭,手工業匠人們,就會湧向哪裡。蒙古帝國如此,西班牙帝國也是如此。
隨著戰爭的升級,不僅是西班牙對英法荷聯盟,而是爆發了天主教聯盟對新教聯盟的全面戰爭。整個歐洲,陷入一片火海。這場延續幾十年的戰爭過後,西班牙帝國很無奈的宣布新教合法。這樣,荷蘭人攻破了西班牙的金融霸權,英法荷聯盟,攻破了西班牙帝國的軍事霸權,宗教戰爭,攻破了西班牙帝國的文化霸權。
屬於日不落帝國的時代結束了。
扳倒西班牙帝國之後,英國人又拉著法國人,扳倒了荷蘭。在這段時期內,荷蘭成了霸主。因為歐洲存在天然的均勢策略,所有的國家,都不想一個國家一支獨大,其他國家,都會自覺的聯合起來,攻打最強大的那個國家。所謂均勢策略,就是中國戰國時期的合縱之策。
為了打倒新霸主,英國跟荷蘭打,法國也跟荷蘭打。三次英荷戰爭,終於扳倒了荷蘭。但是法國卻坐收漁利,成了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這時候英國人傻眼了。為什麼呢,因為法國人口,是英國的四倍。工業發展程度,和英國都同樣的級別。英國怎麼對抗法國的霸權呢。靠英國一個國家的力量是不行的。所以,這時候英國就要扶植普魯士來對法國進行均勢平衡。德國迎來了統一,法國迎來了當年西班牙與荷蘭那樣的被群毆的遭遇。
德國的技術積累,是怎麼來的,源頭上來說,是英國人給它的。為了扶植普魯士夾擊法國,所以要對普魯士進行技術輸出。從那之後,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反法聯盟。
法國人,相比之前的西班牙和荷蘭,面對群毆,似乎更加的抗揍。連番幾次的反法聯盟,終於把法國揍趴下了。英國成為了歐洲霸主。在反法聯盟中,俄國人也得到了成長。俄國的技術積累是哪裡來的呢,首先是彼得大帝從荷蘭學了一些基礎。其次,是英國人給的。到了二戰期間,蘇聯的技術積累,則是希特勒給的。
雖然反法同盟,把法國人扳倒了,但是法國人不服氣啊。為了出這口惡氣,路易十六在美國和英國繼續戰鬥。他聯合英國北美殖民地上面的造反土匪,向英國開戰。華盛頓的土匪軍,沒有像樣的武器,沒有制服,甚至連鞋都沒有,就是一群摳腳大漢。
這群摳腳大漢對英國軍隊,屢戰屢敗,幾乎到了被消滅的邊緣。就在這樣十分危急的時刻,路易十六,派大軍入北美,和英軍作戰,在約克敦之戰,英軍被美法聯軍全殲,英國只好承認美國獨立。美國國父路易十六,為了締造美國,掏空了法國。在北美打贏英國,終於出了一口惡氣,沒過幾年,憤怒的法國人民便把美國國父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
美國的技術積累是哪裡來的,這些土匪,從歐洲逃過來的時候,會帶一些技術和資本,美國初期的技術積累,主要來自義大利移民過來的的產業工人。但主要的,還是法國爸爸給的。隨後呢,一戰二戰,美國又大發橫財,很多資金和技術,為了避難,都湧入美國。二戰後,又把德國的技術給搶了過來。這樣美國才完成全部的技術積累。
日本的技術積累,是怎麼完成的呢。首先,日本被美國用大炮敲開國門,美國爸爸給了一些基礎。其次,英國為了制衡俄羅斯在東亞的擴張,大力扶植日本來制衡俄羅斯,對日本進行技術輸出。二戰後,美國為了制衡蘇聯,再次對日本進行大規模技術輸出。日本97%以上的技術,都是英美直接輸入的。這跟日本人的創造力,幾乎完全沒什麼關係。
反觀這些國家,中國的技術積累,則完成的異樣艱難。因為中國是世界大國裡面,唯一的一個,被技術封鎖長達一百多年的國家。為什麼那些國家都對中國進行不約而同的技術封鎖呢。很簡單,中國體量太大,一旦中國強大了,其他的國家,都會變成中國的點心。
好比說,一群猴子在外面打來打去的,但是誰敢去給鎖在籠子里的老虎,把門打開呢。很多人感到困惑,為什麼日本人科技好像很容易就起飛了,怎麼中國技術積累這麼難。然後便陷入自我懷疑,自我譴責,認為是日本人太優秀,中國人不夠優秀。能得出這樣結論的人,都是因為無知。
後來,主席借著冷戰的東風,又跟聯合國軍打了一仗,誘逼斯大林把技術封鎖的籠子打開。斯大林呢,拿著技術積累的鑰匙,心裡七上八下的給中國開了個小門。他也不知道,放出來中國這隻巨龍,未來世界會怎麼樣。但是,在美國的威壓之下,他已經沒有選擇了。這是中國技術積累的第一桶金。
中蘇關係破裂,中國同時得罪了美蘇兩強。遭到了整個世界的技術封鎖。這段時間,技術積累,靠的只能是自力更生。
中國人給美國人出了口惡氣,把越南人打了一頓,中美80年代,有了一段短暫的蜜月期,美國人也假惺惺的賞了中國一些技術。這是中國技術積累的第二桶金。
九十年代,中國再一次遭到全世界的技術封鎖。如饑似渴的中國,只能跟烏克蘭,俄羅斯,以色列,這樣的國家蹭技術。
2001年入世之後,「中美國」成立,中國倒向美國,同時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給美國人搬磚。騰出手來的美國人,則專心去收割歐洲俄羅斯和伊斯蘭。這筆交易給中國帶來了中國製造,全球的資本和技術,紛紛湧入中國。中國完成了第三波的技術積累。
在長期的歧視,封鎖環境下,中國的技術積累靠什麼完成的呢,拿命換的,自己鑽研苦出來的,做血汗生意換的。這是中國完成技術積累的三個路徑。
到這裡,我們把全球主要強國,和歷史上的強國,技術積累的來龍去脈都簡單的交待完了。中國呢,也從籠子里走了出來。用李光耀的話來說,中國才是歷史上最大的參與者,這才是美國思考中美關係的第一出發點。現在,歷史上最大的參與者,參與了世界歷史。世界文明史,科技史,未來會走向哪裡呢?
我們缺席的時候,他們侵略我們,侮辱我們,審判我們,剝削我們。現在我們出場了,鎖鏈打開,想再鎖上,就比登天還難。就好比說,你把籠子里的老虎放出來了,你還能把它裝回去嗎?
中國現在盯上的,正是特朗普嘴裡說的,美國所掌握的核心科技。這是中國產業升級,最後的衝鋒,也是中國技術積累大廈竣工最後的一塊磚。美國現在想在科技上把中國重新裝回籠子,顯然是不可能,不現實的。
所以,中美科技之爭,關鍵就看,美國能不能守住它的核心科技。中國的攻擊方法很簡單,就是國家資本的力量,大產業技術攻關的力量。這些產業,是汽車,半導體,大飛機,新能源,通信,精密製造,信息科技,生物製藥。
經常有人說,美國掌握核心科技,所以美國不會衰落。這樣的說法,就是分析問題的時候,忘記了帶腦子。如果掌握核心科技就不會輸的話,那西班牙為什麼輸了,荷蘭為什麼輸了,法國為什麼輸了,英國為什麼輸了,德國為什麼輸了呢?
在互聯網時代,全球化時代,在中國已經基本完成技術積累的情況下,具備自主技術創造和技術更新的情況下,美國想守根本是守不住的。現在的技術擴散那麼容易,而且中國有錢了還可以到處買買買。你不賣技術是吧,我直接買你的工廠行不行。並且,中國的科技工作者那麼聰明,你不給我看,也不賣給我是吧,我直接發明一個比你更好的行不行。
也就是說,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已經具備了顛覆式創造的能力。比如特高壓比如量子通信,等等等等,都是中國科技工作者,顛覆式創造的體現。
人類科技,始於中國,最終大成於中國。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葉落歸根。歷史才是真正的不可抗力。不僅科技如此,金融也是如此。下面我們來說中美之爭的金融之維。
四、金融之維
人們都喜歡說,猶太人是最懂金融的民族。實際上,中國人才是最懂金融的民族。管仲利用金融手段,輕而易舉滅亡一個國家的時候,宋朝發明世界上第一個紙幣交子的時候,猶太人還在沙漠里割包皮玩呢。
而且,猶太人對金融的理解,層次很低。這跟他們從小商小販起家發跡有很大的關係。在猶太人的金融思維裡面,投機就是他們最高的境界和追求。而中國人的金融思維,則一開始就導向金融的最高層次和最高境界:國家資本。
很多人說,中國是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為什麼跟國際不接軌。為什麼中國是這樣,因為我們歷史上一直都是這樣的。站在中國特有的金融思維上看,猶太人的那種小商小販式的金融觀念,才是很低級,很不合理的。
小商小販們,自然是理解不了國家資本主義的。因為大多數時候,猶太人連國家都沒有,他們自然理解不了國家資本。正所謂,井蛙不可語于海。
因為猶太人控制了美國人的金融體系。所以中美金融之爭,說白了就是中國人和猶太人之爭。而中國人和猶太人在金融上的較量,則表現為國家資本和小商小販資本,兩種截然不同的金融思維和模式的對撞。
中國的國家資本,會讓資本流向生產。猶太人的小商小販資本,會讓資本流向投機。國家資本,會天然的抑制投機,為什麼我們的股市,和美國的股市完全不一樣,為什麼中國的股市,不是經濟運行晴雨表。這都是因為,中國是國家資本的金融模式,美國是猶太人小商小販的金融模式。
猶太人的小商小販金融資本,則和中國的國家資本相反。它們厭惡生產,而熱愛投機,具有先天的反生產性和投機性。
如何理解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金融模式呢。我們來打個比方。種莊稼和薅羊毛能理解吧。種莊稼,是把種子種到地里,然後等待收割的時候,就收穫了更多的糧食。薅羊毛則不然,看到羊,就衝上去,把羊毛薅光。
在微觀上,我們中國人,每一個家庭,都天然的熱愛儲蓄。這也是一個微型的國家資本金融模式。因為儲蓄,就意味著更多的生產。生產,就意味著更多的財富,更多的財富,則意味著可以養育更多的孩子。我們的金融思維,其實都根植於我的文化里。
生產型金融思維,用在了種莊稼上,就是買更多的地,種更多的糧食,蓋更多的房子,娶更多的妻妾,生更多的孩子。為什麼中國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因為我們有了這樣的金融思維。我們民族擴張的邊界,就是可耕地面積的邊界。如果可耕地不夠用,就在山上造梯田。
生產型金融思維,用在了工業上,則是賺更多的利潤,把錢儲蓄起來,然後辦更多的工廠,生產更多的商品,賺更多的錢,再儲蓄起來,再繼續去投資。我們商品擴張的邊界,就是佔領全世界的消費市場。我們之所以成為了世界工廠便是因為我們有這樣的文化本能。海外華人之所以到處能主導當地的經濟,也是因為這樣的文化本能。
而投機型金融思維呢,它們根本不事生產。見一個羊,去薅一個羊。等羊都薅光了,這群投機資本家,就只能互相薅。怎麼才能互相薅呢,要實現投機利潤的擴張,看看歐洲近代史,全是金融投機資本家,在背後主導著戰爭。
這些可怕的投機狂魔,為了實現高投機回報,他們酷愛購買戰爭國債。如果打贏了,那麼瓜分戰敗國,投機資本就能賺得盆盈缽滿。如果打輸了,投機資本就血本無歸。
中美的金融之戰,都面臨著攘外必先安內的情況。中國的金融戰,最大的敵人目前看還不是猶太人。而是內部出現的金融買辦勢力,和猶太人一樣的金融投機勢力。而且,他們和猶太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我們中間,有一大群叛徒。
美國要和中國打金融戰,他們內部的困局是,猶太人投機資本,對生產具有先天性的憎惡。美國的白人工業資本家,想要製造業迴流,但是猶太人的投機資本,則要竭力的破壞這些。因為,白人的工資資本家一旦滿血復活,那反猶主義的風暴是猶太人無法承受的。
相比而言,中國的國家資本,想鋤奸,肅清那些金融買辦勢力,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說白了,還是政治問題。談不好,就來硬的唄。為了國家安全,沒有人可以凌駕國家意志之上。
但是對於美國內部的分裂來說,他們想要攘外必先安內,是很難的。中美的金融之戰,只要中國肅清了買辦內奸,斬斷那些幫猶太人薅羊毛的手,穩固了金融長城。那麼猶太投機資本薅羊毛的本事再強,你也沒辦法在城牆磚上薅到羊毛吧。
這樣,便可以利於不敗之地。然後國家資本步步為營,向外擴張,儲蓄,更多的生產,更多的市場份額,更多的儲蓄,更多的生產,如此反覆,直到佔領全世界。
我們可以擋得住猶太人投機資本的投機擴張,但是猶太人卻擋不住中國的生產型金融擴張。這種低級的小商小販,還根本不懂得,什麼叫做國家意志和國家力量。
隨著中國的擴張,那麼全球的購買力,就會被中國人儲蓄起來。而如果投機資本,一直從中國身上薅不到羊毛,那麼他們的金融泡沫,就會越來越大,他們的購買力,就會被逐漸的掏光。中國的邏輯很簡單,我不薅羊毛,我直接誠實勞動,把你們的錢賺光就行了。
中美之間的經濟失衡,為什麼這麼難以再平衡呢。跟中國人骨子裡的生產型金融思維戚戚相關。而美國人想尋求中美之間的再平衡,只能薅中國羊毛,把錢再騙回去,然後才能再平衡。問題是,中國不給薅,而且美國也薅不動。
比方說,中國賺了美國一塊錢,美國能及時的把這一塊錢再薅回去,然後中美之間就能實現再平衡。但是呢,它不但沒薅成,中國又賺了它一塊錢。現在的失衡就變成了兩塊。美國人一看,就急眼了,馬上又來薅,結果又沒薅成,再被中國賺了一塊錢。失衡就變成了三塊。
這樣一直下去,美國貿易競爭不過中國,企業破產,財政銳減,美國的赤字就會越來越高,美國的債務規模就會越來越高,那麼美國的金融泡沫,一定會崩潰。
為什麼猶太人的投機資本,薅其他國家的羊毛那麼順利呢,比如拉美,南非和東南亞。因為那些國家,根本不理解國家資本這麼高級的東西。所以才會被這些諸如索羅斯一樣的小商小販打敗。
而在國家資本面前,投機資本,具有天然的劣勢。就好比說,你的騎兵再快你的彎刀再鋒利,可是你能用刀砍倒一座城牆嗎?你砍不倒我們的城牆,我們倒是可以不斷的把城牆一圈一圈的向外修,圈更多的地,建更多的長城。
這場戰爭,對於美國小商小販投機資本,是很殘酷,也是很無望的。所以他們在做垂死掙扎。特朗普又是減稅,又是加息,又是對境外美元罰款,短期看是推高了美國人的購買力,而本質上看,則是要讓美國失去更多的血。更多的赤字,更多的債務,更多的泡沫,更多的國家在拋棄美元,這些都是在失血。
或者說,特朗普加速了美元霸權的消亡。帝國霸權木桶,又要被它鋸掉了一塊木板。所以說,隨著中國在肅清金融買辦,猶太人便喪失了獲勝的可能。中美的金融之爭,也逐漸明朗,失去了懸念。
接下來,便到了人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如果美國人一敗再敗,狗急跳牆,中美之間,會爆發戰爭嗎?
五、軍事之維
中美之間會不會爆發全面戰爭,取決於中美之間軍備力量會不會失衡。如果中國的海軍,強大到可以全面控制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時候,那麼中國可能會主動出擊,把美國的軍事存在擠出去。
如果美國的軍備力量,能短期內,實現爆髮式革命式的發展,美國會主動挑起戰端。比如說,美國突然有了300萬陸軍,200支航母編隊,10000架八代機的話。這可能嗎,顯然不可能,這是開玩笑。
實際上,美國的軍事科技,和軍備戰略,過去的幾十年,蘇聯解體後,因為失去了對手,中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又和美國之間存在代差,美國人太孤獨,便喪失了發展進步的動力,喪失了遠大志向,走進了誤區。這個誤區是,美國的國防戰略方向,導向了反恐這種治安戰低級軍事發展路線,而和發展大國之間總體戰的另一條正確的道路,擦肩而過。
美國在中東忙活了十幾年,中國在家裡埋頭搞發展。此消彼長,等美國人回過神來,發現它已經拿中國沒辦法了。最明顯的一點是,96年台海危機,美國兩艘航母編隊,駛入台灣海峽,中國怕不怕,當時是很怕的。李總理當時發表電視講話說,你們的航母敢來,中國就把你們的航母變成一片火海。兵法上,這叫不能而示之能,虛張聲勢。
今年,美國再次兩艘航母開到中國家門口,駛入南海,中國怕不怕?根本沒人當回事。反倒是美國人比較怵。所以美國防長說,擊沉美國航母,等於是向美國發動核戰爭。他要是不怕,幹嘛說這種話。這同樣是不能而示之能,虛張聲勢。人為什麼要虛張聲勢呢,因為害怕。
也就是說,美國已經錯失了和中國打總體戰的戰略機遇期,也喪失了這種戰爭能力。那些對付伊拉克阿富汗的空地一體戰,空海一體戰,用來對付中國簡直就是撓痒痒。因為,這些戰爭體系成立的前提是,美國要拿到制空權。
對中國近海作戰,美國連制空權都拿不到,拿什麼對展開地攻擊?航母編隊上的大黃蜂,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對中國展開攻擊,形同自殺。所以說,航母編隊,也就是嚇唬嚇唬小國家,對中俄這樣的大國,根本就沒什麼用。
現代戰爭,小國打小國,就是一通王八拳,你掄我一通,我掄你一通。大國打小國,則是家長打孩子。大國打大國則完全不一樣,它體現的是體系對抗。所以沒打之前,得先比劃,你出什麼招,我出什麼招,高手之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比劃幾下之後,大家心裡就有數了。
美國的軍備和國防科技,過去的幾十年,就是老研究家長怎麼打孩子這種沒出息的事。等到要跟真正對等的大國之間要比劃的時候,才發現,面對大國的防空體系,自己一時間黔驢技窮,連制空權都拿不到。
中美之間的體系對抗,最突出的矛盾在於,美國拿不到制空權,中國卻可以癱瘓它的軍事基地。制空權,是踹門的意思。癱瘓對方軍事基地,則是打斷腿的意思。形象的說,美國踹不了中國的門,但是中國可以打斷它的腿。
美國用來突防的武器,不外乎是B2,F22。但用這兩個隱形戰鬥機,來突防中國的岸基防空系統,根本都不成立。B2,飛的那麼慢,體積那麼大,只要被雷達發現,跑都跑不掉,一枚地空導彈,幾十億美元就報廢了。中國目前已經可以發現B2。所以,美國要是用B2來突防中國,那也太敗家了。
再看猛禽F22,這個戰鬥機,是為冷戰和蘇聯對抗而生,而不是對中國作戰所設計出來的。所以,首先它的作戰場景都不對。其次,作戰半徑太小,只有700公理。放日韓基地,因為日韓基地,在中國火箭軍的打擊下,很難生存。所以F22隻能放關島基地。如果它從關島起飛,來突防中國,那麼就意味著,飛過來回不去,油用光了,只能墜海。
那不突防,能不能直接來硬的,那樣打起來,對美國來說,就太慘了。一枚地空導彈,轟下一架大黃蜂,在中國的岸基防空體系面前,美國的艦載戰鬥機向雪片一樣地飄落,這仗怎麼打。
所以,美國不敢踹門了,他們只能研究新的戰術體系。這個新的戰術體系便是防區外發射戰術導彈。踹門不踹了,只能離老遠,用石頭砸人家窗戶玻璃,這便是美國的新戰術思想。
怎樣防住這些防區外發射過來的戰術導彈呢。所以,大國之間的體系對抗就升級為了反導技術的對抗。目前看,中國可以進行末段反導和中段反導,美國只能做到末段反導。中段反導進行了很多次實驗,但是實驗結果並不理想。在反導上面,中國技術上要領先美國。
代表美國反導系統最高技術的是薩德。美國為什麼要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體系呢,因為它得防住中國的火箭軍中程彈道導彈,對日韓軍事基地的打擊。如果防不住中國的火箭軍,那麼日韓基地,根本就無法生存。因為彈道導彈,高超音速突防,成功率是很高的。一般的防空系統,根本攔不住。
既然彈道導彈突防這麼厲害,為什麼美國不用中程彈道導彈來突防中國呢,因為美國沒有中程彈道導彈。要用彈道導彈突防中國,它只能用洲際彈道導彈來實現,但是用洲際彈道導彈,對方顯然會判斷為是核攻擊,馬上就會進行核報復,然後核戰爭就要爆發了。所以,美國無法用彈道導彈來突防。
比制空權更重要的,是制信息權。現代戰爭數據鏈的核心,是衛星。那麼制信息權的關鍵,是反衛星技術。在這方面的技術上,中國也領先美國。雖然說衛星被擊落後,可以再補發備胎衛星,但是我們也可以一直擊落,你補發一個我擊落一個。一枚導彈,換一枚衛星。這個戰損比,仗就沒法打了。
很多不懂軍事的人,一說到中美之戰,就往美國打伊拉克那種場面上聯想。這都是杞人憂天的胡思亂想。大國對大國,根本就不是那種打法。
目前,大國軍備競賽體系對抗的制高點,是反導,反衛星,太空戰,超高速飛行器,遠程超音速隱形戰略轟炸機。前幾天,俄羅斯進行了一次反衛星實驗,但是失敗了,這也說明,俄羅斯其實已經退出了競爭序列。目前有資格做對手的代表未來戰爭科技方向,只有中美兩國。
怎麼防禦中國的火箭軍,怎麼防禦中國的反衛星技術,怎麼防禦幾年後中國的戰略隱形轟炸機,怎麼防禦中國的超高音速飛行器,美國現在還沒有答案。所以特朗普很焦慮也很著急。
他想把美國軍事國防,扭轉到大國總體戰這個正確軌道上來,他想要發展六代機,他想要復產F22,他想要發展大陸軍,他想要進行核軍備競賽,他想要拋棄F35。為什麼特朗普要拋棄F35,因為F35這種對地攻擊的空地一體戰軍事思想的產物,對伊拉克作戰是個寶貝,對中國作戰就是個一無是處的垃圾。連制空權都沒有,你攻擊個什麼呢,一飛過來就長個被攻擊的臉。
要和中國展開軍備競賽,特朗普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發展。但問題是,錢從哪裡來呢。是啊,怎麼解決錢的問題呢,沒法解決。於是,特朗普思路廣,又想拉著俄羅斯制衡中國。這種均勢策略,是歐洲白種人的本能,遺傳,基因里的東西。歐洲為什麼幾百年來那麼亂,那麼破碎,都是因為這種均勢策略。
美國要對中國展開均勢策略,說明他們內心裡已經認為,美國一個國家無法對付中國。所以必須得拉著其他國家來聯手對付中國。就如同當年英國組織反法聯盟那樣,因為它自己打不過法國。
但是,對中國實行均勢策略,和英國對法國的均勢策略,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當年德國,俄國,奧地利們,之所以敢參與對法國的均勢策略,是因為他們本身和法國的塊頭也都差不多。但是,中國周邊,有能和中國相比擬的國家嗎?哪個國家,敢跟著美國對中國進行均勢策略呢?
所以說,英國的反法同盟是成立的,但是美國的反中同盟,顯然是不成立的。就拿俄羅斯來說,它既沒有與中國為敵的資本,也沒有和美國做朋友的資本,美國人對於俄羅斯,是很分裂的,既想利用俄羅斯,又瞧不起俄羅斯。美俄關係的未來,雖然嘴上熱乎,但實際上很黯淡。
讓新羅馬,跟他們眼裡一個擁有核武器的沙烏地阿拉伯做朋友,新羅馬的元老們,估計會噁心的發瘋。奧巴馬公開說俄羅斯:人們老認為俄羅斯是個大國,但是我覺得俄羅斯是個很小很小的國家,它除了武器,石油,天然氣和木材之外,就一無是處,沒有人對俄羅斯的產品感興趣。
美國一個國家打不贏中國,和中國搞軍備競賽,又沒中國有錢,未來更不可能打贏中國。想組織反法同盟一樣的反中同盟,又找不到炮灰,這條路也死了。所以中美之間的軍事之爭,現在看,也已經失去了懸念。
最後,還剩下文化之維。我們接著分析,中美之爭的文化之維。
六、文化之維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普世文化,也就是美國所代表的全球性價值觀,它是一種新教倫理加啟蒙思想的混合物。就像工業革命的種子,來源於東方手工業文明一樣。西方的新教倫理和啟蒙思想,也來源於東方文明的孵化。
西方人為什麼敢於反對天主教,因為可怕的黑死病讓他們產生了信仰動搖。整個歐洲的人都快死絕了,God一點用也沒有。交那麼多的稅,買那麼多的贖罪券,成天禱告,結果到頭來,屁用都沒有。
黑死病怎麼來的呢,蒙古人西征造成的。西方人,因為衛生條件太惡劣,很容易傳播病菌,所以蒙古人就把腐爛的屍體,用拋石機拋到他們的城堡里,於是黑死病就開始蔓延。
一方面,他們看到,在所謂的異教徒文明面前,他們毫無還手之力,異教徒的強大,讓他們不再堅信自己是狗大god的選民。同時,黑死病的蔓延,對瘟疫的恐懼和絕望,讓他們開始懷疑god。
於是他們便起來反抗天主教。這便有了新教革命。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要反抗王權和神權,便又產生了一次新的思想革命。這便是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的理論根源和動力,同樣也是來自東方。
god面前人人平等,天賦人權,盧梭的這些思想,翻開猶太文化,是找不到它的種子的。翻開古希臘羅馬文化,也找不到這些思想的種子。費爾巴哈的自然思想,西方人也根本沒有。聖西門和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思想,其實就是儒家的大同社會。啟蒙運動的思想種子,全部來自東方文化。因為東學西漸,他們學習了西方文化。啟發了斯密的魁奈經濟學重農主義思想,根源也同樣來自東方文化。
啟蒙運動,就是以東方的文化為武器,來攻擊天主教為代表的西方文化。所謂的啟蒙,就是祛除蒙昧。那誰是蒙昧的呢,天主教是蒙昧的。誰是文明的呢,東方是文明的。當時的中國,就是歐洲知識分子的精神彼岸。比如霍爾巴赫,比如伏爾泰,等等等,他們對東方文化的推崇和讚美,都到了五體投地的地步。
繞了一圈,啟蒙思想,出口轉內銷,又回到了中國。現在,中國一些人,拿著啟蒙運動的那些東西,視為真理,認為中國人是蒙昧的,要開啟民智,這簡直是要笑掉人大牙了。中國人又不崇拜狗大,又不信天主教,何需啟蒙呢。中國改開後培養出來的文人,公知群體,很多都是既無知又無恥之輩。
也就是說,如果美國倒下之後。中國登頂,那麼全世界才會迎來真正的原汁原味的文明。現在的美國文化,其實骨子裡還是基督教蠻夷文化。而啟蒙運動所帶給西方的那些東方思想,西方人並沒有消化的很好。於他們,不過就是一種外在的裝飾,內在里,還是蠻夷的那一套。
中國根本沒有理由在文化上自卑,更沒有理由在文化上不自信。也更不缺乏為全球建立普世文化的精神,思想,和理論素材。凡是看不到這一點的,不過就是因為沒文化。所以,現在的當務之急,要對一些沒文化的知識分子們,進行再啟蒙教育,因為他們腦子裡面裝了很多西方蒙昧主義垃圾。
五個維度,都完成了,我們就可以實現中國文化里,全球統一的目標。這個目標,是禮記里說的。《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車同軌,是指器物科技文化標準體系;書同文,是指思想學術文化標準體系,行同倫,是指倫理道德文化標準體系。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遇到文化相對主義者和道德相對主義者們的阻撓和挑戰。他們會堅守,西方的那些垃圾,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是需要保留的文明樣本。他們根本不會去翻閱歷史,看看歷史上,西方人的那些垃圾文化都給人類造成了什麼災難。自從西方人竄出天主教的獸籠之後,它給全世界帶來的,就是災難和無窮的災難。
過去的,都即將快要翻篇了,以東方文化的視角看待西方,它們的一切都糟透了。如果我們贏了,我們要全面的否定和推翻這些糟粕。只有先打掃好屋子才好開飯。一個嶄新的世界,將迎來一個新千年文明。地球村,也將迎來它的秦始皇。
美國模式,只是周天子模式,而不是秦始皇模式。所以美國主導的全球化不可持續,難以為繼,到處都是混亂和戰爭。真正可持續的全球化,來源於真正的一體化全球統治。地球很大嗎?放在整個宇宙中,它渺小的像一粒塵埃。所以要統一這麼個渺小的星球,又有何不可呢,又有何難呢。
在周天子模式下的弱統治全球化,世界人民大團結是不可能實現的。要實現世界人民大團結,唯有升級到秦始皇模式: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這個偉大的事業,可能需要一代人到兩代人的奮鬥來完成它。而一個中國領導世界的全球化,那麼中國目前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比例,是不足的。中國要實現地球長久的穩定,需要人口佔比至少超過30%以上。也就是說,在我們贏了美國之後,我們需要30億人口。只有這樣的全球人口結構,世界才會長久的太平。
要在幾代人內達到30億人口,我們更多的生存空間,尤其重要的是,需要儘早全面放開生育。想一想,如果美國有20億人口,誰敢不服從美國的統治嗎?為什麼蘇聯解體後,美國二十幾年就走到頭了呢,因為它人口太少。3億人口的國家統治整個地球,本來就不可能長久。
通過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無論從工業,科技,金融,軍事和文化上看,中美之爭,都已經失去了懸念。明確這一點,我們就能樹立必勝的信心,團結和凝聚最大的力量,我們才能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有所針對的對他們最後的堡壘進行最後的進攻。民族復興,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這個目標。
一切都會消失,只有民族不會消失。凡是不能打倒我們的,都只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強大。同樣,世界文明史上,一切的競爭也都是民族的競爭。一個偉大的民族之所以偉大,就在於她有遠大的志向和抱負,並能夠為了實現抱負,而堅韌不拔自強不息。
我們沉睡,我們蘇醒,我們走出他們圍困我們的牢籠,從今之後,再也沒有人能夠擋住我們的腳步。我們才是世界歷史的最大參與者,我們回來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轉載自白雲先生 中美之爭,其實已經失去了懸念 - 至道學宮
不黑不吹,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人多
一、人口紅利
所謂"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呈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紅利」在很多情況下和「債務」是相對應的。2013年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在相當長時期里第一次出現了絕對下降,比上年減少345萬人,這意味著人口紅利趨於消失,導致未來中國經濟要過一個「減速關」。(來源百度百科)勞動密集意味著勞動力的相對低廉,結合中國長期以來的出口策略,完成了原始的一部分資本積累以及社會穩定。雖然近年以來紅利在不斷縮水,但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二、國家體制
勿噴,中國現在的經濟和政治體制是最適合現在這個階段的。中國的政策實施相比其他政體還是明顯高效的,沒有國會議會之類的阻礙,只要高層不犯渾,就不會出昏招也不會拖延戰機。回顧一下近十年來的重大國際政治,國內經濟決策,基本都是高手過招的級別。而中國的高層鮮有庸才,能在幾千萬黨員里脫穎而出,用了幾十年時間來磨練的,都是名臣級別的,無論是政治手腕還是施政能力,都是頂級的。仔細想想,經過幾十年政治「鬥爭」的人,都是人精了。三、國家規模大國意味著龐大的內陸和眾多的人口,無論是供給和需求都是重量級的,相比那些富裕的小國,這樣的優勢更加不言而喻。把那些小國的外貿全部切斷,他們活不了多久,而中國這樣的國家實在不行還能返回小農經濟自給自足。隨著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逐步發展,那些在朋友圈裡跪舔的以色列教育日本教育如何如何的文章必然會被打臉。道理很淺顯,教育水平是有瓶頸的,小國寡民提升一項實力很輕鬆,可是人口數量在那裡擺著,每個人再精英也就是那麼些人。而只要政治不動亂,國家不陷入民族戰爭,對於中國來說教育還會一直持續發展。舉個不恰當的栗子,中國有10000個人,現在教育水平是1,以色列有10個人,教育水平是10,。十年之後,中國教育水平是10,以色列是20,算一下基礎民眾的水平,差距已經不大。然後高端人才從來都和體制關係不大,小國出的天才中國也會多,歸根到底是個概率問題。即便以色列有百分之二十的天才率,乘以基數也不會比相對低概率的中國多。而且讓小國人口增長的難度真的比讓中國人口素質增長要難得多。上述的分析無實證,純瞎分析。而且此種意淫模式可以推廣到其他領域來驗證(自圓其說)國家規模的優勢。-----------------------------------------------更1:每一種制度均有優劣兩面,沒有一種制度是理想般完美。制度也無絕對的優劣之分,只有適不適合這片土壤。這片土壤下是什麼?是幾千年的皇權統治下民眾的慣性和惰性,是建國前近百年的不堪,是近百年的貧困動亂所積壓下的頑疾。讓一個執政不到百年的黨派去背這個鍋,公平嗎?所以,別噴國家制度如何如何,它適合就是對的。利益相關:毛左,非GCD馬克思主義者。求摺疊當然是文化。
中華文化內核穩固,外延活躍。
內核穩固保證向心力,外延活躍保證持續進化。
混得最糟的時候,就是固化得過分的時候。
但再大的壓力,也就能擠碎固化的外殼。核心在反彈的過程中,反而恢復了外延的活躍。
直到今天,華夏不變和改革不斷居然同時成為全民認同的政治正確。
——————以下可以不看 最好不看 身心未成年者不要看————————
有些抬出我黨的人真不知道是蠢還是反串?
我黨是不是我國的核心競爭力?
是也不是。
看過太祖文選的,都應該被太祖教會了點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吧?太祖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歷史選擇了我黨,我黨順應了歷史嘛。
說到底,我黨是中華民族1840年以來救亡圖存的各種嘗試所誕生的結果。是中華民族自我調整的結果。是民族肌體中應激產生的抗體。所謂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嘛。所以我黨是核心競爭力,但這只是民族內在活力產生的一個果,而不是因。
民族熔爐打造我黨這柄利劍,靠他掃清寰宇。而如果哪天這柄利劍銹了或者……要怎麼辦,太祖也說了。
永不滿足。
這個世界上一大堆連二代機都造不了的國家依然歌舞昇平,而中國哪怕造出了四代機,依然惶恐不安,總覺得還不是第一,還有差距……
13億人口,大多數勞動力都能讀書寫字,35歲以下成年人口,幾乎沒有文盲,大多數人都接受了不同程度的外語教育,會使用互聯網獲取信息,懂得用互聯網溝通交流,具有一定的市場經濟和現代法治意識。
先說結論:中國目前還不具備未來100年牢不可破的競爭力。
我來瞎掰一個思考框架。
如果把每個國家,想像成一個網路,人,機構,自然資源等,就是這個網路中的節點。 一個國家相對於其它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就是這個國家所形成的網路,相比其它國家所形成的網路,是否具有持續的競爭優勢,比如100年。
既然是一個網路,那最核心的優勢,就是要形成網路效應。 就像微信一樣,網路中節點多,相互依存,單個節點能獲取的價值,取決於網路的大小。 這形成了微觀經濟中,最大的的核心競爭力。 比如在中國,騰訊幾乎沒對手, 阿里還有京東,百度還有搜狗,360。
但對一個國家來說,在開放的世界裡,只是靠人多,靠規模,靠網路內的人人離不開這個網路,是不足以建立100年的競爭優勢的。
國家這個網路,要形成持久的競爭優勢優勢,我覺得 這個網路要集齊3顆火龍珠,進而形成一個具有動態網路效應的核心競爭力。
動態網路效應 = 從0到1的能力(原創性,顛覆性) + 從1到N 的能力(規模性) +從N 到X 的能力(多態性)
===============================
第一顆火龍珠:從0到1的能力(原創性,Creativity)
收集了這顆火龍珠的國家: 英國,瑞士,美國,以色列,瑞典等綜合創新指數高的國家。
這顆火龍珠是最重要的珠子,有了他,不論國家大小,都能維持一定的競爭力,國民過上好生活。
中國最近雖然有所進步,但是總體來說,基礎科學,基礎技術的誕生地,往往不是中國。AlphaGo 的團隊的核心創始團隊,主要在英國,互聯網的之父也在英國。 瑞士800萬人口,有25個諾獎獲得主;瑞典970萬人口,30個諾獎得主。 美國更不用說了。
這顆火龍珠的重要性,還體現到,從0到1的能力,是具有顛覆性的, 他可以顛覆以往的產業,比如iPhone,可以開闢全新的產業,比如SpaceX。 美國1960年代,大學就開始逐步引入創新課程,而這個東西是時間的朋友,越早有,優勢越大。
中國從歷史上看,總體來說從0到1的能力是不足的,雖然說有4大發明,但這麼多年,這麼多人,才4大發明,並沒啥值得驕傲的。
中國目前沒有收集到這顆龍珠,但正在修鍊中(題外話,我有時候在想文化大革命,有很多壞處,但對打破一些思想枷鎖來說,或許還有一些好處,當然這個想法不成熟,可能是錯的)。
第二顆龍珠:從1到N的能力(規模性, Scalability)
收集了這顆龍珠的國家:中國,美國
印度是有潛力,但印度內部有其它的一些問題,語言的,宗教的,政治的,導致印度某種程度上,暫時阻礙了他規模性優勢的體現,但假以時日,印度是應該可以獲得這顆龍珠的。
規模性是也是有巨大經濟優勢的, iPhone 為何現階段很難搬回美國生產,Cook 舉了一個例子,在中國找磨具工人,可以坐滿幾個足球場,美國只能坐滿一個教室。 其它成本的例子,就不在這列舉了(但AI將來可能顛覆這種優勢)。
然後因為工業總體比較齊備,工業之間相互依賴性形成網路效應;人口聚集產生的規模效應等等。其它答主也都提到了。
美國本身的規模性不如中國,但是因為全球說英語的人口,遠大於說中文的人口,所以他更容易觸及的規模,是比中國的規模大。 規模性優勢上各有千秋。
但如果只有規模優勢,是有被0到1的顛覆優勢替代的風險的。
第三課龍珠:從N到X的能力(多態性,Diversity)
收集到這顆龍珠的國家:中國,美國(0.5)。 重點談下這個優勢。
美國思想的Diversity, 是一個大的優勢。 但是呢,中國雖然表面上不自由,但私下擁有的思想自由度也還是挺高,私下沒有啥不能碰,也沒啥政治正確的東西。思想的多態性上,假以不長的時日,這點上可能並不差。
中國還具有一個重要的多態性優勢,就是需求,經濟型態,階層的多樣性。這個優勢可能是全球獨一無二的。
a) 從需求多態性來說。 中國從最富裕到到最貧窮的,中間的譜線特別長;各個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從一個角度來說,這是還比較落後的情況。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不同的需求,加上規模又大,就能形成不同型態的企業。 就用我們最熟悉的手機來說, 500塊到5000塊的手機,都有很多人要。這個需求的多態性,催生了相關手機產業的多態性。 然後世界這麼大, 發展本身又不平衡,這讓中國的手機企業,有非常好的基礎往海外擴展,形成巨大的產業優勢。
美國人民總體是非常善良的,胸懷天下的思想是值得學習。 比如2004年的時候,MIT 有個One Laptop Per Child 的計劃,每個小孩一部筆記本電腦。 要怎麼實現呢,就是要有100$的便宜電腦。 這個計劃的目的,就是要減少全球的數字鴻溝。 但這個計劃,多年沒實現。最後的真正實現,其實我覺得是靠中國企業的 $100 美元手機。 正是中國手機的產業多態性和規模性,才讓這種$100 美元的手機成為可能,幫助彌合世界的數字鴻溝。 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中國手機產業的競爭力。
b) 從經濟型態多樣性來說。中國有國有企業,外資,合資,民營,集體企業等型態。 這個多樣性,也的確是有一些優勢。
比如大唐做為國有企業,之前國家投入了很多錢去搞晶元,但國有企業也有我們都知道的各種問題,最後能,晶元沒搞好。 總體來說,全國人民都在這上面虧錢了。 這是經濟的無效率。 但後來小米把大唐聯芯的這個知識產權和團隊買了,小米做為一個民營企業,在有遠見的領導的帶領下,他的效率可能就會高很多。 做為國家這個整體來說,這個是降低了小米這樣高效企業的成本。 如果不這樣做,都要靠民企去投資完成初期的技術積累和投資,難度可能要大很多。 我們也不要說小米撿了便宜,不是這麼多人,也用了人家的高性價比手機么。 沒有便宜手機的大規模普及,也就沒有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
同樣的例子是華為, 如果沒有早期國家在展訊身上開拓性的投入,華為晶元起步的人才資源,也會難很多。
其實這樣的例子在美國也存在,只是沒那麼多。 比如SpaceX, 他就是建立在NASA 之前對航空技術源源不斷的投入,產生了很多技術人才的基礎上的, 其實變相降低了SpaceX 的啟動成本。
c) 階層的多樣性
美國是中產階級為主。 社會穩定,當然這也很好。但是呢,我感覺美國人民,開始奮鬥精神不足啊,長期來看,不是好現象。 中國有各種階層都有,總體來說,大家都很拼,雖然壓力也大。 但從國家的總體角度, 這種多樣性刺激產生的努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動能。
另外呢,這些多樣性,也為Innovation(創新) 提供了基礎. (注意Innovation 和從0到1的創造還是有不一樣, 一個是微創新,一個是原創發明)
這些多態性,導致中國可以向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輸出, 幫助第三世界國家發展,進而也快速的發展自己。如果能修鍊到出(creativity) 這第一顆龍珠的,將來可能向全球輸出。
===============================
最後總結一下,動態網路效應產生的競爭力,是最持久的。
動態網路效應 = 從0到1的能力(原創性,顛覆性) + 從1到N 的能力(規模性) +從N 到X 的能力(多態性)
集齊三顆龍珠,將可能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 這三顆龍珠中,中國有2顆,美國有2.5顆。
中國還差最重要的一顆龍珠: 從0到1的能力(原創性,顛覆性)。 原創的思想,科學技術,這裡面蘊含有無盡的江山和財富,啥釣魚島呀,啥南海爭端呀,啥台灣問題呀,人口老齡化呀,人口紅利不足呀,這些貌似嘴炮最厲害的國家議題,根本就不那麼重要。
這顆龍珠,要靠大家共同努力了。
PS:另外中國有有很多危機,是可能損害這些競爭優勢的,這裡不表。 考慮各種情況,中國目前還不具備牢不可破的核心競爭力。
題主提出來的目標:順利完成產業升級,三十年內在世界舞台扮演核心角色。
這個目標能否完成,存疑。不是我看空,因為中國這三十年的巨大成就,所仰賴的核心競爭力,都是雙刃劍。第一個核心競爭力,是中國社會源遠流長的現實主義傳統。
那些歌頌古代士人衛道精神的篇章,其實只是社會很小一個側面。社會上那些沉默的大多數,其實是很現實的,說難聽點是市儈。這個傳統使得中華民族有著非常強的生命力,不論遭受怎樣的巨大劫難,都能湊合著活下去。然後謀求改變。這個特質讓我們在改革開放後迅速富有起來,也埋下了隱憂。在跟隨式發展的時候,現實主義很管用,copy to china商業模式,什麼能掙錢抄什麼,還很靈活,本土化改造做的很好。但如果談到引領式發展,沒有點理想主義就難了。現實主義傳統讓政策選擇短視,有長遠戰略眼光的政策,在基層很難推行。如果說高層還頗有一些富有情懷的政治家,那麼基層是理想主義者的墳墓。如果社會能對那些理想主義者更寬容,多給點機會,那麼我們國家也能更多些機會。悲哀的是,多的是打著主義旗號談利益的精緻利己主義者。情懷這個詞,被毀了。第二個核心競爭力是權力集中後高度的社會動員能力。從古至今,中國要做什麼大工程,幾乎都能成。時至今日,尤其擅長鐵公雞。這對代理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為沒有有力的掣肘,要求代理人在重大決策上,必須對。一些典型的崇尚個人主義的西方國家,平時處於一盤散沙的狀態,大家互相牽制,做點事甭提多累了。於是我們很自豪。就咱這效率,大家勁往一處使,分分鐘超越你們。但關鍵是用勁的方向得對啊。如果決策錯了,往回狂奔三千里,還不如人磨磨唧唧原地踏步呢。所以代理人很重要,業務風險和道德風險都不要有。產業能不能升級,看你鼓勵的方向對不對,方式方法是否有效。這個目前真是看不清。核心競爭力應該是中國以高效政府為核心,國企為骨幹,中等教育為後盾的中國建設模式。高效政府,國企,中國中等教育。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流的,相互聯合是超一流。這套模式確保了中國長期以來的高速發展。一帶一路的競爭優勢也就在與此。
因此中國模式要想在國外落地生根,就需要「體系化輸出」,包括輸出強勢政府,教育體系這種核心競爭力,應當有合適的輸出策略。比如PPP模式,項目建設並商業運營一段時間,再交給所在地政府。乃至可以政府本身搞PPP商業政府。政府由中國方面運營一段時間,待時機成熟交付所在國。在建設期間,該政府全盤負責該地建設事宜。而國企體系化的聯合會戰,也會像國內搞基礎設施建設一樣得心應手。所以,中國模式的對外輸出,應當是實現這種體系化。
金融共產主義學堂:eziv587中國這片土地佔據了全球最好的三塊土地之一(東亞兩河流域及其周邊,環地中海地區及西歐平原,美國及加拿大南部所在的北美地區),這片土地足以承載極其大量的人口,有極其豐富的水熱資源,有大量的礦石資源,即便不與外界交往自給自足也能成為世界一極。還有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他們創造了極其燦爛的文化,延續了非常長的時間,從未斷絕。華夏文明是古代四大文明唯一一個延綿不斷沒有中斷的文明。中國人勤勞,智商也高,就憑這兩點好像不成功都很難。中國雖然人口碾壓其他國家,但是自古以來都是一個以單一民族為絕對主體的大群體,這一點極其重要,還有中國文字不是字母文字,而是象形文字方塊字,這一點也極其重要,這兩點保證了中國自始至終都能形成大的統一體而不至於使國家長時間分裂,統一和和平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
人力資源。
小時候課本中說到中國資源豐富,但是一平均起來就倒數,心中難免有所悲傷。但是書里沒有說到第一資源,人力資源,當然如果說起來也不會很好,當時的人力資源,數量是多的,但是質量是差的。但是這個人力資源有很多奇妙的地方,比如說它是個變數。也就是說,很多因素可以影響到它。因為它不是物體,是人,而且是一群人。所以人力資源是一門很深奧的學科,凡是與人和社會有關的都是極其複雜且無解的。
這裡說幾個中國人力資源的變數。
吳敬璉老人家一直提倡經濟發展結構的轉型,某方面來說就是中國人力資源結構的轉型,也許,中國已經悄悄完成了這次轉型。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從我上大學那時候開始的,就是大學開始擴招的時候。有人說擴招降低了大學生質量,搞得大學生研究生滿大街跑,連服務員都是大學生。這段話過去我看起來沒毛病,現在看起來滿是漏洞。難道你高考考好了就是人才了?文盲當服務員和大學生當服務員可是不同的服務產品質量。中國的人力資源的大部分已經完成了從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的升級,沒錯說的就是你,腦力民工。有人又說你這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中國的產品質量比德國日本美國的差得遠了。恕我直言,睜著眼睛說瞎話的是這種人,而不是我,中國國產的頂尖水平的是已經很逼近世界前沿的,當然你不可能要求中國所有產品的質量都是全球第一吧?中國產品好不好問問非洲人民就知道了。人力資源的升級是發展的基礎。
接下來說說人力資源變數中容易被忽視的文化基因。中國人有五千年的分分合合的歷史,這樣的歷史造就了中國人文化基因的多元化。換句話說就是包容。一般常見於多民族國家。這樣的國家的人力資源有什麼特點呢?勞動力特別容易被釋放出來,利用率極高。對比走在大街上會被輪姦的印度,還有生了小孩就在家裡當專職媽媽的日本韓國,中國女性的智慧和能力在中國得到較為充分的釋放,可能比不上歐美等發達國家,但是乘以中國的體量,那是很可怕的。有人還說跟那時候破四舊打倒牛鬼蛇神有關係,還有人說中國人攀比的文化氛圍也有關係,這個都有些片面和局限。
人力資源的變數里不知道有沒有這個概念?人口遷移。人口遷移跟人力資源有啥關係呀?說清楚比較複雜,你可以聯繫日常生活去理解。有句話叫樹挪死人挪活。啥意思?這人在這個環境下沒用,說不定換個環境就有用了。人口遷移代表的是勞動力的重新組合。組合意味著高效,遷移的人口會有更多的需求,需求是交易之本,是發展的原始動力。除了地理上的從北向南,從農村向城市,從小城市向大城市的遷移,最最重要的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我們正在進行一場從現實走向虛擬的超級大遷移。以前買東西走半天比來比去,現金交易,效率極低,還經常買不到需要的。現在是輕輕鬆鬆找到性價比最高的,輸入密碼完成交易。手機已經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微信號已經代替了一部分的你。這種實向虛的遷移也會產生巨大的需求,然後再乘以巨大的人口……發達國家之所以是發達國家,說明他們已經發展過了…比如說美國,他們的人力資源教育水平完成了升級,文化氛圍也好,人口完成了東向一西,還有向互聯網的遷移,所以他有GE,有谷歌,有蘋果,有微軟,有那麼多的好的大的改變時代的公司,然後現在輪到中國了……
同等工作內容,工作強度,行業和公司所處地位盈利能力相同的情況下,中國高素質勞動力便宜,真的便宜。北上廣深的腦力工作者薪酬水平和南歐同行業同崗位的工作者差不多,遠遠低於其他發達國家和地區平均水平。同樣的,中國受過基本訓練愛崗敬業工作質量有保證的勞動力便宜,真的便宜。中國人力資源真的豐富,一個崗位發出去總有幾十個滿足崗位基本條件的應聘者,這種人才數量在其他國家難以想像。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而形成的文化認同感。大量供給而廉價的勞動力。人民對強勢政府和社會不公的天然麻木與忍耐。
土地國有,理論上國家可以徵用任何一塊土地。
基層醫療和基礎教育在發展中國家當中最好。
基建計劃都得到落實。
分稅制下,地方保護主義被削弱。我以為你是中國人
到現在還沒見到一個答對的。
中國唯一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十幾億吃苦耐勞,老實巴交,吃的是草,擠得是奶的老百姓。
很多人都愛說,中國最大的是市場。
其實錯了。
市場,是個地方,比如農貿市場。但其實我們想說的是,一大堆掏錢的中國人。
為什麼好萊塢電影都愛插個什麼冰冰啊(不過冰冰們貌似要被吳亦凡景甜取代了,我看吳亦凡和景甜可以個中國競爭力加點點附加分)?為什麼瑪薩拉蒂這種公司又能避免倒閉的命運? 為什麼賓士寶馬的款式安排要以中國市場的需求來定?
為什麼中國「市場大」?呵呵,很簡單。歐洲人吃奶粉十塊錢一罐子,中國人吃奶粉,兩三百一罐子。 房子么,我就不說了。大家都懂的。 現在人口增長慢了,就變著法子讓你多生。中國買台賓士的錢,國外可以買台蘭博基尼了。
所以咱們覺得什麼都貴呢。而且總覺得生活壓力特別大呢?
這就對了!
你生活壓力不大,他那頭哪兒來的 」市場大「 啊?!!!
畢竟中國人民聽話啊(參見之前那個「與經濟水平不符的治安狀況」的帖子),老實啊,那麼多覺得自己國家特牛逼,特正能量的,誰要說一個不字,就「跪久了吧"丟過來。
我們的勞動力,知識文化,跟我們索取的相比,簡直就是很低。 那些小破東南亞國家雖然工資更低,但人家不服管,鬧事,幹活質量差啊(當然,一部分國家最近在奮起直追)。
跟發達國家比,咱要求低啊。你看看美國佬要是干快遞,會在天橋下檢索到11點中眼睛都瞎掉么?他們開個淘寶店(EBAY?)會兩小時內發貨24小時客服么?
還有,對於消費者保護的差,才能讓諸如」電子支付「這樣的技術普及啊。最近民族主義者特別激動的吊打歐美列強的 」電子支付「 ,你覺得70年前炸小日本和50年前登上月球的美國,谷歌,蘋果,通用,波音,高通,德國的賓士寶馬西門子,大家就搞不出一個電子支付? 你知道別人的消費者保護法是怎樣的么?你敢出點差錯就讓消費者自己承擔么?
中國可憐巴拉的老百姓,把這些所謂技術進步的負面成本都吸收了,你馬雲才有機會在朋友圈裡到處宣傳」錢有什麼用?「。
別說什麼【 】的領導?就連賣切糕的你都搞不定,丟3000萬美國黑人給你試試?丟ISIS給你試試?
所以,麻煩給中國老百姓鼓鼓掌。說真的。
××××××××××××××××××××××××××××××××××××××××××××××××××××××
PS: 評論開放了一整天,現關閉。原因是許多惡性懟的評論者,賬號都有很多相似點,有理由相信他們是有償有組織的。畢竟業餘灌水的,跟靠這個吃飯的就沒必要懟了。畢竟你們是NBA,我們只是下班鍛煉身體而已。
民族永遠不知足的危機感和人民的勤勞。中國喜歡和世界比,什麼都要爭第一,永遠不知足。即使第一了只要沒領先第二一個檔次都不滿意。現實來說,除了中餐和乒乓球沒有什麼是中國自信領先的。更可怕的是,國人的勤勞可以把這種危機感轉化為穩定的進步。
一個能生存物種都是能不斷學習改變進步。
體現一個文明上時,就是擁有這些素質:越戰越強。具體表現要素為:
1,主體血厚,不容易掛。2,主體善學習,主體精英包容性強,容易進步。3,主體重傳承,主體精華易傳承普及。這些就是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中華民族大體基本或具備或擁有這些。人口不是核心競爭力,反證法,美國印度。印度人口10億,美國人口3億,日本1億多,請問印度牛逼了嗎?地理原因很重要,但也不是主要因素,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比印度面積小,資源貧瘠,偏居一隅,比印度發達多了。政黨領導正確很重要,但是這也不是核心原因,秦漢唐周宋時期,沒有共產主義,我們依舊是世界人口最多,科技最發達,經濟最繁榮的地區。核心競爭力是幾千年來以來不間斷傳承的歷史文化積澱以及文明基礎,進而由此造就的民族精神與品質。這個東西看起來很虛,其實有不可想像的作用。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我一時半會舉不出好的例子來但是這是絕對沒錯的。正是有了這種深厚文化的的熏陶,才有了毛澤東,文天祥,譚嗣同,司馬遷,老子,孔子,李斯,商鞅,等等這些先輩們為中華崛起強大而不懈努力。這種精神造就了中華民族尊重知識重視教育的傳統,使得中國人口素質提升很快,這個人民群眾的總體素質提高,這個力量是很可怕的。
一個字:【人】
兩個字:【各位】
中國人就是中國的核心競爭力直面現實的能力。
中國人不信神,不信邪,追求在世俗社會取得成功,始終堅持著儒家入世的主張,不會因為現實很殘酷就找一個寄託來逃避。即使到極端惡劣的情況下,中國人也忍辱負重,熬到再爬起來的時候。遇到問題,中國人想辦法去解決,不逃避,不放棄,不訴諸超自然力量,不因為糾結理念上的差異而放棄問題的解決,可以與人求同存異。中國人是現實主義者。就為了十幾億人口的食、衣、住、行、生、老、病、死、育、樂,大部分產業他就是會受市場的逐利性轉型。
二戰後現代化的亞洲國家,到現在為止有多少是沒有外國駐軍的,有多少是真正獨立內政外交上能自己作主的,有多少國家是人口可以比歐洲還多的,人口多除了勞動力外,將來(現在也已經)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當然現在這市場量大於質很多。
看看日本跟韓國,他們都曾或正盛極一時,但他們有哪個國家是願意家裡停著外國人的軍隊呢?國內明明就有巨大的聲浪不希望被駐軍,然而看起來卻永遠沒有要退的的打算。沒有錯,他們發展的很好,但說到底他們都屬於一種獨立又不完全獨立的曖昧狀態,有治權政權主權但是又莫名其妙的偶爾就得聽美國爸爸的話,長此以往,不會是亞洲的復興之路。不完全獨立,叫你吃美國牛你還得吃!前幾年日本汽車在美國出包,告的日本人七葷八素,美國政府給美國車廠造勢,還是得摸摸鼻子,誰叫日本市場不夠大,政府不夠力,。
中國是獨立的,整個亞洲,就沒幾個國家是獨立的,沒有什麼比這更有競爭力,中國市場是巨大的,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蟻民努力也有機會取得成就,王侯將相弄不好也會被坑殺的國家,跟隔壁棚印度在文化上巨大顯著的差異,確實在兩個地緣大國的實際表現上,精確的反映誰更有競爭力。
中國是獨立的,這是最重要的,中國只有不獨立的時候才會跟屎一樣弱,其他時候都是都是亞洲王,至於在世界舞台扮演核心角色,呵呵,別想太多,重點還是先放在過過自家小日子,拉拔家裡的老百姓比較重要,其他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不用暴發戶心態,非要做慈善,承擔什麼世界地球村社會義務,自家員工還餓著,公司有閒錢要做慈善還不如給員工子女教育補助津貼呢。中國的核心競爭力,看到這幾個字,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現在每天走在上學路上的小黃帽們。都說以前的孩子如何如何可憐,現在的孩子如何如何幸福,可我覺得現在的小孩更可憐,除了每天上各種課,假期還要補各種課,參加各種輔導班。參加各種比賽,各種需要拿名次。加在他們身上的壓力,遠遠大於他們父母輩的童年時的壓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的孩子像中國的孩子的一樣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都在不停地報班,學特長,報班,學技能,報班,增強自己的能力。就是有這樣不斷學習,不斷上進的後生,在不停地成長和湧現出來,中國的核心競爭力也慢慢一點點轉移到他們身上了,那就是——擁有巨大基數的高素質年輕人。有了優質的新生後備軍,就意味著未來將會擁有巨大的創造力和無線的潛能。社會的發展一步步向知識經濟發展,如果說這些童年時期吃盡苦頭的高素質年輕人不是中國的核心競爭力,那還有什麼呢?
很驚訝最高票的不可知論調有這麼多人點贊。
先說結論:
中國人 、中國 國家政權組織形式 和中國稅收制度的優勢決定了中國的競爭力優勢。中國人 、中國 國家政權組織形式 和中國稅收制度的穩固性決定了競爭力能長久保持。憑藉長期競爭力優勢中國可能會在30年內達到或超越其他所有國家成為世界舞台的核心角色。
分析問題:
- 國家由國土、人、政府三個基本要素構成。
- 國家競爭力是所有國民,以國家為組織樣式,爭奪市場和資源的能力。評估對象包含國民、國家組織形式。
- 國家有競爭力,且能長期保持,就有可能成為核心角色。
- 競爭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核心競爭力」是偽概念。
- 競爭力是一種相對指標,通過比對才能表達,難以量化。
- 國民和組織形式相互影響,不能孤立看待。
- 國家組織並不參與具體生產,相反還消耗資源,需評估國家與國民關係。
- 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達到或者超越美國等價於成為世界舞台的核心角色。
- 印度是唯一潛在的競爭對手。
原則:
- 從人和國家組織的動機、意願、能力、持續推動力入手。
- 反資源決定論,地理決定論。
- 國企不是中國獨有,也不是中國佔比最大,故視作中性。
- 國家競爭力問題是能力問題,不是道德、對錯、公平等問題。
- 國家競爭力問題也是經濟學問題,故不談個例、少數、極端情況。
- 不歧視,不預設立場。
- 只考察評估對象的基本事實和驅動力,不從既成事實和歷史反推。
正文:
國家競爭力是國家在世界市場競爭中爭奪市場和資源的能力,另一種描述是組織起來的國民和其他國家組織的起來的國民爭奪市場和資源的能力。主要評估對象是國民,國家政權組織的競爭意願和能力。國家競爭力並不是各種因素的簡單加權相加,而是複雜的互相係數作用影響。
中國人的優勢:
- 中國人有強烈的競爭意願。在世界各地都是勞模學霸,世界最勤勞民族,可能沒有之一。這是幾千年的中國傳統,優勢將長期保持。
- 中國人智力水平高。除了各國的智力排名證據,華人在世界所有國家中都是中高等收入者。這個優勢是天生的,基因決定的,優勢將長期保持。
- 中國人數量多。其他條件相同,人口數量多是絕對的優勢。未來可能會被印度趕超,但較其他國家還是有巨大優勢。人口多能成為競爭力優勢的前提是工商業發展對人口的訴求要大,反之是負擔,如緊抓計劃生育時期的中國,印度,孟加拉等發展中國家。優勢將長期保持。
- 中國人集中度高,密度大。集中度高,密度大有利於現代化的產業分工和集群,產業分工和集群能力是中國製造業最大的優勢所在;也有利於依賴這一特質的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成本的降低。人口集中度高,密度大能成為競爭力優勢的前提是充分工商業化的人口大國,印度等國在短時間內都無法將這一特質轉化成競爭優勢。優勢將長期保持。
- 內部交流協作成本低。漢民族是絕對的主體民族,漢語漢字是絕對主流的語言文字,習俗文化相同或者相通。在世界人口大國的是奇葩一般的存在。舉一個反例,印度塔塔集團管理層用英語交流,產線工人只能分別招募母語相同的人,要知道即使是印度使用率最高的印地語,在印度的使用率也不超百分之三十。優勢降長期保持。
國家政權組織形式的優勢:
1,中國國家權力結構「一黨專政,任期內專權,權力黨內世襲」是人類已知效率最高的形式。
- 貧窮國家發展不起來、發展中國家中等收入陷阱、發達國家發展瓶頸,原因是出現了一部分人搶劫另外一部分人,從根本上違背了公平交易的經濟學鐵律。貧窮國家是的權力集團用家族世襲的權力搶劫他人;中等收入陷阱稍微複雜點,既有世襲權力集團搶劫他人,也有國民用民主投票方式以福利的形式搶劫他人,或者兩者都有;發達國家無一例外是窮人聯合起來用選票以福利的形式搶劫富人,或推動行業准入制阻止競爭。
- 民主是最壞的權力制度,必然出現多數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犧牲他人利益;民主的缺陷還表現在民選官員的經驗和能力上。
- 君主制的缺點是權力終身制和世襲。以及執政能力的長期不確定性,不受制約性。
- 獨裁的缺點是權力的終身制和不受制約。
- 「一黨專政,任期內專權,權力黨內世襲」。保留了民主的權力監督優點;保留了君主制的政令長期有效執行優點;避免的權力濫用,不受制約;避免了一部分人搶劫另外一部分人。
- 保證了國家機器強大的執行力。
- 保證了公平交易環境成為可能。
- 保證了執政不被民意裹挾。
- 保證的政策政令的能長期執行。
- 保證了資源的全局調度能力,使得集中力量辦大事成為可能。
- 幾乎沒有其他國家認同,可複製性低。
- 一百年不動搖。
2,中國「公務員考試和幹部考核提拔任用制」效率最高。
- 民選制官員執政無法隔離民眾,甚至是無底線滿足民眾要求。案例太多,如所有發達國家的沉重的公共支出,甚至是發展中國家的。
- 委任制官員執政能力無法保證,總統可以委任一個律師出任司法部,甚至是委任一個職業經理人出任商務部長。
- 公務員考試保證了人才的持續補充。
- 幹部考核選拔制激發了權力的能動性,從本源上避免了懶政,這點至關重要。
- 管理和監督成本低。
- 「一黨專政,任期內專權,權力黨內世襲」是「公務員考試和幹部考核提拔任用制」的前提條,可複製性低。
- 一百年不動搖。
中國稅收制度優勢
生產性稅,增值稅主,個人所得稅和和消費稅佔比低是優勢。
- 稅收主體來自增值生產為國家機器發展經濟提供驅動力。
- 生產稅,增值稅來自於增量財富,極大降低了損失厭惡,極大避免了國家機器和國民的矛盾。
- 從存量財富中徵收個人所得稅消費稅,挑戰人性,激化矛盾,抑制消費,且徵收難度大,徵收成本高。
- 中國稅收構成健康,消費稅主要集中在奢侈品,煙酒,汽車且佔比低;個人所得稅佔比橫向對比極低。使得國家組織只有謀求國民經濟發展才能生存,而不會搜刮國民。從根本上決定了國家組織服務生產發展的性質。
- 財政收入的主體從增值生產中來,使得財政支出主要用於服務生產和發展得到了保障。從根本上保證了效率,避免了浪費。
- 稅收特徵不是中國獨佔資源,且易被複制,但對於「一黨專政,任期內專權,權力黨內世襲」權力結構的國家機器來說至關重要。它決定了國家是正義的,是服務性的,提供了國家機器謀求發展的動力。
印度:
- 人口優勢負分
- 民族,語言,種姓,協作成本高。
- 宗教問題。
- 「民主」的副作用之發展中國家
- 聯邦共和民選
美國:
- 人口少
- 種族問題
- 民主的副作用之發達國家
- 個人所得稅
總結:
國家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國民質量,國民數量,競爭意願,協作成本,組織能力,組織效率,在所有的方面中國都有優勢;國家的權力組織形式和稅制又促使國家機器主動創造內部公平交易環境,對外主動謀求發展和競爭。如產業門類健全且集群度高的工業體系,如一帶一路等國家級戰略。都是體系運作的結果。
中國人以絕對優勢數量和質量的國民,用最高效,最合理的形式組織成的國家競爭力優勢極大,且能長期保持;其他國家或者無法複製,或者無法完整複製,30年內成為世界舞台的核心國家個人認為是必然的。
轉自溫鐵君視頻回答
完全不知道哪裡是政治敏感,某些人不要玻璃心好吧。1、什麼是中國的獨特國情?
首先,中國是一個原住民國家,也可以叫做「世界最大的原住民大陸國家」。
我們和巴西比較的時候發現,巴西是一個殖民化的大陸國家,中國是一個原住民大陸國家,這兩者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就是原住民的多少,我們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原住民,巴西原住民人口只佔5%,30%多是混血人口,60%多是外來的殖民者人口和他們的後裔。
同理,很多人今天研究美國,說中國為什麼不能像美國那樣,對不起,美國的原住民人口只剩2%。我們如果像美國那樣我們會怎麼樣?你談這件事情的時候先把你自己作為原住民減少剩下不到2%,再說能不能照搬美國。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是個前提條件。如果中國是一個原住民大國,那亞洲是什麼?亞洲是沒有被殖民化過的原住民大陸。這就發現,北美、南美都是殖民化大陸,澳洲也是殖民化大陸,對吧?
這個世界上由此至少可以有一個三分天下的感覺。
——殖民地宗主國在哪兒?歐洲
——殖民化大陸在哪兒?美洲、澳洲、半個非洲 ——原住民大陸在哪兒?亞洲。
三者的經驗是否可以互相照搬?有人主張可以,我說前提是先把原住民人口大規模減少或者外移,這才有可能。
大農場是外來殖民者的產物
當我們討論農業問題的時候,有人說,只要我們推進農地的私有化,就會通過土地私有制條件下的自由市場交易,形成規模農場,就可以參與國際競爭。有誰注意過,世界上大規模農業沒有一個是通過市場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aJ80iaSqiaAtrU54yfnA1ibVQxkr0yQlHuy75oZFXUD49BSiacvApuuFoxePCiaWIbmN7jAVWCpoYxJnz4lpco10dg/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都是大農場、巴西也是,請問這些大農場的國家中哪一個是原住民當農場主的?找出來我去學習學習。麻煩就在於你找不到。這些大農場被誰佔有呢?外來殖民者。
在亞洲找不找得到大農場呢?找得到,菲律賓。為什麼?被殖民化了400年。你去調查,菲律賓原住民在農場幹什麼?當bondary laborer,相當於包身工。農場主誰呢?外來殖民者。
因此,可以借鑒,可以分析,可以比較,可以討論,但是不可以照搬。
而中國不僅是一個原住民大國,並且是一個數千年的文明國家歷史沒有中斷的國家。
運行百年和千年的制度如何比較
跟歐洲的領導型國家、德國,他會說各個方面如何制度優越,只要問他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就不好回答了,「請問你們國齡多少年了?」應該很多人懂啊,德國哪年立國?1832年。距今多少年呢?100多年。是一個年輕國家。在此之前德國是什麼呢?是個地理概念,300多個小邦,講著各種不同語言。這是歐洲領導型國家。
如果你說他的制度優越,我說你這個制度運行上千年再說,現在才運行一百多年,我這兒是五千年啊?你那兒是100多年啊,大家說美國是美洲或全球的領導國家,那美國多少年國齡?1863年打完南北戰爭才有現在的版圖啊?此前100年也不是現在的版圖,1845年打下了西班牙和墨西哥的幾個州才有現在的版圖。那,美國的國齡是多少年?100多年。僅靠一兩百年資本主義歷史怎麼能解釋清楚人類社會到底哪個制度是絕對優越的呢?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aJ80iaSqiaAtrU54yfnA1ibVQxkr0yQlHuvIAq90pfp1mMx19NBoycqH4wajCqZ9qo33IibOAVfQjLdibcl6hNGM9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為什麼中國綿延幾千年沒有中斷,把這些道理搞清楚了,就不至於文化虛無、歷史虛無了。馬克思早年說,我對於人類歷史五階段的分析不包括東亞。在遙遠的東亞,由於高山、大海、荒漠的阻隔,根據歐洲歷史形成的這些學說,本源於摩爾根和達爾文等等,他們都沒有到過那兒,遙遠的東方完全可能是人類另一個歷史發展的脈絡,不適合用簡單的五個階段概括,所以馬克思暫時給一個假說,亞細亞方式,Asiatic Mode。
接下來,如何看待我們的當代的各種問題。
2、先談民國的危機及敗亡
19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是民國的黃金增長,民國經濟史上叫「黃金十年」。這個黃金十年怎麼中斷的?被192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中斷的,那時候就是輸入型危機。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aJ80iaSqiaAtrU54yfnA1ibVQxkr0yQlHuKC1GRFVapqPsQHxA8154KiaXmPGVjf1yRNibpCzpv2G2VUdxDIUGHnm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民國的黃金增長體現的也是中國人百年現代化大目標,也要面對內外兩大矛盾。對內是因為地主從原來的村內地主變成在外地主,變成工商業地主,於是地主把原來的秋後算賬,也叫下打租改成上打租,就是春前交租,而且把實物租改成現金租,立刻帶動金融資本進入農業,過去非貨幣化、非資本化的小農被現代經濟擊垮,於是乎社會上先出現了小農破產,鄉村衰敗,痞子橫行、土匪蠭起。這是對內造成的代價。
那麼對外呢,192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一爆發,中國當時是白銀幣制,海外白銀價格抬升,中國就出現白銀外流,導致通縮緊縮,嚴重打擊了正在高增長的民國經濟,於是民國經濟進入衰退。
政府怎麼辦呢?也得頂層設計,深化改革。一幫海歸設計出什麼?跟今天一樣啊,設計出現代貨幣體制,放棄白銀改為紙幣。但是接著,1935年廢棄白銀改行紙幣的時候,日本佔領華北,東亞轉向戰時經濟,改用紙幣第一年1936年尚且沒有改變通貨緊縮,但到第二年1937年,日軍全面進犯中國,政府必須把有限的貴金屬和戰略物資拿去給美國人換來軍火,而這時候美國人正在支持日本軍火,占日本打中國的軍火的48%。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aJ80iaSqiaAtrU54yfnA1ibVQxkr0yQlHu8nxbMw74FQXOib83ibQznD6o0iaB3MHR1wB9RiahtxE5kf9sNlBynSmAO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這種情況下迅速形成的是從通貨緊縮轉化成通貨膨脹,民國從1937年起遭遇通脹,一路通脹到1948年。於是,再次由海歸們搞頂層設計深化改革,借來美金追求進一步的現代幣制——金圓券制度。早年的改革,1935年發行的幣制,初期貨幣票面值小,後來通貨膨脹變成幾百萬,再到改成金圓券時惡性貶值的新疆票,票面值60億元才摺合金圓券一萬元,通貨膨脹到了多少千倍。
民國真正垮於什麼?工業化城市化為主的現代化形成巨大成本,無處轉嫁。於是民國先亡於現代金融、現代財政,沒有現代金融,沒有現代財政,國民黨士兵可是拿錢的,於是乎沒人發軍餉。你不可能成捆的把那個毛的票子送給士兵,沒地兒藏啊。沒人發軍餉,軍隊就不打仗了。
注意,沒有現代財政金融就沒有現代軍隊,因此,民國真正敗亡的原因乃是現代化成本過高。
3、1949年土地改革去現代化
我們的黨是怎麼勝的?靠農民革命。那是什麼革命?農民幾千年都要求「耕者有其田」,幾千年都搞土地革命。那麼,土地革命是共產主義革命嗎?歷朝歷代哪一位開國之君不實行均田免賦啊?之後就會慢慢出現豪強大戶占田,對不對?於是乎中興重臣幹什麼?抑制豪強啊。否則,如果中興重臣被「清君側」,豪強沒有被抑制住,這個朝代必然敗亡,如果中興得逞,再延續個百兒八十年。一般情況下,一次均田免賦構成200年朝代周期的制度基礎。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土地改革意味著什麼?人均分地,人均分地意味著「去現代化」。聽說過這個道理嗎?
1949年土地改革叫做去現代化,使88%的農民人口跟城市現代化沒有關係了,黨在接手政府只需解決不到12%的城裡人的吃飯問題,多麼小的負擔啊?同時,因為給農民分地,農民不僅推著小車支援你打仗,而且國家要折實徵收的農產品實物就是建立財政金融的物資基礎。
因此,我們在1950年延續自民國的高通脹危機仍然難以遏制的情況下,當時新中國的銀行存什麼?存三白,白米、白面、白布。千萬別理解錯了,腦子裡出現一個畫面,老百姓抱著白米、白布、白布去銀行,而是銀行給出一個價值指數,老百姓去存的時候能買多少白米、白面、白布,到取得時候還能買等值的這些東西。當年,貨幣、公債和軍公教人員發小米,叫三折實。這套折實體系依託於什麼呢?廣大農民因耕者有其田而恢復了歷朝歷代都有的生產積極性。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那麼,客觀地說1949年我們靠傳統小農經濟緩解民國的現代化危機。而其他大多數通過民族民主革命建立的國家,一旦革命成功之後,立刻陷入危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無法對付城市貧民窟人口的貧困。中國怎麼對付?無外乎就是土地革命讓農民回家分地了。
當我們整個社會經濟危機嚴峻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不論誰當領袖,應對辦法很簡單,只要再答應一回農民可以平均分地,只要不把小農基礎給破壞了,農民一定高高興興回家,今天中國戶籍農民人口仍然佔70%以上。70%的人問題相對被緩解,政府主要解決的就是這30%的城裡人的問題。
大家覺得不太現實,我也覺得不可能那麼簡單。但是,新中國歷史上做了兩次,毛澤東做了一次,1949年,解決危機沒有?解決了。當時西方國家都不認為他可能解決危機,愣是解決了。
接著問各位,1980年鄧小平搞的大包干,是不是又一次按人平均分地到戶,和毛做的是不是一樣的?只不過上一次叫土改,這一次叫改革開放,那次是佔總人口88%的農民,到1980年是85%的農民。85%的人口回家分田種地,農民就「說有吃有喝不找你」。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aJ80iaSqiaAtrU54yfnA1ibVQxkr0yQlHuibib5fCGEIU4ZK2Ufqo6picoqzDMoP1gVYN7iauRNibrwkEX78GDr8pItc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看看當年大包乾的時候農民的順口溜,跟1949年的故事是一樣的。政府只需集中解決15%的城市人口的矛盾。至於大包干之後採取一系列措施,那是後話。如果看歷史的經驗,其實有很大的可比性,如果你把發展中國家拿過來做比較,也會有很大的可比性。
4、高失業率下,政府成功化解了危機
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之後,導致外需大幅度下降,企業大量倒閉,工人大規模失業。我拿這個現象在很多國際交流場合問西方人,請問,如果你們有2500萬人失業會怎麼樣?西方人很直接的說,那我們這個國家就沒了。
西方都說China collapse,即中國崩潰,說了無數次,遭遇危機的這個階段就應該崩潰。不僅這個階段有2500萬失業,上一個90年代有4500萬人失業,聽說過嗎?中國怎麼解決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aJ80iaSqiaAtrU54yfnA1ibVQxkr0yQlHuIHDH4aGb5pENf2ic9QmuD0YLL9ElYicNHJlwC8iaOJXzxT37jkTuEbc9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查統計數據沒有,不表現為統計上的失業。為什麼呢?統計上叫做登記失業率,4500萬國企職工下崗,不叫失業,也有叫在崗學習,待崗培訓,因此,不登記為失業的數。還有80年代我們也是4000萬失業。你們知道嗎?我就是4000萬回城待業的知識青年之一,沒聽說過的根本就不了解中國。
中國的很多事情,歸結為是原住民人口密集的國家,沒有把原住民大規模消滅,中國近3億打工者這種流動情況在世界上任何殖民化大陸都不可能發生。問問美國多少人失業?如果超過百萬級規模,就受不了。在中國這兒多少?1960年以來每次危機都是幾千萬失業。不都得受著嗎?
當年美國制裁,鄧小平跟美國特使對話的時候說:我是法國留學,自由民主平等博愛我比你還會背,但是我給不了,因為現在中國這兒人太多。這樣吧,我給你送去兩億人,請你給自由、民主。好啊,當然好啊。美國人一下愣了,這什麼意思?正好這之前王力雄那本書《黃禍》在美國出了,11次印刷,用的書名是西方人的「中國想像」。王力雄告訴西方說,一旦中國人四散開來,這地球最先就受不了。
需知,中國歷史上就不是一個對外殖民的國家。對此,今天很多人、包括著名外交家都在說,早年鄭和下西洋,中國人的祖先幹嘛去了?捫心自問,難道你是一個對外殖民擴張的國家嗎?文化虛無主義到這個地步,就恨祖先沒對外殖民擴張。這叫做沒文化啊!就怕知識分子沒文化。各位年輕的朋友們,將來你們長大,不,現在你們都長大了,將來你們頂事的時候,千萬長點文化。
以上分析是說30年代民國應對西方1929-33年大危機,沒對付得了,導致民國走向高膨脹,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現代化成本過重,向農村轉嫁不了,因為農村已經被工商業資本搞亂了。所以,民國垮了。
知道我們上一次遭遇輸入型危機怎麼軟著陸的嗎?
2009年全球大危機爆發,中國沿海大批企業倒閉,2500萬打工者失業,中國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還要問各位,你們滿網上去搜,看看哪位高官,哪位大學者講過中國是怎樣對應2008-09年的全球大危機的?這是中國的寶貴經驗,但是幾乎沒有誰認真把中國應對全球大危機並且成功的化解危機的經驗告知給世人,請問,這算有知識生產嗎?高校的知識是本土嗎?是依託於中國經驗形成的嗎?
好了,不批評他們,先說我們怎麼解決的。
5、解決危機的中國經驗
中國以前出口退稅13%,意味著中國政府拿財政補貼給海外消費者13%。對吧?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外貿出不去了。彩電、冰箱、洗衣機、汽車全在庫里。怎麼辦?中央把13%的出口退稅一轉,鼓勵農民買這些商品,只要農村戶口,立刻享受13%的價格折扣,而且告訴農民說,這優惠政策只到2010年年底!於是,農民一買,百戶彩電擁有率達104台!這樣,靠著農民的龐大購買力,化解了出口不暢的危機。
然而,這還是一個小的政策,只是把補貼外國消費者補貼給中國老農民。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前提是什麼?買彩電得有網路,否則全是雪花啊。買洗衣機得有水是不是?買冰箱得有電對不對?溫家寶一上台就認同三農,在我所了解的領導人當中他是非常重視農民利益的,從他擔任總理那屆開始,政府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溫家寶在政治局2005年9月會議上提出新農村建設,2006年開始大規模增加對農村的投資。2006-2009年,三年過去,已經向農村投了幾萬億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到現在2015年,國家向農村投了十幾萬億,這是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的大規模投資,既化解了城市的生產過剩,又實現了城鄉再平衡。
但是,向農村基本建設做投資,是幾乎沒有回報率可言的。那私人資本干不幹?當然不幹。誰能幹?只有國家干。
例如,國家電網向農村送電,80%線損率不能向農民多收一分錢,農電只能虧損,由國家電網抗著,若演化成壞賬,則只能國家銀行背著。我們聽一般知識分子講國有企業沒效率,有一半對,有一半不對。因為,國家往農村修路,修到村裡去了,敢跟老農民要養路費嗎?敢在村口設一個卡子跟農民收費?收得著嗎?真去收,一扁擔打趴下你。收電費,說你多耗80%,多交80%以上電費,收得著嗎?也收不著。往農村通水、電話、寬頻,實現農村五通的過程,幾乎都是國家乾的。不是不邀請私人資本干,也給補貼,但私人不願意干,回報率太低,回收太慢。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於是,當國家遭遇了嚴重的輸入型危機,規律不可抗,2008-09年是全球危機,不是一個國家能解決的,我們當時叫「進口通脹」,單一國家的宏觀調控沒用。這時候,只能靠看得見的手,美國就是一手增加國債,一手增發貨幣,用增發的貨幣買增發的國債。
中國也如此。不同的是,中國把這套增加的流動性大部分送到基本建設當中去了。只要還有投資空間你就贏了,沒空間就輸了。所以林毅夫當世界銀行行長之前告訴大家說,中國還有20年高增長,因為我們的內陸空間廣大,當了幾年世行副行長回來又說,中國還有20年,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除了我們自己的內陸空間壯大,這得感念秦始皇老爺爺,從他那時候,當然他也太殘酷了,讓我們知識分子罵了他2000多年,但是,他幹了一件大事,統一。從此有了這樣超大型的大陸國家。
多說一句話,秦漢之際中國就告別了封建制度,以後別再說中國之所以落後是因為有2000多年封建的包袱,我們2500年前就告別封建制,進入郡縣制,或者叫做中央集中制。漢初又做了分封,發現不行,還得平七王之亂,於是漢承秦制,繼續郡縣。我們早已告別封建,馬克思研究的歐洲是黑暗的千年封建,千萬別拿歐洲史來套中國,那叫歷史虛無。
我們當時是「上下兩制」,一是皇權設到縣,二是縣下鄉紳自治。因此,中國告別封建制以後就是兩套治理,一套中央皇權依賴郡縣制度,另一套是鄉土中國依賴鄉紳自主治理。
並且,這兩套治理天衣無縫的整合在一起,維持了中國幾千年的政治國家和文化國家的共生。這些東西不在你們的教科書里,只有我們這些立足於本土研究的人才提得出來,如果困惑於意識形態化的教科書理論,我們將無法理解這5000年是怎麼走過來的。
還是要從我們自己的歷史經驗出發,看我們自己有效應對經濟危機的套路,如果按民國那種比我們西化得多的辦法早就垮了。
我們現在21世紀提出的生態文明新戰略,恰恰是結合中國超大型大陸國家內在的多樣性,城鄉二元結構長期化。不可能消滅農民,也不可能消滅農村,更不可能消滅幾千年傳承的農業文明。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首先是不可能照搬美國的大農場制度,我老是問大家,能用美國的farmer套到中國的農民頭上嗎?能說Chinese farmer?farmer,是farm農場加er,應該譯為「農場所有者」,中國農民能叫farmer嗎?我們的農民英文是peasant,這個概念恐怕要延續很多年。
看看日韓啊,日本95%的城市化率了吧?農村不還是小農經濟嗎?還是田中角榮的田中之夢嗎?讓日本農民每戶達到兩公頃土地,田中的夢想就實現了,兩公頃土地就是30畝地,還不是跟中國農民的夢一樣嗎,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現在你無外乎就是把牛改成小型拖拉機。
客觀的看,日本到現在為止仍然是小農經濟,韓國到現在為止仍然是小農經濟。包括本國台灣,到現在依然是小農經濟。儘管城市化率都已經90%以上了,都已經現代化了,但是改不出小農經濟,因為是數千年文化。即使為了中華民族的文明傳承,因為5000多年來的國家歷史,上萬年的中國文明都是農業文明!
實際上,中國人進入工業文明不到100年。我曾經講到過,近代中國折在什麼上?都折在一個不可能向外轉嫁成本的內生型工業發展上。想學西方就得先學西方向外轉嫁成本,如果沒有辦法學,如果只能成本向內轉嫁,就要有一套制度安排,如何使成本轉嫁不至於引起對抗衝突。
我拿了很多國家級研究課題,怎麼讓已經具有哲學意義的對抗性矛盾轉化為現實意義中的非對抗。能不能轉?如果以前能轉化那為什麼現在不能?等等,這是歸納分析中國人的制度經驗。
6、生態文明的體制改革
我們已經不止一次地進入了和1929-33年西方資本主義生產過剩大危機一樣的危機。
第一次生產過剩危機發生在1997年東亞金融風暴之後的1998年。當時國內的經濟學家就公開討論了中國進入生產過剩危機,唯一可採取的對策就是羅斯福新政。我記得當年北大經濟中心,我那時候在政策部門,看到他們提交的報告,中國遭遇金融風暴爆發之後的問題是什麼?是生產過剩。
西方生產過剩是進入二次大戰的主因,若中國不想打仗,就得搞新農村建設。若然,新農村建設就是中國特色的羅斯福新政。所以西方解決產能過剩的手段是打仗,中國解決產能過剩的手段是新農村建設。走出危機的主要方式要靠以國債投資為主開展新農村建設。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中國在90年代末期到現在已經兩次遭遇生產過剩危機。
既然已經連續兩次遭遇工業化階段生產過剩危機,而且靠的是統籌協調,利用的是超大型大陸國家的地理縱深這種內生性優勢走出來的,那現在新一代領導集體做戰略調整是什麼?是生態文明。
隨之,2015年10月份出台的新的改革思路,叫做深化生態文明的體制改革。國家重大戰略調整,針對的就是百年來工業化已經形成的利益集團,所以,中央的三中全會到五中全會,已經越來越明確開始強調利益結構多元化。
中央戰略轉型是漸進的過程,首先是教訓積累所形成的。如果不轉型將無路可走,因為中國不可能向西方的殖民化大陸那樣,把成本向外轉嫁。我們得接受西方國家的教訓,既不能進入戰爭,又不能破壞自己的工業基礎。所以,我們得朝著多樣化的生態文明轉型。
整個世界的趨勢也很清楚,是從60年代開始,隨著人口增加,人均真實GDP每十年就下一個台階!注意,這是世界銀行的數據。同期,金融泡沫化不斷增加。
通過國際貿易導致我們進口商品價格大幅度抬升,因此叫進口通脹,不僅影響中國的實體經濟,而且導致銀行必須抬高利率,官方利率抬高導致下層社會高利貸——縣以下高利貸是普遍化的——整個要素價格隨著資金價格上升而不斷上抬,這種外部力量對要素定價,不是內部因產業自身的原因導致定價變化,這就使得實體產業無法繼續進行,因此人們只在國內說產業問題,恐怕是沒捉到病根。
總之,實體經濟的低收益就變成當前新常態,現在誰干實業誰倒霉。這是客觀情況。那就會出現資金析出,進入投機品市場,房地產和股市投機越盛,社會高利貸越盛行,這是相輔相成的。
同理,國際資本進入期貨市場直接影響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原材料價格,導致地方債的上升,政府債務大幅度上升也是這種病因所造成的,國家就得宏觀調控,但是債務與利率都上升,宏觀調控就面臨兩難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國內的資金價格高,調控困難,導致海外低息資金大舉進入,正好「我家大門常打開,張開懷抱等你」,海外資金一進來直接打垮國內高成本資金,當有人高歌著高盛養豬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告訴他們,高盛來根本不是養豬的,是攜帶著海外幾乎0成本的資金來打你的。沒點起碼的常識,就說你看連高盛都來養豬了,可見我們的養豬業有多大的市場前景?完全不看中國的畜禽養殖業是嚴重過剩的。
海外投資我們幾乎無法競爭,因為人家資金價格太低,我們又主張對外開放,於是有通過投資實業達到曲線收購,導致我們現在21個大類產業2/3是外資超過絕對比重,苦哈哈干半天,人家不是來剪羊毛,而是連羊都佔了。辛辛苦苦放了一堆羊,還得壓制反抗,可2/3是別人的。
接著看,人家通過這種方式形成海外投資的高收益迴流資本市場,又造成資本市場高收益,所以美國的所謂標普500股票的指數經常是高的,按說應該低,但因為海外收益高,所以就帶動美國股市長期在高點上。有人據此抱怨我們的股市上不去,因為經濟學家沒解釋清楚這種輸入型危機。
這種情況下,我們在做什麼?這條虛線告訴人們,我們其實用環境代價,勞工社會成本代價在向他們做極低價格的商品輸出,來幫它維持低通脹。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各位,你們知道美國的低通脹絕對不是說沒有通脹基礎,美聯儲大量印發貨幣,當然有通脹基礎,為什麼不爆發通脹危機?是因為它得到的商品不是自己生產的,全是發展中國家幾乎白送給他的。平均每個美國人,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一年能夠消費12件中國產襯衣,7雙中國產的鞋,幾乎是白送嗎?低價甚至白送,就幫它維持低通脹,所以他們是坐享其成啊。我們幫助美國維持了他在世界貨幣市場上一哥的地位。
中國體制的優越性究竟在哪裡?我們是革命戰爭打出來的國家,我們國家對支持革命的人民承擔無限責任。即使不發工資,公務員照常上班,5+2,白+黑,誰敢不上班嗎?老師也一樣,當年餓得昏倒在講台的時候不也講課嗎?國家承擔無限責任的這種上層建築,應該依存於什麼經濟基礎呢?只能是也承擔無限責任、替國家做逆周期調節的國有經濟。由此當然會出現效率低,因為乾的是國家戰略。當然會出現佔壓貸款,所以要有國有銀行啊。
維持到什麼時候?維持到重新恢復海外市場。中國現在光伏產業仍然世界第一吧?怎麼維持的,就靠國家的逆周期調節,這是對國家經濟安全承擔無限責任,靠誰?靠承擔無限責任的經濟基礎。
我作為一個幾代知識分子出身的人,也滿腦子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然而中華民族面臨如此嚴峻全球化挑戰,能只聽自己心裏面那些觀念么?得看看國家怎麼辦啊?
有人說,我們還是莫談國事的好,那還是因為你沒弄懂。按照政治經濟學的一般原理,什麼樣的經濟基礎決定什麼樣的上層建築,因此,想政治改革的時候,很多人以為應該改革成西方政府那樣,有限責任政府,沒稅收,就停擺,甚至政府破產。看看底特律,那是我當年在美國進修的地方,連警察都歇了。為啥?沒財政啊,這就叫做有限責任政府。學啊?問問老百姓,願意嗎?
再說一句,你們有誰相信中國的中農工建四大行會破產?為什麼沒人相信?因為歷史上幾次發生過必須破產的那種關頭,都沒破啊,最典型的就是1997、1998年,東亞金融爆發,突然緊縮,中農共建四大行,不良資產全部在1/3以上,按說立刻破產,不是主張市場經濟嗎?他們該破產。當年怎麼做的?你們講金融的老師講過嗎?中央成立四大資產公司,把不良資產全部買斷,再注資,讓他們變成符合巴塞爾協定的銀行,再改制變成商業銀行。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至今告訴各位,為什麼它們還是承擔國家無限責任的國有企業呢?是因為80%以上的資本是官方的。我們開董事會的時候,銀行行長,董事長都會很清楚的告訴大家,我們也是大股東說了算,誰是大股東?國家。所有的其他投資人加在一起不到20%。大股東是國家,當然國家意志就是你的意志。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偉大的人民群眾。
(ps:那些逢共必反的人不是屁股有問題就是智商不高)中國的核心競爭力難道不是我黨?沒有我黨,十幾億人口的印度就是我們的下場;沒有我黨,國土四分五裂將是我們的日常;沒有我黨,我們的軍事難道不是現在的日本?受制於人;沒有我黨,我們的經濟難道不是現在的俄羅斯?沒有我黨,我們的政治就是現在的台灣。中國目前取得的所有成果,幾乎都可以說是因為我黨的正確領導,難道不是我黨才是我國崛起的核心競爭力嗎?
縱觀歷史
中國人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非常堅韌的民族
中國老百姓能吃苦,肯實幹,受到壓迫只要能活就不反抗
稍微給他們一點和平的時間就能蓬勃的發展富裕起來
所以我覺得,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民族的堅韌性,在於老百姓吃苦耐勞的本質。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sonicbbs?
※徐州為什麼在古代軍事中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
※希特勒的軍事才能如何?
※請問一下美軍的戰場監視旅的職能?
※如何評價美國公布的2017中國軍力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