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是否寫了一半換了主角?

小的時候先看的電視劇,沒什麼感覺

後來讀了書,發現前面完全不像是鋪墊而已

倒更像是臨時起意決定換主角啊

而且似乎還換過不止一次

我的感覺是本來想寫張君寶和郭襄的

後來改寫張翠山

最後不知道怎麼的就變成了張無忌了

我的猜測是張三丰傳說太多了,不好隨便寫

而張無忌的年代上正是元朝滅亡的時候

似乎安排起來主角比較給力一些

不然哪有一部書是從主角還沒出生開始寫的啊!!!


金庸的書你看太少了吧。射鵰從還在娘胎就寫,鹿鼎記前面好幾章介紹什麼逐鹿中原什麼明史案一大堆根本不象是武俠的事。這就是金庸的慣有風格


私以為是不是主角,不僅取決於他在整個故事中是否貫穿始終,更重要的他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否承擔了小說精神及內涵的輸送。

金庸的小說,常用「冗長」的鋪墊開篇。拿50回的天龍八部說,真正支撐起這部巨作、將其推向高潮的第一男主蕭峰(我認為)直到第十四回才姍姍來遲:段譽見這人身材甚是魁偉,三十來歲年紀,身穿灰色舊布袍,已微有破爛,濃眉大眼,高鼻闊口,一張四方的國字臉,頗有風霜之色,顧盼之際,極有威勢。

與其他主角一出場時的菜雞模式不同,喬(蕭)幫主一出來就配齊了絕世高手的技能、手段與威嚴。至於接下來的斗酒、比功、結拜、亮明身份,再到杏子林疊遭巨變,都是一氣呵成了。這是因為前邊十三回金老已經故事所需的人物、背景、地點交代完畢,框架也已搭建完畢,之後的行文才能洋洋洒洒,氣勢磅礴,一瀉千里,甚至之後變化再陡也不會顯得突兀。而著墨不及段譽,出場也晚的多的喬峰卻「依靠」自己的奇情苦志賺足了讀者的目光和眼淚。而貫穿小說始終的段譽,更像是一個第一人稱視角的見證者,一個痴念情深的芸芸眾生。

回到倚天一書,用金庸自己的話說:

郭靖誠樸質實,楊過深情狂放,張無忌的個性卻比較複雜,也比較軟弱。他較少英雄氣概,雖然寬厚大度,慷慨仁俠,豪氣干雲(其實他的俠氣最重,由於從小生長於冰火島,不知人世險惡,不會重視自己利益,因而能奮不顧身地助人),但不免也有缺點,或許,和我們普通人更加相似些。楊過是絕對主動性的。

張無忌不是好領袖,但可以做我們的好朋友。事實上,這部書情感的重點不在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男子與男子間的情義,武當七俠兄弟般的感情,張三丰和張翠山之間、謝遜和張無忌之間父子般的摯愛。

然而,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

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以上內容引自三聯版《倚天》一書後記)。

由此可見,因側重點不一樣,為了能更突出武當七俠的兄弟情、張三丰和張翠山、謝遜和張無忌父子般的摯愛之情,在張無忌出場之前有必要更多的著墨來使相關人物更加豐滿,使文章想傳達的主旨更加清晰深刻。

相比有時候過於追求內容奇險、結構前後矛盾、長篇經常爛尾的古龍,金老先生駕馭長篇結構的能力是大師級的。他在動筆前肯定故事的基本框架已經想出來了。

另:由於相比三部曲前兩部,倚天的框架更加龐大,牽涉的人物更廣、門派更多,想要敘述清楚勢必需要更長的鋪墊,事實上,神鵰最後一回也可以算作倚天的一部分了(翻拍的幾個版本神鵰一般都會略去最後一章的部分內容,大鬍子更是直接一點沒拍)。正因為結構龐大,事無巨細,在《倚天》一書中佔比很大著墨不少的明教四法王並沒有像《射》《神》中的四絕那樣出彩,那樣讓你一提到眼前就會浮現出他們的身影。


以下只是我個人的猜測

同期連載的《雲海玉弓緣》對《倚天屠龍記》劇情走向有很大影響。

我覺得金庸一開始想把楊不悔當女主寫的(名字、身世、境遇都和無忌哥哥完美配對好摸)

不知道是不是梁羽生大大的《雲海玉弓緣》太給力了,還是不悔妹妹無忌哥哥的CP不夠萌。所以金庸果斷拋棄了楊不悔,(我猜測)以《雲海玉弓緣》里的非常受讀者喜愛的厲勝男和谷之華為原型推出雙女主趙敏周芷若(話說這才是王道CP啊,燦若玫瑰秀似芝蘭什麼的)

其實《雲海玉弓緣》和《倚天屠龍記》簡直就像姊妹篇好么從母題看《倚天屠龍記》與《雲海玉弓緣》的異同


首先,必須承認倚天確實是所有金書里主角出場最晚的。40章的小說,張無忌第7章才出生,11章才真正成為主角。其他小說中也有主角不在第一章出場的情況,以線索人物開篇,但沒有這麼晚的。

但是,倚天並不是換主角。換主角這事只在天龍八部里出現過,因為本來就有三主角。

這裡我先談談小說的視角切換。

金書的故事大部分都是以主角的視角在寫,但是有例外,有時為了劇情銜接流暢,會暫時以配角視角來寫。笑傲江湖以林平之開場,碧血劍以張朝唐開場,主角都是以路人身份出現然後成為主角的,這可不是寫一半換了主角。這種屬於引子,引出主角後,這個視角人物就退居二線,甚至消失了。

天龍八部里視角切換更多,除了在三主角間切換,還有其他視角。比如崖高人遠一段,有木婉清視角,她又怕三大惡人來啰嗦,又擔心段郎的安危,思慮交並,寫得活靈活現。直到和段譽團聚之後,小說視角一轉,開始倒敘,再以段譽視角重寫段譽被無量劍弟子關押的種種事。又比如在蕭峰當上南院大王后,游坦之暫時成了「主角」,足足有兩章都是圍著他講的,講他怎麼套了鐵頭套,怎麼練成寒冰內勁。為什麼?只為了通過他把視角切回中原。他回到中原後,遭遇了慕容復一夥,遭遇了虛竹,遭遇了丁春秋,引出後面丁春秋俘虜眾人,又前往蘇星河處觀珍瓏棋局的事。這段時間裡,虛竹也只是少林僧眾之一,還不如玄痛老和尚戲份多,可以說這段故事裡無主角,眾人紛紛登台,戲份都差不多。慕容復視角就不必說了,誤闖萬仙大會一段全是他,直到虛竹背了童姥逃跑,視角才回到虛竹身上。

在視角的頻繁切換中,主角也可以當配角。段譽出場好幾次,先送信給全冠清,又在珍瓏棋局中露面,後來還在萬仙大會裡救王語嫣,甚至虛竹墜崖還讓段譽以凌波微步幫忙卸力,但這些時候段譽都不是主角,故事並未以他的視角繼續,他在這裡和路人甲全無分別。

說完了接著回來說倚天。倚天的故事本身時間跨度非常大,作為三部曲最後一部還要銜接前作,視角切換是免不了的。

全書分三個時間段。第一段是前兩章,講郭襄和張君寶,時間在倚天主體故事的八十年前,跟神鵰一個年代,基本就是接著神鵰的最後一章。這部分可以看做一個楔子,引出真正的故事,類似於鹿鼎記第一章在講明史案。即便在這部分里,視角也是有切換的,從郭襄單劍匹驢闖少林開局,到張君寶在武當山自立門戶收尾。這部分,就是承前啟後,是神鵰和倚天之間的橋樑。

第二段是第三章開始,一直到謝遜三人定居冰火島。這部分是以俞岱岩的視角開始的,總不成說主角換成了俞岱岩?後來俞岱岩受傷,視角跟著都大錦走,直到遇到張翠山,才切換給張五俠。

第三段是無忌10歲到小說結局,這時候時間線才來到主要故事發生的年代,但是前後跨度也有十年以上。百歲壽宴慘案,無忌10歲。張三丰訪少林,無忌12歲。蝴蝶谷事件,無忌14歲。朱武連環庄事件,無忌15歲。決戰光明頂,無忌20歲。不過視角從未轉移,鎖定了張無忌這第一男主角。

張翠山是倚天最大偽男主,就是為了張無忌亮相做的鋪墊。他串起了俞岱岩慘案,龍門鏢局滅門案,少林武當矛盾,天鷹教和名門正派矛盾,謝遜和屠龍刀下落這種種事件,讓張無忌一登場就背負了重擔。無忌從第十一章開始成為主角,他登場的時候有什麼?一身寒毒。父母血仇。武林人人得之後快的謝遜的下落。武林至尊屠龍刀的下落。哪個主角一出場就有這麼多背景?還不是歸功於前幾章張翠山的鋪墊?

鋪墊完了,該讓位了,視角怎麼轉過去是個問題。無忌早出生了,但視角不能立刻給他,因為這時候張翠山風頭太大,搶不過來的。無忌只是個小孩,當不了主角。想當主角怎麼辦?看看別的小孩怎麼辦的。韋小寶,出場就是個年幼小孩,可人家就是主角,因為他沒爹。楊過在神鵰里出場也是小孩,可人家就是主角,因為他爹死了。袁承志,出場也是個小童,可人家就是主角,因為他爹也死了。胡斐,郭靖……

於是,辦法出現了……小孩想當家,先得死爸爸。可憐的張五俠。

寫了這麼長,其實總結起來就兩點。

1. 小說視角切換是正常的,視角鎖定的人不一定是主角

2. 倚天主角登場確實晚,但這是有原因的


題主說的好~

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射鵰》的主角是丘處機,但是不好瞎編,改成了郭嘯天和楊鐵心,但是覺得不萌,改成了郭靖。

《鹿鼎記》的主角是呂留良、顧炎武和黃宗羲,後來金庸想:都是古人,還是換成別人吧。就變成了查伊璜和吳六奇,後來又變成茅十八,靈機一動,誒?韋小寶不錯,就他了。

《天龍八部》還好點,一開始就是主角,但是寫到十幾回,金庸發現,誒?喬峰不是正好稱得上「俠之大者」嗎,就他了。

《神鵰》的主角本來不是楊過,是武三通,然後變成了李莫愁,然後才「轉念一想」變成了楊過。

嗚呼~原來題主跟獨孤前輩有情義,要不然獨孤前輩怎麼會因為你把紫薇軟劍給扔了,誤傷的那個義士就是你吧。

哥們你不詳啊!

看的不詳,想的不詳,說的不詳。

也對,題主比較洒脫,不求甚解嘛。


時間跨度太長,人物恩怨太多,如果不把上一輩的糾葛寫清楚,直接從張無忌開始,看著不會覺得很沒頭緒么?


張翠山和殷素素這一對明顯是為了襯托張無忌和趙敏那一對的


確實就是換了主角了,張三丰確實能用引子,鋪墊解釋,就像其他很多金庸的武俠小說里一樣。說沒還主角的那些事舉的例子大都如此。

而張翠山毫無疑問就是主角寫了一半被換了,張翠山從出場到到自殺寫了9章,整整一卷書了,全書的四分之一,用一卷書來當鋪墊怎麼也解釋不通,而且倚天屠龍記是報紙連載的,連載了那麼久只為了寫一段鋪墊金庸再怎麼運籌帷幄也沒這個閑工夫。

個人猜測張翠山被換掉主角的原因是他太沒特色了。張翠山的設定是一個屌炸天的師傅+同齡人中出色的武功+才貌文武雙全+遇見女主一見如故+遇見高手展開奇遇,這種設定在金庸老對手梁羽生的小說里沒有10個也有5個,金庸如果繼續拿張翠山當主角寫下去,無非就是再往下寫個一卷書,寫好了能達到雪山飛狐的水平,寫的流水賬一點也能有碧血劍的水平。但是這樣一來就對不起射鵰系列最終篇的身份了,於是金庸當機立斷,殺了張翠山,換成張無忌,寫的也的是自己最拿手的看小人物如何成為一代大俠的路線。


金庸在倚天后記里寫道:

【所以這部書中的愛情故事是不大美麗的,雖然,現實性可能更加強些。

 張無忌不是好領袖,但可以做我們的好朋友。事實上,這部書情感的重點不在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男子與男子間的情義,武當七俠兄弟般的感情,張三丰對張翠山、謝遜對張無忌父子般的摯愛。然而,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所以,金庸寫倚天的出發點並不是要寫像之前郭靖、楊過一樣的大俠,而是寫一個普通人的故事,一個普通人與親人之間的故事,張無忌就是一個普通人,他與父親張翠山,義父謝遜之前的情深;寫張三丰與張翠山之間的師徒情深。

以上,不是歪樓,寫著寫著換主角,而是需要那些人來構造一個男人之間的故事


金庸小說都是當年在報紙上連載賣錢的,他自然想寫的越久越好,鋪墊多也正常。

這也是金庸小說的一個「缺點」所在。

至於倚天,金庸在後記裡面寫了,他這書不是只寫張無忌的,武當七俠的感情,張三丰對張翠山的感情,謝遜對張無忌的感情,都是他想寫卻沒有寫好的。


不好意思,射鵰英雄轉就是從主角還沒出生就開始寫的


推薦閱讀:

張翠山武功高么?
郭襄、滅絕師太、周芷若什麼關係?
射鵰中黃蓉說:「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居焉得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如何理解和反擊她的觀點?
從楊康對穆念慈的感情來看,他算個好男人嗎?
把華箏換成趙敏,或者把周芷若換成黃蓉,故事會怎麼發現?最後的結局會怎樣?

TAG:金庸 | 倚天屠龍記書籍 | 金庸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