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與規劃中調研到底調研什麼?
王叔做一次街道改造無論甲方再催要調研半年以上。擼主大二,經常有各種調研報告,但是總是毫無頭緒,不知如何表現。
如果題主問這個問題是為了自己在做的課程設計搞不好現在回答已經有點晚了(完全沒有覺得自己一回答就能幫上忙的意思),況且也不太確定提供一個清單式樣的流程表對於剛剛起步學習設計的你是助益還是阻力。我於是說服自己暫且先只是分享一個故事,因為它的確對我自己的影響很大。
(由於是小學時在<讀者>上看到的,所以我盡量說個大概)
==========故事開始===========
張建國並不開心。他在這家農貿公司呆了十年了,由別人嘴裡的「小張」到了「張哥」,儼然就要是「老張」了。老職工的身份其實挺好,但是偶爾聽媳婦叨叨起來還是有一件事讓他心煩:十年時間,他還只是一個管採購的科長,而和他同一年入公司的陳建國已經有可能要提拔成副經理了。
張建國不服氣。
有時候訴求是需要表明出來的,張建國很乾脆的找了總經理,表達了離開公司的想法。兢兢業業的老員工要跳槽,總經理還是有些詫異的,稍稍詢問了下,便有了眉目。老總沉吟了一下說:「這樣吧,你去市場看看今天有些什麼人。」 張建國心裡犯著嘀咕就去了,又不一會兒就回來,告訴老總:今天菜市場只有一個老頭。「
「哦,他是賣什麼的?」 張建國答不出來,老闆示意他去核查下。
「是個賣土豆的。」 張建國氣喘吁吁的回來了。還沒來得及喝水,差點被老總的一句話嗆住:
「土豆怎麼樣?什麼價位啊?」
張建國正準備再回頭去菜場,老總叫住了他,說:」行了,你在我這等一下。「然後把陳建國叫了進來。
「你去市場看看今天有些什麼人。」
過了一會兒,陳建國回來了:「今天菜場沒什麼人,只有一個賣土豆的老頭,我看了下,他土豆還不錯,價格也公道,這是我拿回來的樣品,他說如果咱們要得多的話,還可以便宜點。他說他們家還產茄子和南瓜,我說如果質量也和土豆一個檔次的話,我們也可以要。所以我就把他帶回來了,老農現在在外面等著。另一方面,我也打聽了下為什麼今天菜場沒人,是因為靠農戶們田地的河道最近倒了的關係,很多農戶遭了秧,估計近段時間我們需要考慮一下囤貨和別的貨源。」
==========故事結束===========
你可以想像得到張建國的感受嗎?
建築城規的調研到底調研什麼呢?把調研當成直接面對真實情況的磨練機會而不是遵循什麼清單的例行差事,實際上就是在培養自己真正步入社會後在設計這個服務行業存活的能力啊。
我閉嘴了,你加油吧。之前剛好看過同濟大學城市筆記人老師的一篇日誌,回答的就是這個問題,搬運上來~
「調研調研,我們調查什麼,研究什麼?」
昨晚,豆瓣上「楓葉草」同學來信,詢問這個學期課程的設計調查都該調查個什麼東東?恕我貿然摘了楓葉草同學一段話:「每次做設計之前,老師都會讓我們做調研 。前幾次的情況都是,我們興沖沖的跑到一處我們覺得做的不錯的地方去看,去拍照,然後回來上網收集資料,做文本,交差。幾次下來之後,我開始懷疑,我們調研到底是要幹嘛,這樣做有必要嗎,比如說我們要做幼兒園設計,我們就跑到人家幼兒園去逛一圈,搞清楚它的平面啊,功能分區啊 什麼的。可是我的體會就是,調研跟我們後來做到設計一點關係都沒有,它只是成為了老師布置的一個作業。 真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的傳統又是從何而來 。難道只是讓我們知道一個幼兒園該是怎麼樣的嗎 ?。。。。。調研調研,我們調查什麼,研究什麼」。昨晚,我給楓葉草簡短地回復了一遍。現在覺得沒有把問題說得很透,就想再就這個話題掰扯掰扯。正好幾日前,一直在琢磨卒姆托的瓦爾斯浴場那個項目,相關的文章我也陸續寫了點,發在了豆瓣上。這裡,我們倒是要看看,像卒姆托這樣的老江湖,他在做項目的時候,調不調查?為什麼調查?又是怎樣調查的?在卒姆托寫下的有關瓦爾斯浴場的筆記中,卒姆托明確地列出了該項目設計的若干轉折點。比如,在設計之初,卒姆托就做了現場的基地探勘。(這個工作,估計所有的建築師都會做)。不過,在卒姆托的筆記中,我們可以看到,卒姆托並不是只局限於到現場紅線內走一圈,就走人的。筆記中,他提到了離開旅館不遠的那個村子:「我們觀察過這個地方,觀察過它的環境。我們對於這裡的石片屋頂很感興趣,它們的結構讓我們想起了水面的波光。我們在村子裡行走,忽然發現,到處都是圓石,還有,那些容易劈開的石板,它們鬆散地壘在一起,一層層地壘起的高牆矮牆;我們考察了不同規模、不同坡度和不同礦床上的石礦。想著我們的浴室,想著溫泉從我們建築基地背後的地層里奔涌而出,我們發現,沃爾斯的那種片麻岩越來越令我們著迷」。卒姆托居然去看村子。有同學會說,這個村子跟設計有什麼關係呀?稍後,我們會看到那種關係。在建築師去看現場時,內心是抱著諸多期待去的。一類,就是跟甲方接洽後,對甲方要求的盤算。路怎麼進來,能不能改線,停車在哪兒,人住在哪兒,怎樣進入基地,基地的特點是什麼。。。。。。這樣一類的問題,是建築師必問的問題。有同學會說,我怎麼知道我到現場該問什麼?放心,你將來一定會的。在學校里,每次設計都是老師給的任務書。在實際的工作中,一旦你成了一個項目的主設計師,你就必須有個心理準備:你最好啥都得問,啥都得知道。不然,你就統籌不了建設工作。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多數建築師都會逐漸變成甲方的參謀,也會成為任務書的制訂者之一。
去基地時,還有一些問題,設計師不用問,就有人會告訴你。比如,開發商會早早地告訴你,我就要高層,就像像某某樓盤那樣,然後,規劃局會告訴你,這裡必須退多少米,必須下挖,必須設計個廣場。。。。。。。這類要求實在得很,會跟造價有關,跟地方法規有關,有時會跟某個個人有關(比如,市長的小舅子就在旁邊一塊地,人家就要求你給留條路,你能不留?)可是,我們馬上也會看到,一個設計師如果就聽著開發商和政府的指揮,聽著人家給你任務書,你就淪落成為了一隻畫圖的筆而已。而且,你以為,滿足了市場、滿足了市長,就做出了好的建築,那就大錯特錯。開發商也好,政府也好,他們能夠告訴你在一塊地上有什麼層高、容積率、價格,無非源自他們自己的過往經驗和亂拍腦袋的結果或者人性中的貪婪。(如今的開發商和政府官員也多比建築師「好學」,也有條件「好學」。比如,要開發一個高爾夫球場,人家已經去了美國、韓國,看了10家8家的高爾夫球場,把基礎數據都掌握在手。他們見到設計人員時,心中就有了一些模糊的差不多的概念:「我就要那樣的球場,對,就那個,就行了」)。就拿卒姆托的這個浴室來說吧,1986年競賽結束後,擴初卻做不了。原因主要是開發商腦子一熱,就在設施上使勁地加「內容」。卒姆托沒有直接挑明這一「折磨人」的過程。但是,我們可以在他初期的那些類似印象派的草圖中,看到那些塊塊,比後來多多了。那不是卒姆托在亂畫,而是他在想方設法塞進去這些開發商要求的「項目」。總造價一下子攀升到了4400萬瑞士法朗。設計的另一轉機源自於兩位不到30的年輕人當上了開發公司的頭頭。這二位聽信了卒姆托的話,把項目內容削調了一半,而且,還從原來的豪華浴場目標,真正轉向了「追求地方性的古樸的浴場的設計」。在這個環節上,的確,我們要學的東西太多。第一,卒姆托或者別的什麼人,一定是從項目的盈虧、融資、操作性上,說服了開發商。也就是說,卒姆托預見到了重複建造一個豪華浴場可能存在著得不償失的失敗風險,並說服了甲方;第二,從豪華,轉向古樸,這比「錢」的問題更難處理。在卒姆托的筆記中,我們看到,在一次彙報給全鎮居民的會議上,卒姆托展示了一個用當地石頭做的注了水、打了燈光的模型,感動了居民,當然,也得到了兩位頭頭的首肯。這樣,整個設計從理念上發生了轉向。有人會問,卒姆托又是怎樣能夠知道項目的可行性呢?還是經驗。也就是說,對於建築類型的經驗積累是建築師職業經驗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我以前的老闆是個做音樂廳的專家。你只要報個著名一點的音樂廳來,他就能告訴你,那個音樂廳的座位是多少,不合理的地方在哪裡,出彩的地方是什麼?因為他已經建成了4個音樂廳,在這一過程中,積累了不止音樂廳的聲學知識、構造知識,還有運營的商業知識。很多學建築的人,以為自己學的是藝術。等出去工作就知道,起碼,建築的設計還是一門關於商業的藝術,遠不是什麼形而上的東西。那麼,卒姆托在設計沃爾斯浴場之前,有沒有跟「楓葉草」同學一樣事先走走一遍歐洲的各大歷史著名浴場呢?答案是Yes 也是No。作為一個瑞士建築師,參觀羅馬遺迹,那是他們兒時啟蒙教育的一項功課,卒姆托也不例外。但卒姆托的確自己說,他同時又陰差陽錯地沒有在設計這個項目之前就去土耳其,參觀「東方的浴室」。他在設計室的牆上,釘上了一張「土耳其蒸氣浴」穹隆下幽光神秘的照片。他既讓自己保持著對於東方浴室的參照,又不想過早地被那種偉大的建築牽著鼻子走。在設計之初,保留一種開放的心態。「楓葉草」同學已經問到:我們為了設計幼兒園,就得去參觀一下本地的幼兒園。為了什麼呀?
是呀,這個問題如果不去詢問的話,如今的建築老師們已經忘記了參觀幼兒園跟幼兒園設計的關係到底是什麼了。話說改革開放初期,建築教育的一二年級教育中,常規的作法就是做幼兒園設計之前學生都得先參觀本地或是周圍的優秀幼兒園。我們做幼兒園設計時,參觀過好幾家上海當時比較高檔的幼兒園。在老師的概念中,似乎有一個認定:就是你們怎麼做,也不會「超過」這些幼兒園的。的確,在那個時候,沒有外國雜誌,看不到外國建築的實例。學生們做幼兒園的終極超越目標無外乎是上一屆學生的設計,以及在當前看到的實例。所以,在當時,出去調查一個本地的幼兒園,是「直接可以成為學生設計的學習榜樣的」。如今的情形是,許多本科生都出過國,起碼在網上見到過國外幼兒園,尤其是優秀設計師設計的幼兒園。他們心中的目標,哪裡是什麼上海幼兒園或是北京幼兒園。況且,越參觀本地的幼兒園,看到的,越是錯誤和問題,而不是優點。這樣,出去參觀反倒是向設計提供反面典型。楓葉草抱怨的:調研是調研,設計是設計,也就可以被理解了。說回卒姆托浴室的調研。我猜,卒姆托對於浴場這個行當,應該是了如指掌的。(不然,卒姆托怎麼覺得4400萬瑞士法郎會打水漂?)他或許在做沃爾斯浴室的時候參觀過瑞士同類建築,或者,早就有人幫他完成了這項基本的調研。在我所熟悉的海外事務所里,這項工作,不僅開發商會做,建築事務所內部在開始某個類型項目之前,幾乎家家都會做調研:資料的,文本的,數據的,也包括偷偷地進村去看一看。(所以,楓葉草同學,大可不必抱怨調研無用)。我在昨晚給楓葉草的回信中,基本上說的都是去參觀同類項目的好處。但是,我有一點是要提醒做調查的同學:1。不要指望你的所有調查最後都會通過設計體現出來,世上沒有那麼省力討巧的工作;2,不要認為你的調查就是照本宣科或是根據某種手冊地詢問。有時,偶然的,不經意的一個細節,可能會是一次調查中,最為重要的突破。比如,卒姆托在筆記中提到了他「看了礦山」。問題來了,卒姆托為什麼要去看「礦山」?顯然,直接的誘因是他看到瓦爾斯村子裡的瓦和牆,都使用了同一種地方石材。詢問之下,居民告訴了他這種建材的出處。無論是想到了要在未來的建築中使用這個石頭或是沒有想到,卒姆托一定在某個場合下被領到了那個不遠的地下礦井。而且,這一去,他就愛上了那裡的景象。現在的石礦,都是靠電的線鋸切割石材的,在礦壁上,留下的就是一塊一塊矩形的面或是立方體的石頭,切割的痕迹還在。一邊是幽深的井,一邊是上面的光。誰也沒有想到,這一景象,最終成了卒姆托組織浴場意像的核心要素。你說,他的現場調查是按部就班,還是偶然心動呢?我覺得,都是,也都不是。卒姆托的調查,還真就沒有在礦山這裡結束。除了橫向掌握該行當建築的信息之外,卒姆托還參觀了附近的發電站,居然在發電站的內部,找到了跟大教堂一般神聖的感覺。。。。。然後,卒姆托提到了蒙德里安的畫——這是他一向喜歡的現代主義形式源頭;提到了John Cage的樂譜——這是他一項喜歡音樂積累出來的「靈感」。當然,最最切題的,還有就是來自羅馬和來自土耳其的那些古代浴室。到此,我們看到,卒姆托的調查已經從經濟、經營、指標,走向了體驗、感覺、藝術。因為建築師並不是經濟學家,他們的工作是要把調查來的信息,以及甲方的要求,還有他們對於基地的判斷,最終靠著某種貼切的意像,組織成為一個感人的整體。卒姆托在調查的過程當中,雖然不是經歷了線性的過程,卻逐漸在靠近我們今天看到的建成建築。我並不希望這個帖子能夠給予同學一個建築調查的abcd。我倒是希望通過向同學們展示「優秀設計師都調查了什麼」去調動那些面對調查工作的同學以思考的積極性。你從卒姆托的設計調查中,看到了什麼,學到什麼,為什麼我的調查就老是和設計「隔著」?是什麼東西,在阻擋著我的調查和設計?是我看的建築不夠多?形象思維不夠發達?或者,我這個人太沉迷於某種狀態,一旦進去就出不來?比如,老師讓我調查幼兒園,最後,我就跟小朋友們一起玩起來了,根本就忘記了,我的調查還要領向設計?。。。。。。。。可是無論如何,都不要氣餒。卒姆托不是一天煉出來的。在我看來,卒姆托的寶貴,反倒不是他的經驗——因為多數的人在老去的同時,都會變得擁有一定的經驗;而卒姆托的寶貴,在於他的細膩、縝密,那種對微小線索的不放棄。從石瓦的屋頂,他找到了礦山,從礦山,他找到了石脈,看到了雪山上的冰層,這一步步,都不是個麻木的人的所為。他的心思,理性卻又敏感,專註且開放,在「瑞士人」的面貌下,卻又有些自己的不同。比如,人們一般戲稱瑞士的現代建築為swiss box, 卒姆托卻把自己在漢諾威的展館叫做swiss sound box。那個sound,不止是「聲音」,而是一種不在正交直角表像中的另外的維度。。。。。。
「現場有神靈」——稻盛和夫
就是尋找我們知道不知道的東西,以及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總是毫無頭緒,正是不知道你該知道和不知道的東西的表現。今天我在我的專欄中梳理了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以下按調研的前期、中期、後期分解在Research中需要調研的內容,分階段闡釋在建築、景觀、城市設計中同學們究竟應該如何調研,並解釋調研結果將如何影響最終設計結果。
前期調研
在設計初期,同學們拿到任務書,去往場地之前,可以事先做以下調研:
在做前期調研時,同學們一定要結合項目主題與場地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調研。
比如建築設計,我們做城市軌道交通樞紐設計,我們會側重分析區位、交通、功能性用地,了解項目的設計環境。此時,類似氣候、地形等自然層面的調研內容可能便不是前期調研的重點。
鏈接:https://www.pinterest.com/pin/402298179190330279/
出處:http://pinterest.com
比如景觀設計,我們做生態公園,我們會側重分析區位、交通、功能性用地、氣候、自然景觀現狀,判斷選擇的場地是否具備設計潛力。此時,類似人文景觀、經濟背景等調研內容,可能便不會成為前期調研的重點。
鏈接:https://www.pinterest.com/pin/402298179190330279/
出處:http://pinterest.com
比如城市設計,我們做老舊街區改造,我們會側重分析區位、交通、功能性用地、人文背景、經濟背景、歷史背景等條件,初步判斷老舊街區改造的設計方向。此時,類似氣候、自然景觀等調研內容可能便不是前期調研的重點。
鏈接:https://www.pinterest.com/pin/402298179190330279/
出處:http://pinterest.com
中期調研
同學們針對前期調研結果,可以初步梳理出場地的特徵、所屬區域的大環境、與周邊相鄰環境間互動關係的推測,以及文化、經濟、歷史、政治等宏觀因素對場地的影響。
在此基礎之上,同學們可以走出教室,前往實地調研,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參照以下思路:
在中期調研時,因為同學們是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之上有備而來,所以同學們不僅可以沿著已經梳理好的調研思路,結合項目主題有目的性地進行實地調研。同時,同學們需要格外留心在徒步或藉助交通工具於不同尺度場地中穿行的過程,並時刻保持敏銳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去捕捉實際場地的空間環境與氛圍。打個特別簡單的比方,美術館和菜市場的周邊環境與氛圍肯定是截然相反的,而這正是我們通過親身現場調研才能獲取到的最真實感受。
在現場調研的過程中,同學們可以通過手繪Sketch或拍照的方式記錄下現場調研的經過,此外還可以從現場帶回一些能夠代表場地特性的標本,這些寶貴的素材不僅在今後可以經過篩選整理放入作品集,還能為同學們確定整體設計風格提供詳實的參考資料。
下面具體舉例:
比如建築設計,我們接著調研城市軌道交通樞紐,同學們可以依據項目主題和前期調研結果,有側重的在現場考察區域位置關係體驗、交通關係、用地特徵、地形特質、人的活動特徵、場地現狀建築與場地體驗的關係、以及現狀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此時,類似自然景觀體驗特徵、場地及周邊區域內動植物特質等環節,在現場考察的過程中可以稍加留意,如果有對設計整體存在影響的細節,也要記錄下來。
鏈接:An Artist』s Impression: Larissa Fassler on Berlin』s Kottbusser Tor — Failed Architecture
出處:http://failedarchitecture.com
比如景觀設計,在現場調研生態公園時,我們會側重實地考察區域位置關係體驗、區域交通特質、自然景觀體驗特徵、場地地形特質、場地及周邊區域內動植物特質、場地周邊用地特徵、人的活動特徵以及現狀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此時,類似場地現狀建築與場地體驗的關係等實地情況,如果有對設計整體存在影響的細節,同樣需要記錄。
鏈接:http://huaban.com/pins/168365290/
出處:花瓣
比如城市設計,繼續老舊街區改造的調研,同學們需要實地調研的過程中重視實地考察區域位置關係體驗、區域交通特質、場地地形特質、場地周邊用地特徵、人的活動特徵、場地現狀建築與場地體驗的關係、以及現狀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此時,類似自然景觀體驗特徵、場地及周邊區域內動植物特質等環節,在現場考察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如果有對設計整體存在影響的細節,要通過拍照或Sketch等方式記錄下來。
鏈接:Masterplan en centrumvisie - Izegem
出處:http://pinterest.com
Highlight:在中期現場調研的過程中,同學們一定要充分認識一項技能的重要性,那就是採訪,以至於我在此將其單獨列出。因為無論做任何設計,我們都需要考慮未來設計的體驗者,我們需要關注他們在現有環境及條件下的現場體驗。場地的狀況、優勢、問題我們都可以非常直接的從空間體驗者口中得出,並將多名受訪者的信息匯總,這將對於同學們依據調研結果制定設計概念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後期調研
而在後期調研中,建築、景觀、城市設計均可使用同樣的方法,只不過在不同尺度範圍內的側重點有所區別。同學們在得到大量關於場地的文字、數據、圖像等基礎調研資料之後,需要依據項目主題進行資料整合,並將得到的最終數據通過圖像化的過程進一步提煉和整理,依此提出主要設計問題,並具體結合場地的限制條件與發展潛力,發展生成設計概念。
鏈接:Diagram
出處:http://pinterest.com
鏈接:Portfolio | Zagopodarowanie terenu | ?lesin | Wielkopolska
出處:http://pinterest.com
鏈接:jasonfosterbutz - Personal network
出處:Cargo - Gallery
鏈接:site analysis architecture?
出處:http://pinterest.com
鏈接:Anthony Lau | Floating City 2030, Layout 1
出處:http://pinterest.com
以上望有用,有問題再問
———————————————————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官方微信(kang-shishi)
如有藝術留學、院校、專業、作品集方面的問題,可私信康石石諮詢
作為一個地方規劃局的小屌,不能贊成更多。現在很多設計單位都設在大都市,來趟鄉下並不容易,所以很多往往很多單位連現場都不到就把方案拿出來了,所以當總規修編的時候看著同濟院浩浩蕩蕩的包了一架飛機做了一個為期15天的調研我們的敬仰之情是如何的滔滔不絕了吧!一種態度,一種責任和碰撞的不期而遇的設計火花
規劃專業,談談規劃的調研吧。
一般規劃的設計都是一個片區的設計。那麼對於這個片區的現狀,比如人口年齡構成,基礎設施現狀,現有肌理等都必須要有一定的了解。為什麼?因為基於現狀的設計才是可能完成的、合理的、好的設計。試想如果脫離了現狀而做出的規劃,必然會罔顧了原住民的訴求、與周邊環境的協調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規劃專業的調研必要性無需多言,但其實我與題主也有些許類似的感受。每次去調研都能感受到兩個問題:1.同行的多數人都是去郊遊的,對於調研絲毫沒有興趣,也沒有看法,導致每次調研的作用都很有限,集思廣益的效果並不明顯;2.即使是那用心調研的少數人,在發現了一些問題或現象後,能做的只是初步思考和如實記錄,並不能在此基礎上提出創見,這就是自己能力所限了。對於第二個問題我覺得還有賴於老師們的指導和幫助了,要靠自己多主動請教。
對於建築設計的調研,以幼兒園為例。幼兒園設計的調研是為了學生能吸取現實中已然實現的項目的合理之處。畢竟設計專業到了作圖之時便只能靠自己的想法。而想法必有其不合理之處,因此需要調研中學到的東西來彌補。題主說可能並反映不到設計中,我覺得不太可能。只要用心看了多多少少都會有作用的,其中多數是潛移默化的作用,而不一定是自己心裡明明白白的幫助。
其實現在網路之發達,實地調研的意義已經不如以前那麼深遠。除非是為了保持建築風格的一致性,否則網路調研,也就是網路搜集優秀案例也堪當大任。作為一隻華中科大建築學的大二生,我也有類似的困惑。之前做過住宅設計,名人故居設計,對待場地的態度最開始的確是按照老師給的任務清單一項項去完成,用ppt展示出來,然後並不能理解這些工作與最後的設計之間的關係。但是有一點,我認為很重要,那就是當你切實地親身體驗場地時,如果有心,你會發現一些只屬於你的感動。我認為,做設計,就是要將這種感動挖掘或者放大出來,可以是一個故事線,可以是某個場景,可以是某些小細節。帶著某種情愫去做設計,慢慢會有新的體會,做調研也將不僅僅是交差。
你的需求決定了建築的功能,然而建築的功能決定了建築的形式。調研的主要目的就是去詢問你的需求,發現所處區域的問題,根據你的需求我們來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把你的要求,需求的發展量考慮在內,然後規划具體的功能。這也是建築為什麼是一個體驗的過程,而不是憑空的想像。
推薦閱讀:
※人人網上關於建築的資料,圖片有哪些?
※如何理解國內的「監理工程師」與FIDIC中的「Engineer」的區別?
※為什麼我在VFS里渲染出來的ZDepth圖是全白的?
※適用建築的畫圖渲染的筆記本那個比較好?或者您現在正在用什麼?
※建築書籍應該要怎樣閱讀才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