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醫療制度那麼好,為什麼海外華人依然攢病回國看?
甚至加拿大這種免費醫療聖地的華人,都會等著回國去自費看病,為甚?認識的人里有好幾個。並不是大款,收入放在北上廣也只是小白領水平。
加拿大華人醫生很多,不存在語言障礙。
每年都有很多中國人選擇到美國看病,同時也會看到每年很多海外華人回國看病。其實不只是中國患者選擇到美國看病,更多去美國看病的是中東富豪和俄羅斯富豪,還有很多亞洲國家的富豪,如三星的創始人、國內的潘石屹、王石等。那麼為什麼每年還有一些華人回到國內看病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華人的保險意識比較差,很多在國外生活的中低端的華人認為自己不會得病,所以沒有購買醫療保險。這樣一旦得了病,很難支付美國的醫療費用。所以他們會選擇回國來接受低價格的服務。這就是你會看到一些華人回國看病,但你永遠看不到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等回國看病的原因。
2、加拿大等一些高福利的國家不論貧富都要公平排隊看病。在加拿大特彆強調醫療公平,絕大多數的醫院都是公立醫院,對公民完全免費,但是不論億萬富翁還是清潔工、不論總理還是平民都必須一視同仁地先來後到式地排隊。而且一個ct就可能要派上幾個月。這樣著急的華人就有兩個選擇,高收入的選擇去美國看病了,低收入的選擇回國。
3、還有一些華人在國外沒有親人陪同,所以回國有家人照顧。4、另外一部分華人回國希望接受中醫藥的治療。世上所有事情都是等價交換,沒有單方面佔盡便宜的好事。奇怪的是,沒出過國的中國人大部分不相信這一點,以為只靠對政府撒嬌就能享受既便宜又好的商品和服務
現身說法,坐標香港新界,嚴重頭暈嘔吐,今天去掛耳鼻喉的號,預約到了明年(?_?)國內的朋友們你們就知足常樂吧,看看國內,我這種嚴重程度的會給你拖超過兩天?萬惡的資本主義啊,還是社會主義好!(? ??_??)?
大家都在說貴和慢,其實還有一點就是經驗。國內醫生的經驗遠比國外豐富,因為每天面對的病例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對於一些普通病來說,治療手段國內外一樣的話,醫生經驗越多越好啊。就像食品科學系畢業的大學生,可能炒土豆絲還是沒他媽炒的好吃。
兩個字:排隊
不排就一個字:貴
加拿大不知,美國有幾個親戚朋友,有病就回國,每次回國總是買一堆葯往美國帶,有一次一個親戚算了一下,來回機票,加上醫藥費,還賺很多,首先,美國醫療基本靠保險,保險費每人每年貌似在6000美刀左右,如果沒買保險,那完了…相對美國中產階級都是天價,而且買保險人家也是要查你家三代病史的,有病史,不好意思了…
在有保險的情況下得病面臨的問題就是:等…用他們話叫預約,一般運氣好一個星期內,到了檢查,檢查結果…更糾結…不同部門,資本主義國家,不同部門也是外包給不同公司的…
好了,檢查完成,開藥,報銷問題來了…
還有就是,國內一個大醫院上班的專家,挂號費一般最多幾十塊…美國這是不可能的…還有個糾結的,給他們打電話也是收費的
,最後恐怖點的就是經常有人等死……
以上是對朋友描述的簡單總結…看來都有代價
目前全世界醫療系統效率和性價比最高的就是大陸,唯獨比較坑醫護人員。。。
坐標歐洲,專門回國看過病的人來現身說法。朋友說這問題適合我回答,特地讓我來回答的(笑給大家捋一捋我這裡看病的流程:1. 預約社區醫生,基本上第二天、第三天都能預約到。2.由社區醫生診斷是否嚴重,是否需要拍X光片,做B超、CT或預約專科醫生。3.預約拍片、B超、專科醫生大約需要10天—2個月不等。4.由專科醫生診斷是否需要繼續接受治療、手術等等。
5.如需安排手術,則要再約幾次時間,一次給專科醫生,另一次給麻醉師,做完以上這些步驟大概過去快半年了。看完麻醉師後,醫院會在手術前一個星期通知病人。
好了,流程說完了,說點細節。一般這些社區醫生的經驗並不十分豐富,我曾經被誤診過幾次,都是看起來年紀頗大,有過至少十幾年行醫經驗的醫生。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因為慢性腸炎導致的頭痛,醫生只開了止痛藥讓我回去吃,直到2周後病發緊急入院。一開始是在南部的一家小醫院(那個地方只有北部有大醫院,然而當時我住南部)接受檢查,拍過X光片,照過CT,驗過血,醫生說我可以能是肺炎,檢查完之後說沒多大問題就讓我回家了......我爸不放心,因為我媽就是被那個醫院給坑過,然後非要我往北部的大醫院跑一趟。現在非常慶幸我爸當時做的這個決定,不然我現在還能不能在這裡打字都不知道了。去了北部大醫院,在急診挂號排隊的時候,突然發高燒嘔吐全身無力,醫生就先把我拉到病房去,按了肚子說應該是腸炎(那個醫生看起來最多才30啊,經驗比那些社區醫生豐富的多,大概是因為大醫院每天來來往往太多病人)又檢查了一遍,做了B超發現真是腸炎,差點要開刀,最後就是住院10天,把病給治好了,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複發過。手上的腱鞘囊腫動過2次手術,一次是在國內,一次在國外。在國內花了3000軟妹幣,第一天去看醫生,第二天就動了手術,應該是實習醫生動的刀,本人高度近視,當時又打了麻醉,腦子比較混亂。但是傷口縫合不錯,傷疤也恢復的好。半年後複發了.....第二次在國外花了半年時間預約才動了手術(就是我最開始說的流程),動刀的是一個50多歲的老頭,手術過程非常順利,拆線的時候一直在和護士吐槽,這傷疤縫的真特么丑,你看看我上面那刀也是因為腱鞘囊腫,縫得多好看。2個月後複發了.......老子白挨了2刀!(╥﹏╥)按照我這邊國外一個學醫的朋友說的話就是,其實很多病人初期就馬上接受治療的話,很多病都是可以治好的,很多病人都是被硬生生拖死的。所以很多華人都願意回國看,國內的醫療比國外好得多。在國外想要像國內一樣看病快,只能每月支付額外的醫療保險(具體金額看各保險公司和套餐,一般50€—100€不等),很多套餐裡面不包括CT、X光片之類的檢查,也不包括手術費用。假如在私人醫院動個手術,費用相當昂貴,一個B超檢查大約需要80—100€左右,手術費用得看具體是什麼手術,像一個小小的腱鞘囊腫手術最起碼要300€+,其他的大手術的話,如果不回國看,要麼被拖死,要麼被貴死。
大概的情況就是這樣啦~如有疑問再補充。你,在加拿大待過么…
知道醫保費用…和那個只要你還沒死就要排的隊么?還有那個要死的葯價么?
加拿大華人醫生很多麼?那種免費的公立醫院裡?
舉個例子吧,我朋友的室友(我朋友和她室友都是妹子),去滑雪摔傷,右手骨折,疼的要死,去排醫院急診沒讓進,醫師說她要排隊。她很不服氣但是還是去排隊了,結果發現隊伍里幾乎每一個人都比她嚴重,感覺都快死了…於是她,忍著骨折的疼,等到凌晨3點……
私以為所謂免費醫療最大作用就是欺騙某些毒菜國家的民眾,給他們民主榮光的幻想。
我國醫療是tg政府最沒得黑的地方…加拿大的醫療體系尊重平等。就是窮人和富人都一樣享用平等的醫療資源。所以沒有私立全科醫院。全民醫保。需要手術或看專科,窮人富人一樣需要等待,排期。個人不覺得這樣好,因為導致了排期時間很長,耽誤病情。不管什麼人,想多花錢儘早醫治,只能出國。另外,醫生雖然學的多,但是臨床經驗肯定沒有國內醫生多。國內醫生每天看多少病人,而加拿大醫生呢?根本不能比。所以經驗上肯定欠缺。雖然醫生行業注重先進的技術和學歷,但是臨床經驗也是不可缺少的。
先問是不是,再來問問題。
高端人士緣何青睞海外就醫?
我有一好友,加拿大白人。滑雪時不慎從山頂滾下,重傷,多處骨折。但是不捨得叫救護車,所以在轉移至醫院途中因施救不當而死。叫救護車要800刀。這是我這朋友捨不得花的錢。
中國現在已經全面超越西方了。醫療、治安、飲食、消費、教育,哪點不比西方好?
質子治療頭部斜坡脊索瘤,圓夢在他鄉!-搜狐 通過案例說,有些病症確實去海外醫治效果更好,但是很多時候海外並不像國內那麼方便讓人適應,根據病情的輕重應作出合理選擇,既不要耽誤最佳治療時間也不要耗費不必要的金錢。但有病趁早治一定是對的。
就按照加拿大的醫療來說,因為是免費醫療,加拿大的醫生收入不像國內那麼浮動,所以醫生的工作積極性不如國內醫生。你去看病,他是愛答不理的,甚至不會主動讓你去做檢查,因為他開的檢查單不論多少就是這些收入,他何必操心。有些病人自行拍片之後讓醫生看,醫生也就是簡單看看。再舉一個親身經歷的例子:有一個人手指被機器絞斷了去急診室,結果得到的答覆是挂號排隊,按順序來。這種情況在國內是不太可能出現的。免費醫療在有效制止了醫療腐敗的同時也會產生以上所說的矛盾,這也大概是海外華人大病回國看的原因吧
好!個!屁!/(ò.ó)┛彡┻━┻(╯°□°)╯︵ ┻━┻┻━┻ ︵ヽ(`Д′)?︵ ┻━┻
去年得水痘,
在有初期反應的時候我去醫院掛了急診,等了五個小時,看病三小時,醫生說沒有啊你沒事,你可能是過敏了將信將疑的我回家了
三天後,發燒了,身上開始大規模起痘了,我喉嚨里長滿了水痘,掛了急診,
從晚上九點等到了凌晨三點,終於見到了醫生,醫生說哇,你得水痘了,你這個年紀得水痘的我第一次見到,我去查查怎麼治!然後把實習生叫來圍觀我我忍著心裡滿滿的mmp被看了倆小時凌晨五點
醫生給我開了葯,讓我拿著單子明天早上去買我癢的睡不著,早上九點下樓買葯(藥店九點開門)之後,
每天看b站,睡覺,泡水裡止癢好了之後,查了百度,
其實我初期的時候吃藥或者打點滴屁事兒沒有,現在我留了一堆疤,新陳代謝不掉只能醫美枉我青春期都不長痘的額頭現在滿滿的痘疤還老子白凈的臉蛋兒啊!!!另一個例子
有一段時間final複習傷了眼掛了號,等了三天,終於見到了醫生我說醫生我乾眼症我心裡很清楚,我得了乾眼症,因為我在國內醫院確診過輕度乾眼症
醫生說
不不不,你應該是眼睛過敏了給我開了滴眼液我滴了幾天,越滴越疼
停葯,然後早睡早起,每天熱敷,堅持眼部按摩,終於有了好轉今年回國一查,就是乾眼症,被折騰成中度了另一個例子
有次吃魚魚刺卡喉嚨了卡的不深,就是沒鉗子不好拔經驗豐富的我沉著冷靜去了急診說我魚刺卡喉嚨了,有鉗子嗎,我自己拔就好了護士說我們這兒沒有那麼長的鉗子,也沒有拔魚刺這種操作然後我就回家了之後用盡各種辦法,我放棄了掙扎我實在餓的不行吃了點蛋糕發現魚刺沒了這就是我在加拿大的三次就醫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