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沒有像樣的相機工業?
諸如海鷗、鳳凰之類都去哪兒了?就不能有自己的單反、旁軸、鏡頭嗎,說句不好聽的,哪怕山寨也好呀
海鷗鳳凰從相機製造變成了相機維修,但是工業體系也不復存在
詳細原因很複雜:市場化大潮的衝擊,還有相機業全面的電子化
80年代海鷗的單反確實是山寨美能達,因為當時的相機結構相對簡單但是之後相機全面電子化,一部相機需要光學,電子學,機械學等多種學科的全面協作和配合鏡頭不再只有鏡片,還有馬達和傳動器,機身不再只是一個密閉的鐵盒,而包含了光敏元件和一個強大的CPU.以佳能為例子,光 CPU就換了5代。這讓拆開仿製這一傳統的手段幾乎失效:首先,你要山寨出自己的CCD,還要山寨出自己的CPU。即便是山寨出了這兩樣東西,鏡頭也是很難被山寨的。為什麼佳能和尼康牛逼?因為人家有龐大的鏡頭群。為什麼萊卡哈蘇牛逼?因為人家有牛逼的鏡頭檢測制度。買相機不只是為了那個鐵盒子,很多時候還是為了後面龐大的鏡頭群。買Canon的鏡頭,你可以享受大三元,小白大白胖白等等一干粗長黑的牛逼傢伙,什麼?你買的是Kanon?那你就一輩子跟著kanon的一眾細短軟去過吧。或者更糟,這個山寨廠商幹了一票就消失了.......
即便到了今天,國內廠家仍然不能自主生產數碼相機,更不要提單反和旁軸。(啥?你說愛國者?你先看看中國能不能自己製作CCD或者CMOS再說)另一方面,相機行業不像其他家電業,需要非常長的技術積澱,磨玻璃這種活兒可非一日之功。萊卡和蔡司都是百年老廠,佳能尼康也有七十多年的歷史了,即便是索尼這樣的大公司,在收購了美能達之後還是對於追趕CN兩家感到力不從心。以80年代後浮躁的天朝市場,讓他們花幾年時間去磨一塊鏡片?做夢吧。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到了當年的經濟體制。
在海鷗鳳凰兩廠輝煌的時代,我國還是計劃經濟體制,大家都是吃大鍋飯的。
這個時候,有許多地方設廠加入照相機製造行業,但是大家都不會,於是就要向海鷗鳳凰兩廠「學習」。之所以在學習二字上打引號,是因為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根本不是學習,明顯是搶飯碗的。
比如說題主開了個相機製造廠,所有的生產線需要海鷗或鳳凰來指導建設。建好生產線以後如果出現問題,海鷗鳳凰要無償派工程師前來排除故障並且指導工作。看到海鷗鳳凰出了新產品,你也可以無償要到所有圖紙和技術資料,如果還是生產不出合格的產品,依舊可以找這兩個廠家的工程師來指導工作。
於是,海鷗和鳳凰拼死拼活弄出新產品想要搶佔市場,結果轉頭就要無償支援自己的競爭對手。這TM純粹是玩人么!於是兩個廠家開始混日子,混到死。
本來這兩個廠家的東西就不怎麼樣,當年海鷗有一款產品出口很多台,出口創匯連創新高。結果鬧了半天人家買回海鷗相機根本不是為了拍照,只是因為海鷗外面的鐵皮質量好,這貨把鐵皮一扒回爐重煉,剩下的就都當垃圾扔掉了。(這是江湖傳言,真實性大概在百分之七十吧)
膠片機機械時代,國內的相機製造工業剛剛起步就被扼殺了,而自動時代就更沒法追趕了,以當時國內的技術,怎麼能把馬達做到鏡頭裡面?說白了,就是精加工技術不行,做出來的東西公差太大,現在都是這樣更別說那時候了。
到了數碼時代,國內就更不行了。最開始是硅晶圓加工技術不如人家,現在是光刻機做不出來。連CPU都搞不定,更別說其他的部件了,而且到現在依舊無法解決對焦馬達問題。
沒有技術積累,研發成本高,批量上去之前,生產成本也高,品牌溢價又低,結果就是差不多甚至更高的價錢性能還比不上日系,總不能要求大家都用情懷買相機。柯達不也死了么,嘆氣。
以歐洲的萊卡、利圖、飛思等為例吧,你以為他們都是大公司?高性能CCD和CMOS設計和生產工藝確實不容易,那從KODAK或DALSA買來啊,然後做系統集成,鏡頭快門等難度沒那麼大,實際徠卡利圖飛思等公司規模很小。
不要神話他們,都什麼時代了?以中國如今的國力,有能力做出同等產品的公司實在太多了。高性能大幅面CMOS、CCD國內確實沒這個實力去做,那為什麼不能從KODAK和DALSA買?波音自己也做發動機?。為什麼沒人做?這個主要是投入產出比的問題,國家是不會投資做這類民用產品的,只能是民營企業去做。酒香也怕巷子深,花了1億去研製,估計還要花5億來做廣告,再花4億來維持若干年內的生產、廠房、設備、開發生產營銷人員工資等問題,還不能保證盈利,私企項目都需要盈利,於是,就沒人做這件事了,如此而已。
1、沒有技術積澱,新技術的投入需要很多的資金和時間。日本的光學企業,很多有近百年的歷史,有些甚至是從明治維新時代開始學習西方尤其是德國,堅持技術立國。中國真正意義上的近現代的光學,也就30年的歷史,技術也是山寨、模仿、抄襲,鳳凰、海鷗、華山、珠江等老一批光學企業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一改革開放,基本上都消失了。而國內的環境,各方面的政策、稅收等並不適合技術研髮型企業的發展(現在地產行業、金融行業來錢很快,誰還去搞技術研發),缺少技術立國的基礎。2、光學行業是高新技術產業,對產業環境、人才、技術、資金、要求非常高。前面幾位說道了CCD、COMS技術,這是其中一方面,工業設計、材料、電子元件、金屬精密度、模具等等,是整個產業集群的規模化體現,目前國內基本上這個行業都是空白,能磨個鏡片的都算不錯了(據我了解,作為國內光學第一的鳳凰光學現在的主業是給日本光學企業OEM鏡片和鍍膜,相機已經停產了)。而且鏡頭馬達、鏡片、對焦系統、成像記錄系統、防抖技術等等,無論哪一方面都不能缺少,國內在這塊沒有哪家企業能勝任其中任何一個模塊。3、國民心理。光學產業非常尖端,需要很長時間研發,國人多數比較浮躁,沉不下心來真真正正地研發牛逼的技術。有句話說的好:中國人對不能馬上變成錢的東西都不感興趣,多少也道出了國內光學產業的發展現狀:10億做地產,幾年翻一番。搞技術,搞不好十億還不夠買設備,而資本本身是逐利的,所以不搞技術研發也是情有可原。4、知識產權方面保護不夠,你研發得技術,別人拿去稍微以改,就成為別人的技術,到頭來研發的人只能委屈無奈氣憤的吐血了(這塊騰訊是模範:你創新,老子抄,仗著用戶多,乾死你)。同樣,在光學領域,專利上萬幾十萬,辛辛苦苦研發一套對焦防抖系統,轉眼被人山寨甚至克隆了,空歡喜一場,搞不好還要破產,政策和市場的風險太大。5、市場秩序的混亂。社會市場經濟,畸形的經濟體制。國企和民企在市場地位、政策支持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真正要做技術創新的還是要靠民企,但是民企做大後,國進民退,死一片甚至是全陣亡。很多民企有資金,也可以找到人才,但市場政策一變,他們甚至就無聲的消失。光學企業如果要靠國企,基本上是沒戲的,天生有ZF做乾爹,不愁吃喝又怎麼回去研發技術呢。————————————————END——————————————————————————其實原因真的有很多,甚至可以整理出一篇上萬字的論文來,但是主要的還是這些
推薦閱讀:
※為什麼日企壟斷了大部分的單反相機市場?
※婚禮攝影中的器材重要度如何?作為結婚的新人,在選攝影的時候需要在這方面了解哪些內容?
※求推薦一套適合初學者學習的攝影教材或教程?
※可以用ps等高級後期修圖軟體取代單反相機嗎?
※手機攝影就不叫攝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