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76(23.98)FPS 和 24 FPS 有什麼區別?


謝邀,大概談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從制式說起,PAL和NTSC的不同,NTSC是最早發明的版本,誕生於美國,在美,加,日本,南亞被使用,PAL則誕生於德國,是中國,歐洲使用的制式。傳統電視一般都被無腦認為是30fps(Frame per second),意思即每秒30張圖片連接而成的動態圖像,綽號碼率,等等。但實際上電視圖像的傳播碼率不是30fps,而是根據PAL和NTSC的不同分別為25和30。電視傳播中每張圖片分為奇偶兩場,因此如果計算場率的話,PAL和NTSC分別是50和60,但實際傳播中,PAL制式下,電影一般使用24FPS來代替PAL中的25FPS,同時表示著片源的恆定碼率,但實際上PAL制式的傳播卻是25FPS的,所以PAL制的DVD會把速度提高24/1(片源是24張圖片一秒,但實際上一秒播放了25張),同時音調變高

而NTSC後來改進了顏色制式信息,當這種改進被採用時,會讓24FPS的片源延展到29.97,如何做到,通過3:2 pull down 演算法,在5幀中映射實際的4幀,所以24FPS的片源映射到NTSC中是整30FPS,但是在錄製片源的時候,錄影帶的速度會比Betacam(sony廣泛被應用的一種數字格式/產品)慢0.1%,因此用30fps來拍攝,NTSC制式播放時就是29.97FPS,而NTSC電視下的直播碼率都是直接設定為29.97,(因為不用換算速度差),23.976FPS也是根據這一原則換算求出的,大家可以算算,30對應29.97,那麼24FPS的片源對應的呢?就是23.976FPS。

這兩種FPS對應不同制式下的不同用戶,就是這樣


題主問的是23.98 fps和24 fps有什麼分別,根據前面幾個回答,我默認理解為問題是想問:為什麼有23.98 fps這個幀率而不是直接的24?

@百合控 在評論里提到了,這個是因為防止串擾,的確如此。前面一個匿名回答給的wiki網址裡面有較詳細解釋。

回到廣播電視的模擬時代,信號的制式主要就那幾種:

NTSC: 主要是美國的信號制式,幀率30 fps,實際傳輸中,一幀frame會分為2場來表示,也就是是60i,傳輸時,信號60Hz

PAL: 歐洲制式,中國也是採用的這種制式,幀率25 fps,即50i.

此外,電影工業中,因為人眼對24 fps的圖像即可認為是連續的,電影成本膠捲成本也是成本,所以一般就固定24 fps了。

ok,至此,我們熟悉的幾種幀率都出現了(24fps, 25fps, 30fps以及50i, 60i)。

回到問題,為什麼會有23.98這種奇葩的數字存在。這其實是在23.98(24000/1001)之前還有一個對應的幀率29.97(30000/1001)

NTSC制式其實原本在黑白電視(luma分量)的時候,確實是幀率30fps/60Hz的,早期電視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加入了色度(chroma)分量後,問題出現了:

色度分量的子載波是和原本的亮度分量調製後,兩個頻率不一致會導致產生拍頻,而最終的解決方案是將幀率改為30000/1001,也就是29.97,這樣會大幅降低產生拍頻頻率。

PAL制式(Phase Alternating Line)的因為是逐行倒相,似乎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太確定,歡迎補充)

而23.98fps 是伴隨著怎樣將24 fps的電影轉為NTSC信號出現的。

具體可以參考這個Cinema Tools 4 User Manual這個頁面:

也就是24 fps的電影要逐幀轉為29.97 fps的NTSC的信號時,需要進行一個3:2 pull down

將每4幀轉為10場,也就是5幀,這樣如果是24fps的電影,就可以轉為30fps的信號。那麼現在既然NTSC的信號是29.97fps,所以我們也需要將24fps的電影轉為23.98fps。

怎麼從24fps轉為23.98?

很簡單,可以直接認為這就是23.98,誤差及其微小(比如從24 fps的電影轉為 25fps的PAL制式也是如此,它們誤差4%,也就是放映時會快4%)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儘管誤差及其微小視頻放映速度我們並不care,但視頻流和音頻流的音畫不同步的問題卻是值得注意的,也就引入了時間碼的概念。為保證時間碼正確,需要drop某些幀。樓上給的wiki鏈接就是說這個的

SMPTE timecode - Wikipedia

——————————補充

我答完之後看了眼話題分類,感覺題主是用final cut studio在想輸出格式的問題....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是24fps 只是電影用,pc用,不用考慮兼容性

23.98fps給DVD、廣播電視用,但是PC或者什麼其他都會支持的,用這個最安全。


槽點滿滿。碼率是碼率,畫格是畫格不要混為一談。本來不想回復的,結果這玩意居然在第一頁。結果我特地註冊了個知乎號……= =b


數位的攝影機必須符合電學頻率的問題,因此它設定的比較精確。例如:使用 60 Hz 的地區,影片的基本格數是 30 fps。實際應用在影片上的頻率為 59.94 Hz,精確的影片基本格數是 29.97 fps。同樣的在數位時代的電影攝影機,必須要精確的符合電學上的規範,所以才會有 23.976 fps 格數的設定值。

在歐洲與中國大陸所使用的電力採用 220 伏特、50 Hz。因此應用在 PAL、SECAM 系統下的電視,基本的格數是 25 fps。當然他們的電視所採用的精確格數就是 24.98 fps,這跟我們所碰到的問題相同。

台灣地區現行的電視播放系統仍舊是 D1 NTSC 規格,因此播放的格數是 29.97 fps。無論是用底片或者是數位的攝影機,在後製工作完成後,都要轉成這個規格。幸好現代的主流剪輯、效果軟體都很聰明,只要輸出的設定正確,軟體都會自動的在背景將影片經由 2:3 Pulldown 技術,將影片播放格數轉成 29.97 fps。至於歐洲與大陸地區所使用的 PAL、SECAM 也有 2:2 Pulldown 的技術支援,可以將拍攝的格數轉換成電視播放的格數。


24000/1000 = 24

24000/1001 approxeq 23.976

就是說,在單位時間裡播放24000幀。

至於為什麼有的「單位時間」多了1秒鐘。大概是有什麼歷史遺留問題吧。因此這個回答並不完整。

但是什麼「慢0.1%」再回頭從24算23.976顯然是不對的。這個叫「附會」。


推薦閱讀:

哪個視頻剪切軟體適合win7系統?
如何製作出像梨視頻中這樣的短視頻?
如何評價萬興神剪手這款軟體?
我正在嘗試自製MV,能分享一下大家做視頻的軟體么?
如何自學視頻剪輯?

TAG:視頻 | 視頻剪輯 | FinalCutStud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