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的角度如何論證動物「能夠感知」痛苦?

「感知」(sentience)具體是指什麼?痛苦究竟是什麼樣的體驗?(即什麼是痛苦?)「能夠感知痛苦」的動物具體有哪些特徵?


沒有痛覺神經的動物會不會覺得痛,比如蝦被丟進沸騰的水中,有很多科學研究報告想要證明各種結論,但一直沒有定論。這個問題之所以引起注意,是因為有的動物保護主義者覺得蝦會痛,反對生煮蝦,甚至反對吃蝦。

持對立意見的人通過科學研究,試圖證明蝦不會痛,主要的理由是蝦沒有大腦,和昆蟲一樣由神經節(大約十萬個神經細胞)構成神經系統,因此這個簡單的神經系統不存在對應於人的痛覺神經機制。殺死蚊子或蒼蠅時,會關心牠們會不會痛嗎?好像很少人在意這個問題。同樣的道理,我們大可不必庸人自擾,不必擔心蝦會不會痛。

那麼魚會不會痛?魚類已知有微型的中樞神經系統,也有某些狀似痛覺的行為反應。然而魚會不會痛,這點尚在爭辯中。許多研究認為魚類沒有新皮質層,也沒有類似哺乳類的 C——神經纖維和A-delta神經纖維,因此沒有類似哺乳類的痛覺。而狀似痛覺的行為反應難免只是從人類角度的解釋。以此類推到其他感覺,魚類是無意識的生物。

《科學美國人》在2009年有一篇報導,認為魚可以有意識地經驗不舒服。普渡大學的Joseph Garner 做了一個實驗,他將金魚分為兩組,一組注射生理食鹽水,另一組注射嗎啡,然後將牠們放入高溫(但不至於傷害金魚)水箱中,再撈出來置入常溫水箱。觀察兩組金魚後發現,注射生理食鹽水那些金魚會盤旋在水箱中某一定點,而注射嗎啡的金魚則游來游去,看起來十分放鬆。迦納認為注射嗎啡的金魚在熱水箱中沒有感受到不舒服,因此沒有驚嚇反應,另一組金魚則以盤旋在定點顯現出它們的驚嚇與不舒服。這是不是可以證明金魚有不舒服的感覺?

當然,也有不同的觀點:螃蟹蝦類有沒有痛覺神經,他們被蒸熟的時候會很痛苦嗎? - 知乎

那麼關於「感知」這件事呢?我們拿鱷魚來舉例。鱷魚一身厚厚的「盔甲」讓人印象深刻,一般人會覺得鱷魚的皮膚感覺一定很遲鈍,因為鱷魚在粗糙的河岸及危險重重的河底遊走,一身「盔甲」正可用來保護身體。然而鱷魚皮膚的觸覺出乎意料地敏銳,是動物中最敏銳的物種之一。事實上在那身厚「盔甲」之上,布滿了小小的圓形凸起。在這些圓形凸起內有很多觸覺感應器,帶給鱷魚對震動的超級敏銳度,甚至於比人類的指尖還敏銳。研究指出,鱷魚的觸覺相當傑出,讓它們可以偵測獵物於水中的移動,也可精確偵測獵物位置,更可以有效地協助處理在口中的獵物。由此可見,鱷魚至少有觸覺的現象意識,或許也能反思過去與當下的感覺經驗,不過它的時間框架應該也相當有限,所以沒有明顯的時間感,不會有意識地回憶過去或想像未來。對過去經驗的記憶通常會牽涉到特定時間在特定地點有過某經驗。

如果某一物種的時間框架很窄,其時間感只能往過去延伸一點點,那麼任何超出時間框架之外的過去經驗,因為缺乏時間向度的標記與排序,涉及特定空間的記憶會亂成一團,根本無法形成情節記憶。

過去有些研究認為只有人類有能力形成情節記憶。但情節記憶不是有或無兩種可能而已。比較好的說法是:一個物種的情節記憶與其時間框架之寬廣度成正比。人類的時間框架是所有物種最寬廣的,因此情節記憶可以貫串數十年;其他靈長類的時間框架次之,哺乳類再次之。家裡飼養的寵物貓與狗,也有一定的情節記憶。貓狗的時間框架畢竟有限,它們的情節記憶就不如人類的清晰且有邏輯。我們會編纂自己的故事,活在長長的記憶中,活在個人歷史中,也能外推過去的記憶到對未來的想像與期待。

因為我們的時間框架很長,我們從來沒活在當下,也從來沒有真正感受當下的無憂無慮。我們的現在永遠被過去的記憶和對未來的想像所「污染」。演化上越低階的動物時間框架越短,越活在當下,活在當下的世界是具象且充滿感覺知覺的世界。貓狗的世界相對於人類而言,可說是活在當下。它們比我們短少的不是感覺或情感,而是那長長的記憶和招致挫折與痛苦的未來「展望」,比我們快樂多了,不過這是構成自我意識的基礎,也是文明可能的原因。


從哲學的角度來說,感知是指某一客體所能理解的外在刺激。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說,感知是神經細胞集群構成系統後的高級宏觀表現形式。

直接的說法,感知這東西,你懂的是吧。對了,就是那個。

痛苦是一種感覺,它和機體受到侵害或機體受到侵害的記憶直接相連。人們進化出痛覺就是為了建立起一種預防機體受到侵害的機制(痛覺喪失的人出現烤火把腿烤焦了都不知道的例子有不少,沒有了痛覺,我們對當前世界的適應性會顯著減弱)。痛覺比觸覺的傳遞要慢,用針刺破你的手指,你先感受到的是手指被刺破,隨後才感覺到痛苦。人們怕痛,不是因為痛很痛,而是因為痛覺和掌管負面情緒的大腦功能區有緊密聯繫。那些沒有這種聯繫的人(變異)對於痛苦的耐受能力要比常人強很多。

能夠感知痛苦的動物:從廣義上來講,任何能覺察對身體不利的刺激並能做出反應的生物都能算是感知痛苦。(具有的特徵就是擁有對不利刺激的生理反應機制)

從狹義上來講:生物感知痛苦的能力隨著與人類親緣關係的疏遠而降低。因為「痛苦」由人類定義。

那麼我們可以說猩猩比牛更能感受痛苦,牛比鴨嘴獸更能感受痛苦,鴨嘴獸比青蛙更能感受痛苦,依此類推。


感知這個詞太大了。要看如何用科學的方法去界定。沒有界定什麼叫感知,那如何評論動物是否能感知痛苦?這裡當然不要隨便從詞典搜一個解釋什麼叫感知,而是需要一個「科學的界定」。

那麼如果不界定,隨意講的話,首先說,具有神經系統的生物,都可以算能夠感知痛苦。

那麼還有一些情況呢,比如一些單細胞的生物也可以自主地從鹽水游到清水裡(初中生物課本就接觸過吧),這算不算一種感知呢?雖然它不具備神經系統,但是它依然實現了感知並且做出了相應的行為。


人類被稱為高級動物,你現在知道你怎麼痛苦了吧。


這個問題好難啊,首先痛苦的表現形式很多種,人也是動物,而有的人痛苦時是流淚,有的人抽煙,有的人沉默,有的人自殘,暴力,等等。而動物,我知道的有流淚,哀嚎,還有絕食之類的,要真從科學角度,估計是身體什麼激素變多,或者減少,就像興奮和荷爾蒙那樣的道理。並不是專業的,嘿嘿只是我個人看法。


個人覺得題眼在於感知,而不是感受。我覺得可以粗略把痛苦等同於,不自願處於相同的經歷狀態。至於感知和感受兩者的區別可能在於感受是感知的前提,並且感受處於比較低級的狀態即並沒有意識到痛苦的普遍存在性,簡言之,感知要多了一個意識上的抽象再識別的過程。能夠感知痛苦的動物具有哪些特徵,很明顯的是,能主動迴避某種過程傾向,比如搞個大新聞。


感知就是能感受到吧,比如你拿刀劃破手指頭會痛啊,你拿刀殺豬豬會叫啊,它不是爽得叫吧,肯定是疼啊。。。


痛苦應該可以說是生物本身想要避開的不想要的。所以如果動物做出躲避的反應,應該可以說明感覺了痛苦。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同仁堂購買1500公斤穿山甲片?
歸真堂因為活取熊膽上市 IPO 受阻,是否應該?為什麼?
如何為「身為動物保護者卻不素食」爭辯?
怒江小水電10年後復活,這裡頭有經過環境論證嗎?
《海豚灣》播出後日本海豚生存情況有改善嗎?

TAG:心理學 | 動物保護 | 寵物飼養 | 動物 | 神經學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