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為什麼選擇小麥和稻米作為主食?

其他食物,如「肉」、「水果」、「蔬菜」都可以直接食用或簡單加工就可以食用。但小麥和稻米都屬於直接食用並不可口的食物,它們是如何成為人類主食的?

我的猜測是:

1、猿的時代穀物就已經是主食了!那麼可以刨根問底的問問為啥猿的時代就是主食了?

2、容易生長,產量大,容易尋找!


呃,,,據我所知原始人是吃肉、漿果、蘑菇等,,,

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的主食是肉、魚啥的。

稻麥也不是一開始就成為主食的,直到今天還有地方把玉米、豆啥的當主食。。

主要是因為產量和貯藏的原因,稻麥能在有限的耕地提供大量的高質量的碳水化合物,且便於貯藏,水果不能提供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而且收成也不如稻麥,也不利於存放,還容易招蟲害,顯然不適合作為主食。


以下部分是我閱讀《王朝的家底》做的筆記,看起來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

小麥:秦國崛起,文景之治和農民起義

小麥的故鄉在西亞,在距今3800年前經由新疆傳入我國。由於我國北方是溫帶季風氣候,春季較為乾旱,而小麥更適應地中海氣候,剛來時「水土不服 」,有了大規模灌溉,保證水分充足之後,產量才把粟遠遠地拋在後面。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地處西方,最早接觸小麥,而且渭河沖積形成的關中平原很適合種植小麥,當時的國家力量也發展到能夠組織大量人力來興修水利(鄭國渠)。所以後來秦國有實力連年征戰,最終一統天下,是有充足的物質基礎的。

後人評價文景之治,大多歸功於戰亂平息後政治穩定、皇帝以身作則勤儉持家、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等因素。這些解釋固然都有道理,但我們應該關注更為主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小麥的廣泛種植。

(鹽鹼化)種小麥的地區,不論是關中平原,還是後來華北平原的一些農耕區,農民們不得不連年耕種,最後讓土地陷入萬劫不復的鹽鹼化境地。大批農民失去了穩定的糧食收入,揭竿而起就不可避免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次導致王朝覆滅的農民起義,都發源於小麥的種植區,比如西漢末年的綠林赤眉起義爆發于山東莒縣,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爆發於河南洛陽,北魏末年的六鎮起義爆發於河套地區隋末的農民起義爆發于山東、河北、河南,唐末的黃巢起義爆發于山東,明末的李自成起義爆發於陝西米脂……這些起義的導火索可能各不相同,但背後都有士地鹽鹼化的黑影。

水稻:唐宋盛世,經濟重心南移

和小麥起源於狗尾巴草類似,稻種也來自先民們對草類的篩選。不過對於江南地區的先民來說,他們當時主要以打魚為生,每天享用海鮮大餐,多麼愜意!而種水稻是非常辛苦的事情,他們其實並不太在意稻米做為食物的充饑功能,而是喜歡把稻米放入陶罐中發酵,獲得美味的酒。當時食物來源豐富,人口又少,嘴饞也許是遠古先民們種水稻的最初目的之一。

在小麥無力養活中國人民的關鍵時刻,古代越南人民向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們「友情贊助」了一種優良的稻種——占城稻。占城稻原產越南中南部,宋朝時期那裡是占婆古國的勢力範圍。占城稻只需百天就能收割(早熟),適應能力強,耐旱。宋朝時出現的二熟種植法,直接激發了人口大爆炸,特別是南方地區。

唐朝鼎盛期人口5000萬,而12世紀宋徽宗時期超過了1億,南方人口超過了北方一倍,自古以來北多南少的局面徹底扭轉了。從北宋時期開始,經濟中心就從黃河流域過渡到了長江流域。

小麥統治糧倉的時期,如果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大一統的國家開始算起,到北宋王朝建立時的公元960年,中國一共經歷了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等十個時代,平均每百年多一點就會改朝換代一次。如果把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時期那些短命的小王朝分開計算的話,朝代更迭的時間就更短了。

當水稻成為糧倉的主角後,中國一共經歷了北宋、南宋、元、明、清五個王朝,如果算到公元1911年止,在九百五十年的時間中,每個朝代的壽命接近200年。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北宋和之後的王朝都因為廣種水稻而延年益壽了。


產量豐富,容易餵飽人類,假設人類有計畫地種植小麥/稻米(步入農業社會)進而擴張人口,那就能發展文明(有些人去幹農活,一些人去朝其他領域發展)。


如「肉」、「水果」、「蔬菜」都可以直接食用或簡單加工就可以食用。

注意,這幾樣東西,在沒有冰箱的時候,你試試怎麼保存吧,你怎麼簡單加工?水果還好,肉怎麼弄? 燉一燉? 你的鍋呢?生肉你怎麼消化? 蔬菜有什麼好吃的? 原始人來減肥嗎,你試試吃三天蔬菜?

在原始人後期,稻子、小麥、高粱、穀子等等等等的禾本科植物的種子…… 方便儲存,方便耕種,被選中了。

你看看優點:

1、方便儲存

2、方便分割

3、產出穩定

4、產量高

5、加工方便 煮一煮就好,沒錯,原始人不講究精細食物,有吃的就不錯了

6、和其他食物搭配良好

7、能量足

8、易消化

這就是為什麼,也是餓死脹死病死很多人之後,原始人才選擇了它們。


應該不可能是作為猿的時候就是主食了,畢竟農耕發生在狩獵之後,那個時候已經是人了。 作為主食應該是偶然的,不過前提是地理環境和人類的需求。

從地理環境來說,小麥和稻米適應了當地氣候得以存活。有比較長的生長周期。

從人類的需求來說,產量相對於其他作物來得大,易儲存,不像蘋果之類的容易過期,適合廣泛種植。在無法捕獵的季節能提供給人類存活的機會。


推薦閱讀:

如何挑選好的五常大米?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對土地有什麼影響?

TAG:糧食 | 小麥 | 食物史 | 穀物 | 水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