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產的手機廠商,開發布會之後,在很久之後都沒有現貨可供銷售?

例如一加3t128g,華為mate9pro,小米幾乎所有,都開售幾乎快5個月,無論是官網還是某東都需要搶,甚至沒有貨,而蘋果和三星沒有這個問題,或者說這些國際大廠有沒有面臨過這個問題,還有為什麼實體店有貨,他們的渠道從什麼地方來


瀉藥!原因很簡單

1.控制成本。舉個例子,小米5剛推出時,造價接近兩千。如果備貨十萬的話,那就是2億的現金支出。紅米note系列,十萬手機也需要1億現金,小米家那麼多產品,根本就拿不出足夠的現金流。其他公司情況也類似。

2.缺物料。比如,接下來的小米6,835初期供貨緊張,小米就算拿的出足夠的現金流,也沒貨。小米note2是屏幕缺貨,小米mix是陶瓷機身缺貨。。。等等

3,防止虧本。一款產品,小米一加等廠商都是貼著成本買,蘋果三星機子的利潤都是超過售價的一半的,弄多了,也不容易虧。(這個原因的佔比很小,現在做手機的基本都能預計一下自己的銷售量的)

4.饑渴營銷。小米被這個詞罵了多少年了,然而凡是用這個詞罵過小米的廠商,無一不是比小米更過分。羅永浩甚至公開像小米道歉,紅衣大炮雖然與雷軍死對頭,也沒說小米饑渴營銷。所以,廠商不大喜歡饑渴營銷。

5,生產線安排不過來,畢竟代工廠就那麼幾家,產能也就那樣。

再解釋一下ov兩大「國際大廠」貨量足的原因。

1,現金流龐大

2,利潤高,有一定的承受虧損的能力。

3,沒有什麼容易缺貨的關鍵部件。這兩家大部分時候用的處理器都是別家旗艦機不屑於用的低端or中低端處理器,貨量足。其他東西,也都是沒什麼特別的。你看,xplay5的820版本,也經常無貨,前期都是供應的652版本。


三個原因:

1,硬體價格是隨時間下降的,所以初期賣的越快,利潤越低。集中在後期再大批量出貨,可以保障利潤。

2,任何產品生產都是前期良品率低。表現出的就是產能低,不僅是手機廠商,也包括零件供應商。

3,前期囤貨會佔用現金流,不符合通用財務策略。

所謂饑渴營銷,只是剛好體現出了這個效應,並非企業開始時刻意而為之。


分情況:

1,飢餓營銷。這一點在當下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一方面是因為飢餓營銷名氣臭了,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品牌還是少的;另一方面就是現在手機競爭激烈,沒有絕對的差異優勢,玩不動飢餓營銷,反正買不到你,我就買別的,別的有別的好。不過有些顏色會缺貨,也不排除是飢餓營銷。

2,風險控制。前期大量囤貨,會佔用大量資金,這還是其次,如果產品沒有預想中那麼暢銷,資金就會被長期佔用(斷掉倒不至於,畢竟現在國內手機品牌都不是小企業了)。

3,趕著上市。一般而言,同一代的產品,上優勢市越早,就能佔據更多,獲得更多銷量。於是在產品定型進入量產的時間較短,生產的不夠多。

4,生產受限。要麼是被代工廠的排期卡了,更可能是在關鍵零部件上,比如小米6因為835推遲上市;比如華為mate9pro曲面屏被卡;比如小米Mix陶瓷機身良品率低等……

最開始我看到的p10諜照,是有曲面屏的,後來被取消了,也不知道是假照片,還是被卡屏幕,又或者主動放棄曲面屏,不得而知。

5,降低成本。電子器件的價格變化速度很快,幾個月後就是另一個價格,成本能降低。


以前開發布會 大致的意思就是

「這是我們的新手機 我們要開始賣了」

現在的發布會都是

「這是我們的新手機 我們要開始造了(你們先把錢付好就是了)」……


其實就是不敢備貨,怕虧。

參考米4,備貨很足。

但是你看現在的淘寶,基本都是600左右。

小米虧慘了。


有可能是產能不足,也有可能是飢餓營銷,就看你怎麼想了。


首先說明一點,飢餓營銷是個偽命題。

沒有哪個廠商會為了飢餓營銷而不放貨。假設你是個要買XX手機而買不到的人,那麼你有極大的概率會放棄而去買其他的手機,這對於廠商是一個極大的風險和損害,沒有幾個廠商會蠢到有東西不賣。羅永浩曾經罵過小米飢餓營銷,後來自己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而被錘粉罵飢餓營銷,這才給雷軍公開道歉。

第一,沒有現貨的最大的原因就是產能

每一款新的手機,在發售的初期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產能爬坡。也就是說,在發售的初期產能其實是非常低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慢慢提升,而且這時候往往是這款手機需求量最大的時候,這就導致了初期沒有現貨的問題。

另外,目前來講,大概只有三星和蘋果這種強大的廠家,可以抗住初期的產能壓力。但是對於大多數廠家來說,產能的提升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

為什麼我說很困難呢?因為產能這個玩意,不是說你今天讓富士康加班加點代工就能提升的。供應鏈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

由於木桶效應,手機的任何一個部件的供貨不足都會導致產能完全無法提升。舉個例子,小米note2發售起就一直缺貨,就是因為三星的屏幕給的太少了,最後不得不用很sb的LG的屏幕。

除了這個原因,缺貨還有一個原因。

還是以小米為例,假設今天做調研,下一個月的紅米4的需求大概是500萬台,那麼他就只會做400萬台。看起來錢賺的少一點,但是資金鏈非常的健康,基本上是產一台賣一台。

這樣的話,錢是賺的少一點,但是避免了很大的風險,因為萬一預估失誤,出現壓庫存的情況,對於廠商會造成極大的損失。

最後再分析一個原因,有些無良廠商,為了噱頭完全是發行的PPT手機,樂視就是這樣,口口聲聲說首發驍龍820,現在還沒看到這台破手機的鬼影呢。

————————————

PS.本人長期貢獻關於手機、小米等的優秀答案,滿地打滾的問一下,有沒有哪個吊大的兄弟能關注我一下?


大家好像說的不是太準確,我班門弄斧一下,這不是「飢餓營銷」,這是「期貨營銷」。

因為國產廠商都是號稱虧本/薄利銷售的,所以定價都偏低。前期硬體成本高,直接按照標價出貨,基本無利潤甚至虧本。所以前期發貨量極小,過幾個月等硬體成本慢慢降下來之後,有了利潤,就可以慢慢大量鋪貨了。(當然現在一些雞賊的廠商會夾雜著發布幾款高利潤貨源足的機子坑小白。)

所以,別再聊什麼性價比,3000多的小米MIX讓一些人嗨翻天,說小米MIX良心。

我想說要是這樣叫良心,那1元奪寶豈不是最良心?1元奪寶的手機只賣一元啊!

買不到談性價比都是扯淡!

(當然小米MIX不是靠後期硬體降價盈利,小米MIX等於是廣告投資,騙粉絲情懷,增強粉絲對小米品牌的認同感,從而帶動其他手機的銷量)


第一:供應鏈很重要。沒有深厚的供應鏈沉澱就比如當年HTC的g系被某宇宙品牌擺了一道從此一蹶不振。蘋果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可是世界頂級,三星也是唯一一個能垂直整合自產自銷所有關鍵部件廠家。國產品牌體量太小,能夠做到上游不卡關鍵部件保證代工廠產能爬坡和良率爬坡穩定就是謝天謝地了。

第二:故意的飢餓營銷,國產品牌當年的常態,也是屢試不爽的一招。


apple新品一出,各種層次規模的設備公司成百上千人上去調試,零部件和oem幾十萬培訓好的工人嚴陣以待,這需要強大的組織能力,強大的組織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榮耀v9,同事在華為官方實體店拿貨,比目前的官網定價高了500。


首先這是個偽命題,不是所有國產手機都是這種情況,缺貨嚴重的往往和市場歡迎程度有關,國外手機比如蘋果,剛發售的時候一樣要搶,所以每年蘋果發售都有各種排長隊的新聞。

1,這種情況首先是因為產能和銷售速度不是保持同步的線性關係,工廠產能是固定的,但是市場銷售是前高後低的,如果一台手機生命周期銷售1000萬台,可能在第一個月的需求就有300萬台,這樣就造成短期的供需矛盾,只能靠廠商提前備貨,但是提前備貨對供應鏈和資金鏈壓力也是很大的。

2,廠商適當控制出貨速度,因為一台新手機可能存在研發時沒有發現的質量缺陷,比方三星去年的炸彈事件,一旦發生對廠商就是大損失,這樣適當控制出貨速度,讓市場去充分反饋產品質量,如果出現問題損失也少一些。

3,主要還是整個手機供應鏈主要元器件都控制在國外廠商手裡,國產手機沒有話語權,人家想卡就卡你。


大家都說的差不多了,我來補充一個吧~

手機處理器的價格,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是按照手機的價格訂的。例如,一片高通820似乎要收取售價的13%左右。

這麼看來,如果你是高通,你會先供應誰?


從懷孕到生下來得等些日子呢


原因確實很簡單,就是他們都是賣一部虧一部,他們開發布會只是把牛吹出去,然後象徵性給一些貨,每多拖一天元器件價格就會便宜一些,直到他們可以賺錢了,你就可以隨意買到了

現金流不是問題,很多代工廠都是死在貼牌廠不給結賬資金鏈斷裂,所以說什麼十萬台要給多少億那是不一定的

OV的價格確實可以保證發布就賣,因為本身是賺錢的,所以OV沒有任何理由買不到

至於貨源分配的問題。廠商巴不得有人抬高價格賣,官方渠道分配一萬台那都是虧本賺吆喝,合作渠道實體店加價有人買那是面子,貨就是這麼尖,沒看都要加價買么?很多加價行為都是官方默許的,魅族轉移這種矛盾的借口甚至有些弱智,什麼魅藍是互聯網品牌,我們無法約束實體店的加價行為blabla~嗎噠智障~


別的品牌缺貨可能一是供應鏈,二是資源整合問題,華為旗艦手機缺貨是關鍵元器件被競品如三星故意斷貨……比如mate9pro,為了手機質量好客戶體驗佳,用的三星最好最新的屏幕,三星自己的旗艦也用,一看華為量上了客戶口碑好,就卡屏幕供應,你看市場上的貨缺不缺……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