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娛樂圈思維推廣乒乓球運動的利與弊是什麼?

①要推三創奧運以來國乒成員上了一些綜藝節目及活動,不知三創效果如何;

②奧運吸引的粉絲最直觀的了解乒乓球項目是通過乒超,然而直播、票務管理、場地選擇都有很大問題,給追比賽的人很差的觀賽體驗,是否對三創是種阻礙?

③澎湃新聞報道粉絲培養機制,並贊具有劃時代性,而西安晚報則持反面意見,確有粉絲培養機制嗎?

且國乒是否已存在職業粉絲?

如果真有此類事件該如何解決?

④石油國公開賽比賽前夜晚粉絲(某粉群為主)到機場送國乒隊員出征,是否是三創效果,有何意義?

⑤有視頻為證的機場噓運動員,怎麼看待客觀發生的行為?

對「噓」的意思和事件本身,雙方各執一詞,真相到底如何?

部分毒唯多次表示要現場反對運動員,並聲稱要投毒,且公然多次詛咒人身攻擊運動員。

由於線上線下聯繫緊密,是否需要擔心更多的現實惡行出現?

⑥如何防止出現粉圈網上掐架聯動現實形成乒乓項目的流氓文化?

⑦網路掐架和現實對運動員惡行是否有差異?應如何引導?

⑧如何跳出粉圈思維反思當前三創的發展?


不關注娛樂圈,不懂娛樂圈路數,幾點淺見一起探討吧。

一、乒乓球項目的推廣工作是否是項目發展的必要手段?遠在2012年的黃石會議蔡局首提「三創」,全隊通過各種方式宣傳推廣項目;近到2017「地表最強12人」直通賽,國乒科研團隊半夜仍在製作賽場宣傳視頻,國乒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發布賽程信息,都說明加強推廣乒乓球項目的國民關注度與參與度是國乒頂層設計的主流方向。劉總教練近期也提到,「全國有專業選手2000人,業餘體校30000人,全國參與乒乓球一周兩次以上,一次一小時以上的8300萬人。」這組數據直指梯隊建設優勢,而繼續保持並擴大這種優勢,是國乒能長盛不衰的法寶之一。至於原因,如果看過國內幾大傳統優勢項目的興衰,應該都會有危機感並足夠重視。

二、乒乓球項目的推廣能夠依靠哪些方式?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就在剛過去的里約周期,永遠包攬金牌的王牌國乒遭遇了無人關注的尷尬境地,在國內舉辦的各種賽事無人觀看,贈票是常態,甚至有看比賽送盒飯的故事。代表商業化發展的乒超聯賽連續兩年賣不出每年3000萬的冠名權(中超四年冠名賣了6億,CBA五年冠名賣了20億)震驚嗎?可是大眾並不知道已經如此艱難。當觀眾及市場都對項目表示冷漠的時候,急不急?怎麼辦?13年14年的「國乒校園行」,旨在吸引年輕的高校大學生,收效甚微。獲得國民關注度最快速有效的辦法自然是借用成熟的公共傳播平台,通過受眾廣泛的各類娛樂節目讓更多普通人認識球員們,繼而關注項目。

可喜的是里約奧運期間,國乒脫穎而出,備受矚目。代表人物張繼科以為國而戰的體育精神感動了無數人,收穫大量認可及好奇。大數據時代,國民對球員的新鮮好奇引來眾多節目橄欖枝,因為它們也需要數據。於是體育總局也需參與的四方合同簽到手軟,有了很多跨界嘗試,隊員以自身魅力去吸引大眾及市場的關注,成效卓著,很多人表示曾經只知道鄧亞萍張怡寧的乒乓球隊,現在國家一隊二隊的人都熟悉了。但走到這裡算成功嗎?當然不是。引導國民關注度從隊員到項目自身魅力才是根本。

三、如何讓「迷弟迷妹」成為懂球的球迷?群眾基礎有了,如何引導並使用好這份力量成為項目推廣重要且困難的課題。個人以為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研究受眾群體構成,二是提升項目觀賞度以期參與度。

(一)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人士做。一是數據分析,二是輿情監控。國乒有自己的科研團隊,他們在技術分析和創新上具有最權威的專業性,經驗豐富。但球員打球出成績的隊伍建設和項目推廣是兩項工作,項目推廣應該交給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科學分析受眾群體構成,獲取受眾需求及偏好數據,做針對性宣傳推廣,事半功倍。做過產品的人都知道,殊途同歸。曾經看過傳媒節目的數據分析,就可以通過播放時間、節目偏好、電視機機型、開機率等數據分析出觀眾年齡、職業、消費偏好等。做產品的公司可購買需要的數據做產品推廣分析,相關專業化程度已經很高。目前國內運行較好的國家游泳隊、國羽都比較成熟,完全可以借鑒其經驗。劉指導在採訪中說早在倫敦奧運以後,就有專業團隊找過他,建議專業化推廣,劉指導害怕輿論不受控制,拒絕後主推「國乒公益行」,全憑自己聯繫每次活動。不知道目前劉指導作何考慮。

我看媒體、賽事解說甚至劉指導都有以「迷妹」稱呼球迷的現象,還有媒體稱90後迷妹成主力。不知道這個標籤是否有科學的數據支撐?球迷群體龐大,不是一個抽象的擬人化角色,而是由數以萬計鮮明的千差萬別的個體組成,迷妹二字很偏頗。以張繼科為例,如果做過類似「你喜歡球員什麼特質?顏值、人品、技術?」這樣的問卷調查,分析過周邊產品購買力數據或者球迷學歷職業等信息,應該能發現大量有經濟實力及良好教育背景的80後身影,他們不會少不更事,反而有歷練後的成熟理智及判斷力。專業化可針對不同群體做好差異化推廣,引導其將熱情轉化為項目參與度。

(二)提升項目觀賞度以期參與度。乒乓球運動是智能、技能、體能三者兼容以智能為主的對抗性運動。能進國家隊的運動員都是天才中最勤奮的人,有高於常人的智力和反應力。對於新關注項目的球迷,讓他們感受乒乓球的魅力,需要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但是我發現一個問題,業內對於基礎的項目知識缺乏淺顯易懂的科普,讓新球迷難以入門只能看個熱鬧。

比如賽事講解,目前固定的某幾位賽事講解均有乒乓球專業背景,技術講解明明可以信手拈來卻偏喜歡聊家常,還不如在網路資源里尋找國外或其他地區解說的版本看,無奈後者壓縮後畫質極差,也會影響觀賞度。也許解說認為習以為常不值得專門解釋,也許是技術水平高但表達能力欠缺,平淡無信息量的解說會讓觀賽氣氛沉悶。還有一個途徑是訂閱專業的業內雜誌,比如《乒乓世界》月刊,主要購買途徑是郵局訂購,需要一次性訂一年的份,在網購成熟的今天確實不方便。最新形式是自媒體平台的教練科普,代表人物是退休在家仍在努力推廣的吳敬平教練,可以在「微博問答」里有償提問或有償圍觀答案,回答十分專業且有時效性。淺顯及時的專業科普,能讓很多人看出門道,感受到項目魅力,應該能有更多人拿起球拍並因為熱愛而堅持下去。


娛樂化 並不是長久之道 因為乒乓球這項運動本身就是觀賞性差 特別是現場觀賞性 這就導致了它是一項自己玩有意思 去現場看 還不如電視的運動 觀眾就相對少一些

就我來說 明顯是弊大於利的

論壇 貼吧 知乎一堆帶節奏的粉絲 生活中一片三分鐘熱度的...


其實題主下面的回答已經反映出利弊了。

娛樂圈的運營模式紅得快,來錢快,反正國胖那麼多人,舊人走了新人來,淘汰起來的速度,未必比娛樂圈淘汰小花小草慢多少。某種程度上說,娛樂圈造球星的模式運營乒乓球,其實也合理,都是流水的明星,短期的買賣,真實的鈔票。

競技體育本來也就是,球迷少是小吵,球迷多是大吵,想想某些歐洲足球迷們,瘋起來直接干架好么?對比之下,只是打打嘴仗造造謠的胖球迷們已經很文明了。希望球迷多,又希望和平共處,要求太高,不現實。世界還沒和平呢,首頁怎麼可能和平!

三創說白了就是怎麼用乒乓球賺錢,所以也沒什麼該怎麼三創,只要能賺錢,是用球(比賽)賺錢,還是用球員賺錢,其實無所謂,賺到錢了都算成功,賺不到錢都是失敗,口碑再好也是失敗。

綜上,體育競技和影視娛樂本身,也不存在太大差異。文體本一家嘛~


提升乒乓球運動員知名度和提升乒乓球項目普及度差太遠了【雖然前者也做的不算多好


說實話,最近因為貼吧的撕逼,越來越不喜歡這種娛樂圈思維和「粉絲現象」。

在一些粉絲眼裡,偶像外人議論不得,不能損害偶像的偉光正形象。

愛分「家」,你家的、我家的、他家的……我接觸乒乓球快20年,第一次聽說喜歡乒乓球還要選一「家」。而且非此即彼,以前張繼科馬龍火,假如我是科粉,對面和我對噴的一定是龍粉。現在是龍胖,和龍粉噴的一定是胖粉。真TMD莫名其妙。

裝可憐最牛x。一些人不打球,也沒有乒乓球常識,就認為我粉偶像我驕傲,我粉偶像我可以隨便罵人。說他們不懂球,他們會說,老球迷排擠、歧視他們。把自己放在弱勢地位博取同情,實則胡攪蠻纏。

罵戰的時候,糾結一群人,對著一個人各種問候,典型的人多欺負人少。一點講理的餘地都沒有。

之前張繼科火的時候,張繼科的極端粉絲被大家稱為「蛾子」。現在,張繼科熱度下降了,蛾子是不鬧騰了,其他運動員的極端粉絲又開始鬧騰了,又是各種撕逼。哎,鐵打的乒乓,流水的「蛾子」。

上面說的是粉絲現象里不好的一面,相信正常的粉絲還是大多數。正常的粉絲一般也和普通球迷一樣,安安靜靜看球聊球,遇到不同的觀點,會爭論,但至少尊重別人。但是,正常的粉絲一般低調,極端的粉絲又特別鬧騰,導致我們看到的都是醜人多作怪的極端粉,極端粉把控論壇、貼吧的話語權。


題主

別裝了

像你這樣假意問三創實則潑髒水的我見太多

先回答你問題

用娛樂圈思維搞三創不止是國乒,你沒見孫楊也不停上節目嗎?而且工作室馬龍也有,這早就被扒出來了,刪下路姐姐貼的時候就知道了

那利就是更多人知道和喜歡乒乓

弊呢?看圖


討論前提錯誤,帶著明顯偏向性的提問我可以認為你在暗地裡洗腦帶節奏么?

首先,娛樂圈有正規團隊並且粉絲更多的藝人都沒出現過粉絲培養機制的事兒,更何況是一個小小運動員。張繼科數次被黑上微博熱搜,所謂的張繼科團隊都沒能及時處理闢謠,更不會有這個時間和機制去培養粉絲,澎湃新聞的報道微博熱轉都是粉絲以及官博的闢謠,既然你提到了這點就不可能沒看到。

運動員更多的時間是在賽場上,而球迷的專業應援比比皆是,請隨意去網上搜一搜,別大驚小怪看不起運動員粉。

其次,無論娛樂圈還是體育圈,粉圈構成都是一樣的,沒有粉絲不撕逼,馬龍吧大吧主奧運前就已經公然詛咒張繼科,奧運後馬龍粉更是變本加厲三天一小撕五天一大撕,馬龍粉拿馬龍和狗的合影說是和張繼科的合影一種粉絲轉發贊同,因為教練陳述張繼科發著高燒上場比賽的事實詛咒張繼科最好發燒燒死的大有人在,馬龍粉的脫粉博也一度轉出了體育圈,你這麼關注乒乓球不會不知道,隨意附圖一張

而你只挑了針對一方的問題來闡述,什麼目的可想而知。

最後說一句,要想三創,就別目光短淺,自負自滿,三創的目的是吸引更多人關注乒乓球這項運動,而這個圈子一邊想利用粉絲一邊看不起粉絲的嘴臉真的很讓人厭惡。


「那也有說龍粉有脂粉,扒出來有團隊如何如何,我之前有擴散一句嗎?」

這才是我原話。

我每次修改的原因,對題主說過的內容,在問題日誌和評論中都有,想了解的自行查看。

同一個問題兜著圈重複說,那我不奉陪,口水仗沒價值,能說的我前前後後都已說過了,重複幾遍你不聽那也沒用,我不費那勁兒,你自己折騰吧。

回應匿名題主的指責:

1、我對那些不敢興趣,所以沒看。

2、這個問題下的回答我只看了十字月牙的,只覺得那值得一讀。

3、編了,你可以去看我的公共編輯。我確實不只改過有關科和科粉的問題,直白些說,涉及你(?)龍的,我也改過,不過,後面有別人接手了。

4、我提的?什麼鬼?天降大鍋。

5、改的原因我多角度不只一次說過,但你不聽。

6、知乎這的規則,我就是有權利改。

7、我又不天天盯著那些,評論里不是給你指過路嗎?你自己去翻吧。

你這樣將一些自己主觀定罪了的事,形容描述一番再拿出來討論,公平嗎?

背著當事人發散些這,有意見正面杠,這算什麼?

你提這題目初衷是什麼,後來又為何再改描述?問問你自己,也好好思考下我的看法建議吧。

高興了嗎?我除了不忿提問偏頗之外(這點你自己承認過),還很討厭啥事微博鬧不夠還非得跑知乎丟丟人,你以為光丟一方的人?

現在這麼在知乎現一圈你滿意了嗎?

我就是有粉絲思維,除了運動員是人不該潑髒水,粉絲也是一個個獨立的人,主流不看,專提毒唯,會對粉群有什麼影響?各家粉名聲很好?國乒粉現在都啥形象?實際真那樣了?

而且,這些反過來對運動員沒影響嗎?愛之切,則為之計深遠。

沒你開始的提問也沒下面那些個回答,你還有理了?都不反思自己的嗎?

自己還匿著名,你要是亮出你的ID,你說的話我還多信兩分。


用娛樂圈式思維做推廣,它的傳播效率和效果極高。最好的證明就是這多半年來張繼科八十萬粉絲到八百萬粉絲的火箭式增長。

不得不說,國乒三創最需要感謝的就是微博這個平台。

只是國乒的推廣方向一開始就有問題。

娛樂圈的推廣,一是注重個人量身打造的發展。這對於成就體育明星有顯著效果。比如我覺得放在田徑圈和羽毛球圈,就挺合適的,兩隊都有標誌性人物啊。以己之力帶動項目的熱度之後再做推廣。

可是乒乓球隊上下幾十年的國民熱度,還需要推廣個人嗎?也需要。但是用這種方式做推廣,最後的結果是個別典型人物的效果大於整個團體和項目推廣的效果,而三創本身則原是以推廣項目為核心。這就本末倒置了。這時再想把推廣重心拉回到乒乓球項目上就非常困難。因為人群已經幾分天下,分易合難。

娛樂圈思維推廣的第二個特點是以市場為原則。本是無可厚非的效益原則,但是也要掌握一個度。多半年來,國乒一直陷於被動之中,被觀眾,輿論,媒體所牽著走。

尤其是觀眾。知道觀眾所感興趣的點,就努力的往那個方面去靠,而沒有想過培養新的國乒熱點話題。曾經我們都說運動員不容易,不要把他們過度梗化,可現如今,我只能說,國乒在靠梗化維持著它在停留在表面上的虛火了。

一個「大魔王」從16年3月熱搜炒至現在,對於真正的乒乓球圈外的人來說,一想到張繼科,我想,最直觀的還是還是去年八月的「醒醒啊」,國乒的熱點話題都以個人事件,比如戀情,比如傷病,比如謠言,總是在出現熱點話題(多以負面為主)之後作出回應。自身話題創造力真的是太弱了。

能不能想辦法讓人們,網民都感受到這個團隊,這個項目的魅力,需要的不是一味的遷就觀眾,或者說親民的方式能不能再斟酌一下。劉指導真的不需要考慮粉絲之間的戰爭。就如同我看過微博上一位博主的話,球迷不會少,只是微博上的不是很多。

總的來看,國乒在模仿著娛樂圈的方式做推廣的時候,恰恰也忽略了娛樂圈對傳播的掌控力。並沒有學到精髓,推廣是有缺陷的。

最後,問到國乒應該如何三創,想到一些粉絲所說的:XXX退役我們就不看了,又想到國乒最開始引起大規模的熱度時並不只有張怡寧,還有王楠,以及「大魔王」身邊一直捧梗的瓷娃娃,哦對,現在叫愛醬,那麼怎麼推廣不用細說了吧


打球十多年,但不是很懂你圈。上來看到一堆不認識的詞還以為自己要麼是假的中文的native speaker要麼打的是假的乒乓球。之前自己手賤寫過幾次答案,按理說我雖然有明顯感情傾向,也沒想黑誰也確實沒黑誰,結果被龍粉撕完科粉撕,搞得我現在簡直想取關乒乓球話題了。你圈真是碰不得,簡直有毒。

話說回來,應該是里約之前一年大概蘇州世乒賽那個時候開始,乒乓球受關注程度明顯提高,女性球迷也越來越多。為什麼明顯感覺到了,因為最早在百度貼吧里看見球迷撕逼,主要是馬龍和張繼科的。貼吧首頁原先是一半器材貼,剩下一半是技術,打球感悟,看球聊球等等雜七雜八加起來。現在變成一半貼子都是粉絲互相撕逼(和打球的撕看球的,張繼科粉中槍尤其多)。接著知乎上面也開始撕了,原本一片荒蕪的知乎乒乓球區瞬間像是開天闢地一樣多,了不止一個數量級的內容,然而主要也是球員八卦內容和粉絲撕逼內容,真正聊到運動本身的內容反而只佔小部分。

當然大量粉絲的湧入也是有好處的,比如看比賽的人多了起來,比如確實在規律打球的hard core愛好者以外吸引了很多平時不怎麼打球的人群對這項運動的關注,比如有時候粉絲還會以偶像名義做點公益。不管怎麼說,三創的一部分目的已經達到了。

但是,我希望無論是誰的粉絲們,無論是真的熱愛這項運動還是僅僅喜歡某個運動員,首先保持理性,在觀賽/追星時保持一定的剋制,遵守公共道德和賽場秩序,記住乒乓球是一項對注意力要求極高的運動,需要賽場安靜;其次,由於乒乓球是一項競技體育,有贏家就永遠有輸家。但是無論輸贏,你們所喜愛的運動員和他輸給的對手都是隊友,是代表祖國征戰為國爭光的人,希望你們不要因比賽勝負而產生爭執,也不要為誰的職業生涯取得更高成就而喋喋不休。最後,如果條件允許,希望那些很少打球或者不打球的粉絲們能拿起球拍,到球台前體驗一下運動帶來的快樂。


好處,賣毛巾啊


乒乓球是個老氣沉悶靠撥款的運動,這半年終於迎來轉機

不過轉機跟推廣沒啥關係,再怎麼推也不好上手

利就是開始賺錢了;弊,目前還沒有,只要不輸外戰,就沒有弊

其他答案提到粉群掐架,謾罵運動員

這不算弊

運動員或許一開始心裡有不舒服,慢慢也就習慣了,自己事業家庭發展的好才是正道

粉群掐架能讓粉絲忠誠度更高

本來對你的喜歡快淡了,不過喜歡的路上有了小夥伴,又常常為你大動干戈,為你付出了這麼多,oh babe,我無法離開你

……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

再說運動員不像歌手演員,沒法子規律持久地扔作品出來鞏固粉絲,那就只能靠粉絲們自己搞事了


歪答一發。

乒乓球事業得不到資金投入,我個人認為最直接的原因在於乒乓球相關企業沒錢賺。例如球拍市場本來是個很大的蛋糕,但是高端的品牌普通人只能仰望,低端的成品拍水分又太大,夾在中間的球拍廠商例如銀河729之類的,高不成低不就,縱然口碑不錯,表現能力卻很差,而且這些廠商之間的相互競爭也十分激烈。其他的乒乓球周邊產業,膠皮、球、鞋服等等,市場潛力很大,但現在的問題關鍵是要讓民眾接受這個消費觀念,需要有強有力的宣傳向民眾普及相關知識,讓大家覺得這個產品值得我去投入,去消費,那麼整體上的市場就打開了,也避免了現有企業之間的內耗。

以上。


純粹邯鄲學步

娛樂圈那套你不會搞,體育圈的本分你又做不到,乒超決賽還能整出個詐騙案,搞笑。

真誠希望國乒要麼請個專業的營銷團隊,要麼收心專註本職工作,對大家都好。

【以上純屬個人感想,未必正確】

祝貴球長紅


用我微博最崇拜的一個人敬告這個提問下的部分人。不單指繼科。馬龍。許昕。方博。樊振東的粉絲等等等等………………………敬所有毒唯。


由於問題被 @懵圈中 多次編輯,無意做過多糾纏,現把原提問貼這裡。

里約奧運最受益的兩個項目一個是排球一個是乒乓球。乒乓球因為各種梗比如不懂球的胖官員、醒醒、六邊形戰士、方博直播等有趣內容加穩定的統治性成績重新回到大眾視野,並吸引了一批迷妹追隨。劉國梁於此時又一次提出乒乓球的「三創」,旨在推廣乒乓球運動。

半年過去了,見到的三創方式是:劉國樑上節目,張繼科上節目,馬龍在打乒超期間也要參加節目。簡直是通過娛樂圈推廣乒乓球運動,但效果如何?另外,由馬龍領銜的乒超聯賽被媒體及業內形容為市場火爆,但是追賽球迷因票務管理、比賽安排、多場次不能直播等原因有著非常差的觀賽體驗。怎麼改善?

張繼科迷妹最多,上節目也多,由《澎湃新聞》報道說張繼科現在有團隊在管理,他們做了粉絲培養機制,完全按照娛樂圈的粉絲營業的——社交媒體帶流量,然後各種應援也會跟上。

《西安晚報》評論稱過度娛樂化、參加各種活動,勢必會影響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如何看待體育明星粉絲娛樂圈管理模式的?

以娛樂圈思維以及粉絲培養機制培養的粉絲對乒乓球的助力在哪?問題有哪些?在前幾天卡達公開賽送機的現場,張繼科粉絲在馬龍經過時當著馬龍的面「噓噓噓」,並且在微博上宣揚獲得特別多張繼科粉絲的叫好。

疑問:娛樂圈的乒乓球推廣模式是不是會不斷生產以沒有教養、不尊重等行為為榮的粉絲文化如同足球流氓一樣?這種粉絲文化在網上發酵並得到粉群認可然後投射到現實中去表現為現實中去傷害運動員並再聯動到網上得到粉群認同不斷再生產乒乓球粉絲流氓文化(參見張繼科粉絲噓馬龍並發到網上張繼科粉群不僅沒有勸解反而不斷贊同支持),針對這樣的粉絲而非球迷,運動員本人應該如何引導?

最後疑問:乒乓球應該如何三創?

輔助資料:澎湃新聞地址: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351002454077272494695377

問題一再被編輯,給出理由是提問偏頗,現回答如下:

①澎湃新聞說有粉絲機制,屢次修改的人說馬龍也有脂粉,為什麼只提一家。

答:提問材料來源起碼要是正規媒體的新聞報道,所有莫須有猜測不能成為立論依據,沒有任何正規新聞媒體報道過馬龍有脂粉。

另外運動員有粉絲培養機制不是壞事,引導粉絲合理有序發展豈不是更好?

②為什麼只提張繼科粉絲對馬龍的現場噓,不說馬龍粉絲對張繼科在網上的攻擊。

答:粉絲圈網上掐架特別多,兩個大滿貫運動員的粉都有過激表現,其他運動員的粉絲也有。

但是這裡關注的是網路掐架演變成現實中的對運動員的犯賤,目前看到的是張繼科粉絲對馬龍的機場噓,其他的如有粉絲也對運動員在現實中有過激行為都應該予以譴責,可以補充到提問材料里。

這裡關注的不是張繼科粉絲噓了馬龍,而是對運動員噓的這種行為,換過來如果馬龍粉絲對張繼科做了這種行為那麼我會拿馬龍粉絲舉例。

③機場噓有別的解釋說明,不能給他們定罪。

答:任何解釋都不能當做現場對運動員犯賤的借口。視頻我看了,噓的很明顯。另外更可怕的是無論現場噓的程度有多大而網上一片叫好拿缺德當榮譽,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指出這種行為的不道德,那麼會鼓勵這種行為的再發生,會形成以惡意為主的粉絲群體亞文化,後果難以想像。參見棒國的anti文化。

任何對現實的惡行的不可說都是在縱容更多惡行的發生。

看了問題下的一些回答,很感謝用心回答的。也很想嘲笑不能跳出粉圈思維只看身份發言的,真像某回答說的,這個題目下面的回答為我的提問做了實力演繹。什麼時候能實事求是而不是屁股決定腦袋,可能這個圈子會好一點。

最後,我已經對如何搞好三創不感興趣了,索然無味意興闌珊,要不怎麼會在問題被改了好幾天後才覺得提問權被傷害才想著改回來。然而失敗了唄。

不知道我簡化打碼後的提問能不能留存,也是見證這個粉絲圈的瘋魔程度吧。

我真是太天真了,修改者說我提問偏頗,我說我提問皆有出處要麼來自於新聞媒體的報道要麼來自於視頻還有視頻下的回答,從不拿據說說事。可編輯者為了所謂的不偏頗拿據說當支撐修改提問。粉絲身份的政治正確已經不能正視什麼是客觀發生事實,什麼是莫須有的猜測了嗎?啊,又被編輯了呢 從提問屢次被編輯到下面回答,真是亂像叢生,好有意思。


首先,乒乓球運動大眾普及率很高吧,只是沒人看比賽而已。所謂三創,其實目的也只是中國乒乓球隊擺脫尷尬的境地,民眾乒乓球運動我看參與度普及度很好。

一、利就是中國乒乓球隊不會無人問津了吧。

我從小看鄧亞萍劉國梁孔令輝的比賽,那時候乒乓球很火。

後來雖然不看了,但是也知道王勵勤王皓馬琳,還有小將馬龍。

08年奧運會我都沒看乒乓球比賽。感覺我也代表了很大一群人。

直到里約奧運會。在里約奧運會之前,國乒現役我只聽說過馬龍和張繼科,張繼科是之前天涯沒糊以前我還總在上面看帖子,有個小藏獒的樓總頂到前邊。應該是倫敦奧運之後了。

倫敦奧運火的是孫楊,張繼科雖然也得了冠軍,也因此有了一些粉絲(天涯的樓),但是熱度遠遠不如孫,一個關鍵點就是倫敦奧運結束,孫楊以及游泳隊接了很多有分量的代言,而乒乓球隊包括張繼科並沒有,風頭完全被游泳隊蓋過。乒乓球從那屆奧運會以後從沒人看,到了更是沒人看了(除去部分鐵杆粉絲)。

我連許昕都沒聽說過,這其實說明,如果我不喜好逛論壇,乒乓球隊現役我竟然幾乎一個都不認識。我還是一個喜好逛各種論壇,微博,豆瓣,以及喜好體育,周末聽一天新聞的人。

這說明裡約奧運會以前,國乒現役的這些人,已經被絕大多數人所陌生了。大家包括我,更多想的可能是,國乒太牛了,看了也是贏,沒意思,這麼牛誰還和你玩啊,這種。

所以,里約以後火了,國乒的熱度終於在小範圍上來了。當然脫離了網路,比如身邊的同事,大家可能也就認識馬龍張繼科這倆人,想法呢,還是我過去的想法,中國乒乓球很牛無敵,沒人陪你玩。並沒有任何改變。

二、弊呢,如果不影響成績,其實並沒有。

如果乒乓球運動員,各個都是體育圈超級明星,然後又都保持頂尖的戰績,娛樂圈思維又怎麼樣呢。無所謂啦。所以運動員粉絲對於什麼進娛樂圈超級敏感,好像娛樂圈多麼低賤,也挺逗。

如今中國最具知名度運動員,也就是大街小巷都知道的,不是只紅在網上的,大約只有這幾個:姚明、劉翔、林丹、孫楊、李娜。過去那個年代的呢,就是李寧、郎平、鄧亞萍、孔令輝、劉國梁。當年乒乓球隊員真是國民度爆棚,如今其實並比不上。

然而上述這些人,從來沒聽說過哪個在機場,還有一批人接機、送機的。現在的國乒果真是娛樂圈待遇了。

娛樂圈思維雖然讓乒乓球不再無人問津,但好像能享受到的蜜月期卻是可預想到的短暫。這波熱度過去,一切都會歸於平淡,和中國經濟一樣,L型。至於到下個奧運周期,會不會變成U,那就看有沒有16年的天時地利了。也許20年,出來一個模樣好能力強的運動員,如今的這幫人也必將隨著潮水而去,千萬不要說天長地久。

至於針對運動員個體,我覺得如果一個運動員他在運動生涯巔峰的末期,娛樂圈化也並非不好啊。想想過去那麼多退役的男運動員,姚明現在是又做老闆又當籃協主席?算是非常成功了。劉翔,還真不知道他做什麼現在,參加過極速前進,或許現在在體委任職?然後李小鵬,做體育經紀公司董事長,也算是不錯。田亮當年非常出名,又帥成績又非常好,不過進了娛樂圈拍了很多戲,也是不溫不火,好在通過爸爸去哪兒,算是又回春了。等等等等。其他那麼多的退役男運動員,基本也就是幾條路,當老闆,進體制(這個其實比較多),進娛樂圈。能進娛樂圈簡直是鳳毛麟角,畢竟進娛樂圈又不影響當老闆。所以還是那句話,為什麼一些粉絲對娛樂圈那麼避之不及呢。不知道是不是想維持自己體育圈粉絲的所謂虛榮度?(逗~)

至於還在運動巔峰期的,那就保護好身體,好好比賽。

運動員說到底還是看比賽成績,或者說比賽成績是必要不充分條件,沒了比賽成績,一切皆是虛假繁榮。三創不是筐,不是什麼借口都能往裡裝。

應張繼科粉絲的強烈要求,並且覺得我不主動說,就是自卑,就是刻意掩飾,所以,利益相關:馬龍粉絲

知乎如今好墮落,什麼蠅營狗苟都能湊進來,理性的討論都不能夠保持了,請看看自己回復的話吧,姑娘。


推薦閱讀:

王皓為什麼得到那麼多寵愛?
有人分析一下這次2017世乒賽女單決賽丁寧和朱雨玲對陣嗎?
世乒賽上,張怡寧解說時被嗆,「你行你上啊!」。這應該怎麼看?
如何評價馬龍?
對於乒乓球來說,團粉的存在是合理的嗎?

TAG:粉絲Fans | 乒乓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