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如何看待婚姻?
馬克思主義中如何看待婚姻?
不用搞得太複雜,就是普普通通的自由戀愛。
馬克思主義反對的就是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就是神特么鑽錢眼裡拔不出來了。馬克思主義的愛情觀,就是別奔著錢談戀愛。男方不買房,女方不搭車,沒七大姑八大姨參和,沒三從四德要求姑娘。
男性不挑姑娘有容有貌能生孩子,女性不挑男人有錢有權事業有成。三觀匹配有好感就在一起,緣分散了就和平分手。彼此最美好的記憶,留在相忘的江湖。對於那些瞠目結舌,發表諸如"沒有物質基礎的愛情是脆弱的愛情,風一吹就散了"這種郭小四言論的人,送他們去見郭小四;同時把憑自己一點主觀弱視的偏執,努力吹風吹散情侶的腦殘分子們也一併送過去。——我知道人活著得需要物質,人活著還需要拉(嗶—)呢,也沒見幾個人整天張口閉口把(嗶—)掛在嘴邊啊。
談戀愛就是談戀愛,別老搞資本主義思想那一套,別手牽手了還在心裡惦記對方的幾個臭錢。本質上和高中生談戀愛沒啥區別。最簡單的想法,收穫最單純的幸福。謝邀
《共產黨宣言》第二章:
但是,你們共產黨人是要實行公妻制的啊,——整個資產階級異口同聲地向我們這樣叫喊.
資產者是把自己的妻子看作單純的生產工具的.他們聽說生產工具將要公共使用,自然就不能不想到婦女也會遭到同樣的命運.
他們想也沒有想到,問題正在於使婦女不再處於單純生產工具的地位.
其實,我們的資產者裝得道貌岸然,對所謂的共產黨人的正式公妻製表示驚訝,那是再可笑不過了.公妻制無需共產黨人來實行,它差不多是一向就有的.
我們的資產者不以他們的無產者的妻子和女兒受他們支配為滿足,正式的賣淫更不必說了,他們還以互相誘姦妻子為最大的享樂. 資產階級的婚姻實際上是公妻制.人們至多只能責備共產黨人,說他們想用正式的、公開的公妻制來代替偽善地掩蔽著的公妻制.其實,不言而喻,隨著現在的生產關係的消滅,從這種關係中產生的公妻制,即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賣淫,也就消失了.
======================================
恩格斯在《私有制、家庭、國家的起源》里說:
對於資產階級而言,婚姻和賣淫的區別不過是批發和零售。夫妻雙方都是在賣淫,而以妻子為常見。只有雙方之間不存在經濟關係了,才是真正的婚姻。
======================================
以上: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婚姻實際上是一種公妻(夫)制,是對女人(男人)的物化,把女人(男人)看作個人財產和生育生產工具,是變相的賣淫嫖娼。
對比我們現實中的婚姻關係, 對大部分人來說就是拿自己的身體本錢做一筆投資和交易罷了。
真正出於愛情的有多少?
就算出於愛情的結合,社會整體的婚姻關係還是建立在財產權之上的。所有的婚姻法,其核心都是有關財產的支配和分割。
只有在消除了階級和私有化的社會裡,才會有完全出自於愛情的男女結合。此時,用來規範支配私有財產的婚姻關係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資本主義賣淫嫖娼式的)婚姻和家庭最終將走向消亡。
要注意,這裡的消亡不是說不存在穩定的婚姻和家庭形式,而是說不再有基於財產的強制和規範。共產主義社會多半還是要辦結婚證離婚證的,穩固的婚姻和家庭關係照樣存在,不過一切都不再以財產、社會地位之類東西作為準繩,而是來自真正的親情和愛情。
首先,婚姻不是愛情的必要形式與必然結果。很多人都讓男女憑著愛情結合在一起,那麼又何必殘留一個「穩定的婚姻和家庭形式」呢?其實他們想說的只不過是男與女(甚至可以是更多元的性取向的性別組合)的組合的穩定性與責任性而已,那何必用一個沒有意義的形式拘束著他們的自由結合呢?自由的組合下,人們可能像現在談戀愛一樣的調整與變動自己的組合——這需要什麼形式的證件——或公共性的證明呢?
這裡的婚姻是指我們今天所謂的婚姻,是一個具體的概念與形態。廣義的婚姻是應該以愛情為基礎的兩性結合——並非所有今天的「婚姻」都符合這個概念,也有太多符合的稱不上「婚姻」。
第二,婚姻與家庭存在歷史性的結合與作用。我們接下來所謂的婚姻是指兩性的結合(以區別前面我們的所提的「具有現代意義的婚姻」),而兩性的結合是家庭存在的必要的且最先出現的形式。婚姻是家庭的前提。
婚姻有著自己歷史性的形式與制度變遷。共同的在於婚姻本身作為一種人的生產的形式——或者說人作為一種生物的「種的繁衍」而存在。但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婚姻從簡單且混亂的群婚,發展到對偶婚姻,再到專偶婚姻;從母系轉向父系;從一夫多妻變為一夫一妻;這些婚姻的形式與制度根本上是由社會的生產力水平與生產方式所決定的。因此婚姻具有兩種屬性——自然性與社會性。婚姻首先具有自然性,但兩性的結合併不在任何歷史時代都受制於個人的性愛與情感——在古代與近代的社會上層,婚姻顯然是一種經濟與政治上的利益結合。所以婚姻的社會性決定婚姻的發展,婚姻作為一種社會關係(兩性關係)及其制度,是社會上層建築的一部分。
婚姻關係是一種道德關係,當代的婚姻制度也是當代倫理制度的重要部分。因此,婚姻本身是家庭倫理的核心內容。所以婚姻制度走入階級社會以來,不可避免的帶有階級性。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的婚姻廣義上指代了兩性關係——特別的是指兩性的結合。兩性的結合方式決定兩性的其他關係。因此,婚姻的變遷是兩性關係變化的直接因素。
婚姻內容與形式的重要內容與體現,就是兩性間結合的方式。群婚制下混亂的結合,是母親成為血緣關係的追溯標誌;專婚制下女性作為承擔繁衍的性別,其受到的壓迫就勝於男性,對其忠貞的要求就高於男性。因此,婚姻制度與關係的變化直接促進與固化了男女間不同歷史時期的尊卑關係與家庭地位。進而演化出更為複雜的倫理與社會秩序。這其中突出的代表——就是初夜權與貞操觀念。
婚姻進而組織家庭——而家庭首先作為勞動力的生產單位。因此,不同的男女關係直接決定了家庭勞動的分工,進而成為了家庭壓迫與剝削的基礎內容。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要求解放婦女家庭勞動的根據。
第四,專婚制在中世紀末期開始,面臨歷史性的否定——個人性愛與情感作為婚姻基礎的復原趨向。
婚姻的基礎是個人性愛與情感——這是理想中的婚姻,也是婚姻自由與性解放的根據。但是,婚姻的社會屬性與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具體婚姻的具體動機是完全不同的——且具有顯著的利益導向。婚姻與戀愛自由在人類的文明史上只是短暫的一頁,而古代民間的婚姻縱然存在感情基礎上的結合,但常常受到社會倫理的種種束縛與經濟、政治甚至宗教等方面的干涉而承擔巨大壓力——甚至成為苦情悲劇。
婚姻與當代的一切社會關係一樣經歷了異化,我們今天面臨的資本主義婚姻制度本質是一種產權制度——看看離婚的方式以及遺產繼承順序,看看許多人物發跡史與上層間的聯姻關係,我們不難理解這一點。
婚姻演變為資本主義的婚姻制度下的婚姻——即即將完結的婚姻制與掩蔽的公妻制——公妻制的最早形態,根本上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的基礎上。家庭首先是一種生產單位,而當代婚姻制度本質上是一種產權制度——婚姻本身不過是一種人與人的特殊結合。歷史上它由早期的較不穩定的形態穩定為一夫一妻制,但又在今日更趨靈活與多樣,說明人的社會關係在拓展,它體現著人的社會性與自然性的更大領域的統一。
直至今日,婚姻還沒有還原其「世俗的本質」。尤其是一夫一妻制的完全確立,既讓婚姻準備好從任何形式的婚姻制度中脫離,又完全的暴露了他受到奴役與扭曲的全部。
但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建立起社會化大生產的時候,家庭已經慢慢的蛻變了:它從一種自然經濟下社會生產的單位與載體蛻化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勞動力——的生產單位,甚至這樣的定義也會隨著女權的進步與家庭勞動的社會化進一步喪失。家庭失去了自己的生產資料的占有權,也會失去相對應的對生產的組織權與勞動產品的分配權,遺產也就成為了逐漸失去初始擁有的生產資料積累的意義。
但家庭與代替他的資產階級一樣,是用私有制去統領生產力的——而資產者面臨更大的挑戰:社會化大生產。家庭的孤立性轉變為生產領域的無政府狀態。這時,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的矛盾暴露清楚了,資本主義可以戰勝封建主義了。這時我們會看見封建家族的產權——在家庭這個生產資料的佔有者與生活資料的首先佔有或最後結算者這裡時,婚姻預示著兩個家庭間的聯合與作用——相似於今天兩個企業的合作(但本質與形式完全不同),也是社會關係的延展。通過聯姻時雙方的利益考慮與交換、聯姻後形成的新的家庭關係與倫理責任,特別是繼承權來實現家庭財產的有目的的運動,並進而豐富原有家庭的關係。然而現在對於無產者而言這種運動逐漸失去了意義——如《共產黨宣言》所說:「私有財產對十分之九的成員來說已經不復存在」。
我們所真正看到的當代婚姻就是一種賣淫。這其中如果包括了家庭勞動的話,總有一方在另一方那裡取得無償的勞動產品,並且讓雙方處於不平等的處境;無產者的單身是資產者出軌的補充;婚姻處處帶著繼承權與公共財產形成與分割的可能。——這就是資本主義的婚姻,也是資本主義下婚姻制度所要維護的對象。
當代婚姻制度的消亡,不意味著婚姻形式——如婚禮等細枝末節也要廢棄——這完全是雙出於對雙方的信任尊重與對結合的責任與珍惜而做的選擇與購買的物質紀念。但這些已經失去所有附加在這之上的社會性的約束,也不再是需要制度與法律以及種種複雜的倫理所規範與必須的了。那時人們也將擺脫拜物教,更直接的面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當代家庭關係會消亡回歸為血緣關係(這一點我認為 @醉眼梨花滿路不準確,家庭形態是要被消亡的 )
其它關於婚姻的我慢慢補充,題主也可以問……
還有題主 @阿瓦達 ,我建議你可以把問題改的寬一些,換成馬克思主義,可以更全面一些。事實上馬克思自身的婚姻觀的表達並不系統(不是說少),但像恩格斯等就有很多針對性的說明。這些著重推薦你看《反杜林論》與《家庭、私有制與國家的起源》。
另外馬、恩兩位在家庭上做的討論並不算非常廣——這也並非他們二位後期的理論研究重心。所以也有很多爭議。但基本的:婚姻與家庭歷史性的結合、家庭的消亡與婚姻的還原、婚姻的自由組合與一夫一妻制(或者說廣義上的獨偶制)的統一以及婚姻建立在愛情基礎上、愛情與性愛的辯證等等基本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婚姻觀最基本的出發點與公共點。
私有制產生數千年來人類出軌的根源,不是愛情背叛了婚姻制度,而是婚姻制度背叛了愛情。
父系社會會解體,雖然不一定過渡回母系,但男人地位下降確確實實。
而維繫婚姻種種勾稽關係因為女性的強大而被破壞毀滅。
女性想要精子,兩腿一張,滿大街的男人想往裡送。
男性想要子宮,還得付出各種物質、精神條件。
共產主義共產共7嘛。。。
所謂的共產共妻,我的理解是:不再有婚姻的制度了,因為婚姻本來就是經濟行為,為了保護私有財產的。所以沒有了一夫一妻制,大家都憑自己的喜好,今天想在一起就在一起,明天不想了就分手。沒有所謂你是我的女人必須只屬於我的概念。如果有了孩子也不用擔心找不到爸爸來撫養,因為社會會幫你養孩子。會有專門的機構來帶孩子。所以女生也不用擔心會被小孩拖累。
愛情是人類的天性,婚姻是人的天性和繁衍需求與特定的社會形態結合以後產生的,具有階段性,社會性。很不幸,在現代私有制下的婚姻中社會屬性佔了大頭,是主要矛盾。婚姻成為人實現自身在社會中層級保持和上升的工具之一。愛情是次要矛盾。看看知乎上婚戀問題下的各類回答就行了,房子,車子,雙方階級是知友和父母們最主要的因素,愛情次之。對人來說,婚姻的兩種屬性很大概率上是矛盾的,所以說婚姻在某種程度上壓迫了人的天性。婚姻的社會屬性也是馬克思說「婚姻是變相賣淫」的原因。
在馬克思展望的未來社會,私有制不復存在,婚姻制賴以生存的基礎不復存在,婚姻制這種把兩個人的財產綁在一起和共同撫養孩子的制度也就會解體。那個時候就只有愛情了吧~ 但願如此。以上體現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婚姻制是上層建築,私有制是經濟基礎。就醬
在私有制下,兩個人結婚要考慮的事情很多,除了顏值、性格、品行等自然屬性之外,還要顧慮到對方的家庭條件、工作條件、財產情況等等社會屬性。很多時候,這些與愛情無關的社會屬性,決定了婚姻的成敗。
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因為已經不存在私有制,所以兩個人啪啪啪的唯一原因就是喜歡對方這個人的自然屬性,而不必考慮那些身外之物!
想想就有點小激動呢!
不過話又說回來,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社會屬性的加分項都沒有了,那麼長得丑的人……
依然沒有女朋友!
制度,法律,無非是工具。
人口再生產眼下依賴婚姻制度。
社會運轉眼下依賴貨幣制度。
任何制度都不是無條件地存在(或者消亡)的。推薦閱讀:
※充斥著語言暴力的婚姻,該繼續嗎?
※沒有愛情的婚姻,是該離婚選擇愛的人還是繼續?
※離婚女,32歲,還能找到合適的人么?
※你為什麼離婚?
※結婚後遇到真愛,該怎麼辦?
TAG:婚姻 | 卡爾·馬克思KarlMarx | 婚姻價值觀 | 馬克思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