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史學推翻羊吃人的說法?
英國羊吃人時期與俄國同時期比,誰更慘? - 胡明亮的回答
70年代末的《劍橋歐洲經濟史》就推翻了前說。前面有個高票答案里引了很多資料說明工業革命時期下層民眾的窮困,這個不假,但是背後的原因卻被隱藏了。事實上,儘管那個時代充斥著童工,超時長工作,但這些底層人的生活是改善了而不是惡化了,只是這種改善幅度被馬爾薩斯陷阱給拉低了。此前在鄉下生活的農民境況更惡劣。這就像這幾年中國大城市的白領念叨起鄉村生活的美好,詛咒城市的腐敗與黑暗,可是真實的農村生活遠比城市惡劣百倍。
明擺著的,顯然跑馬圈地是一件很和諧的事。
一個貴族老爺跑你這裡溜一圈,地就是他的了,你趕緊感恩戴德的搬家滾蛋,這是老爺的恩典,懂嗎?所以說強拆(土改)什麼的,群眾(地主)們紛紛表示情緒穩定,好支威希。圈地運動可不止一次,最後一次圈地運動時期,正好趕上穀物法,據統計收了60~100w的餓殍,那個階段英國總人口在500~750w。感受一下,這種統計可不是什麼人口損失,是單算的餓死人口,大約1/8。
黨疼國愛,縱做鬼也幸福。
誰問的這麼小粉紅的問題?簡訊我額外發5毛獎金。
ps:有朋友提到愛爾蘭大饑荒。不是的,時間還沒到呢,愛爾蘭饑荒是1845到1850之間,穀物法是1815年至1846年間,一股子「意猶未盡」再來一次的感覺……當然反抗是有的,所謂「餓死的,不如被刀殺的」。
正好有朋友引用了圈地運動的時間,18世紀後期到19世紀前期,丟了地。然後就是穀物法,沒錢買麵包。2hitcombo!真心完美。
維多利亞時代_百度百科1837年~1901年,又稱維多利亞盛世。這盛世,如你所願邊寫邊笑,笑的我眼淚都出來了,擦著眼淚修改,這題目問的真是太233了,哪壺不開提哪壺的典範。評論里有分析在這一系列事件中資產階級,封建力量,無產階級的矛盾關係。宏生:圈地運動在英國
對於歷史的理解,實際上存在兩種形態:一種是真實的歷史,一種是觀念化的歷史。而對於英國歷史上「羊吃人」的「圈地運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觀念化的歷史:經典理論給了人們一種觀念,人們對於「歷史」的認識其實是經典理論所傳遞的「觀念」;而經典理論所表述的「觀念」,其實也是從別處接受了觀念,而不是基於對真實歷史的深入理解。
圈地運動在英國歷史上是一場歷時數個世紀的社會運動,其中出現了兩個高潮:15世紀後期到16世紀前期,和18世紀後期到19世紀前期。
發生在15世紀後期到16世紀前期英國的圈地運動,被稱為「羊吃人」運動,其觀念源自1516年出版的《烏托邦》一書。該書是出於道德激情的文學性質的作品,而不是理性、嚴謹的學術著作。該書是1515-1516年英國人托馬斯·莫爾出使歐洲大陸期間利用閑暇時間撰成的,對圈地的實際情形並沒有進行過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而在當時英國曾經組織過圈地調查委員會,20世紀初的英國歷史學者屈維廉(G .M. Trevelyan)等人根據保存下來的檔案材料進行新的研究,發現事實與莫爾的指責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英國學者肯尼思·O .摩根(K ennethO . M organ)主編的《牛津英國通史》即認為說圈地運動「培養了一批榨取窮人血汗的貪婪的新資產階級的看法是言過其實的」。
淺論愛爾蘭大饑荒及其影響
愛爾蘭大饑荒,俗稱馬鈴薯饑荒,(failure of the potato crop)是一場發生於1845年至1850年間的饑荒。在這5年的時間內,英國統治下的愛爾蘭人口銳減了將近四分之一;這個數目除了餓死,病死者,也包括了約一百萬因饑荒而移居海外的愛爾蘭人。
造成饑荒的主要因素是一種稱為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卵菌(Oomycete)造成馬鈴薯腐爛繼而失收。馬鈴薯是當時的愛爾蘭人的主要糧食來源,這次災害加上許多社會與經濟因素,使得廣泛的失收嚴重地打擊了貧苦農民的生計。大饑荒對愛爾蘭的社會,文化,人口有深遠的影響,許多歷史學家把愛爾蘭歷史分為饑荒前、饑荒後兩部分。在愛爾蘭發生馬鈴薯饑荒時期大不列顛仍從美洲進口大量糧產,其中一部分甚至經過愛爾蘭的港口轉運;但飢餓的愛爾蘭人卻買不起這些糧食,英國政府提供的協助也十分稀少,最終造成高比例的愛爾蘭人餓死。馬鈴薯是19世紀愛爾蘭人賴以維持生計的唯一農作物,而作為地主的英國人卻只關心穀物和牲畜的出口。自然災害以及政治壓迫迫使人們揭竿而起,但最終失敗。一百餘萬愛爾蘭人死於饑荒的慘劇激起了愛爾蘭人的民族意識,在它的指引下,愛爾蘭自由國家於1922年建立。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如果本應增長但沒有增長的人口算餓死的本應該提升的生活水平沒有提升那麼多難道不能算惡化?
不知道有沒有幫助
莫爾爵士認為,該時代英格蘭的許多社會問題尤其是偷盜倍出,與圈地運動密切相關。在《烏托邦》中,他以自己和紅衣主教對話的形式,描述了「羊吃人」的殘酷現實:羊群「一向是那麼馴服,那麼容易餵飽,據說現在變得很貪婪、很兇蠻,以至於吃人,並把你們的田地,家園和城市蹂躪成廢墟。全國各處,凡出產最精緻貴重的羊毛的,無不有貴族豪紳,以及天知道什麼聖人之流的一些主教,覺得祖傳地產上慣例的歲租年金不能滿足他們了。……因此,佃農從地上被攆走,為的是一種確是危害本國的貪食無厭者,可以用一條欄柵把成千上萬畝地圈上。有些佃農則是在欺詐和暴力手段下被剝奪了自己的所有,或者是受盡冤屈損害而不得不賣掉本人的一切」 ——錢乘旦《英國通史第三卷》推薦閱讀:
※國內的馬克思譯著是否誤譯,曲解馬克思的原義,以達到適應中國特色的目的?
※階級分析法是否導致姚雪垠文學創作上的悲劇?
※如果馬克思在今年復活了,他會怎麼看待自己的馬克思主義?
※共產主義無法實現的主要原因是不是人性?
※「白左」是怎樣看待馬克思的?
TAG:卡爾·馬克思KarlMarx | 資本主義 | 世界近代歷史 | 經濟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