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芥川龍之介的《袈裟與盛遠》?
01-21
我看的是方光燾先生的譯版。看完覺得,從人物的獨白來看,故事的脈絡不是很清晰,看完譯者附記才了解到清楚的情節。我個人看完覺得非常震撼,人物心理的矛盾和人性的複雜感表現的程度令人讚歎。但是我始終無法理解盛遠的那種類似於「由愛生恨」的心態,對袈裟的態度也非常疑惑,袈裟到底是愛著盛遠還是不愛盛遠呢,袈裟對自己的丈夫又是一種怎樣的感情?譯者附記中說這篇小說是一篇源於《源平盛衰記》史實的創作,那麼作者是完全按照史實的情節來寫,還是對史實經過改編寫就的?
(故事摘自網路)日本古典史話《源平盛衰記》中有一則故事叫「濕發記」,讀完很耐人尋味。袈裟是渡左衛門的妻子,自幼被一個名叫盛遠的男子所愛。他為她嘗了許多相思之苦,最後忍耐不住了,便威脅袈裟的母親,叫她一定設法叫袈裟回來同他幽會一次,否則便殺死她。袈裟的母親無奈,只得託故將袈裟叫了回來,而且對她說明原因。袈裟為了母親的生命,只好對不起自己的丈夫,滿足了盛遠的慾望。可是盛遠得寸進尺,一心想與袈裟永久歡愛,便表示一定要殺死左衛門,並要求袈裟同謀。袈裟本是好女子,見到自己既失身於他,又如此相逼,知道這是孽債,不易擺脫,便自己打定主意,將計就計。她對盛遠說,她回家後,要為丈夫洗髮,並且用酒灌醉他。盛遠來時,只要摸到濕發的頭,便可下手。盛遠信以為真,夜半摸到袈裟的家裡,摸著睡在床上的一個濕發的頭,便一刀割了下來。盛遠滿以為已經殺了袈裟的丈夫,十分高興。可是回家一看,手中的人頭竟是袈裟。
原來袈裟用酒灌醉了丈夫,自己卻故意打濕了頭髮,睡在外床,一聲不響地任隨盛遠殺了,了卻這一段孽緣。
而在高慧勤女士的譯作《蜘蛛之絲》(青島出版社 2013年2月版)譯序中,高提出了芥川「顛覆了《袈裟和盛遠》女主人公歷史上的『烈女』形象,從另一側面切入,具有偶像破壞的意味」。 個人理解,這個故事另起爐灶。一方面強調盛遠雖然與袈裟肌膚相親,卻嫌惡她「姿色已衰」,覺得已經不再愛她了。出於凌辱她的目的,說出「要殺了渡」的話,而後又後悔說出這樣的話,膽怯起來;另一方面袈裟三年來還深愛著盛遠,但當她違背婦道,「耐不住孤寂」,與盛遠發生關係時,卻發現自己被他厭惡輕賤,愈發傷心。而當她聽到盛遠要謀殺渡,更覺得對不起丈夫,為了贖罪以及對盛遠報復,她心生一計,決定做丈夫的替身,代替丈夫去死,這裡和原來的故事很相像。所以文末寫到:「太陽想必會在我無頭的屍體上,灑下一抹寒光」。 至於故事的結局,「黑暗中隱約聽到撬開門板的聲音」,「一線淡淡的月光泄了進來」,看似開放含蓄,實則暗示了盛遠的到來及袈裟悲劇的命運。推薦閱讀:
※為什麼人性無法改變,可還是有那麼多作家選擇大肆批判?
※看芥川龍之介的《竹林中》,你覺得真相是什麼呢?
※芥川龍之介的各種譯本里,哪些比較值得推薦?理由是什麼?
※芥川龍之介在《六宮公主》里為什麼最後要點一下和尚的身份?
※怎樣看待芥川龍之介作品《河童》中的員工屠宰法(屠宰失業員工)影射的現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