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80及T64以及T72系列在烏克蘭東部衝突中表現如何,有何借鑒意義?

在這次戰爭中原毛子國武器分別在大毛二毛手中使用。就想看看對坦克戰術發展,技術進步以及對蘇制武器的評價

對了,蠻希望有一些以前網上看不到的高質量回答。畢竟這次衝突對我國政治上有巨大警示。而且PLA的裝甲部隊使用戰術思想還需要許多實戰經驗的補充。求高含金答案。畢竟大規模使用裝甲力量實戰,PLA還沒有過。也就不能光說大毛二毛大的差了


蟹妖,既然是10個月以前的問題,那我就要po些圖

圖1-4 大毛拿正規軍志願大隊在東烏懟二毛正規軍,說實在的二毛打這麼慘情有可原。

圖5-6 毛式裝備的驚喜,道爾原來可以攔原點....按道理可是不行的。

PS:頓巴斯那次我才知道原來爆反可以亂切很粗的APFSDS,屌炸了。


題主在提問首先說了T-80,也在描述里放了兩張BV和UD的照片,但是T-80並沒有參與頓巴斯戰爭,俄羅斯捨不得用T-80打,烏克蘭的T-80早就被他們自己敗光了。所以在這就不說T-80的事了。

這場戰爭中實際使用到的坦克是大量蘇聯遺留的T-64BV,以及少量俄羅斯支援東烏的T-72BM。

因為相機的發明與應用,人們說克里米亞戰爭是人類第一次可以看到的戰爭。那麼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發展,我認為頓巴斯戰爭是第一場人們可以以第一人稱視角看到的戰爭。我本人看了大量的由這場戰爭中雙方普通士兵在戰鬥或休息時拍攝的視頻。所以在這我不想談什麼高大上的戰爭戰役理論,戰鬥戰術技能,戰鬥數據分析什麼的,就談談關於坦克作戰,我自己都看到了些什麼。

首先,關於這場戰爭我看到最多的兩種視頻,一是各種型號的火炮和火箭炮開火時的畫面,二就是坦克與步兵戰車在衝鋒或者機動時的畫面。

光是看他們坐在自己的車上拍其他同行的車看起來已經很有氣勢了,腦補一下對面有坦克和裝甲車輛搭載步兵向你正面衝鋒的畫面,光是心理上就會有很大的衝擊。而且烏東多為平原,真的有種鋼鐵洪流席捲千里的感覺。
這就引出來我看的另一個視頻,就是烏軍在為應對民兵的裝甲部隊構築工事,機槍陣位和火炮陣地且不提,他們在努力的挖反坦克壕,對!就是那種德國人在索姆河前線對付馬克IV的那種。

以一位180公分的士兵為例,工事正面為三十至四十度左右的土坡,反斜面為七十到八十度左右,高度為兩米左右,士兵爬在反斜面上作戰,坡頂有木料和沙袋堆砌,留有觀察和射擊孔。後方是深度超過兩米的壕溝,坡度也在七八十度左右。壕溝中開有通往後方的交通壕,一旦敵方抵進,士兵可從交通壕撤至後方。(最近較忙,各位湊合著看,如果嫌我畫的太粗糙,稍後再補圖)

之後比較多的一對畫面是在建築物,工事,掩體里射擊的輕重機槍,榴彈發射器,火箭彈和無後坐力炮。以及對與這類目標打擊的坦克。

由於以上提到的那些武器確實在對進攻中的步兵分隊有較大的遲滯作用,而且在東烏這種平原為主的地形,在野外確實非常不利於防守,所以戰鬥和爭奪的焦點大都集中在城鎮和城鎮周邊地區(列如二戰時的哈爾克夫反擊戰,雙方多次易手),也就增加了進攻方(由於雙方使用武器大致相同,且互有攻守,所以後文中的攻方和守方只是作戰狀態,不特指政府軍或民兵)的難度。

解決這類火力點的方案一般有三種:

首先當然是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最次也得是個河馬-H。但由於雙方在空中力量方面的客觀限制和馬航事件的原因,所以航空器對戰鬥的影響是比較小的。

圖為烏軍加掛火箭發射巢的河馬-H

其次是火炮覆蓋火力點,火箭炮因其彈著點範圍較大,所以在雙方已經呈現近距離焦灼的時候不可能使用。就火炮而言雙方各有優劣,烏軍多用自行火炮,2S3和2S19為主,而民兵多以牽引式火炮為主。兩種火炮的優缺點在這裡不再贅述,且戰鬥形式多以營連級單位為主,火炮不可能面面俱到。

圖為行進中的烏軍2S3車隊

第三種就是靠裝甲車輛的火力支援,但雙方均缺乏有效的對地壓制的裝甲火力(例如在車臣戰爭和敘利亞內戰中加裝對地搜索雷達的石勒喀河),雖然還有步兵戰車的支援,但由於BMP-1/2本身皮薄餡大,戰場生存能力過低,導致兩個問題,一是雙方都不會將步戰車投入巷戰,二是生存能力過低導致步戰車的數量在後期大幅度減少(烏軍把哈爾科夫坦克修理廠里能用的BMP車體都用了,還改裝了許多武裝卡車來彌補數量上的不足,以及美國爸爸的悍馬和英國人的老古董)。

圖為在頓涅茨克機場附近拍攝的一輛烏軍武裝Ural4320

所以第四種方法就不得不是用坦克炮轟了,也就是在視頻中出現很多坦克在支援步兵時攻擊建築物的場景。坦克心好累,什麼活都是他的...

圖為美國援助烏克蘭的悍馬(模型製作的好題材)

圖為烏克蘭自產的加裝柵欄屏蔽裝甲的BTR-4和英國援助的薩克遜裝甲車

另在一點,與蘇聯和俄羅斯使用的一條粗的白色識別線不同,烏軍使用了四種識別線,分別是一條細線,兩條細線,兩條細線成V字形,以及兩細夾一粗。目前還沒搞清楚這幾種的區別和意義,求交流~

圖為烏軍2S19(一條細線)

圖為烏軍T-64BV和BMP-2(兩條細線)

(兩條細線成V字形和兩細夾一粗)

今年的堅強歐洲又開始了,坐等烏軍T-64BV的表現了。

本文均為個人觀點,水平有限,歡迎交流~

比較喜歡這個問題,會持續更新,求關注呦~

最後附一輛自己做的T-64AV


一架飛機頂50輛坦克,我就這個感覺。

花50輛坦克壓制一個城區就很困難(但是如果佔領就需要),可是在絕大多數時候需要的是壓制和牽製作戰。

大量的坦克也沒辦法壓制一個敵人的據點,但是一架飛機卻能夠讓整個城市的敵軍不敢輕舉妄動(這還是在沒多少信息化支援的情況下)。

——————注意,我後面有更新,對於軍事基礎較差的童鞋可以仔細的看一下,可以動腦子(篇幅較長,算是良心答案,本人更新答案不關心贊,愛答就答,喜歡的收藏一下,本人很多回答有點敏感,所以不得不靠很多斗機靈來稀釋舉報人群,所以不收藏很可能以後就找不到了,補充回答保證可以大大增長普通軍迷的軍事概念,雖然本人也不到半瓶子水)————

不過我們這兒還是談談坦克,從上面我們其實也明白了,那就是坦克實際上很多時候正面高強度交戰的性能已經沒以前那麼重要了(尤其是野戰),反而是抗破甲彈和城市靈活性最為重要。

所以說對於全車長度以及體積反而需要更多的考慮。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發現t64坦克的存活性能雖然差不多,但十分的靈活,這和它相對較緊湊我想不無關係,這個時候什麼t64太緊湊不利於升級等等實際上已經不是太大的問題了。

至於借鑒意義么?你是說對於我國?沒太大意義。因為我國是防禦性的軍隊,和很多進攻性軍隊是不一樣的。

我軍的話面對的是較高可能性的高強度空中打擊(烏克蘭內戰早期有空軍介入),所以說對於我軍來說,烏克蘭衝突帶給我們的借鑒意義就是坦克要發揮最大的火力支柱的效果,就必須做好(尤其是)靜態或者有限機動條件下的隱身。

當然這包括雷達也包括紅外。

so

也就是說,未來如果我軍借鑒,那麼應該早日開發全電推進坦克和裝甲車輛並要能在一定里程上事先不依賴化石燃料的全電機動以降低紅外特徵,使用燃油發動機時排氣口要有更好的遮蔽手段,加強全車散熱,同時太陽照射到金屬時產生的更高的熱量與地面的反差甚至也要考慮在內,所以未來坦克外層應有一定的選擇以儘可能和地面熱輻射相似。

另外對於坦克的重量要嚴格限制一些,同時對於造價一定要更好的控制,坦克應該重新走盡量廉價+數量的路線,重新回到作為高消耗性兵器的使用方式(而不是現在這種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方式)。

so

告訴我們的是——坦克要在信息條件下作戰,本身的觀測手段並不需要每一台都那麼好,需要和空軍和任何空中偵察平台更好的聯動(這樣就能進一步降低電子設備的價格,不用每一台都那麼好)。

坦克應該是廉價但多用途的工具(最好能有推土鏟等等附件,而且要方便),這也就要求未來坦克具有較高的摩托小時數,行動損耗要小,這又說明了全電是需要研究的。

整體而言,坦克作為一種支援為主的支柱武器(除了少數地方為主攻力量),不能再和原來那樣想的主力推「主戰坦克」了。

坦克沒必要繼續在突破或者野戰上面點太多科技點了,不太值得。

趁早納入信息網路,作為信息節點使用,全裝甲wifi熱點。

這樣的話一輛59和一輛99的差異都不那麼大了。

59再戰100年不是夢,負重輪的信仰萬古長存

另外和坦克無關的話題————火炮這玩意兒,半吊子信息化都能毀天滅地,高度信息化以後可以打出銀河系。

————————更新在這兒————————

好,我們先說說爭議比較大的「一架飛機壓制一個城市」和「一架飛機超過50輛坦克的壓制效果」。

的確,這個聽起來是蠻奇怪的,戰鬥機沒法打巷戰啊,怎麼就壓制了呢?

這個問題非常好,我覺得吧,只要能考慮好這個問題,大體上算是一隻腳跨過某個大門了(哪個大門我也不知道,反正不是肛門)。

首先壓制的話呢,有很多種類,這裡我直接就說說大白話的,說主要的——這樣可以掩蓋壓制種類實在太多我都說不清的問題,而且我想要是我不說出來的話你們也不一定知道(完美的裝逼計劃是作戰成功的第一步)

壓制,其實意思就是讓敵人持續的受到確切或者高度可能的武力持續壓力,使之無法做到他想做的一切。

從這一點來說,所謂的「火力遮斷」也是廣義的壓制的一種(而且這很重要)。雖然這不像機槍突突突掃過去壓制狙擊手那樣直接,但是起到的效果卻很類似——火力遮斷讓敵人不能去想去的地方,或者在想辦事的地方沒法辦事。

所以空軍如果要分直接的壓制和火力遮斷的話,那麼兩者空軍都對陸軍坦克佔據絕對優勢火炮也能起到相似的作用,可是火炮野戰效果拔群但是對於城市效果不佳,主要是射程和裝葯問題,現役常見火炮裡面對於城市建築的破壞最好的你知道是什麼么?其實是大口徑迫擊炮,問題是迫擊炮什麼德行你們也懂的,射程短是最大的毛病……當然你博物館裡面拉戰列艦出來就當我沒說……)。

首先我們說說壓制。

千萬不要以為城市戰只有一種打法,很多時候我們想到城市戰就是浩浩蕩蕩的坦克開進城市,然後守軍拿著火箭筒啊狙擊槍機關槍層層阻擊,然後給來犯敵人造成嚴重損傷。

不錯,這的確是很重要的,而且守軍武器劣勢的話,這樣才能給敵人造成更多的殺傷。

大家要仔細想一想——給敵人造成更多殺傷就一定能贏嗎?一線軍人對一線軍人殺傷是戰爭中唯一的破壞嗎?

很顯然,並不是。

如果說你背後有一支很強大的部隊,能靈活運動的話,那麼放到城市裡來消耗,這很多時候是需要的,因為你背後的那個部隊爭取到了時間,它可以重整旗鼓打回來或者干更重要的事兒,比如捅對手腚眼兒。

但是大多數時候並沒有這樣的機會——如果你在你的軍隊都居於劣勢而且處於守勢的時候,你放敵人進來=敵人打開了突破口=你遲早會丟掉這個城市。

你問這是為什麼啊?

其實很簡單,就一句話——城市不僅僅對你有隱蔽和鞏固效果,對敵人也有。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城市攻防戰中「攻佔了第一個城區」總是被值得大書特書的——因為這代表雙方力量對比突然的接近,而對於優勢方的話則等於早晚勝利。

所以說,一次成功的以「防禦據點」為目的的城市攻防戰,實際上防禦方只有兩次明顯的機會,第一次是在城市周圍(可以在野地也可以在最外圍的建築區,但是通常還是需要野戰工事補防),第二次是在城市外沿的建築區內。

只有這兩次機會,因為第一次對方進攻不成就只能退回去重新來過,第二次如果打回去了,雖然自身的工事和人員有較大損失了,但是敵人沒能佔據城市立足點,他們只能還是退回去,你就有了喘息和重新補防的時間。

但是一旦被敵人打透了這兩層防禦地帶,敵人在幾個城區站穩了腳跟,你即便有支援火力也難以直接對付躲藏在立足點建築物裡面的進攻軍隊了,而且如果你的步兵上去了還要注意不要誤傷(亂打造成的誤傷會比依託簡易工事和建築的進攻方損失更大,甚至會阻斷自身的進攻),這個時候你的支援火力就只能想辦法遮斷野地里繼續進軍的進攻方部隊了——可是你的防禦都被打穿了,這個時候你沒辦法把敵人遲滯在殺傷地帶內,如果你的炮火在第一層和第二層的有遲滯的防禦中炮火還沒能攔住敵軍,那麼後來就更不可能了。

其結果就是,如果守軍沒有增援,而敵軍卻能有足夠的主動權來進行增援,所以說只要敵軍重視,這個據點十有八九就會被拿下。

空軍的火力壓制在這一點上非常非常奏效。

原因很簡單,大多數不太差不太矮的建築物對於炮火都有不錯的防護能力,雖然說屢次挨炸還是要爛掉,但是城市裡那麼多房子就不行了,不可能都炸爛——關鍵是你真都炸爛了,如果炸爛了不是馬上就沖(靠火炮炸爛本身也需要很多時間),那麼守軍就可以在後面的建築物里再構建一道防禦,這也就是為什麼城市攻堅戰如果進攻方沒辦法只能停滯,那麼攻擊下一個城區就又會遇到很大阻力,這就是斯大林格勒德軍發生的情況。

而空軍的話一大優勢是可以選擇城區里任意一個關鍵節點的轟炸,比如說道路交叉口的高樓,空曠地帶周邊的房子,城市的制高點建築等等,而且破壞很大。

城市戰看起來房子很多,但關鍵地點還是交通要道等等,能夠構建工事和防禦的好位置並不是特別多的,但是很多地點用榴彈炮是打不到或者毀傷效果不太好的,空軍能夠更有效地按照優先順序破壞,這個時候敵人能夠構建最有效工事和防禦的地方將一直可能遭受火力打擊,今天蓋好了明天被打爛,而且最好的地方已經被打爛了,防禦效果大大降低。

這就是空軍對於城市的壓制效果——不完全是為了殺人,而是把適合防禦的地方都給點掉。

這就好像海灣戰爭時對巴格達的作戰類似,雖然聯軍的空軍比一般國家的強很多,但是做的事情是類似的。

結果聯軍入侵巴格達的時候,由於巴格達主要的工事被破壞,防禦梯次被打亂,這個時候重武器和反坦克武器都很難發揮作用,因為它們對於陣地選擇比槍械要求高得多。

結果就是聯軍坦克進軍巴格達周邊防線的時候,m1坦克稍微數了數就有3000多發子彈痕迹(僅炮塔左側,探頭出去的機槍手數的,數了炮塔一邊以後尿褲子了沒敢接著數),但是卻很少吃火箭彈或者反坦克導彈(不是打不穿,而是很少挨)。

所以說空軍對於城市的壓制效果是非常好的,而且是持續,更關鍵的是進攻方可以非常靈活主動地選擇空襲地點,為以後的進攻做好鋪墊,而航彈造成的巨大破壞不是簡單的修復就能恢復建築物的防禦能力的。

好,下面我們說說遮斷——如果說壓制只是一域的話,那麼空軍的遮斷就是全局的了。

進攻城市時,很多偵察單位會放出去,城市周邊就算不被進攻方軍隊完全控制,偵察系統也是廣泛覆蓋了,這就讓空軍打擊成為了有的放矢而不是效率較低的巡邏(當然巡邏也是需要的,不過不一定要靠掛彈的飛機,那會導致留空時間降低)

這可以使得外部援軍和物資很難抵達城市內部,尤其是重型裝備和大批量的反坦克武器等等,還有糧食和水也困難了許多,這就使得守軍元氣恢復特別慢。更關鍵的是一旦遇到進攻,幾乎就沒辦法有大批量的援軍進入了,特別是重裝備和大規模的反坦克武器就進不來了。

也就是說到了這個份上,這個城市也差不多玩完了——要是敵人全面佔據了空中優勢,你的各個力量只能龜縮在城市裡,你的防空力量又不足以給敵人空軍足夠大的損失,你基本上就等於每個城市被孤立了。

這個時候你小規模調兵遣將還可以,但是你要對重點關照地區干這樣的事兒是萬萬不可能的。

結果就是進攻方可以根據你的防禦水平(情報能判斷,偵查能發現)來調整自己的進攻力度,結果就是第一道第二道防禦很高概率被一次性突破,而後面進攻方有備而來的部隊就能慢慢清剿。

雖然過程可能很血腥,中間有一定波動,但是據點被拔掉是基本沒得跑了——可別忘了,自己這邊大家都只能在城市裡縮著或者進不了重點關照地區呢,友軍過不來。

然後每個地方都這樣的話,進攻方實際上就一直掌握主動,一個蘿蔔一個蘿蔔的拔,結果就是守軍這邊只能是慢慢等死,整個戰局這麼維持下去就輸定了,飛龍騎臉。

不說遠的,我們就說說利比亞。

利比亞的戰局一開始是反政府軍呼啦一下多個城市「起義」,然後控制了城市,聲勢浩大。

我們卡大佐大手一揮,博物館空軍灰上天。

這下可好,反政府軍呼啦一下被孤立了,被打的很慘——沒機動能力的弱勢方就是一條鹹魚。

這還了得?列強爹爹對卡大佐使出「禁飛區」+人道主義反政府軍救援物資(請把反政府軍物資劃掉,還有敘利亞那邊的也劃掉,當然烏克蘭反政府軍是親俄的所以要加上俄國的名號)

卡大佐蒙逼,甩出一張「老子有坦克」,這個方法還是有效果的,因為反政府這邊也是戰五渣,打個火箭筒都不看後面有沒有人的。

不過我們可以看到,因為沒有了空軍,反政府軍的城防工事得以大大加強,同時坦克部隊無法很好的遮斷各個城市和勢力的機動,結果就是反對派可以調兵遣將了。

馬上卡大佐的處境就差了很多,不過好歹也能維持維持么,整體還因為物資和人員優勢可以逆推,希望挺大。

不過後來大家也都清楚了,看親兒子不頂事兒,列強親自擼袖子上了——其實這轟炸也沒炸卡扎菲太多東西,但是卡扎菲的坦克不能隨便開了,部隊也不能大批量的隨便調動了。結果就是反對派反而把政府軍給遮斷了,情況調頭了。

所以即便卡扎菲空有一定的優勢,但只能被關在火柴盒裡,最終因為神秘東方的因果律武器發作而被爆菊。

禁飛區為什麼這麼強力,為什麼是特別牛逼的決策,為什麼那麼嚴重?其實就是因為這個——政府軍才有可能好好利用空軍,因為空軍不是鐵烏龜,空軍系統比陸戰武器複雜得多。

拔掉了空軍就等於拔掉了政府的金坷垃。

so,這就是空軍在城市戰和整體作戰中的巨大用處,一架飛機能幹50輛坦克辦不到的事兒,雖然50輛坦克也能做到一架飛機不能做到的事兒,但是飛機做到的是戰略性的,而坦克只能是戰術性的。

至於蘇聯時代,那畢竟是蘇聯堆野戰防空+平原一波流+法國友軍(法國:哈?),蘇聯能玩的招兒,別人是玩不了的。

而且歸根結底,蘇聯的套路也是類似的——先野戰把你主戰兵器打爛,不管你是不是撤到城市,你撤進去了代表束手就擒,不進去就在外面被做掉。你進去了,老子用航空火力遮斷+打擊,而且那會兒核戰了,你們扎堆進殘垣斷壁的城市……那正好……核大戰就要求你們越扎堆越好。

所以說蘇聯那會兒是有特殊性的,不能瞎套在現在別的作戰環境中去哦,而且蘇聯空軍和防空軍雖然搞基不分種族,但是蘇聯空軍還是強的一逼的……連專用截擊機都要能掛火箭彈——你敢撤進城市搞工事?老子蘇15截擊機都能打火箭彈就問你怕不怕?老子米格21能掛核彈就問你怕不怕?老子蘇25灰過來貼臉炸彈導彈火箭彈機炮就問你怕不怕?不要說你不怕,毛子瘋起來連自己都敢打,灌上一斤航空酒精之後連丈母娘都不放在眼裡。

so,這就是空軍的強大之處,原本坦克的很多功能(戰略上的)已經被空軍給替代了。

好,最後我們說說坦克電推。

這個還有點遠,只能是研究,這個研究不能停,誰停誰傻逼。還有陸戰無人平台也不能停,哪怕嗑藥也要接著搞。

全電推目前還做不到,雖然說土鱉都有全電推的裝甲車——雖然很渣就是了,紅旗7防空導彈的原裝底盤就是全電的,踏馬的只能跑70公里就歇菜,土鱉表示法雞你傻逼么。

法雞表示70公里好遠好遠啊,我們的國家幅員遼闊,70公里也蠻夠用的啊。

土鱉一臉嫌棄的換上了柴油機。

so,由於能源密度的關係,上南孚都不頂用,但是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全電推的裝甲車已經有了。

美軍這邊已經有了實用的型號,平時可以用普通發動機,需要的時候(隱蔽性高的時候,比如接敵準備時)可以進行全電推進,不需要了就打開發動機自己跑,順便給電池充電。

美軍一定要戰勝最大的敵人,也就是美國國會以後,才能大批量裝備這樣的裝甲車。當然美軍主要的目的還是特種行動中使用,在治安戰中也能更安靜的通過危險地區。

絕對制空權很多時候難以掌握,尤其是正規戰爭中,這個時候降低裝甲載具的可觀測性,可以大大提高生存率,這樣遮斷效果就減弱了。

甚至可以說,即便坦克不方便這麼做,步戰和裝甲運輸車(尤其是運輸車)甚至吉普車這麼做也是大有幫助的。

這意味著在制空權不能完全保證的情況下,據點的基本物資運輸還是能夠做到的,還可以補充人員和各種材料,這樣的話對於真正意義上的保住據點和實在不行進行阻擊時給敵人造成更大傷亡是有決定性幫助的,而且守軍在受不了的時候還能夠把寶貴的人員儘可能給撤出來,這無論對於士氣還是整體戰力都是大有幫助的。

別瞎雞巴玩坦克了,好好搞裝運才是正道。


證明了就算對方不出動空軍,裝甲部隊不機動起來的後果就是吃流星火雨。

其它方面水平和前南內戰差不多,沒進步。


其實這幾次戰鬥基本沒有體現出什麼新的技戰術,烏克蘭政府軍無力組織起大規模的集團衝鋒,只能以營級戰鬥隊為主進行攻擊,而且遇到城市沒有任何攻堅慾望,只是在遠程轟擊了事,如果遇到較強抵抗則直接使用火力盲射,導致了極多平民傷亡。在防守階段則是將大量坦克埋在地面,導致有非常多的坦克被曲射火炮摧毀。(在沒有末敏彈的情況下,除非確定有坦克集結,否則可能要花費上千發炮彈才有可能擊毀一輛坦克)

把大量坦克埋在地下做固定火力點使用這個,我就不多說了。

至於俄軍因為不能大規模行動,也不能出動過於明顯的新式裝備和空軍,所以只是在營級戰鬥隊上發揮了正常的水平。


給@BLACK槍騎兵補圖

被「民兵」的冰雹火箭炮砸碎的政府軍T62


如果以大國身份看確實一般。但從其他國家看,民兵懟偽軍兩邊都打出了這種水平很厲害了…毛子真心戰鬥種族


其實對於中國沒有什麼參考價值,這種沒有空地協同的小規模衝突里,坦克這就是個機動火力點,這種模式的衝突蘇德戰爭就有了,除了裝備變化,步兵反坦克能力強了許多,剩下的本質差距不大


大規模使用裝甲力量 實戰.....唔...

要麼全面內戰要麼就是在美爹的配合下打外星人了....


推薦閱讀:

如果當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不久就宣布從阿富汗撤軍,會發生什麼?
戈爾巴喬夫上台後的改革給蘇聯帶來了具體哪些思想混亂和社會亂象?造成了多大危害?
前蘇聯在軍工方面有哪些黑科技?
為什麼說蘇聯海軍陸戰隊上岸是蘇軍最強的步兵?這是梗還是有真實的戰例?
在冷戰時期社會主義陣營有哪些別具風格的建築?

TAG:軍事 | 戰爭 | 蘇聯 | 戰術 | 軍事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