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方言,北方話與南方話在聽覺上土不土這個問題上有什麼不同呢?

如題,為什麼呢? 我這樣修改問題可以嗎,知乎管理員先生/女士?


這要感謝春晚,春晚多年來塑造的各種農村形象,小品的也好曲藝的也好多都是北方文化,特別是小品,表演窮矮矬的都是一口北方口音。

記得郭達有一次採訪時說,語言很有代表性,他們在塑造的時候也是這麼做的,陝西口音的農民,上海口音的知識分子,粵語的商人等等

這些都地域攻擊提供了很好的主觀印象


首先,你聽到的北方方言,一般都只是「方言口音的普通話」而已

什麼你說你能聽懂山東話

我是東北人,我鄰居爺爺講的山東話小哥半句都聽不下去好麼

說東北話很好懂的,嫩咋則der(手動斜眼)

遼寧各種貧民窟各種大農村的土話其實不好懂啊

————————

官話地區的方言差不多到我這代基本都快死絕了

所以題主聽到的北方話不過是普通話說得很土而已

所以不是東北話,是砍普,和粵普是一個等級的

廣東人講普通話如果口音很重我也覺得2333你真土

當然有些廣東人自己覺得自己講的口音很萌的

我也覺得挺萌的

————————

平時扯淡的時候講講土話

談正經事的時候要切換成土土的普通話

到了一些大事時,會講出非常標準的普通話

比如求婚的時候

比如下葬的時候

也就是說其實我們北方人自己也覺得方言土語上不得臺面

你們南方話不是也有文讀和白讀麼

文讀是啥,不也是方言腔的普通話

啊不,方言腔的前代普通話

————————

哈?

有人說南方話存古?

你要我論證南方話洋氣卻又說自己村姑

莫非你省人民喝咖啡加八角

又洋氣又傳統

事實上吧

聲調很多的粵語和沒有聲調的馬來語都可以是很好聽的語言

不多不少的普通話當然也一樣

從語言本身特徵來論證聽感的優越度是完全錯誤的方向

至於用字的優雅

我不認為南方山地地區大字不識一個的人能體會到方言哪裡優雅

他同你講的時候,估計你也體會不到

————————

其實作為一個在南方生活一段時間的北方人

早就知道了,南方和南方是不能放在一起談的

江浙和江西畫風差得那麼多

更不要講四川貴州雲南

籠統地說南方如何如何是很無聊的事情

北方也一樣

我們才不要和河南山東那些愛吃饅頭的人戴一頂帽子呢

題主你莫非不識得這一點?

————————

我之前和一客家妹紙關係很好,很好,很好2333你們懂得的那種很好

當時覺得臥槽客家話好好聽我要學

後來掰了

再去聽客家話,哎呀好土啊

所以歸根到底,你其實是在評價說方言的人吧

————————

這是一個社會語言學的問題吧,好像和語言本身是屁關係都沒有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答主所說的,「土」。那麼什麼是「土」,「土」就是一種落後,愚昧,粗俗,的表現。為什麼答主覺得北方比南方更甚呢?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我國南方的經濟水平整體高於北方。

經濟決定政治,政治決定文化。這句話大家在初中課本也都知道。經濟發達的地區會形成一種強輻射力,感染著周圍的一切。這也就是為何政策會提出,「讓一個城市發展起來,帶動影響周未形成城市群」。所以語言作為一個民族或地區的基本文化,在經濟輻射力的帶動下會表現的尤為明顯。

為什麼很多人學習粵語呢?市面上粵語的書都很多呢?因為香港,廣東是經濟發達地區。

為什麼在北方北京話不土呢?因為北京是發達地區。

所以,土與不土,不是方言本身決定的。而是由經濟影響著人們,形成人們心中的看法決定的。


(聲明,題主原問題大概是「為什麼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好聽/北方方言聽著感覺很土」。)

*****長文預警*****

原因肯定很多方面的,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語言學問題,還涉及到諸多方面。以下是在下愚見,各位且看看是否有道理。

在這之前,首先需要明確一下何為「南方方言」、「北方方言」

根據官方資料,漢語可分為以下幾種語言/方言:

官話、晉語、吳語、徽語、湘語、贛語、閩語、客家話、粵語、平話(其中徽語、平話的歸屬尚存爭議。徽語被部分學者認為是吳語的一支,但是缺少吳語十分重要的濁音;平話則被部分人認為是粵語一支)。

晉語作為北方唯一非官話語言,還是很屌的!那麼,我們能說,官話區都在北方嗎?不然,官話中的西南官話(又稱為上江官話,包括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湖北等)、江淮官話(又稱為下江官話、南方官話,主要位於安徽長江與淮河之間以及長江沿岸地區、江蘇沿江及蘇北)則位於南方地區。

所以,姑且認為,題主所說的「南方話」,即為官話(除沿江官話區)、晉語以外的漢語方言

OK,以下是我的看法:

1,南方方言中的古漢語特徵

相信我們很多人都聽說過類似於這樣的觀點:「普通話是胡語」、「粵語/吳語才是真正的漢語」,諸如此類。這些觀點雖然飽含著南方人對北方語言的歧視以及自身的語言優越感,但是,在某些程度上,是不無道理的。栗子:

(1)入聲的保留。古漢語四聲,平上去入,普通話/大多數官話中已經沒有入聲了,而大量南方方言保留入聲(西官無,淮官有)。何為入聲?對於方言中無入聲的小夥伴來說,很難體會,簡而言之:

入聲是古漢語的四聲之一,由三種不同的塞音韻尾[-p?],[-t?],[-k?]構成,讀音短促,一發即收。入聲是平仄中的三個仄調之一。「平聲者哀而妄,上聲者厲而舉,去聲者清而遠,入聲者直而促。」(來源:百度百科)

閩南話、粵語、客家話等方言完整保留三種塞音韻尾,而吳語、江淮官話、晉語等方言韻尾合併。

許多古詩詞中,都押入聲韻。如眾所周知的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

最後一個字全部押的是入聲韻,各位自行體驗,說官話的小夥伴(除江淮官話)會不會覺得末尾字基本上不押韻呢?而南方小夥伴們(對不起...除西南官話...)用自己的方言朗讀,會不會驚喜地發現,原來這首詞這麼押韻厚!(前提!你方言講得標準)。

北方方言盆友們也不要藍過!請戳鏈接聽一下吳語無錫話朗誦版,一定要注意體會每行最後一字(我標黑體的字)的感覺,是不是很短促、有力呢?

感受一下:念奴嬌 赤壁懷古(吳語朗誦)_土豆

又如,柳永《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

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戳粵語朗誦版本:《雨霖鈴》廣州話視頻朗誦版 視頻

除了這兩首之外,還有岳飛的《滿江紅》,李清照《聲聲慢》、柳宗元《江雪》,都是超級著名的詩詞啊!所以對於北方盆友來說,丟掉入聲是很可惜的。而南方方言,由於普通話的強勢地位,許多人也已經漸漸把入聲丟掉,比如現在的南京話,許多入聲字都已經併入其它幾聲裡面了。淮語其它各地方言也不容樂觀,大多數市區方言中入聲漸漸萎縮,而郊縣則基本上完整保存(比如合肥話),誰知道隨著城市化的吞噬,以後會惡化成什麼樣子呢?really不敢想。

據說北方漢語中的入聲消失始於唐宋間的燕雲十六州,元朝時官話中已無入聲。所以說,北方官話中入聲的消失很可能是受到河北以北的北方各族的影響。

2,尖團音。其實不止南方方言,一些北方方言中也保留尖團音。尖團音是尖音和團音的合稱。尖音指z、c、s聲母拼i、ü或i、ü起頭的韻母,團音指j、q、x聲母拼i、ü或i、ü起頭的韻母。部分方言中分別「尖團」,如把「尖、千、先」讀作ziān、ciān、siān,把「兼、牽、掀」讀做jiān、qiān、xiān。普通話不分「尖團」,如「尖=兼」jiān,「千=牽」qiān,「先=掀」xiān。(來源:百度百科

然而,其實南方方言也有一些丟掉尖團音,比如吳語上海話,但蘇州話還保留。

個人覺得,尖音聽起來嗲嗲的,尤其妹子說起來,好聽!

3,濁音。古漢語清濁對立,現在的方言中,只有吳語、老湘語等方言保留濁音。簡單來說,我們經常聽到的「旁友」(上海話中的朋友,聽起來更像"bang")的「朋」字,「弗要」、」好伐(弗)"、」伐(弗)開心「中的」弗「讀作「ve",等,即為濁化。具體可參考:濁音_百度百科

4,辭彙方面。南方方言中許多辭彙聽起來非常「古色古香」。如:

吳語中的人稱代詞

阿儂

你: 乃(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示兒》)

爾、儂、恁、、爾儂、實儂、實爾 、你

他: 渠、伊、其、佗、俚、實伊、 他

我們:我侇、我伲、阿拉、我家、我俚、伲

你們:爾等、乃、你俚、你家、儂搭、爾篤、爾搭、爾許、爾侇、恁篤 、你們

他們:伊拉、伊搭、伊奴、佗俚、俚篤、渠等、渠篤、渠許、渠徠、渠儂、其拉、其儂、他家 、他們

吳語中的一些常用辭彙

今天:今朝

去年:舊年

明年:開年

再見:再會

下雨下雪:落雨落雪

麻煩你了:麻煩乃哉

粵語

天:日;今天:今日

昨天:尋日(尋,不久前)

幾點鐘:幾時

吃:食

喝:飲

走:行

2,經濟因素

這是一個灰常重要的因素。南方國中,吳語區,即現在的長三角地區,自宋朝以來便富甲一方、文風昌盛。粵語區,即珠三角地區,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發達。經濟發達地區的小夥伴當然比來自全國各地的打工者更傲嬌,優越感很強不是很正常嘛。所以,當地的語言成為了區分本地人和外地人的重要利器,說本地話的自然有底氣,而外地人則需要學習本地方言,才能更好地融入當地文化和生活。

誠如別的回答說到的,北京不也是北方嘛,怎麼很少有人覺得人家的方言土呢,反而很多人很喜歡京腔京片子。而南方內陸,湖南、江西等地,也是標準的南方地區,有自己單獨的語言,照樣也很少人認為他們的方言逼格高。

所以,那誰說的來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真理!

3,文化因素

一說到長三角,除了富庶之外,我們想到的還有什麼?沒錯,以蘇州文化為代表的,才子佳人的形象,還有小橋流水、煙柳巷弄。江南地區歷史上是狀元「高發」地區,據了解,清代114名狀元中,有58名誕生於江南貢院,這才是真正的半壁江山啊!汪峰你說呢(doge臉)。佔全國狀元、進士數量最高的前幾地,幾乎都是來自江南地區,其中蘇州府為冠,杭州、徽州、紹興、福州等地也是文人輩出。江南富庶,江南人又十分重視教育,所以出自這裡的文人比比皆是。因此,這裡的方言也被認為是「吳儂軟語」、細膩動聽。

而粵語的發達則是近代的事情了。由於上世紀的文化革命(查水表)和一系列的抵制西方文化入侵的政策,中國內地的流行文化基本上停滯,香港正是藉此機會「上位」的,民國時的文化首都上海逐漸隱退江湖,取而代之的是以粵語為載體的香港文化。粵語歌、粵語電影瞬時間席捲中華大地,粵語的地位更是飆升,成為」流行「、」洋氣「、」高端「的代名詞。吳語則還是老態龍鐘的樣子,還是一副古人面孔,顯得沒有粵語年輕、有朝氣。

然而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文化也高速發展,甚至,有反攻香港、台灣的態勢了,而粵語在大陸早已不是八九十年代的地位了。所以,要想繼續保持」高端「代名詞的形象,粵語人、吳語人要加把勁了,一定要堅持本土文化、本土語言!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得到全國觀眾的認可。雖然我基到某黨對本土文化和語言一直堅持不懈的進行著打壓,但是土壤還是有的,你看我是歌手那些香港歌手,也是為粵語的發展和流行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全國年輕人都會哼幾句不太標準的「喜歡你,那雙眼動人」~這就是一種成功啊~而吳語則弱勢多了,我很喜歡聽崑曲(並非用吳語表演,而是中州韻,但含有吳語特點,丑角是完全吳語的),但是我被視為異類,尤其在我生活的這個非吳語文化區內。但是喜歡崑曲的人全國還是有很多的,甚至在台灣,你會發現最流行的戲曲是崑曲,而不是京劇啊黃梅戲啊什麼的,這一部分是因為崑曲的優雅、動聽,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崑曲人的不懈努力,尤其是白先勇。(咳咳好像偏題了,一激動就寫多了)

4,北方方言區人民被部分藝術作品塑造的「農民形象」

除了北方方言相較於南方方言語言上的單薄之外,央視等媒體播出的小品、相聲等藝術作品,對北方人的塑造可謂是影響甚深。一提到東北,全國人民想到的就是趙本山、宋小寶、宋丹丹等小品演員塑造的經典農民形象,土、純樸、無知、粗魯等等,成為了這些地區的刻板標籤。而河南、陝西、四川等地,也難逃厄運。

——————————————

寫了好久,我明天還有一場很重要的期末考試!我一定是瘋了。以後再更再修改。

如果我的回答中有錯誤和誤解,歡迎指出。作為方言和地方文化愛好者,我對全國各地的方言、文化都充滿性趣,啊呸,是興趣!歡迎share!


這個命題就是個偽命題,同樣的方言,有的人說起來很土,有的人說就很洋氣


什麼是土,怎樣才洋,本來就是個很主觀的問題。

一些人覺得土氣,不是因為語言本身,而是因為說這話的人。親近的人自然不土,你會覺得你父母兄弟或死黨說話土氣嗎?長者自然也不土,你覺得揚鄒普通話土嗎?那麼誰土?張口閉口叼著生殖器的人,這種人哪裡都有,可是你能聽懂的除了家鄉話就是普通話了。官話區大體相近,可以猜到十之三四,當然覺得北方low逼多,殊不知南方人連常凱申將軍也娘希匹不離口,除了電燈泡聖光加成,其實大部分人壓根不懂娘希匹是什麼,自然不覺得土。剩下的一群你能看到的土人便是當地人了,菜場里為了兩毛錢扯皮的,盲道上一言不合掄拳頭的,十字路口叼著煙狂按喇叭的,這種人說的話自然土了,土則罷了,他們居然和你操著同樣口音,不能忍,這話實在太土。

另一些人覺得土,也不是因為語言自身,不過有那麼點關聯。我國地廣人多,往往十里不同音,就算推普機如此強勢,各地人說話仍然難去方音。但人以群分,可都是一個鼻子兩隻眼,只能靠一對耳朵去聽你的嘴了。都是外鄉人還好,要是本地人居多,說著說著咂么著味道不對,漸漸的便有了隔膜,他們自顧自的交流,留你一人角落口去喝悶酒。大人么還成熟點,腆著臉皮湊上去講三兩個黃段子自罰三杯,大家笑笑可能就接納你了。要是一群小學生玩玩鬧鬧就你一人普通話講不好,直接不帶你玩了,自小受到孤立,烙上這土話的陰影,以後再想改想法,難了。各地方言式微,小孩子能聽不能說也有這一層吧。

還有一些人,一輩子勞勞碌碌,一畝地三分田,好了說是知足常樂安穩過日子,壞了說就是沒見過世面活在自己腦子裡。今天看趙本山小瀋陽,明天聽周立波郭德綱,後天又有囧司徒黃子華,腦子裡的標籤一百塊錢都不夠。東北那嘎農民愛咋唬,上海那廂閑碎又小氣,廣東人欺負外地不講白話,還是美國人好,我罵兔子他跟著罵,我罵美帝他也跟著罵,要是聯合國有主席職位那非他莫屬。國外指哪打哪,國內連茶葉蛋都吃不起,這種地方的人講話太土了,操多難聽,Fxxk U就威猛多了。留著哈喇子掉頭一看十點了,還是蓋上被子夢裡肉身翻牆吧。

有這麼多土人,你是哪一個?


恐怖谷理論?


口語上比較趨向單字,北方是複數字,如:

凳子--凳

桌子-桌、枱

孩子--仔

女兒--女

男孩--仔

泔水--溞(SAO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字)

脖子--頸

沒有--無

為什麼--怎幾

粵:我條女真系麻Q煩!

普: 我的那個女朋友真是超級麻煩。

粵:咁,你點算?

普:這樣的話,你打算怎麼辦?

還有南方有入聲,北方少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普:yi er san si wu liu qi ba jiu shi

贛:it, oe, san, si, ng, liuk, qik, bat, jiu, sip

閩:jit, li, sa, si, go, lak, qik, beh, gao, zap

粵:yat, yi, sam, sei, ng, luk, cak, bat, gao, sap


(抄自另一個答主的聲明,題主原問題大概是「為什麼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好聽/北方方言聽著感覺很土」。)

個人認為,大部分南方話,女生講起來聲音過於尖銳,男生講起來又略娘,因為方言的局限,普通話發音也不標準,聽起來很難受,特別土。

所以你看,其實土不土都是非常主觀的感覺,北方方言更容易懂,作為一個你熟知的普通話變了調,你會覺得不舒服很正常的。


感謝趙本山


是因為北方各地方言(代表:東北話,河南話,山西話,陝西話,山東話)大多與普通話相近,發音類似,大多數用語也相似,所以很容易能聽懂,至少能輕鬆聽懂大多數。而在能聽懂大部分的情況下又聽到夾雜在裡面的「土語」,就會覺得很土。

而南方方言(代表:粵語,溫州話)不僅發音與普通話有很大不同,還有大量自己的辭彙(北方話也有,但相比而言就少了),使得不是該地區的人基本上就聽不懂,不明覺厲的感覺,所以也就不覺得土了。


因為普通話是北京話打底,所以北方雖然是方言但大體是聽得懂的,但是聽南方方言離帝都太遠,語區都不一樣了,所以你聽武漢話就好像在聽RAP,聽廣東話就好像在聽英語,聽胡建話就好像在德語,聽溫州話就好比在聽M78星雲語,自然就有種油然而生的碉堡感。


首先,要先區別南方方言和北方方言。南北方言分區不只是普通意義上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還是發音特點。現代漢語方言通常分為七大方言區:北方方言(官話方言)、吳方言、粵方言、閩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七大方言中南方方言佔了六個,雖然數量多,但實際面積相對於北方方言來說小的可憐。

六大方言地理位置:

「吳方言」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蘇東南部,鎮江以東和浙江大部分地區。

「閩方言」主要包括福建大部分地區,廣東東部和浙江南部少部分地區以及台灣。


「粵方言」主要分布在廣東省珠三角地區、中部、西南部、北部,廣西東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區。


「湘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區,以長沙話為代表。

「贛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區,以南昌話為代表。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廣東東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東南部和廣西南部。

除六大方言所在地,其餘地區都是北方方言了,也就是「官話區」(註:雖「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在南方,但方言實屬北方方言)。

南北方言間的差異:

談到南北方言,最難繞開的坎就是「存古性」了。首先還是要講到入聲,有點音韻學基礎的都知道古漢語有四聲,其中一個就是入聲。在現代漢語方言里,北方方言除了」晉語「外,都已經丟失了入聲;而在這方面,南方方言大多保留了下來,尤其是粵語、閩語、客家話中,完整地保留了韻尾三分[-p?][-t?][-k?],其餘方言大多演變為喉塞韻尾[?]。

註:南方方言也並非皆保留入聲,從已知的我周邊地區就有「永康話」等是入聲消失。

古漢語四聲分「平上去入」,唐宋以來漢語再在「平上去入」基礎上區分聲母清濁對應陰調和陽調,即為: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也就是四聲八調。在南方,大多數方言的聲調都在4個以上,也有保持在8個左右,更有甚者聲調達十一二個。除吳語外,現代漢語沒有濁音,吳語聲調區分仍是以聲母清濁對應陰調和陽調,即陰調對應清音,陽調對應濁音,各分陰陽。

聲母、韻母、聲調:拿我處「吳方言」來講,我處方言有29個聲母,52個韻母(23個入聲韻),8個聲調;普通話聲母21個,韻母39個,4個聲調。

在聲母、韻母、聲調上,絕大部分南方方言是比北方方言多,也就是說,南方方言在聲母、韻母、聲調上的組合性是強於北方方言的。

在字詞句方面:

北方方言相對「現代化」,南方方言保持「存古性」。可以從以下看與普通話的對比:

南方方言的字詞,看上去是比較古老的感覺:你=汝,我=吾,他=伊,吃=食,走=行,鍋=鼎,下雨=落雨,二十=廿......

普通話詞後帶「子」的在大多南方方言都是單位元組詞,例如:桌子=桌、鏡子=鏡、鞋子=鞋......

我處方言:不=弗,早上=天光,他=渠,吃=喫,筷子=箸,明天=明朝(日),很黑=墨烏,勺子=瓢羹,不行、做不到之意=不能之夠,你睡覺了沒?=睏了未?......

從歷史方面講:

中國曆朝歷代的主戰場都在北方,關中、河南、河北、山東等都是拉鋸戰之地,導致這些地方的人民遷徙混雜,漸漸形成了通用語,甚至也吸收了其它民族的語言成分,比如「衚衕」、「戈壁」、「恣扭」、「地道」等很多詞都不是土生土長的漢語詞,尤其是中古後,更多的受到了游牧民族的影響;甚至蒙古語還影響了漢語的語法。

相對於北方方言,南方很少有高強度,長時間的大戰,通常在統一北方後,南方的割據政權從來就不會是北方大軍的對手了,再加上南方多山,自然也不會有人口的大規模流散。而當北方經歷戰亂時,大量的漢人從北方開始向南方遷移,中原居民南下,帶來了北方先進的文化,再經過一代代的交流融合,百越語也開始演變(往漢語方向接近)。由於中原遷入人口和當地土著人口的比例不同,或是其它因素影響,南方漢語方言的演變也不同。

南方方言相較北方而言,無論是發音、詞還是句都更為古老,這樣就導致與北方方言差異愈來愈大,也更難懂些。「連讀變調」「文白異讀」現象在南方各方言中普遍存在,而官話方言區,音變和異讀沒有南方方言那樣複雜。以連讀音變里的變調來看,南方几乎每個方言都有獨自的一套,有很強的規律性,尤其是「吳方言」和「閩方言」。

延伸到講話上去,即使對於聽不懂的人來說,也不會認為南方方言很搞笑。甚至南方人間講著笑話,你也感覺不出來。

而北方方言聽著又是另一番感覺,除了以上,我認為還有一點就是「第一印象」,人們了解北方先是從「相聲、小品」開始的,除京劇外,並不了解北方的其它戲曲。

上文提到了「小品」,那就來講下吧,從網路摘抄一則:

南方的小品:表現手法細膩,故事性強,含蓄、幽默、內斂,往往是讓觀眾在忍俊不盡中感受到心靈的某種啟迪。

北方的小品:表現手法粗曠、詼諧、包袱連聯,與觀眾有很強的互動性,生活氣息濃郁,往往是讓觀眾在捧腹中感到故事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好親切感與認同感。

其實在南方是沒有相聲小品概念的,傳統上的南方人接觸的更多的是戲曲類型的,例如:越劇、川劇、黃梅戲、花鼓戲、評彈、南管等......

可能這也就是為什麼春晚在南方的收視率一直很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另外,再推薦兩個視頻,別看南方方言既多又複雜,但其間是充滿著微妙的聯繫的。漢語方言音韻朗誦合集:《青玉案·元夕》、《七夕·鵲橋仙》。在此,謝謝視頻的製作發起人,Hynuza前輩。

青玉案·元夕-漢語方言、域外方音、中古漢語、老國音、普通話朗讀—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七夕·鵲橋仙---大型漢語方言音韻朗誦合集--第二輯—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第一次在知乎寫這麼長的答案,希望各位知友見諒,謝謝!


太容易讓你們這些南方人聽得懂就變得不洋氣了,外語比國語洋氣是為毛?因為聽不懂,高大上。

南方人嘰里呱啦說一大通,感覺很高端的樣子…………


南方方言聽上去會比北方方言洋氣。是因為經濟上南方比北方強,所以給人留下了這個印象?還是有其他原因?

南方的範圍很廣,有西南中南東南,東南又有福建廣東海南,廣東又有廣府客家潮汕。

他們的方言更是多種多樣、截然不同。

聽起來洋氣的南方方言大概是指包郵區一代的吳方言和兩廣地區的粵語吧

畢竟很多南方地區的方言聽起來也並不悅耳。

那麼如果問題是為什麼吳方言和粵語聽起來洋氣,那經濟文化的因素確實就很關鍵了。

經濟文化發達地區的人說話就是洋氣啊。

至於窮人,不光說話土,幹啥都土。

我們在多數的電視廣播影視劇中看到,操南方口音,特別是上海話和粵語的人大都衣著光鮮、出手闊綽,你會自然覺得他們說話的調調挺洋氣,但一旦實際打過交道,這種好印象能不能維持就說不定了。

而且,你能接觸到的南方方言大都是比較上檔次的。

事實上,南方的邊緣地區也有很多說話土的人,只是生活在城市裡的你平常沒機會聽到罷了。

● 南北方在土氣上的差異

北方口音常在樸實窮苦的農民形象上出現,會讓人形成一種北方人說話很土的刻板印象。

但其實有的北方方言比如北京話聽起來也還挺洋派,有不少人會刻意模仿呢。

再有一點,大多數北方方言更接近普通話,而南方的方言更多更複雜,也更難聽懂,人對陌生的語言大多都會持客觀中立的態度,但能聽懂一點的,你就會有意無意地把它和普通話對比,那覺得土一點也是正常感受。

有的人會問,南方人相對柔軟的發音確實比北方人更粗獷、更硬的發音更好聽啊,比如你多半會覺得韓國人說話比朝鮮人洋,而台灣地區的人說話也比大陸人說話更嗲。

可這也只是你主觀的感受罷了,還有不少人覺得柔軟的發音方式「娘」呢。

上面說的多是個體經驗,那在客觀上有沒有什麼論據證明哪種發音更洋氣呢?

有語言學家認為,說話的升降幅度太大,重音太多會相對難聽。

在漢藏語系中,完全沒有平聲,降調又很明顯的語言會顯得比較「粗魯」,而像一些南方方言中有聲調變化但幅度較小的會很好聽。

另外,北方人說話大多比較靠後,輔音比較多,輔音因為聲波不規律,所以不是太好聽;而南方人說話會相對靠前,ang、ing這類發音也比較少,所以會更悅耳。

當然,很多北方人並不認為南方人說話洋氣,尤其是聽南方人說著蹩腳普通話的時候。

更何況,南方人說話聽起來再洋氣又有什麼用呢?高考語文試卷第一題的答案只以普通話為準啊。


北方話韻母丟失的慘不忍睹,南方話聲母丟失的慘不忍睹。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