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字中動物的腳都是長在左邊?
01-21
比如龜,馬,鳥這些的,從思維習慣上來說,不是應該腳下頭上呢?
謝邀。多圖。
漢字中動物的腳並不都長在左邊,比如這幾個字就是長在下邊的:
「鳥」字下邊的四點,就是由鳥的腳演化而來的。雖然現在漢字中,表示動物的字形,腳的部分多數在左邊,但它們不是一開始就在左邊的。以題主所舉的「龜」為例:
「龜」的早期字形有兩個,一為側視,腳在下邊;一為俯視,腳在兩邊。後來將側視形體豎起來,就成了現在的腳在左邊了。所以腳在左邊,是字形旋轉豎起而形成的。那些腳在左邊的動物字,大都經歷了這樣的變化。如:
漢字從圖畫化向符號化的變化過程中,文字形體趨向於豎長方形,這就需要對原來表示橫卧物體的扁長方形字形進行改造,而最簡單有效的改造方法就是將其豎起。這種變化可能與書寫材料有關,商周時代的竹簡雖以朽爛,無從得見,但從戰國秦漢的竹簡形制來看,皆為十分細長,單簡寬度一般在10毫米左右,比如包山簡寬度在8到10毫米,清華簡在7到12毫米。在這樣狹長的空間里書寫,字形趨於瘦長,似乎也是情里之中。
古文字中字形的朝嚮往往並無區別,所以這些動物字較早的字形中往往並存有腳在右邊的形體:
由於漢字演化的複雜性,一些腳在側面的動物字形又會變回腳朝下。如:「馬」下邊的四點就是馬的四肢,經歷了一圈變化,又回到了下方。「爲」的初文象手牽象鼻之形,大象的腳也從側向變為了下向,簡化成了四個點。以上。推薦閱讀:
※「駒/駒、驥/驥、驢/驢、騾/騾、駝/駝」形旁「馬」與形符「勹、北、皿、糸、宀」皆唇音,這是巧合嗎?
※漢字「聲旁」特徵的發展是否會令中文成為表音文字?
※「瓩」字真的讀作「qiān wǎ」嗎?一個漢字的讀音可以有兩個音節嗎?
※U+4548 ? 為何大陸字體顯示為「艹爿枼」而港台日本字體顯示為「艹片枼」?
※杳字下面是日還是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