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的年輕人大都都有什麼樣的行為和特徵?

問題描述:

作為95-00後的一批年輕人正在悄悄的成為互聯網的一些話題。

可以從如下幾個維度詳細的敘述一下這個年齡段人的一些行為特徵

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類:心理學、用戶習慣、使用app情況、聊天話題等等。


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很喜歡用那麼簡單的幾個詞語去概括一些很大,很複雜的東西。

這都已經成為一種病態:過分去追求簡潔,精鍊,高度概括。

無非就是因為接受不了過於複雜的玩意兒罷了。

殊不知,有些東西本來就是三言兩語說不清楚的。

日本在我們天朝上國的子民眼裡,那就是一個彈丸之地(這是嘲諷【棒讀】)。然而為了講清日本人性格和行為的大致特徵,美國人寫了一整本《菊與刀》。

日本人口大概有一億吧,我國的95後這個群體又有多少人?

要說清楚這群95後大概有什麼特徵,不寫一本跟《菊與刀》差不多厚的書,僅僅用幾個詞語就輕易下定論,是對95後整個群體的侮辱。


@林十三我覺得林十三同學說的挺有道理的,但是貌似有點偏激了。作為一個90後,我也討厭別人貼標籤,說什麼90後就是這樣,或是**就是他們的特點。

儘管我們不能這麼武斷,但是我們還是可以試圖發現一個群體的人的一些趨向,這是毫無疑問的。就像我們不會說世界上人這麼多,所有我們甚至無法給這麼多人貼一個標籤。這顯然是偽命題。人雖多,我們好歹可以分個性別吧。

95後人雖多,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大數據發現這群人的一些與其他年齡段不同的趨向。

根據百度《95後生活形態調研報告》,95後不常用微信,更多使用QQ;駐紮貼吧、團隊遊戲……被稱作「手機一代」的95後,有著全新而獨特的用網習慣。

95後使用QQ空間的比例高達51.8%,而微信朋友圈僅佔15.2%。這就是我們可以通過科技發現的趨勢,而非憑空瞎想自己YY出來的。

"手機一代"撬動互聯網版圖 95後影響移動互聯網發展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10日 19 版)


都有煞筆恐懼症、


95後熱情衝動、愛冒險、慷慨、天不怕地不怕,而且一旦下定決心,不到黃河心不死,排除萬難的要達到目的。大部分95後的脾氣都很差,不過只是炮仗頸,絕對不會放在心上,很快便會沒有事。

嗯我就是把網上的星座運程改編了一下。

想起個無關的事兒…中學時和某同學一起聽到了「星座書上說我們不合,於是我偷偷把那頁撕掉。」這句歌詞。

和同學異口同聲的吐槽,撕它管個雞巴用啊……


工作中遇到的95後聊天多數用顏文字


首先樓主必然是90到94之間的,其次,人都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人,我見過高尚的獸人,也見過卑鄙的人類


我是題目的提問者。好吧,認真一次...

首先我接受 @林十三 的批判性建議,但鑒於所說的

#這都已經成為一種病態:過分去追求簡潔,精鍊,高度概括。

無非就是因為接受不了過於複雜的玩意兒罷了。#

我很反對,我想不管是不是答主中二思維或者謹慎思考後的總結。不管什麼原因吧,我都想自問自答一下...

鑒於知乎這一平台的定位,我的出發點呢是在於身為一名互聯網的產品經理,原本目的是期望能夠從優質的回答中提煉出某一些需求,所以我的標籤並沒有隻放在產品經理裡面...而且標題也並沒有刻意的裝飾...只是想聽聽不同人的觀點。在這裡我稍微私心了一回。→_→

維基百科裡群體的解釋是:共享共同價值觀而聚集在一起的社會單位。

在這裡我說的群體或者「用戶群」:是指聚集在一起或被冠以某些標籤,無論他們屬於什麼國家「中國」、民族和性別,不管有沒有共同的價值觀或目標的一類人。

雖然我很反對用90後、北京人等等等諸如此類詞語來代表某一類人這樣的觀點,但是我並不同意某一類群體或「用戶群」沒有明顯的特徵。比如宗教或者傳銷組織,或者知乎用戶群...

知乎的平台一直都是分享觀點和經驗的地方,提問題的方式也都千差萬別。諸如

如何評價科比的籃球生涯? - NBA

什麼樣的產品才算一個好的產品? - 產品經理

用戶的答案都不可能完美的回答問題,但是回答的意義在於,在精鍊和總結的前提下,包含的是對一類問題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對於交流或其他目的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

事物的發展肯定不是單一的,但是如何能在複雜的事物中找出其特徵和行為,我覺得這是生活常態。總不能以後兩個學生碰到了一起,討論一件事情時,直接回去拿一本書,然後告訴你,你的問題很複雜,得需要什麼什麼...

針對題目的觀點,我現在並沒有明確的思路來回答,還是以後補充吧:)


推薦閱讀:

你見過最非主流殺馬特不可理喻的 00 後是什麼樣的?
2018年零零後就要成年了,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
15歲上知乎正常嗎?
我有個學弟說日本神風隊自殺襲擊炸得是中國的戰艦?我該怎麼罵醒他?
知乎上有哪些優秀的00後程序員?

TAG:互聯網 | 產品經理 | 00後 | 95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