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持悲觀論的得到鮮花掌聲,持樂觀論的是膚淺掉渣?

2014年羅胖,在羅輯思維第8期論述「傻帽悲觀派」提出來的


持悲觀論的人總是一副看透了社會現實冷酷無情的姿態。

持樂觀論的人做事積極,經歷的苦難少,對事情的發展充滿信心和希望。

然而現實到底是殘酷還是充滿希望,其實是兩者皆有。而個人的感受也並不是一定的,總是傾向於當時一段時間的心態。

但是無論一個人多麼積極樂觀,大多數人的內心總是感受過社會的無情和殘酷的,於是便有現實的一面,而所謂的悲觀論則與他內心這現實的一面相呼應,產生了共鳴。這也是為什麼悲觀論總是得到人們的支持和掌聲。

你一定會問我為什麼產生共鳴的不是樂觀的一面。

一方面是因為目前我們所處的社會,大部分人都面對著來自各方的壓力,有學習上的、工作上的、人際關係上的,這些壓力無處發泄,也找不到安慰,潛意識裡伴隨著痛苦和無奈,這時一些悲觀論的出現彷彿為人們內心的壓力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我難受是社會的錯,因為現實本來就是殘酷的,我沒有錯,只能被迫面對,這於是成了一個逃避的借口。

另一方面,正是因為我們現在的社會各種競爭和不公,導致了一個心理正常的人內心都會有現實的一面,這現實的一面時刻給人壓力或動力,讓人潛意識裡選擇與悲觀論產生共鳴,以提醒自己不要期望太高,否則容易受傷,還是腳踏實地一點好。

以上導致個人更容易對其他人的悲觀論產生共鳴和附和。

但是其他人的反應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態。一般來說,無論是悲觀主義者還是樂觀主義者,他的選擇潛意識裡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悲觀主義是為了降低期望以免失望,同時用殘酷的現實激勵自己前進,樂觀主義是為了找到希望,用個人的激情和興趣鼓勵自己前進。同時每個人都是多面的,既有樂觀的一面,也有悲觀的一面,哪一面佔主要性格,主要還是決定於成長環境和經歷。不管怎樣,保持自己的性格和態度,自己習慣就好。


觀點相同,就是有深度有見解。

觀點不同,就是純智障大傻逼。


悲觀總讓人一副看透紅塵,逼格很高的樣子。人們總是下意識覺得好特別喔(⊙o⊙)而樂觀會讓人覺得未經世事的傻帽窮開心

其實主要在於個人修養


推薦閱讀:

「老去」對個人而言,有哪些積極的意義?
如何正確處理小孩子的「為什麼」?
當孩子做了什麼,稱讚他才比較合適?有一個衡量的尺度嗎?
為什麼有的寶寶一見到陌生人就哭,一些不會,還有一些見到就主動要求抱?
如何根據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培養他們良好的飲食習慣?

TAG:心理 | 社會問題 | 發展心理學 | 偶像崇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