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消費痛點,做出攻心營銷?

做營銷,發現數據很不真實,主觀覺得消費者應該喜歡什麼什麼,覺得更不靠譜。如何拿到一個產品,系統、精準的挖掘到用戶最迫切需要我們產品來解決的痛點


數據不真實是正常的,需要去看獲取數據的環境數據的條件,來綜合判斷,不能只看數據本身。必要的時候,可以放棄數據。

第二個問題,你說的有些空泛,我也沒啥能幫你的。 基本等同於你去看一本書。

另外,需求跟痛點從來都很難能是唯一跟確認的,輕易不要談 精準 這個詞。


「要找到用戶的痛點!」

無數營銷人產品人每天都在問這個問題。

今天,李叫獸就用一張圖,講一下如何利用已有的信息,找到用戶的痛點。

首先,我們先定義下什麼是「痛點」。

畢竟,克勞塞維茨說過:

本文講的「痛點」,就是指讓目標用戶付出某種行動的最大阻礙。

比如在美圖秀秀之前,大部分圖像處理軟體(比如PS)都專註於提高處理圖像的性能,這個時候,讓用戶使用圖像處理軟體的最大阻礙是什麼呢?

我想可能並不是圖像處理的性能——對大多數人來說,PS的性能已經足夠好。

這時,讓用戶使用圖像處理軟體最大的阻礙可能是易用性,因此「易用性」可能就是痛點,而抓住這一痛點,專註於提高易用性的美圖秀秀就取得了初期成功。

好了,那麼如何像當初的美圖秀秀一樣發現用戶的痛點呢?

其實,只要你具備了基礎信息,畫一張圖就夠了。

首先,畫一個橫向的箭頭,把用戶使用圖像處理軟體的全過程:

上面應該是一個正常用戶使用圖像處理軟體的全部過程:先下載,然後學會怎麼用,然後使用它做圖片。

然後,你需要找出在每個階段,影響用戶行為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一般來說,可能影響用戶行為的因素有:

性能/效用:這東西能不能達到我想要的效果?

形象:是不是符合我個人形象的?

可靠:是否存在風險?是否用起來不穩定?

容易:做出該行為是否很容易、不需要思考?

價格:做出該行為花錢多不多?

接著,你先把過去市場上產品聚焦點描成「橙色」:

如果具備行業的了解,你就會發現:過去,以PS為主的圖像處理軟體專註於提高性能和可靠性,同時能夠幫助它的使用者塑造「專家」的積極形象。

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在圖中的15塊方格內,阻礙用戶的最大因素是什麼?(也就是痛點)

你就會發現:下載、學習和使用3個過程都不夠容易,而且在下載過程,往往需要付出價格。

(如果不知道,可以進行簡單的用戶訪談。)

然後,你就可以定位用戶痛點了:

為什麼我們需要不停地尋找痛點?

因為用戶需求和行業都在不斷變化,過去被所有人「想當然」認為是痛點的屬性,很快可能就不再是痛點,而這時在大多數廠商一窩蜂聚焦於「曾經的痛點」時,你挖掘了新痛點,就可能逆流而上。

大多數人的思維是「基於原有的問題,我的解決方案是對的嗎?」——「如何比別人更好地提高性能?」

而「尋找痛點」則是考慮「我是否提出了正確的問題?」——「提高性能是不是一個好問題?如果不是,應該問什麼新問題?」

所以,尋找用戶痛點的過程,往往意味著「提出新的問題」,而不是「原有問題提出正確的解決方案。」

如何尋找?你可以用上面講過的方法,畫出用戶的整張「痛點定點陣圖」,尋找對用戶的最大障礙來源。

1、縱向尋找

在同一個過程中,縱向尋找阻礙用戶的最大因素。

比如過去的胰島素(病人買回家自己注射,用來治療糖尿病)市場,大部分公司的聚焦點在於使用過程中的「性能」和「風險」,致力於研發更高純度、更高穩定性的胰島素產品。

這在過去是合理的,因為比起純度10%的胰島素,純度50%的胰島素顯然更能解決病人問題。

但是隨著大部分知名品牌胰島素純度都提高到99%以上,繼續提高0.1個百分點的純度雖然耗費巨額資金,但是對消費者的使用卻影響甚微。

這個時候,同類品牌都加入了胰島素純度的競爭(類似現在手機輕薄、屏幕等競爭),而Novo Nordisk卻重新問自己這個問題:

此時,阻礙消費者使用最大的因素是什麼?

然後它發現其實並不是「性能」和「風險」,而是「形象」和「容易程度」。

形象:胰島素消費者其實都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是糖尿病。

容易:過去的注射器非常麻煩,需要提前消毒並且注射。

所以他們轉變了戰略的聚焦點,不再花費大量精力提高純度和穩定性,而是幫助消費者提升形象和容易程度。

最終,他們研發出了這種「筆形」的胰島素,不容易被識別,幫患者遮蓋了「糖尿病人」的形象,同時不需要用針注射,提高了使用的容易程度。

所以,縱向尋找痛點,你需要先找出影響某個環節的全部因素,然後看哪個因素是消費者現在的最大阻礙。

2、橫向尋找

你還可以橫向尋找:如果所有的競爭者都在關注用戶的「使用」階段,那麼我可能應該看看其他階段有沒有痛點機會。

比如汽車行業,用戶前後經過了購買、使用、修理、拋棄(轉售)這幾個環節。

而在大眾甲殼蟲之前,歐洲所有的汽車公司幾乎都聚焦於用戶的「使用環節」。為用戶造出性能越來越好、也越來越讓人有面子的汽車。

而甲殼蟲卻發現:這並不是當時對用戶的最大障礙。因此適當降低了在使用階段「效用」和「形象」上的投入,轉而優化所有階段的容易程度,同時提高使用階段的適用性(適應更多的路面情況)。

因此大眾造出的甲殼蟲外觀常年不變,也不能讓開車的人更有面子,但是容易買到(銷售渠道)、容易駕駛、維修方便(因為使用了標準化配件)同時容易轉售(因為樣子常年不變)。

再比如,70年代在美國主打性價比的汽車品牌,在痛點定點陣圖上是這樣的:

這個時候如果問:價格敏感用戶的最大阻礙是什麼?

就會發現這個關鍵阻礙並不發生在「購買階段」,而是發生在「使用階段」——因為石油危機,不論買的車多便宜,高昂的油價讓人「買得起開不起」。

所以,主打省油的日系車大舉進入美國市場,大獲成功。

所以,尋找痛點時,可以問自己:消費者用我的產品分為哪幾個階段?現在哪個階段是他們的關鍵障礙?

比如過去中國的手機市場是渠道為王,手機廠商幾乎一半的利潤分給了渠道商。通過大量的渠道,手機廠商提供了購買的便利性:

「消費者隨時隨地都能買到手機,可以拿在手上一一比較,而且可以當場買走,不用等待。」

那麼同樣是1000-2000價位的手機,消費者的主要障礙發生在什麼階段呢?

其實很容易發現,主要障礙發生在使用階段(2000的手機性能太差),而不是購買階段(想要很便利地買到)。

所以這就是最初的小米手機,大部分廠商努力的重點在渠道(「購買階段」),小米的努力重點在產品性能(「使用階段」)。

不光可以用於尋找產品痛點,還可以用於文案痛點

比如肯德基搞過一個在線優惠活動,文案如下:

如何分析這個廣告呢?

首先我們先列出消費的行動過程:先看到文案,然後參加活動。

然後找出每個階段的主要驅動因素,比如:有興趣、很容易做到等。

就會發現這個文案的聚焦點在於:提高活動的吸引力,讓人產生興趣(比如足夠的優惠)。

但是如果問:現在限制消費者參加活動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答案應該是:整個過程太複雜,不夠容易。

這就意味著:刺激人參加活動,痛點應該是「降低複雜性」,如果不降低複雜性,一味提高獎勵可能也沒有作用。

靈活運用方法,還可以換一種方式,分析文案的有效性。

比如這個公益廣告文案「真正的男人,不需要海豹鞭」。

首先,我們先看人認知這一廣告信息的過程

注意:注意到這個信息,激發了頭腦的相關聯想。比如看到「壯陽」聯想到「性」等印象。

理解:理解這個信息的意思。

信服:信服剛剛所理解的信息。

刺激行動:因為信任這個信息而改變了行動。

然後我們在縱向寫上廣告想要讓人接受的信息。

比如「真正的男人不需要海豹鞭」實際上包含2層信息:

海豹鞭被認為可以壯陽;

吃海豹鞭的不是真男人。

然後把這個廣告產生的所有影響塗成橙色,就會發現是這樣的:

「用海豹鞭不是真男人」這個信息缺乏說服力,基本上只是引起了注意並且讓人理解。

然而,通過隱含「海豹鞭被認為可以壯陽」這個信息,讓很多本來沒聽說過海豹鞭的人,第一次知道了海豹鞭可以壯陽,並且更加信服(否則怎麼會打廣告說不要吃呢)。

所以,這個文案很可能會起到反面效果——為海豹鞭打了廣告。

畢竟,如果是海豹鞭銷售公司的廣告文案,估計也可以這麼寫:

真正的男人不需要海豹鞭

但,如果你沒有他們那麼強

請聯繫我們購買:http://XXXX.com

這也是為什麼自殺相關的新聞曝光後,自殺的人會變多。

總之,既然文案是為了改變用戶的行為,那麼設計文案的時候也要分析:

限制用戶改變行為的關鍵障礙是什麼?

改變用戶的某個習慣

除了產品設計、文案設計,其實幾乎任何一種涉及改變的活動,都需要分析痛點,找到影響對方的關鍵障礙。

比如假設你想幫助人戒煙,那麼首先列出吸煙的全部過程:

然後列出每個過程對應的影響因素,比如:

效用:給人帶來正面體驗;

形象:提升形象;

風險:是否有風險

容易:過程是否容易做

價格:是否需要花費很大成本

找到了這個矩陣,你就會發現過去幾乎所有的戒煙干預方式,都聚焦於「吸煙」這個過程,而且是「吸煙」的風險這個過程:

(強調:吸煙有害健康)

比如這個創意廣告:

而其實可以有效干預的痛點有很多:

比如降低送煙的形象,想辦法讓送煙變成一種丟臉的行為。

比如降低吸煙的效用,讓大眾相信吸煙其實並不會提高注意力,等。

甚至,構思這篇文章本身,李叫獸也在定位痛點:

我的目標是讓讀者更多地學會如何定位用戶的痛點。

首先,我列出了定位用戶痛點的過程:

收集信息、了解哪些感受可以改變行為(心理學理論)、綜合利用信息和理論。

然後每個過程,都需要讓讀者「想要」這樣做,並且「容易」做到(講技巧)。

最終,我發現讀者看文章只有3分鐘時間,不可能把所有的心理學理論概括清楚,也講不完用戶調查方法。而且發現大部分人的關鍵問題並不是信息或者知識太少,而是沒有巧妙地利用這些知識。

所以把這篇文章解決的痛點定位成了最右下角的一部分:

結語:

很多人沒有找到用戶的痛點,並不是因為欠缺信息(比如不知道用戶怎麼想的),而是沒有有效地利用已有信息。

而如果你重新思考自己已經知道的,分析用戶的每個動作過程,就會發現:痛點更容易找到!

想和筆者更深入的交流,可以添加微信:d1882709


要做出攻心營銷,先看看用戶痛點是什麼,痛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活動的傳播點。

簡單理解,用戶痛點就是用戶在使用產品或者服務的時候感覺到痛苦、抱怨、不滿的點,當這些點被解決了,用戶的付費幾率將大大提升。從很大程度上來說,痛點就是用戶強需求點,深刻洞察用戶痛點的企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比如:

最後一公里地兒對於工作在一線城市的白領來說都是時間負擔,直到出現了共享單車

手機上天天都是詐騙廣告電話,恨不能把電話飛行,直到出現搜狗號碼通

繳納水電煤氣竟然要花費寶貴時間去銀行排隊,直到出現了支付寶

以前人們拍照也喜歡修圖、加後期,PS功能雖然強大,但是一般人沒時間精力去學啊,直到美圖秀秀出現,一鍵美顏

再來說說攻心營銷怎麼結合用戶的痛點:

營銷活動的本質在於兩點:

1.傳播點

2.怎麼傳播

根據這兩個問題,營銷人員在策劃活動時就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活動目的:拉新?活躍?促銷?還是增加品牌認知度?目的不同,活動的傳播點會有一定差異。

活動時間點:活動時間點影響到活動方向是主動造勢,還是借勢,利用熱點。

活動場景和痛點:為誰做這個活動?活動的主題是什麼?參與活動有什麼獎勵。

活動機制:競爭機制?分享機制?徵集機制?轉發機制?還是抽獎機制?或者直接發紅包,優惠券?

傳播:傳播的最佳時機是什麼?需要傳播什麼素材(傳播點)?選擇哪些傳播渠道?

其中尋找傳播點的過程基本上可以說就是找到用戶核心痛點的過程,這個過程既不是老闆確定的,也不是客戶確定的,而是你的目標用戶確定的。解決用戶的痛點,為目標用戶創造價值是一個傳播力廣泛的、成功的營銷活動最佳的傳播點。

滴滴打車之前做了一個十分成功的春運營銷案例,他們根據用戶的不同將用戶分為離家較近的、離家最遠的、以及開車能到的,最終選擇了順風車、飛機和同鄉代駕三種模式,同時在頁面上做了測試活動,根據用戶的提交結果推薦最佳回家方案,並發放優惠券,活動上線後1周,參與活動的用戶達到30萬人次。

扯了一堆沒用的,回到正題如何挖掘到用戶的痛點,最終變成攻心營銷的核心傳播點呢?

這裡有2種方法:

第一種:獲得一手資料。手段包括:成為產品的深度用戶、或者大量體驗競品。當營銷人員像用戶一樣使用產品的時候就不會進入自嗨的模式,自然能夠深入把握用戶的痛點。

第二種:二手資料。大量與用戶直接溝通,深入觀察用戶的使用體驗,做實際調查,或者是研究產品和業務數據。

找到核心的傳播點也就是用戶痛點之後,需要發掘刺激傳播的因素。仔細想想,我們在朋友圈轉發的各種熱門文章,參與的各種h5小遊戲,以及各種商家的活動,參與時是不是基於以下幾點:

1.炫耀心理:大學排行榜,你學校在嗎?某個城市豪宅,你家位於其中嗎?

2.利益誘導:各種紅包,送自拍神器、手機、口紅

3.某種同理心:快看漫畫《對不起,我只過1%的生活》當年感動了多少人?

4.具有公共影響力的話題:霧霾、白領加班

5.實用性:類似於女生怎麼根據膚色選擇口紅,用護手霜手還是乾裂怎麼辦?今年春天最流行的鞋子長什麼樣?

6.故事性:能把一個平凡的故事講到讓你感觸頗深,你轉不轉?反正我轉

公司和領導強制員工轉發的,不在討論範圍內。

不知道怎麼結尾,就這樣吧。想到了再補充。


守在公廁里賣紙。


一般來說,痛點的挖掘有以下種方式:從自己的實際需求出發,從自己所在行業出發,從互聯網巨頭周邊出發等。

在挖掘用戶痛點時,可以問自己,用戶使用產品分為哪幾個階段,現在哪個階段是他們的關鍵障礙,為什麼沒有被解決。

.........

.........

還是看下面的鏈接吧,我懶得複製整理了

3種方法幫助創業者快速挖掘痛點mp.weixin.qq.com圖標

我是羅澤賢,前創業者,現某創業公司技術總監。公眾號:賢庭漫步(gewuzx),聊技術人的成長,聊創業,聊管理,如果恰好你也感興趣,那就來吧~


前兩天寫了專欄,基本就是在主觀的推斷消費者的心理過程。。。客觀的也沒啥好招。。。

http://zhuanlan.zhihu.com/gamedesignbyapollogt/20363616

好比用戶流失了,知道流失點,推測原因就是大夥一起扯淡,看誰扯的比較有解釋力。


推薦閱讀:

裝修公司如何電話營銷最合適?
初創旅行社自建品牌還是掛靠中青旅?
電影一定要做營銷宣傳才能有好票房嗎?
為了多提成,線上我該如何去做APP推廣?
為什麼知乎那麼多答案推薦暖石?

TAG:資料庫營銷 | 營銷策劃 | 會員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