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楊華的專欄文章——抵制NBA就是抵制美國文化侵略你怎麼看?
文章鏈接:楊華:抵制NBA就是抵制美國文化侵略
謝邀。先聲明一下,我沒有人身攻擊的意思。作為一個NBA球迷,自然是不會認同文章的觀點的。逐條批判的工作,有知友已經做了,我就不必再重複了。恕我見識淺薄,並不了解作者。所以我去搜索了一下:楊華:CBA壓倒中超成國內第一賽事?
楊華:體育總局併入教育部才能救足球
楊華:體育總局對何振梁缺乏感恩之心楊華:游泳中心配不上寧澤濤那張臉楊華:一龍販賣民族虛榮心註定輸不起楊華:丁俊暉是廖化式的中國體壇先鋒楊華:足協該頒發恆大抗韓敢斗獎楊華:劉翔不退役不單飛就是作踐自己……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我不是文科/傳媒出身,所以只能草草總結一下作者的文章特點:(1)強烈的感情渲染,批判性很強,肯定句多。
(2)喜歡用典故、語錄。(3)給我的感覺是作者對體育本身的了解甚少,只會列幾個大家都知道的名字,另外堆點數據。……總的看,就是批籃球(CBA、NBA)和體育總局,捧足球(中超、恆大)和其他一些項目。新浪,或許不是最核心的問題(當然如果還有轉播權這篇文章或許不會發出來)。想想就難過啊,最差的結果很可能是……以後咱就別看NBA了。到了這個份上我就不方便多說了,大家都懂。Z某人的事兒大家都知道。楚王好細腰。不好意思,恕我沒什麼見識,我還真的沒聽過楊華這個人。
然而這篇文章,我看完第一反應是,新浪腦子沒病吧?這種文章都能放出來?全文的分析@周吳鄭王 (@不出不好意思)已經做了,我也就不仔細再說。身邊的一些90後朋友狂愛NBA, 對於足球無感,一問原因,答:「足球半天不進球太著急,還是籃球過癮,一搞就進。」通過近距離接觸,這些人往往性格急躁、容易衝動,缺乏平和的心境和寬廣 的視角。
我只針對這一段所說的來說一下我的看法。
這就是傳說中的一竹竿打死一船人!你認識的都是什麼人?我真的很想知道這個人到底懂不懂籃球。籃球這項運動是很講究球商,也很講究耐性的。看老科,十年如一日的鍛煉,如果他性格急躁,怎麼可能耐下心來每天訓練?看老衲Jason Kidd這種控衛,如果他們容易衝動,缺乏平和的心境和寬廣的視角,請問他們怎麼組織好一支球隊?怎麼可能成為助攻大師?這段話,完全就是對打籃球的人的詆毀!----------------------------分割線-------------------------------
以下內容與問題無關,僅僅是個人的一些看法。在原文章網頁的右邊,看到有另外一篇他的文章,我也點進去看了看楊華:庫里作弊器般的存在恐非NBA福音然後我就發現這個人真的是不懂籃球的。不得不承認,庫里的運球、組織、突破都堪稱一流,但這其實都是三分球威懾力使然,對手全部精力都用來防止其百步穿楊,他就可以鑽空子施展B計劃。沒有三分殺手鐧的掩護,庫里的助攻和單打絕不會像現在這般輕鬆。
這段話我覺得真的很搞笑,萌神的天賦就是他的手感,他不憑藉三分球的威懾力,難道他要玩肉搏?一個球員將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極致,有問題嗎?原文的語句給我的感覺就是「艾瑪你也就只是三分球厲害嘛沒了三分球你算條毛」。我也真的是呵呵了,這個思維可真的能運用到很多球員身上。
Kobe得分能力那麼強,靠的就是技術的全面而已嘛,有種你每場就只用一種得分方式?LBJ的牽引能力那麼強,靠的就是身體素質太好而已嘛,有種你每場都不突破造殺傷只在外面投射?
姚明那麼厲害,靠的就是身高而已嘛,有種你每場都不要把球舉那麼高?庫里正在影響NBA,誰說跑轟的球隊不能奪總冠軍,庫里要改變舊有的鐵律。這個聯盟變得更輕盈、更靈動、更重視投射,但同時也更缺少嚴謹的戰術、血腥的對抗、複雜的變化——而這些正是籃球較橄欖球(對抗強)或棒球(變化多)的差距所在。「庫里效應」讓NBA原有的不堪愈加不堪。
這個賽季的勇士打的可是「馬刺體系」,你說勇士缺乏嚴謹的戰術缺乏複雜的變化我真的是要笑出內傷了。勇士隊的高位擋拆,八字跑位,無球掩護,小範圍的三人配合各種戰術被你吃了?沒有球隊的進攻體系,Curry也不會打得這麼輕鬆。
庫里是那種能將籃球比賽變成三分球大賽的球員,他一個人足以將哈登的火箭隊投死——假若一場本該跌宕起伏、見招拆招的比賽,淪為庫里個人的三分表演,即便投得再准也會導致觀眾審美疲勞。
這段話更是把其他球隊當成傻逼——明知道你三分厲害,難道我會放你投死我?我想知道勇士面對對方防守對Curry的包夾協防,哪裡沒有見招拆招了?你來協防我做擋,你來包夾我分球,你來盯防我就不控球到處跑拉扯你防線,這難道不是見招拆招?而且他的變態准也不是這個賽季才出現的是,這幾個賽季一直都有,也沒見到有多少人覺得審美疲勞咯。
---------------------------分割線6.24更新-------------------------------
剛剛無聊又去搜了一下楊華這個人,想看看到底是何方神聖然後看到了這個還記得大公體育的楊華嗎,這孫子又來神論了!請看這段話那個港媒 大公報評論員楊華,唐山人,河北理工畢業,沒香港護照,更不是在香港工作,連香港也沒去過。
為什麼要說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不知道就百度 :楊華 恆大
他是不是恆黑?非也,寫手混口飯吃!他不僅僅寫恆大,體育幾乎所有的項目他都寫,永遠反主流觀點,什麼熱就寫什麼,只寫評論,不寫新聞稿,屬於在家寫稿子那類。81年的,AC米蘭球迷,05年就開始看中超了,沒有主隊,那時小黑過一些球隊,比如魯能申花等首先,大公報實質是北京的媒體,名義香港而已,你在香港問1000個人,可能有十來個人知道大公報,但可能沒有一個是大公報的讀者。大公報是清朝滿人開的,保皇報紙,後來民國時期支持國民D,再後來支持GCD.這家報紙只在民國時期,短暫有過桂林版,其餘時間包括現在,大公報在華南沒有市場,全國那裡都有,就華南沒有。楊華,目前是大公報東北站的一個小頭頭,還屬於寫手型,甚至連記者證也木有。他痴迷讀書,痴迷到什麼程度,有時候一年搞不好能讀300本。他熱衷宗教,他什麼教都信,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等,雖然他知道這裡面一些宗教是有排他性的,比如天主教,除了上帝,其他都是邪神
從上述介紹可以看出來:這個人還真的是腦子有點事的,他的文章大家也就別看了……
這個什麼楊華不是新浪的編輯,都寫了是大公體育,至於新浪做抓取或者博客是正常的事情。討論文章即可,誅心沒必要。新浪丟了轉播權也沒差到任何人都能來踩一腳的程度。
把文化劣勢歸咎於民族劣根性,是御用專家慣常的伎倆。
年輕人愛過聖誕節不愛傳統節日,是因為崇洋媚外不愛國。
年輕人愛看NBA是因為民族劣根性。
不吃國產奶粉,也是不支持國貨……
除此之外,強勢文化的進入,往往被扣上文化侵略乃至殖民的帽子。這一切都是陳舊的民族主義思維。但實際上,文化爭奪戰和商品消費是異曲同工的。你的產品做得好,我自然願意消費。
而所謂文化軟實力,考驗的就是文化底蘊,沒有文化,怎麼會有軟實力?所以,NBA在國內廣受追捧,確實跟民族劣根性有關。因為我們的民族文化底蘊,制度設計等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問題。這一切導致我們無法做出NBA這麼好的東西,無論做電影、做動漫還是做遊戲,我們都比不上人家。生產力滿足不了大眾對文化的消費需求,就只好進口了。這是再簡單不過的經濟邏輯。
把生產者的低劣歸咎於消費者的劣根性,並對競爭對手進行妖魔化——所謂洗腦、文化侵略,是一種無可救藥的思維方式。如此鴕鳥政策,只會導致「不改進——抵制對手——進一步落後」的惡性循環。
當然了,如果那篇文章只是五毛為了轉變輿論導向,把大眾的興趣點從NBA轉移到足球,那我說的就等於白說了。不是,美國文化侵略我們,然後呢?我真心希望有一天看到一帶一路周邊國家:抵制CBA就是抵制中國文化侵略
(問我怎麼看,我就感覺新浪不厚道嘍。
有轉播權的時候天天宣傳,還能有這樣的文章?現在沒了轉播權,你引一個這個上來,讓我怎麼想?當然想你好不厚道啊。我幹嘛去想新浪放這個文章正不正常?)首先你要清楚,這篇文章之所以被搬上新浪網,是因為新浪沒有獲得NBA轉播權。
看一下原文:
(1)在這個男色主義橫行,小鮮肉泛濫的時代,國內仍有眾多女生痴迷「黑又硬」的威猛壯漢,這必須要感謝NBA。社交媒體上,嚷嚷要給詹姆斯生娃的留言數量,甚至超過了王思聰的「老婆團」。
如果把詹姆斯換成科比韋德,我就信你至少還算看過NBA。
(2) 不知從何時開始,NBA代表酷炫、代表時髦、代表青春活力的觀念深入人心,吾國與吾民可能是全世界最熱衷跟風從眾的,所以「手必拿iPhone,言必稱NBA」。事實上,較之蘋果在手機界的權威地位,NBA只能自慚形穢,它完全被NFL和MLB壓制,北美四大聯盟里勉強與NHL爭當「小三」。
不應該是TFboys代表酷炫,代表時髦,代表青春活力么?
沒必要如此上綱上線去挖掘民族跟風吧?完全被NFL和MLB壓制?那還來寫抵制NBA有啥意思?直接寫抵制NFL和MLB唄。(3)NBA被看做黑人在美國職業體育的最重要勢力,特別是「斯特林事件」後尤其如此。白人儘管覺得籃球相比橄欖球、棒球缺少戰術、缺少智慧,但都心照不宣,以免碰觸種族歧視的敏感紅線。有意思的是,NBA的黑人耍寶文化到了中國突然高大上起來,你不得不佩服「營銷大師」斯特恩及其繼任者的洗腦宣傳能力。
斯特林世界這麼重要麼?黑人佔優勢是身體素質因素多一些吧。
我看著庫里樂福格里芬不像心裡憋住話的人啊?感覺籃球缺少戰術這事真沒見人提過。那麼白人老闆花錢看搶球?黑人耍寶文化,這個是說史蒂文森么?
我喜歡。(4)足球和籃球哪個是中國第一運動,這個問題沒有再討論的必要。很明顯,是籃球,準確的說,是NBA光環下的籃球。據內地幾大門戶網站體育頻道反饋,NBA新聞永遠是點擊和回復最高的。有熟稔的足球與綜合體育編輯私下抱怨,即便籃球編輯再無能,NBA也要比其它項目做得好,因為NBA內容更受歡迎。
你肯定沒和騰訊進行交流,畢竟他們有轉播權。
(4)網路如此,現實亦然。你隨便走進一個校園都會看到類似的景象:籃球場火爆異常,足球場空空寥寥(拜託,宅男們別再裝模作樣抱怨沒有足球場了好嗎?)。特別是90後、00後,NBA擁躉扎堆,多如過江之鯽、密如爭食之蟻。
第一,我們這踢球的不比打球的少。
第二,籃球場火爆也是錯啊......修了垃圾桶讓人往裡扔垃圾不?(5) 樂視瘋狂布局採購體育資源令人嘆為觀止,擁有了17類運動項目、121個頂級賽事版權。歐冠、亞冠、中超、西甲、英超、CBA、F1、網球四大滿貫自不必說,還涉及到了自行車、帆船、撞球、高爾夫、極限運動等冷門項目。但騰訊只用一招就讓樂視的受眾優勢蕩然無存,那就是5年5億美元買斷NBA網路獨家直播權。
好,主題終於出現了,等得好苦。
(6)NBA聯盟全球年營收能達到55億美元,中國恰恰是最大的一塊肥肉,我曾在大公網撰文《NBA在中國瘋狂掠錢該如何反制》闡述了利害關係。而比經濟掠奪更可怕的是文化侵略,年輕人深入認知的運動類別唯有NBA,這顯然違背了體育多元化發展的國策,違背了習主席體育塑造國民性的初衷。
大公網挺好,習主席也挺好,新浪不厚道啊。
(7)即便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是體育改革重點突破口,習主席也從未放棄鼓勵推進其它項目,比如自曝從小在什剎海滑冰,比如坦言曾苦練拳擊和中國式摔跤,比如提 出學國際象棋有助了解博弈學,比如呼喚冬季項目入關大愛冰球……人類需要攝入各種食物均衡營養,同樣的道理,體育產業五萬億目標的前提是體育多元化,決不 能讓NBA洗腦一代又一代人。
.......
(8)身邊的一些90後朋友狂愛NBA, 對於足球無感,一問原因,答:「足球半天不進球太著急,還是籃球過癮,一搞就進。」通過近距離接觸,這些人往往性格急躁、容易衝動,缺乏平和的心境和寬廣 的視角。顯然,籃球並非塑造國民性的最佳競技,美國人用模擬戰爭的橄欖球和戰況多變的棒球鍛煉「美國精神」;習大大則是主推足球和拳擊,前者磨礪團隊協作 意識,後者激發民族武勇精神。 真正健康成熟的體育生態鏈,是不可能讓一項運動獨大的。NBA遮天蔽日的文化入侵,是扼殺中國體育多元化發展的罪魁禍首。
再看看底下的評論
新浪真的是不厚道。有轉播權的時候自己大肆宣傳現在能把這個問題如此上綱上線的抵制,只有一個可能:X!騰訊,把轉播權還我!合著新浪NBA配合美帝對我國進行了多年的文化侵略啊?四個字:智商感人。
人家要是:
抵制乒超呢?抵制孔子呢?抵制唐人街呢?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貨的腦子啊,估摸著也是被地溝油腌成醬核桃了。別人家的小孩有糖吃我就去外面說吃糖蛀牙別人家的小孩有玩具玩我就說人家玩物尚志別人家小孩好好學習我就散播讀書無用新浪在騰訊拿下轉播權之後,再推這種文章,真是頗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風格啊(????ω????)
我不覺得看NBA與吸收美國文化有什麼關係,好比說,我們真正愛看球的,說,今年是勇士奪冠了,打的是馬刺式轉移球和長輪換+三角進攻的穿切+太陽時期的小球,是這樣那樣的籃球套路戰術,是技戰術,人員配置,這是競技體育所有的聯盟都有吧,足球也有吧,難道你說看足球也吸收美國文化?就算是看熱鬧的人,最多討論的也就是,哎呀這個球星今天發揮這麼這麼(不)好,今天哪個球星又有什麼八卦之類的,就算是這種東西,也不能跟美國文化沾多大邊吧,這些東西,哪個圈子都得有?我不曉得看個球賽能吸收多少美國文化,最簡單的是,我媽看這個,連上面的隊名,那些英文都不認識,純是看個熱鬧。。。還有,我就想說,雖然NBA被我們中文譯成美國職業籃球聯賽,但是它代表的是全世界最高水準的比賽,聚集了各個國家的人,現在非美國本土的球員能佔四分之一了吧!!!!
抵制番茄是不是就是抵制番邦入侵啊。
當初他們抵制美劇,我不看美劇我不說話;後來他們抵制日漫,我不看日漫我不說話;現在他們抵制NBA了,我CNM! 非原創
籃球是世界的!
都說藝術無國界,體育無國界。既然體育競技是這樣子,那音樂是不是也要分一下,要抵制國外音樂文化侵略,我們也不要聽英文歌了,也不要學鋼琴、大小提琴、手風琴,也不要聽布魯斯,藍調,爵士,hip-hop,全都去擠眉弄眼唱黃梅戲花鼓戲秦腔京劇好了伐?
這個言論讓我想起了去年那個復旦大學對室友投毒的事兒,某個媒體出來大放厥詞說犯罪者愛好歷史尤其熱衷三國,迷戀三國殺遊戲,所以性格陰沉blablablablabla~我就一個態度——你是*狗了么?
狹隘的民族主義,醜陋的自尊,瞎逼逼
其實總想著,「文化侵略」這個口號是那麼武斷與粗暴。在我看來,也許根本未曾有什麼「文化侵略」這樣的事情。因為在政府每每下達限制與禁止進口影視劇的規定同時,借著「文化侵略」的借口或者是容易的,然而這無疑剝奪了人民自由選擇文化的權力。 請先相信一下她的人民——儘管每個人選擇並未盡善盡美,但這種自由的權利不容剝奪。且頂層的少數人在文化前與普通人本就處在相同的地位上,以少數人的恐懼與偏見剝奪多數人的爭議與挑剔無疑是可怕的。若是電影院內同時上映《阿凡達》與《小時代》,我選擇了前者,並明確表示了迷戀,這時便會上綱上線之人定義我,說我已被xx主義,xx帝國的文化給侵襲了。但事實上,我正是被「侵襲」,我被影片質量所吸引,被先進的科技與視覺所征服。當文化能夠「侵略」時,請先想想正因她有了足夠強大的實力與魅力,人們當然願意去接受更好的文化。 也許有人說,我將本國的短處與別國的長處對比,如同剛剛兩部影片的對比。然而可笑的是,真正打壓與排擠我國文化,那些優秀電影的,並非西方文化的來襲,恰恰是我們自己人在做著這種「侵略」。例如許久以前《闖入者》的上映,先不說影片背後所表達的深意,就單單劇情上對人物刻畫與內容的豐富,無疑是華語片的良心之作。然而這樣一部影片卻遭遇了排片過少的境況,不然起個大早,不然等到深夜,一天一兩場足矣。相反,同期上映的大牌明星主演的爛片大行其道。這個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的事情已經不是一天兩天,觀眾的心,那些電影人的心,在一次次反覆中,恐怕難以不去失望。中國不是拍不出好電影,這個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本該是電影等文化產品的助推器。現在,無論電影、電視劇、文學等市場上,自身的文化似乎難以擁有足夠的吸引力,環境的惡劣導致人心的渙散,人心的失望又加重環境的惡劣,如此以來,惡性循環。 所以,與其整天提防別國的「文化侵略」,不如就在這種「侵略」之下吸收(不等於抄襲),將自己的文化實力提升,壯大,變得更有吸引力起來。至於選擇權,請交給人民,因為我們只要更好的,就足矣。
我高一的時候正是日本大地震那一年,一次一節音樂課上音樂老師沒上課,說是搞一場辯論,要不要給日本捐錢。說是辯論,其實誰都看的出來她非常的反日,還給我們說了她家某一個親戚是抗日戰爭時被日本人殺死的。由於她的煽動,辯論中本來就很少支持捐錢的都到了她那邊,最後我們這邊只剩下四個人。我現在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男生站起來激憤地說日本動漫就是毒瘤,是對中國的文化入侵…每每想到這件事我都覺得真可怕
跟之前說英超是洪水猛獸的記者一路子貨色嘛,莫非是同一人的馬甲?
居心不良曲意逢迎大放狗屁跪舔某大不懂裝懂信口開河阿諛奉承趨炎附勢真心不要臉。
我不懂現在這些這麼喜歡把體育運動扯上政治的人是什麼居心沒怎麼看 有些人就是靠賣腦殘和迎合某些人的腦殘活著的
感覺像是某些公司花錢買的水軍故意搞黑某浪。。。( 純腦洞。不喜勿噴 )
推薦閱讀:
※凱里·歐文的百事廣告是擺拍還是實拍?
※妹紙怎麼樣把球衣穿好看?
※羅德曼為什麼會對朝鮮進行「私人訪問」?怎麼評價這次的訪問?
※當年如果基德去馬刺聯手鄧肯,帕克會有什麼成就?
※熱火連續4年打進總決賽,2次獲得總冠軍!這幾年可以說是熱火王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