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三國演義》,金庸會寫出怎樣的三國時期武俠小說?

亂世出英雄,金庸小說如《倚天屠龍記》,《射鵰》等都與歷史有關,那麼三國時期這個背景,會寫出怎樣的故事呢?


金庸武俠的核心是以個人之能力,介入大歷史。

這個跟古龍武俠涇渭分明,古龍是集天下之氣勢,寫我個人愛恨情仇。

但真實歷史在金庸武俠中只是背景,金庸的家國觀念是通過江湖勢力隱喻的。成吉思汗,托雷,忽必烈,耶律洪基等等,出場非常的少。

而三國演義,主要寫的就是天下權謀,全是廟堂,甚少江湖。

所以,如果金庸來寫,主角肯定不是三國里各方的官場、軍方人士。他們都只能是配角。大體會和三國演義呈隱隱互補之勢。

可能會從崔州平啊誰誰誰啊那幾個諸葛之友下手。

然後每個歷史大關節,都改為主角代表的江湖勢力的參與。比如:

誅殺何進時,皇宮內的打鬥。

七星寶刀在江湖的流傳。

河東太平道,川西五斗教,西涼神箭門,遼東白馬堂,江南猛虎會,河北游龍幫。各大勢力為了玉璽,你爭我奪,只因和氏璧中封印著秦漢時期的武林秘籍,得之天下無敵。或者就是為了天下第一教派幫會而大開武林會。

更有終南山隱士,南陽城莊主,東海郡學者,西涼路胡人,等等世外高人出現。

一般設定,江湖人物的武功遠遠高於實際歷史人物。 比如常遇春,在現實里是一代猛將,在小說的江湖裡,連中層高手都算不上,頂多是路人甲的級別。

所以,什麼呂布趙雲,撐死是個資質很好的年輕人罷了。

反倒是那些短命的,但可以大加發揮。比如什麼典韋夜戰一百零八高手,太史慈手刃江湖十大魔星什麼的。

手機回答,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再想到再開來補充吧。


羊城晚報:金庸曾想寫新《三國演義》

金庸最近透露,他曾打算寫一部新《三國演義》,這部三國演義以東 吳為主體,主角是周瑜和陸遜、陸抗,次主角是孫策、孫權以及美人大小 二喬。但後來放棄了這個意圖。

金庸說,他小學時代就把《三國演義》讀得津津有味。但《三國》故 事的說書人以及貫串史實與民間傳說而寫成小說的羅貫中對蜀漢的偏袒實 在有點過份。羅貫中因為是山西太原人,所以偏袒他的同鄉山西關羽,痛 貶曹操,那也罷了,連東吳人物也一併貶低,在他年紀大了之後,常常感 到不舒服。孫堅、孫策、孫權那些人是他的浙江同鄉富陽人(漢時為富春 縣),於是金庸想寫一部以東吳為主體的《三國演義》,與羅貫中叫板。

那麼金庸版《三國》將是怎麼樣的呢?金庸說,《三國演義》里最放 射異彩的人物是趙雲、周瑜、陸遜。在史實上,赤壁之戰打敗曹操完全是 周瑜的傑作,諸葛亮並無貢獻。於是金庸就想像「小喬初嫁了」之時周瑜 如何「雄姿英發」,如何「曲有誤,周郎顧」,寫與周瑜交朋友,就像喝 最好的美酒,不知不覺就在他的個性魅力中醉倒了。再描寫一些江南風光, 就怡然自得了。而陸遜則文武全才,政治上能忍辱負重,是中國歷史第一 流人物。

那麼,金庸為什麼會放棄這個意圖呢?金庸說,這是和全國民間根深 蒂固的傳統思想作對,後果必定不佳。並且他在自己的腦子裡玩玩「東吳 主體三國演義」的文字遊戲,自逞想像,已足夠過癮,真的成文,未免辛 苦,也無必要。金庸若寫出《三國演義》,必定暢銷,但金庸未免「自私」, 他自己在腦子裡過足了癮,就不顧廣大「金庸迷」、「武俠迷」的死活了。


恐怕不會寫那個時期,金庸小說中的亂世很少涉及群雄割據的群像式小說,即使是《天龍八部》也是採用花開三朵的方式,更像是《水滸傳》。反倒是古龍沒準可以把一個又一個人物寫活。

金庸的作品更多的是用情節打動人,讓讀者走進故事。而古龍的作品,更多的是用人物塑造打動人,讓故事裡的人走到讀者面前。


如 @魏晉 所說 金庸最近透露,他曾打算寫一部新《三國演義》,這部三國演義以東吳為主體,主角是周瑜和陸遜、陸抗,次主角是孫策、孫權以及美人大小 二喬。但後來放棄了這個意圖。

內容我猜測不到,不過根據金老爺子的命名習慣,喜歡用兵器命名,如《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倚天屠龍記》…

所以我就推測下金老爺子如果以東吳為主體寫三國會如何命名。

東吳勢力的兵器寶物屈指可數,玩過光榮三國志系列的都知道曹操渾身上下全是寶劍名馬,劉關張的兵器也是天下聞名。而孫家的寶貝,古錠刀算一個,不過比起艹榴(不對,是曹劉)家的寶貝名氣就遜色多了。曾經擁有過的倒是有一件大名器--玉璽!玉璽意味著什麼?真龍天子的印璽啊!所以玉璽也叫龍印。所以新書應該會圍繞著古錠刀和玉璽來展開,那麼《古錠龍印記》就出世了,簡稱《古龍》。


三國的大時代感太強了~而且三國的角色塑造的太多~不光是金庸,任何人都沒法寫關於三國的武俠了。


金庸不太可能直接只寫三國人物和亂世,肯定要有大量歷史上不出名或原創的人物來作為骨幹豐富劇情內容和可塑性,太過有名的人不能隨便用,否則劇情可塑性會大量降低。

所以我認為合理的時間有兩個選擇

第一,劉備夷陵戰敗到諸葛亮歸天

第二,姜維北伐到晉朝成立。

從有神話色彩的人身上找劇情啟發,例如曾經受白猿是授術的周群身上開始。

主角就選擇某某人的後代,可以選擇歷史名人,或者給歷史名人乾脆編一個後人出來,稍微要與歷史人物有瓜葛,不能完全沒有,但也不可以主要描寫歷史人物,那些歷史上的大名人,應該以一代宗師和活傳說的形象存在於故事背景里,活下來的那些要麼是天下無雙的反派,要麼就是碩果僅存的絕世高手。

而且劇情、時間、人物結局,都必須根據歷史進行大幅度的改動,也就是新編,不可能跟歷史走,大致上不離譜就好。

第一種劇情的範例:

主角年幼師承周群,學習先秦時的內功,十四五歲時同父隨蜀漢皇帝劉備東征,劉備大敗後父親戰死,被迫流浪各地,後得魏國第一高手張遼搭救又受指點外功,學得綜合內外法門之術。

但不久曹丕征吳,張遼戰死,主角跟魏國少年姜維夏侯霸交為結義兄弟,為國讎家恨殺徐盛再歸蜀,張郃、孟達屢屢相逼,其後先挫孟達,後殺張郃,諸葛亮死後楊儀與姜維跟主角反目,逼死魏延奪取軍權,見國家未來無望,於是歸隱。多年後,姜維戰死,蜀漢滅亡。

這種情況下,因為三國時代的英傑們還活著的不算多,所以想要發揮和平衡就更容易,如果拋棄三國英傑們故意選擇無名者創作,就有些無聊,張郃、張遼、徐晃這些可以當做當世的外功大師,諸葛亮則是以內功著稱的奇才,體系上將內外功分家,將那些可以內外功合練的人,都當做是稀世奇才和一代大師。

第二種劇情範例:

內功的再造祖師諸葛亮歸天,弟子姜維與朝內楊儀合謀,逼死同門魏延全家奪取軍權與武學秘籍,主角即為魏延之孫,父親僥倖逃脫,母親是師承諸葛亮的大弟子費禕。本來一家人一世人打算就此隱居。

父親病危時常主角叮囑莫再參與凡事,其後某日上山砍柴,卻遇司馬昭被兵困鐵籠山,無意下引出一路泉眼,因此司馬昭得以逃脫,事後收為養子,跟司馬炎、司馬攸關係極好,因性格好行俠仗義遊走四方結交朋友,引來素有反心的司隸校尉鍾會猜忌,被鍾會從聘來的頂尖高手成濟所追殺,母親與鄰里俱亡,自己被鄧艾父子拚死救下才得以倖存,不得已只能歸蜀投靠外公費禕,卻不知此時姜維已經知道他的事情,提前派刺客在主角與費禕相認前殺死費禕,又被姜維從蜀道打落,掉入劍閣深淵。

深淵底部,被百歲黑面虯髯老者所救,七八年間習得一身外功本領,又被贈鐵棍一把,日夜聯繫,鐵棍也磨成了鐵槍,於是就此生活下來,希望忘卻仇恨不問世事。

恰逢鍾會鄧艾滅蜀,鄧艾正在劍閣一帶遇到危機,主角正好就在附近,聽到後主動前去,報答了鄧艾當年的恩情,將鄧艾父子和魏國軍隊帶出險地,鄧艾因此滅蜀,也發現了鍾會與姜維的陰謀。

另一面,姜維與鍾會合流,姜維讓鍾會故意在劍閣對峙,找借口不去回救程度,希望藉此要挾成都索要更多權力,鍾會則打算藉機讓司馬昭增兵自立,兩人聯合計劃被主角救鄧艾後破壞,臨機應變陷害鄧艾父子,司馬昭想將鄧艾父子押回詳細詢問,途中卻被鍾會派人殺害。

姜維鍾會開始造反,在成都舉辦大會,號召蜀境大門派與各路人馬投效自己,卻引來江湖人士趁兵力不足圍剿兩大反賊,主角藉機手刃仇人為父祖親朋報仇,不久,司馬昭病死,司馬炎繼位,晉朝成立。

我個人更傾向於第二種劇情模式,因為這樣可以有更多的空間把過去亂世時期的名人描繪成一種高不可攀的存在。

而金庸小說里,因為武俠總是涉及到門派傳承的問題,所以很難去描寫名人們之間的傳承。

但如果根據第二種模式來看,用當世角度去創作人物,那麼我想會有以下一些人物設定:

諸葛亮,八門遁甲開創者,新氏內功祖師爺,天下三宗之一

劉備,劍法絕倫,開漢以來第一劍,顧應流開創者,輕功當世無雙日行千百里

呂布,百年外功第一人,踏流矢若飛,刀劍難傷。

張飛,內功無人出其右,據水斷橋嚇退曹軍水倒流,十招內打傷譙國高手虎痴許褚。

關羽,拖刀功技一出無人過的了三招半,萬軍中取金甲門掌門顏良首級,半招殺連環刀蔡陽,一招半敗黃忠。

特別詳細的去思考和討論,可能沒有太多必要,總而言之如果不去寫直接描述三國名人們的劇情的話,怎麼寫怎麼吹都沒問題。

關羽張飛可以是獨孤求敗和黃裳那樣的存在,姜維、鍾會可以是四絕那樣的存在,一定要讓死了的人撐起天花板的責任。


曲阿小將極有可能是金庸書中的主角


想我上將潘鳳,要不是被華雄那廝用毒針所害,哪裡輪得到關二爺出馬

還有王司徒,若不是諸葛村夫倒念心法導致走火入魔,定可震退蜀兵


推薦閱讀:

《笑傲江湖》中華山派的排字消失了?
對比郭芙和顧惜朝,為什麼大多數人討厭郭芙而喜歡顧惜朝?
雷純對蘇夢枕究竟抱持著什麼樣的感情?
請問武俠小說中提到的戒刀是什麼樣子的?
武俠小說里的「內功」究竟是不是真的?

TAG:武俠 | 武俠小說 | 金庸 | 三國演義書籍 | 金庸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