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下漢服運動中的民族主義?
題主你好~
首先聲明,本人致力於漢服復興,所以作為當事人,本人的看法難免會有一定的理想性與局限性,還請看官們理性指出。
當今大多穿漢服的大都以「傳統文化」為旗,實質是為了避免「民族主義」這一敏感話題。
但終究是避免不了的,因為漢服的定義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具有不可避免的民族性。
——————————————————————
民族主義主要來於幾點:1.漢服的消失
漢服起於黃帝,終於明末,一直為漢人穿著,到清時「剃髮易服」被迫消失,其本身就是當時的滿族統治者的政策,某種意義上,是外族人對漢族侵略的結果,當時因此而死的人不計其數。所以漢服的歷史就帶有強烈的民族主義的性質。
2.新中國的民族政策
新中國為了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且基於現實中少數民族地區的資源與發展狀況,給予了少數民族一定的優先權,至少五年十年前,漢族人與少數民族發生衝突總是很麻煩的事,哪怕漢人有理,也總有點委屈。
在這樣的背景下,加上一些「理性民族主義者」的訴求與「權端民族主義者」的煽動,年輕人們很容易被「激動」起來而展現出許多不理智的行為,將「民族主義」這一可正可反的概念,在漢服方面將其推向了消極的一面。
3.漢服復興先驅者的推動
曾經的百度漢服吧的吧主「溪山琴況」(這是一個百度id)先生在其文章中這樣說:
「漢服運動本質上不是為了一件衣服,它在文化復興的意義之外,也是民族自覺意識的覺醒」
這點也主要來源於我上面的第二點。所以前輩們在設定這樣一個框架時,就已經與民族主義綁在一起。
4.其他文化的刺激
日本、韓國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已經到了足以強佔甚至破壞漢文化的地步,加上清宮戲在電視的頻繁出現並大受歡迎而鮮有漢文化的宣傳,使得各文化碰撞下的「民族主義」被提上檯面。
5.當前漢服運動缺乏指引者與前進方向。
前輩們設定了簡單框架,但是由於近幾年的經濟狀況,信息傳播方式的極大發展,是十年前的前輩們無法預料到的,當時的口號與藍圖已經需要改動,但可惜的是,現在沒有人能服眾並指導我們的方向。
再加上現在國家逐步改變民族關係的處理,並不嚴重偏向少數民族,漢族的民族主義在理性與極端的風雨中飄搖。
——————————————————————
所以這樣的民族主義是歷史與當今時勢的結果,至於評價,不可說是極端,也談不上理智,只能說,亂。有時候,漢服就像社會主義,馬克思寫了很多,但隨時代變化並不很適用了,我們甚至都不知道社會主義是什麼,只能摸索前進。
漢服也是,更糟的是我們還沒有當初蘇聯那樣的大哥帶著,各行其道,因此讓許多人對漢服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所以這樣的現實下,民族主義是漢族人的一種訴求,也不乏用心險惡者的煽動。還是上面那句:
漢族的民族主義在理性與極端的風雨中飄搖。
但至少我們大部人都在努力,讓它具有積極的、提升民族凝聚力與文化認同的意義。
喵喵。漢服運動本來就是民族主義起家,漢服運動早期民族主義更強
漢服對於中國人來說本來就是被剝奪的。滿清過去了100年了,還不讓穿回去了?
民族主義不是壞事
喜歡漢服朋友,總是喜歡引用一句話。中國有禮儀之大謂之夏,章服之美謂之華。漢服顧名思義,是漢族人民古代衣著服飾。一般認為的起始時間,為華夏文明起源到明末清初。其實不然,中國曆來是一個朝代一種衣服,從旗幟顏色、天文曆法,甚至帽子頭飾都要換一套新的,以表示改朝換代。即便是到了民國,新中國,服裝也是走馬燈一樣的換。中山裝,列寧裝,軍裝。到了改革開放後,服裝的政治意義才逐漸消失,轉而以審美和流行趨勢決定。清朝的服飾的典型特徵,就是馬褂箭袖,無衽有扣,大部分人以為這是滿族的服飾。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這種服裝樣式,在明朝已經出現。清朝加以改裝,融合自己民族的特徵,進而向全國推行。這不是滿族的傳統服裝,理由很簡單,以當時滿族的生產力,以獸皮粗布遮身蔽體,根本不可能有這麼成熟的服飾風格。所以,清朝的服飾,一定程度也是漢族服飾發展而來。
至於滿族自己的風格,很明顯的就是馬蹄袖,因為東北那旮旯冷啊,高領窄袖利於保暖。
不管這麼說,清朝服飾和明朝相比,還是有非常大的轉變,以至於不歸入漢服,而納入滿裝。不少人認為漢族應該推行傳統服飾,或者在重大傳統節日穿著。儘管民間不乏這種呼聲,但是官方一直不置可否。具體原因為何,我們可以研究一下。一,傳統的漢服已經造成了人為斷層。自清初剪辮易服,到如今已經快四百年了。二十年就可以改變一代人,五十年可以徹底移風易俗,一百年後就要從古籍裡面去找了。清末,不肯剪辮子的漢人比比皆是,可見一斑。大部分漢人不知道漢服是什麼樣子,即便是通過影視劇有一知半解,也缺乏對漢服的認同感。所以,漢服缺乏群眾基礎。二、漢服已經不適應生產生活的需要。脫離生產生活的物質,是沒有生存土壤的。漢服寬袍大袖,曲裾鉤邊,穿起來行動不便,比較適合貴族官宦。中國古代的貴族,袍子袖子都十分寬大。有一個典型的例子,魯迅寫的孔乙己,窮的叮噹響,卻死命穿著破長衫,因為長衫是讀書人的穿著。三,漢服有明顯的等級特徵,漢服的構成從顏色,規制,配飾,都有嚴格的等級秩序。如果一旦恢復,這套玩意講還不是不講?會不會新一輪的攀比?當然,這個還不是主要原因。四,民族因素。喜歡漢服的人,總是拿日本和韓國來比較,其實他們和中國國情不一樣。日本和韓國是單一民族組成的,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重要特徵文化多元化。你在街上看到苗族穿苗服,壯族穿壯服等,你不會有壓力,因為穿的人很少。但是如果全國漢族十一億多人,穿上漢服,對於少數民族來說是什麼樣的震撼力,你們可以想像。如果漢族過度的強調民族個性,讓少數民族誤以為大漢族主義又來了,產生很多不必要的猜想,從而不利於對中華民族產生向心力。五,等等其他因素,比如群眾基礎,社會發展趨勢。其實吧,我也很喜歡漢服,因為它是華夏文化的一個載體。復興漢服,如果是只在一些傳統節日時穿,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想大範圍,長期穿,那是實現不了的。推薦閱讀:
※怎樣解救一個被廉價偽文化欺騙的妹子?
※人文和科學哪一個更重要?
※如何從各角度評價《大學刑法課》這本書?
※八九十年代的圓明園是什麼狀況?
※有哪些聽起來很歡樂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