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油價下跌陰謀論怎麼看?
油價再次破60美元後,俄羅斯能不能抗過這輪危機,對中國來說優劣何在?
謝邀。油價下跌的陰謀論我認為是存在的,更像是一個縝密的計劃。這次下跌美國針對的是三個對手。第一個是,俄羅斯。毋庸置疑,蘇聯當年結體就是飽受油價拖累。俄羅斯如今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度更高。烏克蘭內戰之後,美俄鬥爭上升到了新層次,雙方的代理人戰爭打的不是很過癮,尤其是奧巴馬在克里米亞失了先機。總想扳回一分。油價就是很好的切入點。第二個是,沙特。沒錯,他們雖然是盟友,也是產油競爭對手。美國的頁岩油成本是高,但是注意,美國頁岩油的投資者是油氣VC,什麼事VC?專門搞風險投資的。現貨企業怎麼規避風險,套期保值就不用說了吧。美國的金主們不會讓油價無緣無故的而下跌而不改初衷,有心者就會發現,美國EIA數據也給了很大的配合。有時候也洗殺一下跟風盤。做空油價不等於跌的就一定很流暢。第三個就是中國了。中國是石油進口國,怎麼會對中國有弊呢?輸入性通縮,聽說過吧?油價太高不好,太低也不成,經濟就是這麼有意思,低了,從上游開始虧損,開始艱難去泡沫。中國今年的製造業PMI一直不好看,這裡面就有油價的因素。油價下跌還能促使製造業迴流美國,美國本身又進行了相應調整,這塊成本降下來,美國製造開始煥發活力。
利的地方也不是沒有。可以節約石油進口外匯。其實不只是石油,因為原油價格標尺的作用,一水的大宗商品都唯原油馬首是瞻,今年大豆,鐵礦石,棕櫚油也都便宜了。
俄羅斯能否挺過去還是要看油價低迷的周期長短,上次蘇聯熬了10年沒撐住,希望這次俄羅斯有足夠的心理面對。哈哈哈哈哈,陰謀論?我又來啦!聲明:以下故事純屬意淫,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你以為低油價的主要打擊目標是俄羅斯么?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其實低油價是多米諾效應的第一塊骨牌,是狙擊中國崛起的一枚重要棋子!這是一個巨大的陰謀!為什麼?我們細細說來!油價下跌可以在三方面阻止中國崛起!1、陸運/航運之爭,狙擊絲綢之路計劃。
眾所周知,新絲綢之路是人民幣國際化非常重要的一環。而構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里最主要的大動脈,則是高鐵運輸。高鐵國際運輸的出現不僅使中國逃離了白熱化競爭的「海運紅海」,還填補了海運「不準時」「時間長」等諸多缺點。
在國家多個省份的努力下,中歐線路每個FFE(40英寸標準箱)的鐵路運輸成本已經降至6000美元/箱。河南省省內貨物運往歐洲的價格則已經跌至4500美元/箱。
成本的下跌,附以諸多新生的優點,使得更多的歐洲國家和中亞國家願意採用鐵路運輸這個新的國際物流方法。政府乘熱打鐵,利用積極的外交政策,說服俄,德,哈,波等國在使用高鐵運輸時,採用人民幣結算,或本國貨幣結算。借「新絲綢之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這項精巧而高瞻遠矚的政策開局是不錯的。但我們不得不注意到:鐵路運輸的成本仍然比海運成本高1000美元/箱左右!
而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油價居然斷崖式下跌!給海運公司空出了成本!
以馬士基集團為例,2013年時,馬士基集運的單箱成本已經從3054美元下降到了2731美元,到了2014年第三季度,則更下探至2597美元。根據預測,油價每下跌100美元/噸,中歐的海運成本則可相應下跌100美元/箱。
假設高鐵運輸的成本,與海運相比,相差到2000美元,甚至3000美元以上。僅僅「準時」這個優點,是否真的能讓沿線各國動心,而心甘情願採取更貴的物流手段呢?畢竟相較於空運,需要鐵運和海運的商品對時間都不那麼敏感。
如果更多的企業回歸,採用海運物流,那又是一個被美元霸佔,以美元清算的市場。未來鐵路運輸的成本若再無法下跌,人民幣國際化在新絲路上,恐怕走不下去。
於是,低油價成功狙擊絲綢之路計劃!
2、狙擊中國製造業轉型!
中國在國際製造業市場上,可謂前有狼後有虎!前有日韓德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他們早已打響了貨幣戰爭,爭相貶值本幣刺激出口。後有越南,柬埔寨這些人口紅利正盛,資源成本更低的「小輩」,蠶食低端代工業的市場份額。富士康也曾表示,有意願將更多的工廠遷址印度,以獲得更高的利潤。
油價的下跌真的能幫助中國製造業獲得一線生機么?
扯淡!對於日韓德美來說,他們的高端製造業通常有較高的毛利率,普通的匯率震蕩對他們的外匯能力影響不太大。相較於中國,他們又有更加開放,自由的外匯政策。大部分企業都可以持有外匯進行風險的對沖,持有更保值的貨幣來進行原材料的購買。
油價下跌,製造業確實受益,但誰受益更大呢?是中國那些只能持有人民幣,和少的可憐的美元的沿海低端製造業企業?還是能夠自行風險對沖,利潤率更高,本幣正在貶值的日韓德國家的企業呢?
對於越,柬,印等國家,中國企業恐怕就更沒有優勢了。以印度舉例,在印度的基層員工工資,大約是中國員工工資60%~80%左右。至於職業經理人和中高層,印度年人均工資為15100美元,中國為30000美元。在美世人力資源諮詢公司調查的42個工種中,中國工人95%的基本工資都要高於印度。
對於印,越,柬,中四國來說,油價面前人人平等,而人力資源成本方面,他們比中國更有優勢。
而高端製造業呢?
工業4.0計劃+低油價,讓美國的製造業成本大幅降低!只比中國貴了5%!更高的工人素質,更高的生產力,更好的經商環境!美國製造業迴流!
中國製造業轉型面臨更大阻力!
3、人民幣升貶兩難!
承接前面的製造業困境,我們繼續來談匯率問題。中國可不可以貶值本幣以刺激出口呢?從央行幾次逆勢上調人民幣中間價的動作來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首先,一個貨幣國際化的先決條件,就是幣值的穩定。前兩年由於美國的QE政策和弱勢的美元,給人民幣國際化打開了一個狹小的生存空間。在經濟危機中不斷穩定向上的匯率,使得英國,盧森堡,法國等國央行願意採用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之一,以分散集中持有美元所帶來的風險。
如果此時人民幣大幅貶值,則之前所做的一切前功盡棄。人民幣保值功能不再,吸引力就銳減。
其次,外國企業是否持有一國貨幣,除了考慮幣值穩定,風險對沖等因素,主要還考慮貨幣購買力的問題。
目前國際上絕大多數的大宗商品仍由美元定價。近期美元強勢走高,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美元的購買力大大提升。企業站在風險控制的角度上,也會大量持有美元,幫助自身降低物料成本。此時人民幣若再貶值,則內外交困矣。
最後,中國目前的資產價格(房價,股價)吸引力再不如前,外資已有小幅度撤退跡象。假如人民幣真的開始貶值,造成大量的企業,國家恐慌性拋盤,形成「反身效應」,人民幣會否成為下一個「泰銖」??
還有,千萬別忘了,類似恆大這樣的大型企業,借了大量的美元債!人民幣貶值,他們的資金成本迅速提高,會不會形成系統性風險??
最後,中國或成最大輸家!!!
奧巴馬正在白宮冷笑!你有沒有感受到絲絲寒意!厚顏無恥求點贊!!!!
轉載必須註明出處及鏈接。
答:逃離德黑蘭是騙局?油價下跌是騙局?發改委爽約是騙局?我也醉了。
我們先從那裡開始破題?從末日孤艦第一季第十集開始說起吧,僅存的領導人(副總統)要構建一個新社會、新秩序、新意識形態,她僅留存所謂的知識分子,其餘的人全部作為燃料處理,她堅持這種理論至死不改,最後自殺身亡。
她正在運籌帷幄。他要構建一個由科學家和工程師構建的社會。一切為了文明。
他看到了什麼,他表示不明白。兩輛汽車拉走了兩車人,或者說兩車野蠻人,再或者說兩車野蠻人的死屍。你們一定認為這僅僅是一部美劇吧。
我就呵呵。
接下來開始講主人公的精神導師------哈伯特。
大家都很難理解這個人。這個人類似於美國的希特勒,最最危險的是他有一群位高權重、有錢任性的鐵粉。馬里昂-金-哈伯特最有名的莫過於哈伯特石油曲線,他以馬爾薩斯人口理論為基礎寫出了馬爾薩斯能源理論,這一理論到越戰後成為支撐美國貨幣理論體系的一部分,認知這一理論可以很好的理解美元的紙石油地位,因為一系列現代經濟理論都是構建在這一不穩定的理論基礎之上。繼續講我們的精英主義。哈伯特和霍華德-斯科特還創建了一個類似於納粹搞個人崇拜的組織,叫「技術統治聯盟」,這個政治組織聲稱這個社會應當由科學家和工程師來管理,他們統一著裝,穿灰色襯衣,外套必須佩帶徽章,還有見到上級領導必須行禮等類似於宗教組織儀式類的要求。
研究二戰。其實二戰是哈伯特與納粹德國、日本帝國之間的一場戰爭,英國有艾倫·麥席森·圖靈,但這只是小腳色,美國有哈伯特。美國二戰時期的石油產量是兩億桶,日本是零桶,義大利是零桶,德國是零桶,最後德國佔領了羅馬尼亞,才搞到了每年1000萬桶的石油生產,其實二戰從一開始就已經勝負已定。只不過歷史的書寫者無恥的記錄者統治階級的偉大。
戰國七雄。我講的戰國七雄,不是你們理解的戰國七雄。冷戰時期,美國實際控制著全球大部分的石油生產,而石油生產又被分配到七家公司,這其中有盎格魯-波斯石油(BP)、皇家荷蘭殼牌、新澤西標準石油(埃克森)、紐約標準石油(美孚)、海灣石油、德士古、加州標準石油(雪佛龍)。研究歷史都說蘇聯如何、如何,其實戰爭的主動權一直在美國人手裡,就是因為石油的開採、生產和銷售。而這一切又是今天中東戰爭的起源,也是美國中東地緣政治的底線,不懂這些就搞不懂中東的政治走向。
講艾森豪威爾。艾森豪威爾是美國二戰後的軍人總統,是美國的石油系推上台。艾森豪威爾的國務卿是約翰-杜勒斯是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前律師。逃離德黑蘭講的就是伊朗總統摩薩台要把盎格魯-波斯石油(BP),收歸國有,艾森豪威爾下令中情局搞政變推翻他。艾森豪威爾還利用自己的總統地位挑起了兩伊戰爭,所以說中情局、鑽井、石油系、美元、總統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根本不能梳理。
有很多種說法,是沙特石油的成本到底是多少?有的說是兩美元,有的說是五美元,還有七美元、八美元、十美元的。我這也有一份數據,是中情局說沙特自己說的,沙特開採石油每桶是二十美分,假如沙特原油售價是三美元,那沙特的利潤是1200%,就連走私和毒品都沒有辦法和石油貿易相提並論。
經過多少年的演進和整合,最後石油成為美國殺人於無形,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利器。1991年12月25日美國石油系通過一系列地緣政治和金融手段搞垮了蘇聯。美國為了修一條從裏海到黑海的石油、天然氣管道,策動俄羅斯少數民族獨立。美國假如要發動戰爭國會不批准怎麼辦?美國石油系就會拋出石油供給不安全理論,於是議員一看是石油系,於是乖乖的投出贊成票。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哈伯特的阿爾薩斯能源理論。
你一定以為,這都是快八十年以前的事情了,美國的石油系早就是昨日黃花了,這你就錯了。現行的美元紙石油地位,還是以馬爾薩斯能源理論為基礎!美國踐行馬爾薩斯能源理論,成功的把原油價格從140美元拉至35美元,這就是這一理論體系或者說意識形態可怕的地方。奧巴馬在美國搞的新能源,完全是八十年前馬里昂-金-哈伯特的意識形態理念。美國利用能源打垮蘇聯,那這一次美國頁岩氣革命的目的是什麼?這才是我最擔心的。有很多人說沒聽懂,我呵呵呵一笑,意思就是我們都是劈柴。每一個帝國的背後,都有一個邏輯嚴密的學術團體。西班牙背後是薩拉曼卡學派。今天我們的神權、主權、人權、法律、國際法、現代倫理學、經濟原理、正義戰爭等思想全部源於這一學派。英國背後是劍橋學派和海權理論,德國背後是慕尼黑學派(陸權),美國背後是芝加哥學派(陸海權),法國的陸海權+核武的大國策略,所以說一個國家能走多遠,決定於這個國家對待知識的態度。
關於伊朗人質危機那個事件,賠償是小事情,關鍵是國會對一個政府的情報機關推翻另外一個國家的合法政府的看法,情報機關是否有權推翻一個外國政府?假如賠償了,那是不是就意味著國會、政府在這裡承認了自己幹了這件不光彩的事情?對於這種情況牽扯到美國政治、外交、情報等方方面面,間諜是不受日內瓦人權公約保護的,那伊朗處死幾個美國公民是不是也就合法了呢?總言之,是一個很複雜的政治、法學問題。有鑒於此,應該是美國和伊朗之間達成了某種共識或秘密約定,伊朗不再追究當年相關人員的責任,所以美國也就堂而皇之的承認自己侵犯他國主權。過去一年中,美國及中東的原油生產出人意料的強勁,推動油價跌至1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但對於試圖判斷石油市場是否接近底部的投資者來說,全球其他地方的石油生產步伐是一個重要的不確定性來源。
2015年俄羅斯、巴西和挪威的石油產量均高於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簡稱IEA)和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情報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這兩家備受關注的預測機構此前的預期。與此同時,數年前油價處於高位時投資的油田項目即將投產,儘管許多計劃在未來幾十年獲得成果的勘探和開採項目已被推遲或者取消。
投資者對美國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簡稱:歐佩克)以外石油供應關注度上升,凸顯出全球石油市場供應過剩程度的不確定性。在過去的18個月中,供應過剩已經拖累油價縮水了超過60%。
一方面,分析師們表示,低油價可能導致油井更快枯竭,因為石油公司用於油田維護及提高長期開採油井產量的支出減少。另一方面,在過去一年中石油生產商們提高開採效率以及削減成本的能力讓投資者感到意外。
鑒於2015年全球石油生產的強勁程度,加上歐佩克沒有像過去油價下行時期那樣採取減產措施以穩定市場,並且美國的石油生產依然富有韌性,許多投資者稱供應過剩局面何時開始緩解還遠不明朗。
經濟學家表示,若沒有協調一致的減產行動,在油價下跌的背景下,各產油國儘可能增加產量以實現收入最大化才符合各自的最大利益。
沙特石油大臣納伊米(Ali al-Naimi)在3月份發表演講時稱,沙特或部分其他歐佩克國家不會放棄市場份額去補貼那些高成本的產油國。
今年截至周一,美國平均油價為每桶48.90美元,相比之下2011年至2014年的平均油價為每桶95.05美元。全球原油基準布倫特原油今年的平均價格為每桶53.79美元,過去四年的平均價格為每桶107.69美元。
據美國能源情報署,2015年全球原油日產量增加了228萬桶,增幅為2.4%。大部分原油增量來自歐佩克和美國,其餘部分則來自巴西、中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能源情報署預計,2016年全球原油日產量將增加25萬桶,增幅為0.3%。
美國以外的非歐佩克產油國產量強勁,這令一些分析師和投資者感到困惑,他們原本認為這些國家的產量將隨著油價下跌而迅速下降。
Armored Wolf首席投資長布林約爾松(John Brynjolfsson)稱,那些認為歐佩克以及俄羅斯等其他產油大國在油價下跌時將減產的觀點是被誤導了。他表示,未來數年產量都將超過需求。Armored Wolf作為家族辦公室的一部分負責管理資金。
一些資產管理公司持不同觀點。看多的投資者認為,2016年非歐佩克供應量將大幅下滑,刺激油價在年底前反彈。大型石油生產商在油價大幅下挫之前就已經面臨削減支出的壓力,並且在2015年加快了減支步伐。
其他分析師則表示,石油項目開發需要數年時間,因此市場最早也要到2017年才會感受到減支的效果。
能源情報署估計,11月份美國原油日產量降至920萬桶,低於4月份觸及的43年高點960萬桶。這一降幅低於許多人年初的預期。該機構還預計,到2016年9月份美國原油日產量將降至850萬桶,之後將再度回升。
此外,全球原油及成品油充足的庫存預計將使得明年的價格承壓。近幾個月來庫存攀升至紀錄高位,引發了有關部分地區庫存容量可能用盡的擔憂。
石油投資者在過去一年中受挫,他們對於美國頁岩油生產將迅速下滑的最初預期被證明是錯誤的。分析師們在2014年曾表示,如果油價跌至每桶80美元下方,頁岩油產量將大幅下滑,但產油商們提高了效率,壓縮了成本。一些公司目前稱,如果油價升至每桶60美元上方,他們可以增產。
同樣的效率提升也幫助了全球其他地方的產油商。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師預計,2016年墨西哥灣、加拿大、阿根廷、巴西、俄羅斯和北海地區的石油產量將增長。推薦閱讀:
※美國大法官為什麼是終身制度?
※為什麼美國允許納粹黨存在?(在納粹被全世界公認為犯罪組織的情況下)
※美國人如果都換成中國人,美國資本家會更賺錢嗎?
※如何看待台灣詐騙犯在土耳其被捕?
※奧巴馬大赦500萬非法移民,是不是我就算H1B沒搖中OPT也過期了也可以繼續留在美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