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推理小說為什麼看不下去?

看國內推理小說《心理罪》《死亡名單》總有欲罷不能,上癮的感覺,一口氣就能讀完好幾部,但是但國外的推理小說卻沒有這種感覺,像《無人生還》《惡意》看完了也沒有閱讀的快感,評價很高的《雪人》壓根就看不想去。是翻譯的原因呢?還是小說的語言用詞本來就寫的沒有國內的好?


題主,你喜歡的是懸疑小說。這類小說尤其是國內的,最重要的是氣氛或者感情,或者其他的東西。總之,並不是推理小說所特有的。

歐洲的推理小說,尤其是黃金時代的,故事進程慢(估計題主不常看歐洲那個時代的小說,比如雙城記什麼的),並且翻譯過來,翻譯腔頗重。不喜歡也很正常。

日本推理,我看的比較多。本格派重點在於詭計的安排,估計題主看的也少。社會派,題主喜歡《火車》么?這是曾經超越白夜行的小說(雖然很多人覺得比不上),而它之所以這麼厲害,就是關注了當時社會現狀。沒有這個社會背景,很難有感觸。

話說,白夜行挺適合題主的。


這可能是因為題主的愛好點更多是懸疑(側重劇情),而不是推理(側重邏輯)。另外,題主提到的《死亡名單》我沒看過,請自行結合我說的特徵判斷。

我是這麼考慮的:

1、是否題主看的國外推理小說質量欠佳?這個很明顯選否,《無人生還》是歐美推理小說中最著名的之一,至於日系範圍內比《惡意》更好的選擇是有的,但《惡意》肯定不算差。

2、是否存在翻譯腔的問題?感覺不太像。《無人生還》是阿婆最著名/暢銷的作品之一,且阿婆的作品翻譯成中文後,一般被認為比奎因卡爾們更流暢。《惡意》是暢銷君暢銷度大概5~10名的書(在中國大陸也暢銷),比其他的日本翻譯作品也更易讀。除非題主對翻譯作品的接受度極低,否則這樣兩本書不太可能出現看起來生澀之類的問題。

3、是否因為翻譯作品的人物更難形成鮮明的形象?我覺得這個有可能,沒辦法帶感情進去看有些時候會比較無趣,題主提到的兩本翻譯作品在這方面大概不是出類拔萃的水準。

4、是否因為敘事節奏的問題?我覺得這個有可能,《無人生還》和《惡意》都把主要謎題放在了很後面,《心理罪》我印象中並不是這麼玩的。

5、是否「推理」並不是題主注重的一個要素?我覺得這個很有可能,主要是《無人生還》都打動不了題主的話,我猜測推理要素在題主的評價體系中佔比會相對低一些。

我推薦翻這兩本試試看:

《白夜行》

《斬首循環-藍色學者與戲言跟班》

主要思路是強化角色要素,強化懸疑/劇情要素,淡化推理要素。《白夜行》是正常試藥,《斬首循環》是用藥過量。

如果前者題主感覺還不錯,可能會對森博嗣的犀川萌繪系列感興趣;後者的話,或許題主會想先看完戲言系列;如果覺得都不好,那大概題主確實會對各類翻譯作品不太感冒,沒必要強迫自己看不感興趣的東西。


講真,題主你喜歡看的只是懸疑小說,並不是推理小說


你們給題主推薦啥《白夜行》啊,是認真的嘛,題主連《無人生還》也看不下去能看得下去《白夜行》?《白夜行》前半本節奏很緩慢的來。

我來給題主推薦幾個翻譯的平易近人,氣氛懸疑,劇情不費腦,小學生也能看得很開心的大冒險故事吧。

莫里斯·盧布朗的「亞森羅賓系列」。

赤川次郎的「幽靈系列」和「三色貓系列」。

如果感覺這幾個系列有些幼稚,那麼接下來可以看最經典的另兩個系列,「福爾摩斯系列」和「明智小五郎系列」。有一些推理元素,但比起後來的各種本格派還是懸疑冒險的部分偏多的。

題主最適合的作品明顯是商業小說,所以我覺得推薦赤川這種「暢銷君」是比較合適的。


麻煩!

1,人名記不住。

2,人物關係理不清。

3,情節看不懂!


我倒覺得不是因為翻譯,像東野圭吾大家接受起來不是也挺容易的嗎。我覺得主要是因為國產推理小說的寫法跟網文一個套路,每章都弄點小高潮來吸引讀者。這種快餐式寫法使文章變得「易讀」,但是讀完後仔細品味會發現其缺乏營養,這也是國產推理小說很難出現高質量作品的原因


推薦題主去讀讀錢德勒,硬漢派推理,不像本格派那麼高明的詭計嚴密的邏輯,但是單論文筆,中文翻譯的版本都能吊打國內大部分純文學作家。

回到題主的問題本身來說,為什麼你覺得國外的推理小說沒有國內的容易讀下去,因為國內的推理小說是麥當勞,而國外的推理小說是法國大餐。所以小孩子喜歡麥當勞,成年人喜歡法國大餐,這是口味的成長。


因為題主你看的這些並不算推理小說,而是懸疑小說……二者的區別就在於推理小說更側重理性分析,懸疑小說更注重閱讀氛圍。推理小說在結局是必須要給一個合理的解釋的,懸疑小說可以不用解答,只要它能把氣氛帶動起來,讓讀者感受到作者想表達的感受就夠了。所以,當你的閱讀感覺側重於氛圍的時候,推理小說里沒有渲染只有分析的片段當然會讓你覺得看不進去。


謝邀,推理小說不背這個鍋

《心理罪》我沒有看過書,我看的電影《城市之光》,據說原著也差不多這個故事走向,那我就拿它做例子了,我認為它不算推理。

推理小說如《福爾摩斯探案集》更注重推導出手法、動機、真兇,但是《城市之光》明顯傾向找到證據抓兇手,畢竟我們很早就知道了「城市之光」是誰、為什麼殺人、怎麼殺的人……

當然,我說這些也不排除題主您和外國推理小說八字不合。

文化差異、翻譯水平和理解能力也是可能的因素


無人生還明明很好看啊!可能是因為題主你不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我覺得可能是思維模式或翻譯的問題吧。

但國外也有很多優秀的推理小說的,畢竟國外推理髮展悠久,推理小說類別也挺多的,只要你了解了解,會發現一個新世界的。 hinhin


看國外的推理小說有一個難點,就是人物關係錯綜複雜的時候容易搞混人名。


偏個題 如果想真的能看的下推理小說 有個方法 直接看國名系列……以毒攻毒


個人覺得

1.翻譯和閱讀習慣。每一種語言都是有邏輯的,如果翻譯功力不夠,讀者在閱讀中很難做到思維的流暢,閱讀體驗也會降低,這其中也包括人名和地名的繁瑣,比如我不喜歡俄國推理小說,名字太拗口。

2.《無人生還》之類的太經典的暴風雪山莊,像阿加莎、島田、奎因等都是經典里程碑式的,一般都是固定的模式,被後輩效仿超越,進化出更有跌宕的劇情,更精妙的詭計,更符合當代閱讀習慣。

3.推理都是有套路的,有名的推理小說都是在套路里有新的創新,步步鋪墊,讓你看完有種「居然構思如此精巧」之感,但是感覺心理罪等小說都是為了劇情而創造劇情,最後解謎的時候,一些線索很牽強甚至之前完全沒有提到,沒有推理的快感。甚至可以說不能算是一部合格的推理的小說。有時候是甚至動機都很匪夷所思,開頭挖一個又懸疑又大的坑,卻很難填上。


國內的我沒怎麼看

無人生還,基本上我覺得是對新人而言難度太高了一點。入戲速度慢,而且因為缺乏一個領導劇情的偵探地位角色的指引(一般而言讀者可以依賴這位偵探,但這裡你不行)所以可能比較難用來入坑。雖然是個好作品,但應該放在喜歡上以後再看

入坑果然還是從經典開始,對嗎?

東方快車、尼羅河、陽光下的罪惡

看完這三本,我看你還敢說看不下去。這是比利時小人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了,小心劇透就是

不然,英國小老太婆系列也不錯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人物名字記不住。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