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上的楊修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怎麼評價他?


楊修能受到史學家關注,附錄傳記到《後漢書楊彪傳》中,當然不是什麼無能之輩。

但如果你說楊修是截圖下那種人物,未免過於誇張。曹操於建安十三年擔任丞相,按楊修的活動時間最早也在幾年後才擔任丞相主簿,就是說楊修最早出仕都已經三十四五歲,卻可稱得上是大齡青年。問題文學界名氣最響的是建安七子,什麼時候輪到楊修名氣冠絕當世?

史書僅對楊修記載了一句:「為人好學, 有俊才。」比楊修大四歲的司馬朗是曹操第一任主簿,被鍾繇、王粲稱為聖人治世。

繁欽在建安十三年以前都是曹操丞相主簿,以以文才機辯,得名於汝潁間。71年出生的趙儼亦為曹操重用,多年來擔任護軍、軍師一職,負責監督軍隊。

陳群小荀彧一輩,年齡應與楊修相仿,都是70後。建安十三年以前,年紀輕輕的陳群早就已經是曹操非常核心的府吏。辛毗和杜襲又跟陳群、趙儼齊名,年齡亦當相仿。

劉曄年紀與魯肅相仿,都是70後,建安二十年轉任丞相主簿,後領行軍長史,兼領軍隊。

司馬懿比楊修小四歲,年輕時就受到以識人著名的楊俊、崔琰好評,並與胡孔明為友。建安二十四年以前司馬懿也是丞相主簿,何以見得楊修才過仲達?只比楊修大一歲的賈逵以孤貧出身,與楊修同期擔任丞相主簿。曹操稱道:「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賈逵,吾何憂?」

比楊修小十多歲的80後蔣濟也在同期擔任丞相主簿,兼西曹屬。司馬懿以主簿兼東曹屬,職權顯然比楊修要多。

按《三國志賈逵傳》引注《魏略》可得知曹操的丞相主簿至少有四位,儘管權柄確實不輕,卻也沒到獨一無二的地步。擔任過曹操主簿的多是70後,以劉曄、司馬朗、司馬懿、陳群、賈逵、趙儼諸人之才華,何以見得楊修冠絕於眾人之上?還未算軍師祭酒和軍謀這支隊伍。

楊修的主要事迹無非是名門出身,又是曹植之黨,後期亦跟曹植疏遠而親曹丕。楊修的才華多是小說家之言,如《世說新語》和《三國演義》把楊修先見之才不斷演化。不曾見楊修有司馬懿、賈逵等人為曹操解決軍事、行政的大計,就是耍聰明的計策也只多見於小說。即便楊修亦有計略,然在曹操擁有眾多英才的丞相府中,實算不上頂尖。

《典略》說:「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說的楊修朋友圈非常強勢,後來的魏諷不也深受年輕人歡迎嗎?粉多也得看粉絲質量,與楊修為友的名士叫得出幾位?

當年禰衡說大兒孔融,小兒楊修,把荀彧、司馬朗、陳群噴了個遍,同為曹植黨的荀惲見到楊修,問他跟禰衡熟不熟,楊修會怎麼回答?邯鄲淳身為曹植之友,才氣過人,又何以不被曹操、曹丕所忌?足球名將孔桂亦為曹操、曹植所重,後被曹丕所殺,他的才華又如何?

無論如何,楊修的罪名就是擔任要職卻泄漏機密,這絕非智者會幹出的事情。楊修在建安年間也就是其中一位才子而已,冠絕不了青年才俊,更沒到能左右天下大勢的地步。我覺得他的才幹還不一定比得上建安末入丞相府的桓范。


謝邀。

要說東漢末年的豪門貴族,楊修那一家,絕對是頂尖的貴族之一。

先說說楊震。《後漢書》卷54開篇說到

[一]高祖敞,昭帝時為丞相,封安平侯。父寶,

。。。

[三]光武高其節。建武中,公車特徵,老病不到,卒於家。

也就是說,楊震的祖先當時也是來頭不小,後來升任太尉。再後來,楊秉,楊賜,楊彪三個人,都出任過太尉和司徒(除了楊秉)。

到了楊修這一代時,擔任曹操的主簿。大概就是秘書一類的職務。

而其辦事能力,才華,是有目共睹的,比如東漢末年神一般的男子禰衡。這個連曹操這種人都敢擺架子的貨,據說說出了「除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外,別無人物」,可見楊修的才華。

但是,

在《資治通鑒》卷六十八時,有說到這回事。

每當就植,慮事有缺,忖度操意,豫作答教十餘條,敕門下,「教出,隨所問答之,於是教裁出,答已入;操怪其捷,推問,始泄。

為了方便解釋,我就用辦公室里的名詞來說說我對這事情的理解。

老闆曹操想要考驗繼承人候選人之一的曹植,就問了一些問題。然後,秘書楊修很聰明,知道曹老闆想問什麼,就把答案偷偷發給曹植,所以曹植能很快地把答案答出來。

估計後來,有一題,特別難,以至於曹操都覺得不可能那麼快把答案寫出來,所以看到曹植那麼快速地答題,還答得那麼好,就覺得不對勁。就開始問。所以,楊修偷偷幫曹植的事情就被泄露了出來。

身為老闆的秘書,動不動就對他繼承人候選人泄密,這是想幹什麼呢?

再接下來,曹操打算退兵,而楊修就從暗語「雞肋(炸了很好吃的)」中解讀出曹操想退兵。

而在219年秋天,與曹植喝醉酒擅闖司馬門並誹謗曹彰而被舉報,最後被殺。

人有白修與臨淄侯植飲醉共載,從司馬門出,謗訕鄢陵侯彰,太祖聞之大怒,故遂收殺之。時年四十五矣。

他被殺,自然是因為聰明反被聰明誤。

如果是前者,以他的家族地位,曹操最多只能將他排擠出去。還不至於被殺。

但是,217年,曹丕被立為魏王世子。而他在219年與曹植喝醉酒誹謗曹彰(或者罵曹彰)的行為,顯然為他惹來了殺身之禍。這難免會讓曹操認為,這樣的一個楊修存在,對曹氏以後的穩定會是一個不穩定炸彈。而且,曹操估計也有殺他的心,就借坡下驢吧。

曹操想殺楊修,來源是在這兒。出處:《與太尉楊彪書》

與足下同海內大義,足下不遺,以賢子見輔。比中國雖靖,方外未夷。今軍征事大,百姓騷擾。吾制鐘鼓之音,主簿宜守。而足下賢子侍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謂其能改,遂轉寬舒。復即宥貸,將延足下尊門大累,便令刑之。念卿父息之情,同此悼楚,亦未必非幸也。

按照我的翻譯呢,就是這樣。

我們呢,認識很久了,我也聽說你的名聲,並且,讓你家公子來幫我忙。天下大亂,我負責讓大家老實點,並招你的孩子來幫我管理管理。可是你孩子,卻仗著你的勢力,整天和我搗亂,我不想要收拾他,看能不能悔改,結果有時候改了,有時候更欠收拾。那麼,我怕等下這傢伙敗壞你名聲,還是殺了吧。考慮到我們都是當爹的人,就安慰你一下。

(逃


謝邀,現實中的楊修不是因為雞肋事件死的。

現實中的楊修出身名門,位居高位(倉曹屬主薄,倉曹主管錢糧),「謙恭才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還是袁術的親外甥。

受小說影響從而覺得這人是傻逼的,可以自己腦補一下這個形象的中央財政部副部長,大概是個什麼水平。和楊修同級別的同事都有賈逵、王凌等人,可以百度一下這些人的職業發展,然後可以再想想你周圍的坑爹同事是什麼水平的。

說楊修是傻逼,也不怕閃了舌頭。


至於為什麼會被老闆砍死,其實楊修也很無奈。以他這個地位,曹植硬要和他好,他不能拒絕,畢竟他也和曹丕好了。

但既然老闆已經欽點曹丕了,就得預防曹植可能搞事。楊修和曹植走的太近,老闆不能留他;又因為他「頗有才策」,在曹植友人中最吊,所以還是直接帶走比較省心。

楊修死後3個月,老闆就也死了,曹丕順利登基。曹丕隨身佩戴的寶劍,就是當年楊修所贈,於是有時輕撫寶劍,曹丕也會睹物思人。


專註小聰明,缺乏大智慧的人。可以參考孔融,這倆人挺像的。

曹操門楣上寫個活字明顯是跟木匠猜啞謎找找樂子,楊修一個文人去拆穿就顯得很沒意思。這就比如我跟鄉下親戚開個小腦筋急轉彎,結果跟我一起回去的堂弟第一時間蹦出來特別得意地搶答了一樣。。

其次摻和曹丕曹植的渾水可以,但不斷幫曹植出主意干擾曹操的測試就很過分了。

加上他的世家大族的出身,以及又有儒門世家的那股自命不凡的勁頭。

我做個比喻,大概相當於同學裡有個人,父母都是搞化學的,他也是學化學的。

每次化學課上老師問出什麼問題,無論簡單與否,他都不舉手直接搶答,聲音洪亮語氣亢奮,且回答完之後都會很得意地掃視全班一眼再坐下。

平時討論問題總是經常搬出「這是我們化學世家的智慧!」之類的說辭。

班裡男生跟女生講笑話猜謎語他總是第一時間殺到,語氣洪亮地揭開謎底或者搶先把笑話說完。並洋洋得意地離開。

一天班裡邊兩個人pk實驗技巧選拔一個代表班級出賽,結果這老哥因為與其中一個交情不錯一直在旁邊幫忙。

我覺得這樣的人被人找借口揍是遲早的問題。。。。。


對比同輩的王凌和司馬懿就懂了。王是表面忠曹實際也忠曹,司馬是屈服於曹但是看起來忠於曹,楊最蠢,實際不忠於曹也表現得不安分守己。所以王和司馬都活到60+,位極人臣;楊修年紀輕輕就被殺,可惜但是並不意外。


謝邀

楊修在我看來自然是聰明絕頂,在曹操看來就是個弱智


自作聰明,有小機敏而無大智慧。有文學才華和處置一般政務的能力,能揣摩領導心思,卻又沒有真正理解帝王心術。百度百科定義,東漢末年文學家,政治軍事一概沒提,很貼切,因為只有文學才能稱得上是名家

楊修的死因,正史都沒有明確記載,後漢書和三國志都沒有楊修傳,但是可以推測,最主要的原因是隊站錯了,路線也錯了。楊修參與奪嫡鬥爭,保了曹植,而且是幫曹植揣測曹操意圖多次幫他過關,而結局大家也知道,這就等於楊修死了一半,即便不死於曹操之手日後可能死的更慘,畢竟曹植曹彰死相也都不算好看。另外楊修是大儒楊彪的兒子,老楊和曹操政治思想就不同,楊修和袁家又有姻親,這也是早晚都要清洗的對象。

至於三國演義裡面的雞肋之類的說法,正史中存在的幾乎沒有,就當笑話看看吧。儘管曹老闆一時衝動殺人的事情也不少,但楊修的死是早晚的事兒。


首先要注意一點:我們所熟知的楊修形象和典故,多不載於正史,而是最早見於南朝劉宋時成書的《世說新語》。

先說歷史上的楊修,其確實是被曹操所殺,但卻與賣弄才華無關,而是因為泄露機密。

楊修一直在做丞相府的主薄,也就是負責管理丞相府文書的官員,相當於如今的國務院總理秘書。由於這種身份,曹丕與曹植早年均對楊修青眼相加,深相結納。最終,楊修投靠了曹植一方,但曹植在競爭中落敗,所以楊修自然也頗為失意。

然而楊修的問題不止於此,更關鍵的在於他向曹植透露曹操的一些意向,向曹植傳遞信息,並教授曹植應對曹操考問之策

這種事最終引起了曹操的猜忌。在決意放棄曹植以後,曹操終於找機會,處死了楊修。


再說我們所熟知的楊修之文學形象。

經過《三國演義》的描寫以後,楊修給人的感覺並不是一身傲骨,而是真·花樣作死小能手,簡直就是喜歡玩小聰明的代名詞。他最為出格的,不是喜歡在家人親戚朋友同僚面前秀智商,而是居然喜歡在智商上碾壓領導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們在學《楊修之死》時,課本里曾經給過一個標準評價,說曹操這是嫉賢妒能,嫉妒楊修比他聰明。在下當時年齒尚幼,於是也就覺得:曹操這個人,真是鼠肚雞腸啊!直到年紀稍長以後,才慢慢jiao出不對味來:楊修這個人,實在是太么無(嘴)聊(賤)透頂了。

曹操在大門裡寫個「活」字,工匠們不懂向你請教,你並沒有一定要回答的道理,何必於去揭穿曹操的把戲?

曹操在盒子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大字,你管他什麼意思,何至於直接就拿過來分給大家吃呢?吃完了還振振有詞,說上面寫的是「一人一口酥」,這種行為的目的又是什麼?

曹操怕有人暗害他,謊稱會「夢中殺人」,你偏偏要揭穿,你這時候又是在表達一個什麼樣的訴求呢?

領導喜歡秀智商,你讓他秀就是了,你非要揭穿他,敢情你覺得自己是正義的化身?一定要嚴厲打擊領導智商的優越性?細究下來,只怕也不是。你戲這麼多,其實無非就是要告訴大家:快看!老子實在是太、聰、明、了!

於是直到「雞肋」事件,曹操終於忍無可忍,處理了楊修。而且,理由還正大光明:軍隊還在打仗,你就開始收拾行李,並四處散播即將撤兵的消息!這種行為,上司哪怕就是跟你沒有過節,也會殺之。

所以你看,楊修的死,完全是自找的,就是被他那點小聰明給害的。

以上,節選自個人文章:當領導這麼誇你的時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是以賈詡和楊修為對應,寫何為真聰明的,可為補充,歡迎戳。


後漢書 楊彪傳 已有答案。


從小聰慧,擅長觀察人心,家族破滅後改名潛伏在仇人身邊為仆,並潛心修鍊家傳絕學——楊家槍法。在被仇人的敵人收買後,繼續潛伏,暗中破壞仇家勢力,最終在仇人志得意滿、自認勝利在望時一槍斃命~

綜合評價:楊家霸王槍,名不虛傳~


這個問題反對 @蘇沉船 對於楊修之死的判斷。

主要依據如下:

1.《後漢書》《漢書》《史記》《周禮》《春秋》《春秋繁露》《禮記》

2.《八家漢書》

3. 《三國志裴松之注》

4.《藝文類聚》

5.《風俗通》

6.王充《論衡》

7.王符《潛夫記》

8.仲長統《昌言》

9.《孔北海集》

10.《蔡中郎集》

11.《文獻通考》

《資治通鑒》因為過於明顯的儒家教科書特點,有教化黑曹揚劉之責,多不客觀真實,編纂痕迹過於明顯,故不採用。

儒家思想如十三經在思想上也都是垃圾沒有任何思想價值,但是具備政治價值,因為基本上都是歷朝歷代的皇室和士大夫拿來當靶子而謀取利益的工具。

個人觀點,坐等打臉:

1.楊修之死的主要原因不是楊修參與立嗣之爭,也不是曹操妒賢嫉能,也不是擔心楊修是袁術的外甥或者犯事借口;

2.主要是擔心楊修會藉助楊家四代太尉的身份,聯繫一干漢室重臣、利用權謀阻礙曹家特別是曹丕稱帝;

3.利用曹植來興復漢室,因為曹植這個人比較浪漫,適合操控,很有可能讓曹家失去權力。

4. 鑒於楊彪的話:「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看了下金日的兒子往事,武帝弄兒——弄兒按照百度的解釋是用來供武帝褻玩的童子,至於怎麼個褻玩法,參考《金瓶梅》西門大官人的玩法,所以可以出於武帝後宮,和宮女們一起愉快地玩耍。然後被金日磾擔心武帝死了後可能新君清算危害家族利益直接處死……any,這是另外一個故事。

曹操殺了楊修然後問楊彪,楊彪說這句話的意思,曹植和楊修之間究竟是否有什麼不可告人之秘、史書基本上不可能明說,千古疑案瞞得了蠢貨,瞞不過我這等閑人,陳平王《感甄賦》和楊修《神女賦》一唱一和,令人沉思良久之餘不得不懷疑孟德殺人不是無緣無故。

再來說說楊修這個人的才華,毋庸置疑!

從存世的幾篇賦文來看,《出征賦》《孔雀賦》《許昌宮賦》《神女賦》風格沉鬱、頗多掩抑,是個有城府和機敏的人,當然也是非常華麗多彩。

先看神女賦:

惟玄之逸女。育明曜乎皇庭。啄朝霞之芬液。澹浮游乎太清。余執義而潛厲。乃感夢而通靈。盛容飾之本艷。奐龍采而鳳榮。翠黼翚裳。纖谷文袿。順風揄揚。乍合乍離。飄若興動。玉趾未移。詳觀玄玅。與世無雙。華面玉粲。韡若鞭蓉。膚凝理而瓊絜。體鮮弱而柔鴻。回肩襟而動合。何俯仰之妍工。嘉今夜之幸遇。獲帷嘗[嘗當作裳]乎期同。情沸踴而思進。彼嚴厲而靜恭。微諷說而宣諭。色歡懌而我從。

韡若鞭蓉------偉若鞭容?這個實在深奧難測啊

再看《答臨淄侯箋》:

修死罪死罪。不侍數日。若彌年載。豈由愛顧之隆。使系仰之情深邪。損辱嘉命。蔚矣其文。誦讀反覆。雖諷雅頌。不復過此。

若仲宣之擅漢表。陳氏之跨冀域。徐劉之顯青豫。應生之發魏國。斯皆然矣。

至於修者。聽採風聲。仰德不暇。自周章於省覽。何遑高視哉。伏惟君侯。少長貴盛。體發旦之資。有聖善之教。

遠近觀者。徒謂能宣昭懿德。光贊大業而已。不復謂能兼覽傳記。留思文章。

今乃含王超陳。度越數子矣。觀者駭視而拭目。聽者傾首而竦耳。非夫體通性達。受之自然。其孰能至於此乎。

又嘗親見執事。握牘持筆。有所造作。若成誦在心。借書於手。曾不斯須。少留思慮。仲尼日月。無得逾焉。

修之仰望。殆如此矣。是以對鶡而辭。作暑賦彌日而不獻。見西施之容。歸增其貌者也。伏想執事。不知其然。猥受顧錫。都使刊定。春秋之成。莫能損益。呂氏淮南。字直千金。然而弟子箝口。市人拱手者。聖賢卓犖。固所以殊絕凡庸也。

今之賦頌。古詩之流。不更孔公。風雅無別耳。修家子云。老不曉事。強著一書。悔其少作。若此。仲山周旦之儔。為皆有[上衍下心]邪。君侯忘聖賢之顯跡。述鄙宗之過言。竊以為未之思也。若乃不忘經國之大美。流千載之英聲。銘功景鍾。書名竹帛。斯自雅量。素所畜也。豈與文章相妨害哉。輒愛所惠。竊備矇瞍誦詠而已。敢望惠施。以忝庄氏。季緒璅璅。何足以雲。反荅造次。不能宣備。修死罪死罪。

這裡可以看出來楊修的文筆實在值得玩味,難怪後漢書載荀爽的話稱讚之,而禰衡更是稱讚楊修為大兒楊德祖……

雖然考慮到後漢書的政治立場也存在貶曹揚漢,但是作為楊修同時代的人的評價,詩詞曲賦方面的文化修養方面不庸置疑,而曹丕和曹植同時交好楊修的情況,也就在乎自古同一個水平線的人互相之間欣賞罷了,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實在不可能令當時的大家稱道。

當時的情況,曹操三父子的水平或者詩詞賦,水準是非常高的沒什麼話說,而他們肯定在寫的時候不會有什麼太多的政治顧忌,所以曹操和曹植的文章詩詞都顯得大氣飛揚,而子建因為初期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因素,所以相對比較低調自抑,賤妾煢煢守空房嗎。

政治曹丕懂,楊修肯定也懂,所以也是非常抑制自己的才華來寫,在曹魏集團下面,如果才能比領導還要高明或者能比肩,而又不拍馬屁和曹家利益結為利益共同體的情況下,不是滾蛋就是被殺都是很正常的,而楊修最後被曹操所殺,如果單純只是捲入立嗣之爭,殺了而破壞曹魏集團和日趨強大的士族力量,尤其是楊彪這樣的四代太尉的名門望族,根本不利於曹魏集團利益,曹操殺之的原因實在是難以令人信服的。

應該來說政治立場上,楊家的態度是要興隆漢室的,而這些漢室的忠臣們在經過董卓的篡立獻帝和李郭等蠻族的驕橫殘暴之後,隨著曹操的迎立獻帝在許昌迎來一段蜜月期,然而彼時的亂局和依仗漢室地位的遺臣利益共同體試圖剝奪曹操軍權的陰謀失敗後,基本上依靠曹操中興漢室的希望已經滅絕。

隨著曹操即將死亡和曹魏集團面臨二代繼承人的情況下,漢室遺臣們將興隆漢室的希望寄托在曹植身上,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相反是非常合理的決策。

曹植和曹丕有根本不同,曹丕比曹植成熟,是個合格的政客,而曹植政治頭腦有點簡單,雖然個性氣度恢宏,才氣十足,但是並不是一個時刻把曹家利益放在首位的合格的政客,如果曹操立了曹植,十有八九曹植可能會被漢室遺臣操控,有可能做一個所謂興復漢室的大臣而不是像曹丕那樣直接令獻帝禪讓而代漢立魏。

楊修的才幹從一些不可信的材料來看,這個人是屬於城府非常深的人,政治能量也非常大,出於忌憚死後可能導致曹家集團利益的崩盤而被殺,或者是純屬令曹操心疼曹植的名聲而被殺,都是合理的推測。


主薄差不多就是領導秘書。

這個職位需要的是精明、低調、知道該說什麼話該做什麼事,而不是那種顯露在外的聰明,更不能表露出太過明顯的傾向性。


小智有餘,大智不足。


他喜歡展現自己聰明才智,殊不知在曹操這個神奇的老闆下幹事,謹言慎行為上。最好像賈詡一樣關起門睡大覺。沒人找自己絕不找別人。楊修我認為屬於有聰而無慧的人。


老子楊彪以前是太尉,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與袁氏俱為東京名族雲,跟曹老爺子關係不太好,楊修的形象跟演義及某某軍事聯盟有很大出入,至今沒讀到啥跟司馬懿有啥交集的文章。

出身豪門,著名文學家,而且政治才能也不差,並非狂妄自大之輩。自己的死亡跟曹植有關,死因為干涉繼承人,但是是想脫身而不得。


楊修重不重要?可以說,很重要, 眼鏡行長@蘇沉船 第一句話就引徵用《後漢書》,為什麼呢,因為陳壽三國志沒有給楊修立傳。

這不代表不重要,而是非常重要,因為,並非陳壽不屑於給他立傳,而是不能給他立傳。所以楊修只能從《後漢書》裡面找故事。陳壽給類似待遇的人還有,有誰?無償販梨的孔融(建安七子之一)。

可以說,曹操的殺氣能浸透九泉把陳壽震住,這種人是不多的,如果我沒資格評價楊修的歷史地位,那麼在陳壽眼中,給楊修立傳的成本幾乎可以跟建安七子相比。這是陳壽、《三國志》作者、權威到不能再權威的看法。

但是(轉折一下,裝一迴文化人)

就個人看法,我以為,楊修在陳壽眼中的分量,並不是在於他對歷史的影響力,而是他個人在作死這個屬性上的天賦異稟——太可恨了。

這是一個愛賣弄的人,具體初中課本裡面都寫了,記性好的能記住老師說:「曹操這個人確實沒度量。」事實上,除了老師說的這句話,其他都沒差。意思是,《楊修之死》把黑曹操那部分去掉,對楊修那些軼事基本上都是查有實例的。《世說新語》、《後漢書》、《三國志·曹植傳》

那麼根據課文內容,撇開黑曹操的內容再看楊修,這是個什麼人呢?

是個知乎大V。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愛賣弄,愛賣弄才學,賣弄小聰明,用自己的聰明來側面表示「你們這幫蠢……」大概就是這樣一個人。當然,也不是在說知乎大V該感謝法治社會,段子一帶而過,但重點在於,楊修本人在一個人治社會裡當知乎大V,顯然是不甚聰明的,至少沒有軍師聯盟那群人聰明。

那麼就有結論了——

小聰明的人,在歷史齒輪、國家機器之中能有多大作用?能跟蔣干一個水平就是極限了,何況蔣干只在《演義》裡面耍小聰明,子翼在三國志裡面姑且還能跟周瑜笑而不語、一臉滑稽。可見,楊修若不是捲入了奪嫡之爭,那根雞肋恐怕就是他在史書上的全部。

雞肋的梗,漢中攻防戰里,這是當晚的軍事機密,楊修能猜到,聰明;外出裝逼,小聰明。而在曹操眼裡,這點兒小聰明實在不值一哂,何況你還一直這樣得瑟、一直拿它來裝逼,曹逼王不砍開你的頭,你還真不知道自己這小腦瓜子里能裝幾斤逼了?

愛裝逼的人都沒裝進心裡,所以這樣的人一般都死於心裡沒有逼數。

還好,死前他用一句話證明了自己下輩子會有逼數:「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但死前沒記掛那位白髮舐犢的老父,可見他這句話還是在裝,死前還要抓住一切機會裝,這叫:看似大徹大悟,實則並無逼數。

可憐楊彪到老還在悔恨自己管教不嚴,併當著殺子仇人的面黯然說道:「我想他了」。我不知道楊修下輩子能把握住多少機會,但我知道他這輩子錯過了最應該珍惜的人。

如果死前他能念一念父親,或許他留給後人的分量會高過那塊雞肋。

所以他沒那麼聰明,也沒那麼重要,曹操是個了不起的人,雞肋是他殺楊修的理由,也是給楊修一生的總結。

你就只是一塊雞肋而已——

這樣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全面戰爭:三國》的公布及相關售前信息?
劉備從未提防過關羽嗎?
張飛娶夏侯淵的侄女是出於什麼考慮?
三國在世界的影響力?
為什麼沒人把三國演義或者水滸傳拍成動畫片?

TAG:歷史 | 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