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台灣網友通過眾籌網站買下紐約時報的頭版廣告?

台灣還開始出現專門針對社會運動 的眾籌網站這又是怎麼理解?大陸的眾籌網站將來會有這個趨勢嗎?

更新一下,今天終於有大神來答題了,題主想問的方向是 互聯網對政治參與和社會運動的影響

事件比較敏感,麻煩回答請別跑題哈哈


簡單評價就是:一廂情願地亂花錢。

引用我自己之前關於這個以及相關事件的評論:

冷哲:《紐約時報》的廣告政治學

本次台灣反服貿運動中,又有民眾集資在《紐約時報》上刊登廣告,試圖獲得美國支持。這篇廣告不但語法錯誤頗多,而且其所祈求的美國民眾關注和幫助也根本沒有到來。美國國務院與美國駐台機構負責人都未給予反服貿示威任何支持,反而對馬英九當局表示了支持。從網路流量看,該廣告所宣傳的台灣反服貿活動的網站,基本只有台灣的IP訪問過。

說實話,美國民眾往往不會對這種向其政治喊話、尋求支持的廣告有什麼興趣。不單是台灣方面的這些廣告,大陸民間團體曾在《紐約時報》和《泰晤士報》花費重金刊登有關釣魚島的大幅廣告。筆者也不認為有任何顯著影響。

近年來這種外國政治性宣傳之中,唯一引起強烈反響的,恐怕是普京於2013年9月11日在《紐約時報》刊登的「來自俄羅斯的慎重請求」(A Plea for Caution from Russia)。該文在美國媒體和評論界之中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美國政府也做出了評論。但這篇文章,完全不是廣告,而是以報刊正文形式發表的。換言之,普京不但不需要支付巨額廣告費,反而《紐約時報》要付給普京稿費。這恐怕是對其他那些徒勞的政治性廣告的一種反諷——美國人真正感興趣的內容,他們會付錢給你來登。



這件事我不太清楚,但是有一件事我得一說,紐約時報和紐約時報國際版並不是同一份報紙。

紐約時報國際版是紐約時報公司收購了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國際先驅論壇報》的更名作,而不是類似於日人民報(對不起我口誤了)的那種「國際版」。根據維基百科,紐約時報國際版的發行量有242073份/日,大概和答主家鄉煙台晚報的發行量相當(利益相關煙台人?)總之和紐約時報每日將近200萬的發行量並且被全美媒體看齊的地位差很多,雖然說這種廣告有沒有人看還是另一回事。。

我仔細看了小圖,發現462萬新台幣是一期,加上「可能的跨國行政處理費用」達到共計633萬新台幣。人民幣120多萬呢,不過能讓台灣人民開心一陣應該也挺划算的。

兩邊都是good business啊 XD


自干五


這就看出來台灣和香港的區別了。

香港是時代周刊和經濟學人雙封面,免費的!

台灣是自己花幾百萬去紐約時報登廣告,結果太陽花一幫人去美國開發布會,沒有一個美國主流媒體去採訪,去的都是台灣媒體。


他們高興就好


兄弟打仗,跪求外人揍自己的兄弟,這是一種什麼精神。


爹,幫我。野孩子滾。


拚命刷存在感的跪舔狗。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台情侶困喜馬拉雅山47天1死 曾約定誰先死就吃其肉活下去」事件?
想自己去台灣旅遊有什麼攻略嗎?
朝鮮,台灣,新加坡三地的父子傳承統治有何異同?
如何看待萬豪酒店被約談之後 官網竟把中國台灣城市劃入日本?
如何評價國民黨立法委員蔡正元?

TAG:互聯網 | 台灣 | 社會學 | 政治社會學 | 眾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