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原子彈的時候用了計算機,中國研究的時候也用了計算機嗎?
美國為了研究原子彈,為了大量計算,又研究了計算機,當時中國研究原子彈的時候也用了計算機嗎?
實事求是地講,用了計算機,但恐怕不是今天你我平常理解的這種「計算機」或「電腦」。
我國從1957年就開始研製電子計算機,1958年完成我國第一部電子管計算機(103型計算機)並實現小規模量產。1959年完成我國第一台大型通用電子管計算機(104型計算機)。1964年完成我國第一台自行設計的大型通用數字電子管計算機(119型計算機)。之後又陸續研製完成了晶體管計算機(109乙型機、109丙型機),其中109丙型機使用時間長達15年,被譽為「兩彈一星」的「功勛計算機」。
至於性能(每秒浮點運算次數,FLOPS),103是每秒幾十次,104是每秒一萬次,119是每秒五萬次,109乙是每秒六萬次,109丙是每秒十萬次,這是什麼概念?現在手機里高通驍龍801 SOC搭載的Adreno 330 GPU的運算速度已經達到130 GFLOPS以上,即每秒1300億次。換句話說你我手機裡面那顆GPU的浮點數運算能力已經比中國當初搞原子彈、氫彈時全部計算機運算能力的總和還要高。當年那些人就用這麼一點可憐的計算能力從無到有地建立了中國的核軍工體系,而你我卻用他們想都不敢想的計算能力研究怎麼把小鳥發射到該死的豬頭上,這就是科技的進步。
除了電子計算機之外,當時還大量使用了手搖計算機,這其實是一種發明於19世紀的機械裝置,以手搖作動力,只能計算最簡單的四則運算、乘方開方,如果遇到三角函數和對數就必須以來操作員查表,以今天的觀點來看這非常不方便。
最後,當然也少不了計算尺、對數表、三角函數表甚至可能包括算盤。
————————————————————————————-
很多今天的人都喜歡聲稱當年兩彈一星是用算盤打出來的或者是計算尺拉出來的,在我看來,這樣說固然可以使得先驅者們艱苦奮鬥的形象更加高大,但同時這也是在否定另一批人(電子計算機的研製者、當時的「程序員」們)的偉大功績。要知道在研製晶體管計算機的時候,西方國家正在執行嚴格的對華禁運封鎖,包括晶體管在內的半導體部件都需要我們自己生產,需要我們從無到有建立一個完整的半導體工業,這一番艱苦創業同樣值得我們尊敬。
參考資料:為研製原子彈立功 中國首台手搖計算機首次亮相GPU GFLOPS (常見GPU運算速度列表)從103機曙光機——中國高性能通用計算機研製歷程回顧
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中國計算50年——中國數字電子計算機的創業歷程和領路人高慶獅_百度百科 (109丙機體系結構設計負責人)手搖計算器,計算尺,甚至紙筆(對數表之類的)。不知道你看過《暗算》這個片沒有?裡頭有一段把我震到了,就是701 所有人在那用算盤算,噼啪不停,幾十上百人一起算,一手啃饅頭,一手撥算珠。
這個片除了太拖,我評價還是蠻高的。起碼這個小場面征服了我。
暗算之看風13 里有,拉到20分鐘。
雖然可能是藝術誇張,但也很有可能。那時候條件太差了。
美帝搞核武器的壓力更大,因為當時都不知道行不行。但美帝太有錢,人才和工業基礎不知道好到什麼程度。三個提純鈾的方法不知道哪個更好,美帝乾脆每樣來一個!還有模型的計算方法,當時更苦逼。
也是招大學生,人肉算。開始保密,不告訴學生幹什麼,就是算。結果沒效率,9個月,才完成3個任務。後來相信學生了,告訴他們,這是給祖國造威力無邊的新武器,能快速結束二戰。之後,3個月,燈火通明,瘋了一樣算,3個月,做了9個問題。
那麼苦的條件下,搞出核武器的這些人,我願意稱為中華民族的脊樑。聽余敏同科室的一位先生(女性)講過課。用到了計算機,那時國內的計算任務都要藉助僅有的設備。要使用計算機就要先申請報告,按分鐘記時,提交程序前要反覆檢查。編程語言也和我們現在用的高級語言不一樣。那時的計算機和我們現在用的手機相比都遠遠不如。。。
用了計算器,大量的計算器
我要貼這個圖了。。。哈哈彙編
那會用算盤計算。
推薦閱讀:
※請問核爆時為什麼會產生圖中出現在蘑菇雲旁邊的白色煙幕?
※核武器到底厲害在哪裡?
※中國研製第一顆原子彈中有多少人因輻射傷亡?
※404城到底在哪裡?
※那些批判向日本投擲原子彈的精日是否希望看到盟軍登陸日本,日本一億「玉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