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能快速區分交互設計的菜鳥和高手?

總覺得交互設計在一般公司而言很虛,實際沒太多想法和思路,基本上就出一個wireframe,直接丟給視覺 ,又或者一個人直接把視覺就給做了,好多視覺又開始轉做交互(不知道大家為什麼會這樣)。在知乎上看到很多人寫交互設計師是怎樣的,自己覺得應該是一個很理性的東西,和視覺的區別還挺大的,又包含很多心理的東西。雖然公司校招流程上寫部門內有用研,交互,視覺,前端。。進來發現偶真的沒看到用研,大家開玩笑說難道是四項全能王么?一個人全做了? 比較堅定還是做好視覺,配合交互設計師,所以求教怎麼快速區分交互的菜鳥和一個有足夠經驗的高手呢??


謝謝邀請。

回答這個問題並不代表自己是啥高手,只是把工作中的一些粗淺想法和大家討論,拋磚引玉,互相學習。

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

1,交互設計是不是很虛?

2,一些視覺為什麼要轉交互?

1,交互設計當然不是虛的。

交互設計現在來看應該是越來越充實越來越刺激的。誠然,國內很多公司的設計團隊是從視覺設計起步的,最開始的設計對形狀、顏色、布局、運營等方面的訴求,需要視覺設計的完美支持。交互設計相對較新,感覺是跟隨著我們在生活、工作中使用的產品形態多樣化、技術飛速發展、移動最近年景的突飛猛進,讓交互設計越來越重要。早幾年大部分設計團隊都是由視覺設計為團隊負責人,這幾年慢慢地平衡了許多。

交互設計的價值很多。簡單說一點,是一個產品形態從戰略、商業的角度構思,到實際界面化的一個橋樑。從一個抽象的點子,到一個具象的呈現,是非常需要想法和思路的,這點題主的想法略簡單了一些。

交互設計與視覺設計絕對是相輔相成的。交互設計思路清晰到位,幫助視覺設計發揮精準精彩;視覺設計進一步的創新和突破,幫助交互設計在體現產品核心場景、功能特點、商業價值等場合放光發亮。

合格的交互設計是要和產品經理一起貫穿整個產品周期的,所以無論從責任廣度,還是專業深度,都不會是虛的。

2,一些視覺轉交互,也許不是要轉,而是要擴大走寬。

首先,交互轉視覺要難一些。交互專業來源廣,如果不是美術專業功底,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視覺需要天賦和努力,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的。

視覺轉交互相對簡單一些,邏輯思路清晰、控制欲強、對產品側商業側感興趣等,任何一個點都可以成為視覺轉交互的靈感。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視覺設計是在設計中後期非常專業的產出,但是不是每個視覺設計都會參與產品生命周期全流程。還是有一些團隊,視覺設計啟動時間點晚,是在信息框架定型後,接需求做視覺。所以一些視覺設計為了對產品有更多的理解力和把控權,就往交互設計甚至是產品經理的角色靠近。

很多優秀的視覺設計,其實同時作為設計團隊管理者的時候,也是非常懂交互的。

專業深度幫助你實現自己的夢想、聚焦自己的熱情;

專業廣度幫助你對產品的把握更精準、更有力,多個角色的思考過程可以幫助你在單個環節的輸出更縝密、更有突破的機會。

視覺懂交互,對視覺價值很大。就像交互就算不會畫畫,也要對產品的視覺設計質量和美具備一定的判斷能力一樣。

主問題是如何區分交互設計的菜鳥和高手。我理解後重新排列下,其實想嘗試回答的問題是:

新手交互設計師在工作經驗中累積哪些技能會有用。

以下是我從菜鳥到略知一二的長胖一點的菜鳥的感悟。其中吃過虧也得到過好處,盡量簡單描述出來。

1, 思考能力。

從產品經理或者主管那裡得到設計需求,不太思考就直接畫交互稿,我認為就算是新手也不能這樣。

如果交互缺失了思考這個環節,價值就少。我願意團隊里有時不時出些「不靠譜」主意的新人,也不願意有完全不出主意的新人。

大部分人智商雷同,每個角色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方案當然有偏差。例如重數據的產品經理、重商業的產品經理、重專業的主管、重品牌的大主管等不同角色,他們對一個產品的設計提出需求會是一樣的取向么?不會。所以這個時候,交互設計要保證心態開放、會聽、會思考,才能保證你出的方案能滿足各個維度的主要訴求(不是全部)。

一個工作10年的交互設計師,畫的交互稿一定比一個畢業生畫的好么?不一定。高中生學Axure、InDesign也能速成且文檔能力穩定。差別就在面對各種飛來飛去的靈感碰撞中,一錘定音的那個思考能力。一個工作10年的交互設計師,在紙上畫一個簡單的信息框架,比一個畢業生畫出來的,在商業價值、思考維度、全局觀、競爭力、差異性等都會好一些。(不一定啊,現在天才太多……講平均講平均……)

2,說服力,話語權。

專業度保證的情況下,說服力帶來話語權。年輕的交互設計可能花很多精力想了不錯的方案,因為說服力不到位,在決定性場合往往會輸掉PK,被質疑,撐不住各方挑戰。資深的交互設計能靈活地控制自己的底線,能表達自己想表達的部分,並實現預期效果。

一次兩次的說服力,帶來的是某個特性某個功能的PK勝利。

多次的說服力,帶來的是設計的話語權和威信。

有時年輕設計師會抱怨,例如產品經理土、產品經理固執、開發不給做特效、老闆不時尚等等。也許你說的對,但是要反思,其實還是自己有問題。連身邊的同事都不能說服,如何在以後更廣闊的職業道路上去說服客戶、投資者、用戶?

3,執行力,推動力。

點子誰都有。記得看過一些文章,大概是寫,某某產品大成功了,其實這個點子我早就有了,類似的。

我相信這是真的。

但是想得到的人千千萬萬,去做的人就少了許多,成的人也許就一個。

想得到,做不到,得不到,是不行的。

交互設計面臨這個挑戰尤其大。

不能推動,不能執行,我們交互設計有很多理由。例如,開發資源不夠、產品戰略還不到這裡、這麼做短期沒有營收好處、老闆不喜歡、業界不成熟、用戶接受不了等等。沒有推動和執行,也就沒有結果,也許躲過了壞結果/沒有成效的結果,但是肯定也放棄了好結果。

我希望團隊里的交互都能想到並做到。

這點在華為一線工作感觸很深。想清楚,把事情做到,然後得到結果。思路就是這樣,沒有其他理由。

4, 信用,影響力。

年輕交互設計不要被信用所難倒。你剛畢業來,還沒有在產品設計項目中出彩,不要奢望產品經理、開發、主管會無條件信任你。信用是一步一步爭取來的。

你的每一次專業輸出、設計討論、設計冒風險拍板、妥協、強硬,都是有結果的,這些結果直接影響你的信用。

資深交互設計基本在各個團隊內都是有信用和口碑的,別人的信任可以讓你有更多冒險和突破的機會,我覺得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再進一步,資深交互設計有影響力。在團隊內、團隊外、業界、領導、客戶、用戶心中建立影響力,做設計突破會更輕鬆有力。

5, 專業深度,懂業務。

讀書的時候,大家都讀了設計準則、用研流程、經典案例分析、明星產品鑒賞,這樣的專業深度不夠。

要喜歡自己做的事情,還要走的足夠深。

年輕交互設計偶爾會想當然(大家別怒,偶爾就是很少的時候啦),一套思路走,一個方法做。

做交互設計不能太依賴慣性。如果說有一個生產線,把點子放進去,一步一檢查,然後100道工序後,出來一個產品就能像微信這樣成功,或者像Apple產品一樣美。那我們就不用設計啦,機器人和程序就可以搞定。

但是設計本身就不是一個流程化的工作。

我個人覺得這也是設計的樂趣所在。我的一個偏見是,流程化出來的東西,一般不到完美。

真心把自己埋進自己設計的世界裡去。大到信息框架、設計哲學,小到一個按鈕按下去不放開是什麼形態,都要自己往最理想化來想來做。做雲平台設計就真的懂誰在用雲平台、各個專業術語是什麼意思;做電商設計就真的懂電商這個流程如何產生營收如何減少成本;做大數據分析產品設計就真的去了解大數據是幹什麼的。

鑽進去才能做出好東西。

一知半解只能忽悠自己。

6,專業廣度。

交互設計尤其需要廣度。年輕交互設計這點缺失最明顯,簡單說就是項目做得少,虧吃得少,成功的喜悅淚水少。資深交互設計要不是運氣好,應該是各種困難都面對過。他們懂怎麼去在有限的環境下產出最好的設計。這是專業的經驗廣度。

從專業維度的廣度來看,資深的交互設計懂得市場分析、用戶調研、交互、視覺、開發、市場等等。並不會說全部精通(實際上很難能做到全能),但是他們能體會到每個角色,這樣的體會為他們提供了產品把控者的優勢。

年輕交互設計先不要盲目投入廣度的拓展,認真做好自己感興趣的或者有機會的一個方向,做到深度,再去拓展。交互肯定是要拉通十字的,但是拉通的節奏因人而異,自己把握。我個人是先走專業深度(工作前四年只做To-C移動產品設計),後拓展廣度(網頁、運維、To-B、運營商等)。

7,認真。

我不是說年輕交互設計不認真,有時是認真的地方不對。就像該固執的時候選擇了妥協,該讓步的時候選擇了頑固。

資深交互設計的認真,在合適的時候發揮了合適的作用。

認真其一,是對自己負責,做出的東西自己拿不出手,也就違背了做設計的初衷。

認真其二,是對團隊負責,你的態度代表一切,你可以讓大家依賴你。

認真其三,是對用戶負責,你設計的東西也許一個小細節的偏差,就會讓用戶心情沮喪,不要給用戶不開心的機會。

8, 做事,做人

年輕交互設計做事就是在做事。

資深交互設計做事也是在做人。

在一個新的領域前行,走起來總是辛苦且曲折,但是也是刺激和歡樂的。希望和大家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謝謝閱讀!

thanks,

yoyo


我不敢斷然預測這個問題的回答傾向,但也姑且補充兩句,權當其他答案的補充:

  • 客棧小二分不出大俠小俠,只看衣著光鮮與否
  • 高手出招無暇多慮,一招一式卻都是千錘百鍊

  • 王語嫣滿腹經綸,但武功還是喬幫主的更上乘

  • 燕雀難與鴻鵠齊飛,也可能是鴻鵠生得還太早
  • 2分與59分區別極大,但在及格線前相差彷彿
  • 近些年產品的成敗,交互的優劣依舊不是大頭


同樣交互的title,不同公司/產品/組織架構下,提供給交互設計師的平台差異是非常大的。基於這一背景,交互或能專註交互,或做視覺,或轉產品經理,都有可能。

只說交互,從新手到高手:

一是專業技能,「看起來不過是個線框圖,能高明到哪兒去?」

——新手的交互稿,粗看邏輯框架都沒問題,流程完整,信息呈現清晰。深一層看就會發現缺失,異常條件反饋考慮了嗎?引導提示是否足夠?概念能充分自解釋嗎?再套上用戶特徵、用戶使用情景和開發條件考慮,是否高手很容易分辨。

——從點到面,設計好一個板塊或許不難,使一個產品保持整體有序的交互語言(有自己的特色就更好了),流暢一致的交互體驗,也是新手設計師需要積累的經驗。

二是修鍊自身的軟技能level

——設計師的軟技能:眼界視野,學習吸收轉化

——通用職業素養:執行力、溝通合作,對行業和產品的深度理解,有自己的判斷力

怎樣快速區分:看成果(結果導向),看對設計的執著熱愛(氣場感受得到)


以下是我在豆瓣閱讀里訂閱的《About Face》里一篇文章中提到的。

普通的交互設計師和優秀交互設計師區別在哪兒?

1. 活兒是否專業

即便我們乾的是半個產品經理的活兒,歸根結底還是設計師,最終是拿作品集說話的,即便產品失敗交互做得好一樣能找到好工作。就像一個產品文檔,交互稿排版是否整齊說明是否詳盡並不是普通設計師和優秀設計師的分水嶺,不論用什麼方式完成,清晰易懂是最基本的要求,只不過在相同或更短的時間內,優秀的設計師會把交互稿打扮的像視覺稿一樣賞心悅目,用更豐富的動畫、甚至是開發一套演示用demo將設計提升檔次。

除此之外,在介紹設計結果的方式方法上,普通設計師在念完產品目標之後就直接進入了設計結果,或者是郵件里只有個項目標題加附件,而優秀設計師熟練掌握見人說人話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話術技巧,給老闆演示時,既有宏觀的信息架構,也要有實際的動效演示,給工程師講解時,既要面對面的詳細介紹,又有像素級的說明文檔,良好的習慣讓每個人都願意合作。

2. 思路是否清晰

普通設計師拿到產品需求就開始動手畫了,除了一點無傷大雅的微創新,基本上和產品文檔保持一致,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有兩種,其一是產品文檔真的很牛逼已經排除掉各種可能性,其二是都沒有想清楚到底要什麼。優秀設計師能隨時從用戶體驗的細節中跳出來不忘初心,逐漸被合作夥伴所信任願意一起討論,這種能力通常被認為是有產品 Sense。

現在做的事情對用戶有多大價值,增加這個功能是否能帶來體驗提升,簡化某個任務是否能為用戶節省時間減少思考,用戶在真實使用時候的場景及干擾因素,甚至在考慮這些問題的同時了解相關業務,產品上線早一個月帶來的價值是否大過在某些細節上的反覆優化,增加或減少一個廣告位帶來的結果是用戶流失還是長期利益。了解的信息越多,對決策的判斷越有底氣,個人的成長越快,也會有更多的合作夥伴願意一起討論。反倒是和產品經理爭執的全程都是在糾結某些極具個人好惡色彩的體驗細節上,會讓事情效率低下,降低信任感。

3. 成為項目核心

在一個項目中,交互設計的初始存在感是最弱的,所做的大部分努力都是助攻性質,普通設計師有心改變這個現狀但無從下手,日後的簡歷里也只能寫道參與過XX項目,優化過某個設計細節。

優秀的交互設計師在團隊中承擔的角色是平衡,幫助產品經理找到核心需求,平衡開發周期和各方利益,快速找到共同目標,減少不必要的爭論。用自己能力和經驗贏得信任,珍惜每一個人的勞動,承擔更多跨界的工作,在項目可控範圍內堅持提升用戶體驗,用更小的成本實現更好的結果。

4. 和團隊一起成長

交互設計師永遠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協作是最常見工作狀態,只有同小夥伴們同呼吸共命運才能切身體會對方的出發點,一起了解更先進的理念,一起使用更便捷的工具,溝通成本才會下降。普通設計師做著重複的工作,不敢去挑戰新的平台新的樣式,能被記錄下來的只有一個又一個項目和一個又一個類似的源文件。而優秀的設計師會去嘗試各種新鮮軟體,將業界最新最酷的想法帶給大家,運用在日常工作中。


額 一般來說

需求做的越是快,就越是菜鳥。


專業的交互設計師更傾向於了解產品深層需求,從而對整個體驗流程進行調整,而初學者容易在一個視圖一個控制項上糾結


知道能不能做好交互的關鍵:是深入了解用戶而不是視覺


本人也是個菜鳥,就不說菜鳥是怎麼樣的了吧,說說眼中的交互老鳥是什麼樣的,朝著這個方向迸發。

1.老鳥一定是個經驗豐富的鳥,眾多的項目經驗,使他面對各種問題都是處變不驚,解決起來得心應手。

2.老鳥場景分析能力很溜,面對一個問題他一定會像講故事樣的帶入你進入當下場景,然後試圖告訴你用戶在這樣的場景下將可能有哪些使用方法,然後告訴你這樣設計起來是最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

3.老鳥對問題的解決方案出得很快。對問題考慮得比較全面,更多的會設計到商業模式等等問題。

4,.老年給人的一般感覺就是高冷喜歡沉默像是在思考問題。


老實說不是那種直接能看穿本質的人,不適合用交互設計這4個字。更多的交互是調整優化出來的,好的交互還是不停試,不停調整的產物,指望設計出優秀的交互一般人不行。換句話說知道交互不是一蹴而就的,認為交互就像ISO裡面 PCDA優化流程一樣是個長期工作的是有經驗的交互。認為交互是幾天設計就解決的肯定不是菜鳥。


自信


非常簡單:專業性的態度

並不是撒雞湯,聽我一一道來。

拿到需求刷刷刷做好了交給客戶。

客戶問:能把這按鈕做赤橙黃綠青藍紫各種顏色出來嗎?

是的,你可以。

客戶或產品問:能把這個界面每個風格都做一份給我們選嗎?

是的,你也可以。

但是不好意思,你姓菜,名Birdy,大名菜鳥

好好想想,為什麼客戶請你,為什麼公司需要我們交互/視覺/開發/文案/etc崗位,因為你在這行專業啊,你得給專業意見,培養自己的專業地位。

而不是因為你會用軟體。

同理:不是會用Word PPT Excel就能做產品經理 項目經理;不是會發錢的,就能當CEO。

我們真正的壁壘是什麼?我們的專業性

再回到上面的例子:

客戶問設計師:能把這按鈕做赤橙黃綠青藍紫各種顏色出來嗎?

有沒有類似於

客戶問文案:廣告詞寫,全世界最甜/大/紅/好吃的蘋果,你可以把它每條寫到word文檔里發給我嗎?

所以應該怎麼做:

好好聽客戶的需求,並了解他們背後真正想要達到的目的;告訴他們我們的建議,和這樣建議的原因; 和他們確定產品的目的,並告知每個方法背後的好處及危險…

項目/產品都是在各領域專業人士討論與溝通下互相磨合產生出來的產品。


入門級交互更著眼於界面層級的信息堆砌,凡是產品要的功能及欄位,我都幫你擺上去,用戶想看的話,自己總歸能找到的;

中級交互會參與並協助產品理功能,確定優先順序,思考界面排布是否更清晰,用戶是否能快速找到;這個鏈接/按鈕觸發後有什麼反饋,無結果/異常時做什麼引導;

資深交互完成一個項目一般走4大步;1. 溝通能力:接到需求會追問產品,項目的背景、目標、成功標準、核心用戶、使用場景、有哪些功能、解決的哪些痛點、對設計的期望......;2. 分析能力:對目標用戶、競品、數據的分析;3. 設計能力:由粗到細,產出產品架構、界面流程、導航設計、界面設計、信息反饋等詳細說明文檔;4. 持續跟進:設計理念傳達,開發還原度跟進,上線後數據追蹤,分析總結並提出優化方案;

專家級交互:設計的引領者;業界嶄露頭角 積累大批粉絲的權威人物。。。

個人見解,具體實施可能受項目大小,重要 緊急程度等影響,大家還是靈活應對~~~~


推薦閱讀:

建築設計與城市設計中需要考慮的無障礙設計都有哪些?
通常設計公司設計logo的時候, 會保證一定可以註冊商標嗎?
如何評價全新發布的沃爾沃xc40?
Ant Design 有哪些神細節或者渣細節?
如何製作一幅有衝擊力的海報?

TAG:互聯網 | 設計 | 交互設計 | 應用程序Application | 交互設計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