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少部粵語電影才能學會粵語啊?
作為粵語吧12級的元老,我表示每天在粵語吧都會看到無數求教粵語的帖子,「我該怎麼學習粵語」、「看XX能不能學會粵語」……一般來說我們都會回復不可以,並不是打擊新人積極性,而是因為無數實例表明,來粵語吧的求學者一百個人中也難有一個學好,絕大部分人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下載了吧內精品貼的所有資源,存滿了硬碟,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有的開帖立志學好粵語,最多堅持一個月就看不到人了。每個人都很功利,希望有人告訴他們一條捷徑,費最少的力氣,還希望你保證肯定可以學好。花在探索最適合自己道路的時間都覺得是浪費時間!先不說學習語言沒什麼捷徑,就算有公認的捷徑,對於多走兩步就嫌累的懶人來說也跟沒有沒什麼區別。跑題了,看多少部電影有效?首先,你得看看有效輸入有多少部?即使是有效輸入,具體多少部也因人而異。對於一個零基礎的粵語學習者來說,語速正常的粵語電影對他來說跟聽一門沒接觸過的外語差不多。讓你天天聽阿拉伯語廣播,三年後你保證你會講阿拉伯語?這根本就是無效輸入。這也是號稱煲港劇無數的人往往最後只能憋出一句雷猴的原因。對於一個學教材出來的粵語學習者來說,聽粵語新聞,看些簡單的TVB動畫片或許沒問題,看《低俗喜劇》還是沒用,因為超出現有水平太多的輸入亦是無效輸入。
不建議一上來就靠粵語電影學粵語,這就跟英語四級沒過的靠美劇學英語一樣,除了自欺欺人以外,多少效果自己知道。基本功不紮實,練習再多少林秘笈也是白費。那麼,怎麼打基礎呢?
首先,你應該學習一套基礎課程,掌握基礎粵語辭彙與普通話對照,就好比背誦英語核心一千詞一般,比如口語中「佢」、「睇」、「乜」都的意思,這些應該熟練掌握,聽到之後幾乎可以立即條件反射的程度最佳。很難相信,一個「speak」都得想一會才能繼續的英語初學者,可以完全只看美劇學好英語。粵語語法和普通話語法差異不大,記住幾條常用的就足夠應付日常了,有了這些基礎,好了,進入下一步。接下來,進行有效輸入,沒有身在粵語區,旁邊有一群願意遷就你將粵語水平拉低靠近你的朋友的條件,靠影視材料製造有效輸入是最好的辦法。這時候你可能連最基礎的動畫片都看不懂,如果沒字幕的話,不用怕,這就是一個大量聽力輸入的過程,最好選用童話故事、面向細路仔的動畫片,或者官方書面的播音材料,這個過程,可以熟悉粵語的語調和語法,不建議初學時糾結所謂九聲六調,怕是你還沒搞清陽入和陰入的區別就嚇跑了。粵拼這玩意因人而異,保留意見,大多數人可以通過模仿習得粵語再根據自己發音來輕鬆記憶粵拼,分不太清的韻母也可以通過母語人士的矯正很快辨別,有了基礎再聽別人講韻母區別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初學者面對那麼多韻母死記硬背到何時才可學會?但如果你毅力超強,每次遇到不認識的字都能夠查詢粵語發音字典粵音字型檔(香港的一個app),看到一句話就自然而然想著用粵拼來翻譯,平時用輕鬆粵拼輸入法或小狼毫輸入法練習打字,那麼肯定可以進步神速!剛開始可能聽了一句話,只聽到幾個似曾相識的詞,還沒反應過來,下一句就來了,這是耳朵對粵語還不夠敏感,還不熟悉跟普通話的差異,最好選用語速較慢的材料進行輸入,《櫻桃小丸子》就很簡單,鄭麗麗似乎就是天生為小丸子配音而生,每個人物配音都活靈活現,生動幽默。且小丸子的場景幾乎限定在家庭和學校之間,所以在用詞上不會有太大突變,高頻辭彙反覆出現,可以鞏固所學,增強自信。也可以根據劇情來預測和猜測詞意,有個詞可能你本來學過,但記憶不深刻,這時你聽到一個類似牛痘的詞,小丸子出牛痘了么?不像啊,再看小丸子暈暈乎乎的表情就猜個八九不離十了,這時的刺激比平時強烈得多。當然,這一切還是建立在有效輸入的基礎上,一上來就看電影版《外來媳婦本地郎》,曾志偉那像機關槍一樣的語速,公鴨般的嗓音、蘇妙嬋潮州口音的粵語絕對讓你崩潰,不給你任何猜詞和反應的機會,一閃而過,有種學渣坐在六級聽力考場的感覺。有了一定辭彙基礎和聽力基礎,學習粵語是不是就一馬平川了呢?必然不是,隨著你泛聽的開始,大量生詞會讓你一次次吃苦頭,有些詞一一對應,記住就好了,任何語境都是一個意思,簡單粗暴,喜聞樂見。有些詞,不同語境中意思總結起來可以翻一頁字典,你問初學者「埋」是什麼意思,他可能很高興地說他剛學過,是靠近的意思,比如「你坐埋啲喇」,你點點頭,那麼「等埋一齊」……分別呢?無法相信你可以將牛津詞典中set詞條下所有解釋全背下來再繼續學英語,背新東方辭彙表上只有幾條意思的單詞和在例句中記單詞哪個更有助於基本功顯而易見。所以,不建議初學者糾結某個詞的全部意思,以及詳細區別,很難總結,總結一個大表格也沒幾個人背的下來。粵語吧曾有人問「唔好」和「唔使」哪個用起來表示厭煩點,這個在不同語境千變萬化,可能情緒剛好顛倒。所以,在一個例句中就記住一個,其他意思遇到了再說,貪多嚼不爛。
再然後,可以不斷根據自己水平,總是試著選擇比自己水平高一點的材料輸入,循序漸進,二語習得理論中叫做i+1,i是你目前水平,i+1是材料難度,根據毅力和努力不同,在i+1~i+3之間變化,即不太費勁到較費勁但努力一點可以學到東西的難度間變化,再高了就是無效數入了。比如小丸子無字幕也能聽個八九不離十,可以聽聽《棋魂》,劇情變化較慢,除了棋盤就是兩個人講話,如果聽不懂對話,很難通過畫面變換猜出大意。聽力輸入達到識聽唔識講的境界就提高較慢了,粵語吧上的語音、YY的免費課堂、微信上的公共教學賬號都讓你身在粵語區外也可以輕易對話粵語人士,除了多講別無他法。你唱歌也許很標準,講話就腔調怪怪,又慢又生硬。不開口講,永遠達不到口腔熟練度。聲調和變調在歌曲中不太明顯,講出來就放大了問題。腦袋中很快閃過一句標準粵語,但一開口就出現差異,口腔和腦袋不同步,練習強化會讓兩者無限接近。哪個音不準,就可以集中訓練,比如發不準閉口韻,「心」總是讀成普通話「森」或「僧」那就得警惕了,多聽多練同類字,什麼感、飲、音,很容易就糾正過來。如果你發不準粵拼的ing,總是讀成普通話ing,當然不影響當地人理解,也不至於像心、新那樣引起誤解,但你讓會粵語的人開口讀一下,對照自己讀的口型就會了解。電影,不是初學者的合適教材。也不是交接流利標準水平的最後一棒。在輸入期根據自己水平靈活選擇有一定學習價值,至於看多少部可以學會,因人而異,絕無定論。一般來說,堅持學習,一到三個月可以會聽不會講,在外地依靠網路可以半年左右簡單對話,有環境基礎一年到三年不等差不多靈活運用,至於地道標準所需時間,老天才知道。大多數人學粵語不過一時興起,動機決定了他永遠學不好,粵語雖然是獨立於官話的語言,但畢竟是漢語,和官話差異有限,難度絕不比學英語十分之一,你在英語上投入了多少時間,多少年學習,多少輔導班,早起背單詞夜晚刷真題,態度決定一切,學粵語不過是當做學方言搞笑有趣,或者僅僅是追星,多少陳奕迅粉絲跪求教學,最後自己打自己臉。有的是為了煲劇,有的是為了個性簽名寫幾句讓別人看不懂的粵語來裝逼,如果不是工作生活迫切需要,即使在廣州都沒多少人主動去學,學會的,都是真正熱愛的人,都是本來就該學會的!我的經驗可能比較適合長期作戰。先從粵語歌開始,一個字的粵語發音和普通話發音之間的對照是有一定規律的,聽得多再跟著唱能培養出一些語感,這時候看到一個漢字,基本上粵語發音能猜對八九成。然後看TVB或者港產片,這時候就是熟悉白話的語法什麼的了。
多聽多說,比學外語容易多了。
實例參考:
朋友湖南80後妹子,自小喜歡看TVB劇集,來港讀研的一年間,每天抓緊機會說粵語,把不懂的粵詞記下,且常常問身邊以母語為粵語的朋友。一年後,粵語已達流利溝通程度,仍有一點口音,但不礙溝通。可是若對方話語間的潮語和俗語太多,她就不太能聽懂了。
PS:她學粵語是因為興趣,也因為未來的工作需要。
學習粵語沒你想像中難,也不是三數月就能學會那般容易。
上述例子中的妹紙,雖說是認真「學」了一年,但實際上,是聽了很多年了。學粵語之前,先想想有沒有什麼理由能支撐你用半年以上的時間,學習這種九聲的語言。
當然,如果你的目標純粹是「學懂幾句話」的話,一會兒就可以了。但要到「學會」這程度,需要的不止是耐心,還有時間。我感覺南方人更好學一點。因為很多詞好像我感覺在自己的方言里也有。另外tvb我從初中開始看,到初中畢業,聽在大多數情況下沒問題。高中畢業,基本能說一些。大學跟廣東同學在一塊,她們說雖然不能非常標準,但也還可以了。後來又過了幾年,我告別了我的粵語時代,就說的很差了。感覺自己答的不靠譜。匿了。
作為一個四川人會講粵語的過來人,我說下自己的學習過程吧,首先請進來。什麼是請進來呢?就是多聽粵語歌,多看粵語新聞。多接觸粵語文化。我記得當年我最喜歡看南方都市報一個關於粵語文化的小專欄:縮骨遮,水魚。都是那時候了解的哈哈!然後就是走出去。去到粵語朋友身邊。泡在粵語人群里!和他們多講!一定要多講!別怕發音不準被人笑話!認真去理解粵語的發音。語法。大神輕拍………
今天在Hellotalk看到這個東京學霸的厲害,粵語1個月就可以達到可以令人聽懂且標準的程度。可惜音頻放不上來,有空去看看吧。他的學習方法有一點最重要的就是,和自己的香港朋友日常都用粵語對話。
這個真的是分地區還有個人學習能力啊。
我自己的方言里有很多詞跟粵語相同相近,自己看半年的電影就學會了。推薦閱讀:
※能否用粵語教中文?
※許冠傑當年對粵語文化的貢獻有多大?
※「你會粵語嗎?說兩句來聽聽」別人這樣問,怎麼回答會比較炫酷?
※為什麼香港、廣東的一些媒體在書面表達時也會用粵語口語?
※說一說你們的粵語字都是怎樣打的?
TAG:粵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