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偏科」這種現象?


這是正常現象。

偏科表明了學生對不同科目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差異。

委婉的表達了:該分專業了。

然而現在的所謂「通識教育」徹底把這些學生毀了。


天賦,還有興趣。

人總是喜歡做自己擅長的事嘛,因為有成就感。

我數學差並不是因為不喜歡數學(其實我一直覺得數學是個挺有意思的東西),但是計算能力是硬傷,我覺得這個不是努力不努力的問題。

超過2位數的加減法心算基本就算不對了。超過四位數的加減法,筆算正確率也堪憂。多項式掉項是日常,圓錐曲線的解基本靠猜和帶入……大學微積分,線性代數就指望個步驟分了。好在離散數學算的不多,學起來倒沒有那麼慘……

如果可以用計算器的話,我覺得應該至少能達到大學生的平均水平吧。可惜從小學到大學,計算器都是NG。現在終於可以用計算器了,不需要我算了……

確實我數學題做的不多,主要是太慢了。別人做10個題可能我做完一個,對在演算第10遍,因為前面9遍算了9個答案出來。這個本來效率上就輸了,造成的沮喪感又會進一步降低做數學題的慾望。

好在我的天賦是考試……一考試就開掛,基本上是滿實力以上發揮(比如高中英語選擇題很多不用看完題就知道要填啥,完形填空無選項手填能對一大半……其實我看個英語文獻老費勁了,高中結束的時候勉強大概有個8000辭彙量,語法基本講不清楚)。考砸了基本上是因為掛沒開起來,很少是因為發揮失常。所以雖然要算的課都考的很慘,但是也沒有慘到掛科的程度。


春夏秋冬,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季節。

我尤為喜歡夏天!

最大的一個原因,還在於天亮的早,黑的晚,每天我有大把的時間來揮霍。

還有一個原因,在於夏天再熱,我能夠靜心,不管是上學那會,還是大學畢業這麼多年後的現在。我可以靜下心來做很多事情。

上面兩個原因,總結起來就是時間充裕,但是較為艱苦,正是在學習某個領域上超越別人的大好時機,我喜歡這樣的時機。

高三的同學們,面對炎熱的天氣,已經很難耐住性子來,競爭還很激烈,若是能夠靜下心來,心無旁騖的學習,一定是百里挑一,名次自然上去。

天氣熱不要緊,可以吹吹空調,競爭激烈不要緊,大家都一樣,誰不是呢,只誰能夠勤奮一點,堅持下來就能脫穎而出。

怕就怕在偏科上,有的老師說,偏科是興趣不夠,有的家長說,偏科是不夠努力,有的同學認為,其實就是不喜歡嘛,我討厭那個科目。

我覺得吧,都說得有道理,也不盡然,討論這個問題,最終還得解決這個問題。

呆哥也是高考是過來的人,我扛過來了,可以稍微分享一些經驗,不一定對,但是希望大家都能夠有所收穫。

今天呆哥要分享的是中低度偏科的故事。

周婷是我去年高三的學生,一個文靜乾淨的女生,成績中規中矩。

也是夏天,刷題刷得煩躁了,來找呆哥。

「呆哥,這個立體幾何我覺得好難啊,答案看著都頭大,根本想不出來」

「天氣太熱,你想吃冰棍了吧」

「說正事呢,真的,媽媽說女生空間想像力沒有男生好,是不是這樣啊?」

「你有心理障礙,你不自信」

「什麼這個平行,那個垂直,太多了,根本記不住」

「畫個思維導圖,條理搞清晰,自然就記得住,且不容易搞混淆了」

「我覺得我不適合學習數學,我討厭數學」

「那就別學了吧,我覺得高考後不懂立體幾何也不影響生活」當然我這是安慰她。

「但是我想學好嘛,畢竟要高考的」

「有這顆心就好辦,呆哥問你個問題呀,你覺得學習立體幾何,你的問題出在哪裡」

「智商不及其他同學,真的!!!老師講完我就忘記,立馬忘記,根本記不住」

「數列那塊能記住么」

「數列還好吧,題做多了,還是有思路的,就你講的那些題型,基本上萬變不離其宗」

「立體幾何你做題了么」

「要少一些,不想做,沒有思路」

「讓呆哥給你分析分析一下,理清思路,一切就好辦」

「最喜歡呆哥了,來來來,分析起」

「你這個情況,頂多略算偏科,不嚴重,不嚴重的偏科,不嚴重的偏科原因不外乎一下幾個原因:」

1、 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行,你認為男生比你厲害

2、 因為你不自信,所以你不夠努力

3、 面對立體幾何,你沒有目標和期望

「呆哥,話是這麼說,但是我總覺得沒有說服力呢」

「呆哥問你一個問題,全國高考狀元中,男生多一點還是理科多一點」

「我覺得男生多一點吧」

「那你就錯了,這就是最開始你母親告訴你男生空間想像力比女生豐富給你帶來的誤導」

「無憑無據」

「那我們來看一組數據,這是近10年全國高考狀元男女比例圖,10年中,男生狀元超過女生狀元的竟然只有3年,其餘7年,均是女生狀元多一點,再說一點,全國男女比例本來男生就比女生多喲」

「竟然有這樣的事情,三觀顛覆!!!」

「數據從來不說謊話,你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嗎?」

「女生智商高一些?」

「狗屁,從後天角度來講,男生戶外活動玩耍項目比女生多一點,所以說立體幾何相對而言,略有優勢,但是這個優勢並不是先天智商決定的因素,後天通過學習是可以彌補的,你得從觀念上,認可這一個要素,自信起來」

「原來是這個樣子的,呆哥,你別說,好像有點道理的,小時候,籃球,足球我都從來不玩,乒乓球有玩過一點,小學玩的多一點的就是橡皮筋了」

「是這樣的」

「但是為啥同樣一節課,男生記得比我牢固一些呢」

「這就是呆哥剛剛分析的第三點了,由於你不夠自信,於是你對立體幾何是沒有目標和期望的,你不相信自己可以學得更好」

「這有什麼關係呢,我覺得關係不大吧,我就不自信而已嘛」

「又得用數據來說話了,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麥克赫森圖表,以及一個小故事」

「1997年,蓋瑞·麥克赫森開始著手一項調查,有關一個長期以來困擾著家長和音樂教師的謎團。為什麼有些孩子在音樂課上進步神速,而有些卻相對緩慢呢?他採取了長期跟蹤式研究,隨機挑選157名兒童,分析他們的音樂成長曆程。

經過前9個月的課程,孩子們的水平明顯變得參差不齊:少數幾個孩子進步神速;少數幾個孩子勉強跟上;大部分人徘徊在中間水平。麥克赫森開始分析收集上來的數據,試圖找到造成這種分布的原因。這神秘因素是智商嗎?不是。是聽覺敏感度嗎?不是。是數學能力?節奏感?運動感知能力?收入水平?不,都不是。

接著麥克赫森測試了一個新因素。在孩子上第一堂課之前,他提出過一個簡單的問題:這個新樂器,你覺得自己會演奏多久?(選項有:今年、小學期間、直到高中、終身。)

孩子們的回答分成了三類:

短期承諾

中期承諾

長期承諾

麥克赫森根據這些數據繪製了一張圖。他看到這個圖表時震驚了。進步不取決於任何可衡量的天賦或性格,而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念頭。一個小小的念頭卻產生了無窮的力量,孩子甚至在學習開始之前就打定了主意,這決定了進步的快慢。同樣的練習時間,給出長期承諾的那組孩子表現得比給出短期承諾的孩子好四倍。而給出長期承諾的孩子再加上充分的練習,他們的技能早已出神入化。

我們本能地認為每位新生就像一張白紙,但是他們對第一堂課所抱的念頭,卻可能比任何一位老師發揮的作用都大。

這些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想成為音樂家。他們的理想源自某個清晰地信號,源自他們的親人、家庭、老師身上的某些東西,源自他們在短短几年的生命中看到的一系列景象,遇到的各色人等。那個信號觸動了幾乎無意識的反應,發生了強烈的變化。他們的激情被點燃了,而且即將創造所有的奇蹟。如果說一定要說有天才存在的話,那就在於讓自身的激情被點燃,並維持激情之火熊熊燃燒的能力。」

【以上文字引用於《一萬小時天才理論》】

「呆哥,只是因為一個簡單的承諾,效果這麼好?天哪!!!我媽扼殺了我的小宇宙喲」

「當然,這是一個要自己真心實意願意付諸行動的承諾,而不是口頭白話」

「我好像明白了什麼,我不相信自己,內心深處,我並沒有追求著學到那個程度的好壞,我沒有給自己一個承諾,所以上課我是沒有太認真的聽和看,於是記得也不太牢固」

「是這樣一個道理,你知道怎麼做了吧」

「呆哥,不急,我明白了這些道理,但是我做題還是不會呀」

「這個問題,我覺得不能問呆哥,你自己好好去琢磨吧,我只想告訴你,立體幾何沒有那麼難,你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主動思考,定期複習」

「就可以了?」

「少說點廢話,多做就好」

【禪定時刻】

中低度偏科,或者某個章節沒有學習好,不用擔心,一定不是智商問題,問題更多情況下是不自信,不努力,本質上,先入為主的誤導也是有關係的。相信自己,主觀能動的去學習,效率直線上升。

【呆哥解憂雜貨店】

歡迎同學和家長們把自己現在的煩惱傾訴給呆哥,呆哥挨著給大家分析和解決,明天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高度偏科的解決之道。


當我們談論偏科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話說有個三年級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考試考得非常差,數學考了0分,語文考了1分。回到家後他瑟瑟發抖地站在爸爸面前等待被罵。爸爸拿著成績單皺著眉頭看了好久,開口對小明說:「孩子,你有點偏科啊。」

笑話看完,言歸正傳,這期的主題是偏科。

我在從事家教工作的幾年裡,以及在輔導機構工作期間,家長都會直接或者旁敲側擊的告訴我,「」這個孩子並不笨,只是有些偏科,你別看各科加起來不高,他的數學/語文或某一科可厲害著呢。」

此時我通常會跟金主附和,簽下軍令狀,「你放心,我的特長就是把弱勢科目帶成強勢,讓孩子的偏科變成另一種偏科,就是在優勢科目的成績不落下的情況下,弱勢科目變成更加優勢的科目。」

家長聽了也表現的很開心,但心裡估計都在嘀咕;「這小崽子,初生牛墩不怕虎,喝口涼水不塞牙。啥話都敢說啊,那就試著看幾天。反正他說了,教不好不用給錢。」

於是,我滿懷信心,家長也滿懷期待,一場偏科攻堅戰,就此打響。

牛逼吹完,進入正題,當我們談論偏科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呢?

本文從四個方面來探討偏科這一話題。

一 偏科是什麼?

偏科,顧名思義,就是在學習文化課程的過程中,某一門課或者幾門課較好,其他的課程卻不盡如人意。這種現象經常發生在中學時期,如果不及時糾正,在高中時期面臨著課程難度的加大,學業壓力的增大,這種現象會出現加劇。

偏科分為兩種,分別是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

假性偏科指偶然一場考試,因為發揮失誤導致某些科目考得較差,但是後面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再次考試時會重新考好。

所以,對於出現假性偏科,大可不必驚慌,老師和家長只需要多加理解,平常心對待即可,如果此時表現的特別異於尋常的和藹或嚴厲,反而會不利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真性偏科指某一門課或某幾門課出現了成績下滑,經過一段時間投入較大精力補救卻依然無法恢復的現象。

當出現真性偏科的時候,一定要引起足夠的注意了,接下來我們看看偏科的危害。

二 偏科的危害

1 出現偏科,會影響學生學習的信心

中國的中學教育還是以分數論英雄的,而這個分數往往指的是各科的總分數。

當你總分排名高時,便是老師口中的好學生,家長嘴裡的別人家的孩子。當你總分低時,就是調皮搗蛋分子,教室里大聲出氣都似乎在影響別人學習。

所以,偏科的時候,必然有幾門課的分數拉低總分成績。即使語文考了滿分,數學不及格依然會讓自己進不了「好學生」的陣營。

經常如此,便會讓學生學習的信心下降,覺得自己沒有學數學的天賦,回家求證父母,原來爸媽小時候數學也不好,那肯定是自己沒有學好數學的基因了。於是乎,索性放棄數學好了,自認為自己不行,那可就真的不行了。

2 偏科會影響中高考

當你覺得影響學習信息沒什麼的時候,那影響中考高成績是不是還沒什麼呢?

中考和高考是非常公平的,總分高者就可以上好學校,總分低的就上差一點的學校,更低的那就沒學上,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就可以離開學校走上社會了。

雖說,學歷高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好處,但是沒學歷還真的有特別大的壞處。不能以韓寒的成功來反駁,因為那麼多沒上大學的人里韓寒只是少數,而大多數上了好大學的人都過得不錯。

現在一些大企業的門檻更是把學歷卡的死死的,所以想以後有份好工作,收入也不錯,那上個大學,尤其是個不錯的大學就很有必要了。

而偏科,就偏偏的讓上大學這個必要性變得遙不可及。人常說,上了個好高中,就有一隻腳踏入好大學的大門。那麼初中偏科了,就不容易上好高中,到了高中偏科繼續,好大學的大門徹底關閉。

從此,普通人的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當上CEO,走上人生巔峰的路,對於曾經偏科的學生來說更加遙不可及。

三 為什麼會偏科?

形成偏科的原因有很多,如不喜歡某個科目的老師,所以上課就不聽講;覺得自己作為男生理應理科好,文科不好,所以就放棄文科;因為喜歡的女孩子英語特別好,所以自己也拚命學英語和她套近乎,從而減少了對其他科目的重視。還有天生覺得自己擅長數學或語文某一個科目,所以就喜歡學這個。

雖說偏科的原因不一而足,但是仔細把這些原因捋一捋你會發現,這些並不是造成偏科的真正原因。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對這門科目沒興趣。

當對這門科目沒有興趣的時候,就覺得老師面目可憎,書本晦澀難懂,開始不想學,不願學,到最後跟不上進度,學不會。在經歷了學不會,找家教補課,晚上上小班依然沒有成效,學的倍感吃力的時候,就會從內心否定自己對這門課的天賦,形成一個可怕的觀念,原來自己是個笨學生。當一個人自認為自己很笨的時候,那麼怎麼可能學得好呢?

所以,按這個思路反向思考。當一個學生對一門課譬如數學有興趣的時候,就會跟著老師的步驟走,上課認真聽,下課及時練習,不懂就問,學的很輕鬆,做題很easy,考試也能輕鬆的拿高分,這對自我形成了一個正反饋的激勵,心裡也會認為自己是對這門課有天賦,能學得好。

當一個人認為自己能學的好的時候,自然離學得好就不遠了。

四 如何改正偏科?

說這個問題,先說個真實的故事。

我在去年的時候,當了太原市的一個初二女生的物理家教,太原市的學生是初二開始學物理,作為女生她下意識的認為男生就是比自己物理學得好,物理對於女生來說確實很難,所以到了期中考試,100分的試卷,考了不到50。在下半學期的學習中,物理對她來說更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這下家長著急了,在離期末考試還有一個月的時候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幫她把物理成績提上去。

我與她經過一個小時的了解,發現她學習很努力,對自己也很有自制力,也希望自己能把物理成績提上去。

於是我跟她達成一個約定,只要按我的方法來,學物理會超級簡單,期末考試最起碼能上80分。

中間,還吹牛逼自己的教學經歷,讓她只管學,成績的問題我負責。

剛開始的時候,我給她上課,重新通俗易懂的講解物理課本的概念,並把課本的物理概念和生活中的現象結合起來,出的練習題也都是以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為背景來出,讓她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有所思考,發現原來物理是這麼有趣。然後給她出一些鞏固基礎的題,做對了之後告訴她,她做的都是中考的題,做對的都是初三的學生才能做對的,以此提升了她對自己學習能力的信心。

在培養了好的物理學習理解方式,建立了自己對物理學習的信息後,她成績進步飛快,期末考試考了95分。

故事說完,來說方法。

如何來糾正偏科呢,主要分三步。

第一,培養學習興趣。將學習的知識與生活結合,讓學生知道自己所學知識的美妙性和實用性。

第二,打好知識基礎。以簡單易懂的方法把相關知識的概念深入淺出的講解,並以簡單的習題進行鞏固,打好知識基礎。

第三,適當拔高,建立學習自信力。在打好基礎後,便可由簡到難的出題,適當的拔高,逐次讓學生在考試中成績提高,建立學習的自信力。

當做到以上三步,培養了對弱勢科目學習的信心之後,只要跟著老師走,好好的學,再加上適當的努力,成績的拔高便指日可待了。

所以,當我們在談論偏科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呢? 信心而已。

本文首發於專欄:靜靜的教育河(三)當我們在談論偏科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 知乎專欄

歡迎投稿或關注


個人認為所謂「偏科」是人類思維「趨易畏難」的一種體現。

作為一名學生,為什麼會偏科?為什麼偏A而不偏B?

因為以目前科目設置來看,幾乎每一科都有特定的思維方式與之契合。

而每個人的先天遺傳因素以及成長過程中的環境因素都會對這個人的思維方式進行潛移默化地影響,最終的結果就是一部分人擅長這樣的思維方式,而另一部分人擅長那樣的思維方式,幾乎沒有什麼思維方式都沒有的白痴,而各種思維方式都擅長的人也相對比較少。

當這些體現在學習上的時候,就表現為更樂於或者更善於學習與自己思維方式契合的學科,而且效果明顯。對於自己的思維方式不那麼勝任的學科則會有所抵觸。


作為一個學生黨,在數年的學習生涯中,我被灌輸的概念是:偏科是洪水猛獸,偏科是最大的絆腳石

每一次回家告訴父母自己不喜歡某某老師,他們總會說:不喜歡可以,但是絕對不能不喜歡這一科,你學習不是為了老師學的知道嗎......巴拉巴拉~~

但是如果我說我不喜歡某一門科目,覺得上起來很心煩,但是和老師無關的時候,他們總是很著急。又是打電話給老師、又是給我進行心理輔導、又是讓老師幫我疏通障礙。。。。

這樣的心理和思想一直根深蒂固地存在於絕大部分家長的腦海中:要全面發展(也僅限於考試成績上),千萬不能偏科,喜歡一個科目而不喜歡另一個科目.......究其原因,還是家長們的恐懼。他們的恐懼並不是來源於無知來源於膽怯,他們的恐懼恰恰就是來源於太過了解這樣的體制了,他們怕,怕我們因為一時的喜惡葬送了前程和光陰。他們怕,怕我們因為偏科而成為體制的犧牲品。

然而,我們不怕,我們的無畏源於我們的天真和「無知」,我們沒有經歷、沒有歲月來磨礪,所以我們天不怕地不怕——偏科?有什麼大不了!不喜歡上這一科?那就不上!——可在我的身邊有很多人是全能型的學習者,他們不論哪一科都擅長,不論哪一科考試起來都得心應手。然而他們卻沒有自己的喜惡,不知道自己喜歡哪一科,喜歡幹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討厭哪一科。他們只會在別人對某一個科目發表見解的時候說:」不能偏科呀「或是「我倒不覺得(連喜不喜歡都沒有感覺)」。因此他們只是學習者,這一部分人是確實的應試教育的產物。他們畏懼偏科、抵制偏科,因為他們太了解這個體制了,可最終也只是成為了體制的奴隸。他們不夠天真,不夠」無知「

天真、」無知「的人是偏科者,又不完全是偏科者。他們之中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不願意偏科但是迫於自己的天賦或是其他因素而偏科;另一部分人是遊離於規則之外的,他們偏得無所畏懼理所當然,他們的喜惡太過明顯,讓人詫異,對於第一種人,只要努力一把題海戰術一下,大可脫離別人眼中的「偏科」苦海,但是這時他們也成為了那種學習者。而第二種人的名字是很容易在嚼舌根時出現的:「這次期末考試我們班理綜的第一名居然是XXX!他太牛了!」 「XXX理化的確厲害,但是他的英語太差了,他不是不喜歡英語么?誒,要是他英語好一點他就可以......" 諸如此類的話語。他們看似是學習者們嘲笑的對象,但是他們的內心是高傲和令人神往的:他們可以不顧規則的束縛不顧世俗的眼光偏科得這樣光明正大,多好!可也僅僅是止步於讓人神往。偏科者中很少的一部分人脫穎而出超越了平庸的學習者成為了人上人,但是絕大部分卻是在日後哀嘆自己的年少輕狂,給拒絕偏科的人提供了反面的教材。

最後一種人是真正的學霸——擔得起這個詞。他們看似和學習者一樣全科均衡,但他們卻有著自己的明顯的喜好,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可他們卻超脫於規則:為了擺脫規則,委屈一下自己吧! 可逃離規則之後,他們的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見解使得他們成為了人中龍鳳,成為了金字塔尖。

差距就是這樣被拉開的,不同的態度決定不同的人生,我們知道偏科不好,但也不必如臨大敵。試問: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稜角都不再了,你還能要求他做什麼的?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喜厭怒惡都不敢表述,你還能指望他做什麼?在中國,我們需要的不是會學習的人,是懂學習的人。

最近不是也說國家準備教改,讓選科參考、照顧偏科生么?這也許是一個信號吧。偏科生的未來還充滿坎坷,但要相信最近的未來,總有萬花盛開


很多家長會有這個問題:我的孩子會嚴重偏科,會影響他們被美國名校錄取的可能性嗎?

也許很多人已經知道答案了——是的,你嚴重偏科,並不代表,你就是一個不好的學生。

但是,名校的招生辦會想看到你在各門基礎學科中都有能力學好。這並不表示,你需要數學、英語、文學等學科中獲得完美的成績。名校招生辦只是覺得高中的課程相對簡單,如果你能認真地全身心的對待你的學業,你至少能獲得一個值得認可的成績。

那麼,基於這個問題,有些人會問:申請的時候如果有些學科成績一般,但是別的學科成績特別好會有影響嗎?

這種情況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當我在申請大學的時候,我的物理和化學成績並沒有很好。我會盡量避免選擇這兩門學科,但是當我必須學這兩門學科時,不代表我的成績是C或是B-。我的這兩門成績保持在A-或者B+這個區域。

同時,我會用我的別的能力來彌補這兩門課的不足。在申請中,有很多像這種彌補不足的策略,我個人而言,我的有一封推薦信來自於教了我兩年的化學老師。當時,她問我,你為什麼會想我幫你寫推薦信,你的化學成績並沒有特別拔尖。我跟她說:「這正是我希望您能寫在推薦信里的,你可以寫,我化學如何不好,但是我如何讓自己努力把化學學好,並且每天放學後跟您一起討論學習化學。「

我的化學老師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於是她便幫我寫了推薦信。我覺得這篇推薦信在一方面幫助了我的申請,所以我有時候也會把這個建議提供給學生。

如果你有申請美國大學或研究生的需要,可以通過「引知小助手(微信ID: GetInGenius)」聯繫引知的留學申請專家。


- -在我所有學科中,語文歷史政治地理一直是最棒的。沒怎麼聽課沒怎麼好好寫作業,但是依然是班裡前幾。

可是我的理科...每次差到不忍直視,每次考試都是倒數,我到最後都已經放棄了。

其實我知道為什麼我的理科那麼差,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上數學課跟同桌聊天,結果被老師發現敲了一下頭,自己氣不過就不聽課了,想起來真覺得自己蠢。後來真的就沒聽課,到了二年級要背口訣,我背不出來,覺得數字好煩啊!!然後就混到三年級,三年級到數學老師特別凶,我是全班沒背出口訣的人,然後他就每次上課前讓我在講台上背給所有同學聽,一次兩次知道我背出來。。。我是硬背所以就記不住,到現在我的口訣也不怎麼流利。

後來數學開始學計算,我都不會,而且小學的老師都好凶好凶。到了中學,沒有底子不會算上數學課根本就是聽天書。

物理有時候會聽一下,因為老師講的不錯,聲音好聽,還蠻有趣的。

化學老師上課像在念經,毫無語氣變化,也只有做實驗的時候才覺得有趣一點。

除了數理化,其他的學科考試都是考書上的重點,歷史課雖然不怎麼聽課,但是無聊的時候就翻開書當故事書一樣看,我同桌還特別好奇我是怎麼做的- -


所謂偏科,太多時候就是笨而已;就好比粗心這個最常見的借口其實就是不會。

其實大多數人是能正視自己的智商的,但是吹牛的時候除外。


中學考試時寫了篇作文《揚長避短好過取長補短》。一九九七年那是一個冬天,一位老人在作文的結尾處畫了一個圈。啊,零分!啊,零分!


手機碼字比較混亂,請見諒。

排名第一的答案是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來說的,分析非常到位,我是想不到那麼深的層次的。不過作為一個從小到大偏科的孩子,我還是想說幾句。

首先,造成偏科的原因真的是因為興趣嗎?我的答案是,可能會有這個因素,但絕對不是主導因素。高中階段的我,語文和英語曾經可以砍下280分,但我的理綜合三科,也就200分。我是個理科生,但我從小就在文科上表現出了很強的實力。插一句,請不要問我為什麼學理,這是個憂傷的故事。

那麼按照很多人的想法,我一定是非常喜歡文科,討厭理科了。但事實上,我對物理,計算機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而歷史政治神馬的在我心裡也就是個跟人家閑扯時候的利器。

那麼,既然這樣,是什麼造成了我的偏科呢?這就是我要說的下一個問題。

一,天賦及思維方式的不同

我知道說這個看起來很扯,但確實我身邊很多偏科的同學,包括我,是由於自己的努力遠遠跟不上天賦所賦予我們的優勢才會偏科。用我自己舉例,我從小就表現出了在語言方面的天賦以及在理科上的弱勢。不到兩周歲時候,我媽買了兩大張海報(?)貼在牆上,一張是數字,一張是漢字,我媽每天讀給我聽,等到我會說話的時候,那張印有簡單漢字的紙我倒背如流,驚呆了父母。但那張數字的紙→_→我直到四歲才會。你能說這和先天因素沒有任何關係嗎?

二,來自他人和自己的心理暗示。

上學以後,我這種差異更加明顯。具體表現在語文英語那會都是滿分,數學總是98……(小學我也是個學霸(≧?≦))於是那會所有人都在說我偏科。現在看來,這算什麼偏科?有強有弱很正常啊。於是長久以來,我一直告訴自己,我偏科。這樣就直接造成我對弱勢科目的要求降低了。日積月累,就真的愈發嚴重。長久以來的思維模式已經影響到自身因素,以至於現在靠個人努力也無法追趕優勢科目的步伐。

以上兩點,就是我認為造成偏科最重要的兩個因素。當然,後期確實會有因為某一科優秀而更加喜歡,學得越是不好的科目就越是討厭的情況。但本質上,我覺得還是天賦與後天要求的放鬆讓偏科更加嚴重。

這些只是我個人經歷引發的感受,今天腦子不清楚寫得太沒邏輯,抱歉。

最後想補充一句,請各位老師和家長,不要過早的給一個孩子定性。他們的人生,不需要早早地就得出結論。

如果回到過去,我一定……

(╯" - ")╯( ┻━┻ (掀桌子)

┬—┬ ノ( " - "ノ) {擺好擺好)

(╯°Д°)╯( ┻━┻(再他媽的掀一次)


從小就數學差,一直差到高考,期間想過無數辦法補習,就是沒啥效果,終於在第二次高考時重演悲劇,拖了後腿,筆記做了11本又有什麼用,欲哭無淚。

與之相對,我英語一直都拔尖兒,兩次高考一次129 一次137,也讓我決定大學裡學外語專業。學了英語,日語,西班牙語,從此與外語結下不解之緣。

偏科改變命運,哈哈。


工作後知道,那種每一科都好的,才是大悲劇,你問問高中畢業的學生,他們喜歡的事情是什麼,90%都是不知道。因為你讓他們每一樣都學會學好,不去看他們真正擅長的,終於,他們自己也看不清楚自己擅長的東西了。所以分科是好事,人做自己喜歡的擅長的,才能做到極致。作為一名數理化滿分,英語語文不及格的人,曾經數次自我反省。現在工作了,也就明白了,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極致,才是正解!


作為一個從小到大嚴重偏科的學生,想考出好成績太難太難。先從分科來說,現在的分科是什麼鬼(湖北的,10年高考的)直接把六門不同的學科分成兩派,要麼文要麼理,特么我只想學理科中的物理以及文科中的歷史地理,你讓我怎麼選。我相信有這樣困惑的不在少數,別說什麼學科之間的聯繫,那些所謂的聯繫都是學科重合部分,重合部分幹嘛還要在兩門課里重複學習。再說學科思維,難道學習物理和學習化學用的是同一種思維?我的想法是,要麼全都學全都考不分主次,要麼就讓學生自己選,這兩種方式也更為公平,世界是屬於偏科生的,或者說所有人都是偏科生,不能扼殺每個人的天賦去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最後我很支持自主招生以及學科競賽,應該讓這些考試發揮更大的篩選作用,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並獲益。

另外想補充幾句,中國的科研成果不高很大程度上與扼殺偏科有關。中國的教育重在學知識而不是探索和研究,而中國又有一個觀點是知識改變命運,於是教育就成了改變命運的工具,而命運在現階段就意味著有錢有權,所以學習就是為了成為上層社會人士的主流觀點深入人心。於是學生們拚命學習著那些死板而又不感興趣的東西,因為錢和地位的誘惑力太大,到了大學又選擇了商科類專業因為商科象徵著金錢和地位(什麼專業什麼院校最火不用多說)這些人是學霸的代表,而偏科生就只能選擇次一點學校,想鑽研卻沒有項目,想出國卻因為學校的原因去不了或者乾脆就因為不擅長的語言所阻礙。一個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的稟賦沒有得到完全的利用,當然這也是全社會的遺憾,我們錯失了多少天才,天才也不是全能的,有多少人能理解這一點


作為一個江蘇人,我告訴你如果你有一門偏科你就廢了,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多麼痛的領悟


好像大家都沒關注這個點,那我就來補一刀吧:P

其實我感覺,偏科是能促進我們心理成長的。

要想(差不多)嘗遍學生時代的各種滋味,最理想的情況就是:有幾科高到天上,有幾科低進地里,綜合起來名次正好中不溜。

這樣,高分科會給你自信並體驗「上層社會」,低分科能增強你的心理素質並感受「下層社會」,名次中等可以讓你保持平常心並定居「中產階級」,就醬。

一下橫跨全了,經歷多豐富啊 -_-||

當然為了生活質量和生命保障,還有plan B:幾科挺好,幾科不錯,剩下一門主科(注意主科)爛得驚天地泣鬼神(要足夠突破心理極限的那種),效果也不錯 ╤_╤

最後,為了您和家人的省心,最好別偏科→_→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