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青年作家笛安?
是認真的嗎?怎麼還有這種問題(≧?≦)……我也尷尬了
個人認為,笛安是在八十年代這一時期出生的作家之中,無論是文學素養,還是作品的厚度應該是比較拔尖的作家。她的作品既有傳統文學的繼承,又不落窠臼,擁有作者自己的靈魂。且能夠讓很多的年輕人喜歡,很不容易。就拿龍城三部曲來說,換成是她之外的其他同時代作家去寫這個以家庭為主線的為基調的作品,恐怕會變成封藏在角落裡的作品。好比當代、十月、花城等等雜誌裡面的文章,不會引起這麼多年輕的讀者喜歡。這是笛安獨特的魅力。
我個人覺得一部卓越的作品,同時暢銷,且被更多的讀者喜歡、認同是一件很牛掰的事情。
笛安是成長型的作家,雖然她現在的作品比不上一些傑出的前輩們所創造的作品那麼深刻,和厚重。但我相信,伴隨著閱歷和寫作經驗的增長她會成為一個很優秀的作家的。還有她最新的書《南方有令秧》出版了。好想買,可惜在讀書馬上大四畢業不容攜帶。好心塞。郭敬明曾經這樣評價笛安:
在故事結構、情節把握、節奏控制上,一點也不輸給我。
一位一點也不輸給郭敬明的作者。你們感受一下。
這個問題,本豬有一丟丟想說。
2016年1月本豬有幸邀請到美笛參加我們的「城市之光」書店住宿計劃發布會,現場見到美笛,也來了不少美笛的迷弟迷妹。
很喜歡美笛在她小說中講的那些故事,但現場她可能沒有表現的像在小說中那麼「能說」,但她待人接物十分的謙和,言談舉止落落大方,偶爾眼神中會有小女生在人多的環境中剎那的驚慌。
粉絲們簇擁著找她要簽名合照的時候,我忽然意識到她深為粉絲喜歡的原因,除了她的才華和顏值,更在於她的誠懇、真實、自然。
本來想放一張和她的合影,鑒於實在敵不過她的美麗,就剋制住了。
笛安的文字有著直擊人心的魔力,每讀起來,便不願再放下。她描繪的人物,總栩栩如生,又與現實中存活著的人們很像很像,她讓這些人活在黑暗中,卻不忘再贈予他們陽光雨露。她筆下的人生,正是我們所正在經歷著的。【苦中嘗甘】。這就是人生的真諦。
她是一個很低調很平淡的人,如果沒有文字,她和我們一樣,但是就是因為有了文字,她對文字的把控力,讓她和我們不一樣。很多人覺得她用她的文筆,將悲慘變成溫暖是不對的,是不合實際的。可是現實都已經這樣了,還不讓我們在作品裡尋找安慰嘛!她的作品很少有大喜大悲,滿滿的都是無奈與艱難,有一種獨特的哭的哭不出來的悲傷感
她是一個不願意放過自己的天才美少女。刻畫過的女性角色都有著一股凌厲決絕的奔放與熱烈。她的所有作品似乎都在牽扯著一件事—至死的天賦。說人話就是「我愛她」。
你們是來捧人的吧
笛安出生的家庭給了她耳濡目染的書生氣息和思維方式。我讀南音和西決東霓的時候簡直覺得她怎麼會是跟郭敬明掛鉤的人。不過那時候我是高中讀西決。
如今大學畢業,再讀一遍,卻驀然覺得沒有當年那麼衝擊我。
應該這麼說,是我長大了,經歷了更多的人和事,就會把她書里的這些看的平常。這麼一想,覺得自己還有好多年的成長和經歷才能讀懂柏拉圖了先來佔個坑,等到感覺自己以後真的有能力來「評價」一位作家的時候再來發表拙見好了
———————————————————————————————————————————
看美笛作品的時候還是初中、高中階段了,說實話,對那個時候自己的鑒賞能力毫無信心…甚至已經在文學院呆了兩年後的現在,還是對自己的文學欣賞與批評能力毫無信心(真的要多讀書啊 感覺自己現在書讀得不夠多都不敢說話……有太多幼稚甚至是錯誤的觀點了)
就來說說自己讀她作品的感覺吧。現在大二其實離中學也有蠻多年了,也有好些年沒有再重讀美笛的書了(要讀的書太多啦嚶嚶……),只從當時的感受來說的話就是,作品首先絕對是很好看的,每次都是一氣呵成地讀下來;並且很喜歡她對文字的掌控能力,就是很多時候都有一種感覺——她說出了很多我當時自己都沒辦法替自己說出來的話;再就是能感覺到一種力量和情感在行文里的涌動吧,那種能調動我很多情緒的、讓我感動的東西。
然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她在作品裡體現出的自己的素養,包括很多文學影視作品的涉及以及看到的一些作家的影子,都極大地調動了當時的自己對文字、文學、戲劇、電影等藝術方面的興趣——也算是一種意義上的啟蒙了吧。甚至到後來越來越發現我對這些事物的著迷,不然現在可能也不會在文學院了吧…
其實看看美笛的父母,李銳和蔣韻…後來才知道真的都是很厲害的作家(中學的時候對當代文學真是知之甚少 …),這樣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女兒想想就是又有底蘊又有靈氣的哈哈。以及到現在還記得蘇童給笛安寫的序中稱讚道,「年輕的笛安的敘述能力超出了我的預料,甚至超出了我的智商」。天啊這可是蘇童啊…我就記得我特別喜歡的一個主要研究當代文學的教授說,看先鋒派小說是一種智力的挑戰…然後先鋒派的蘇童說笛安的敘述能力甚至超出了我的智商這種話…
不過要說中學時期對她作品的著迷,應該還是從中讓我看到的一種理想主義精神吧。這些對自我價值的執著追求,對當時還處於青春期的我(現在應該是青春的尾巴吧 )影響應該是蠻大的。看她寫她看顧長衛的《立春》與她去法國留學的經歷,我覺得那就是中學時候的自己。
「而她真正想要的,是在這些美麗的花叢里盡情地綻放自己,綻放了,生命才夠絢爛,才能清晰地感覺到那種『自己』終究成為了『自己』的過程。我也一樣,那時候我甚至都沒找到一個具體的符號來充當我的花叢,可我滿腦子都是關於綻放的幻想:我一定會變成一個更美好的人;我一定能做點什麼變成一個更美好的人;一件事情,一個作品,一段愛情都有可能鍛造我,錘鍊我,把我變得更完美。」
笛安說那年她十九歲,找到了一樣她願意為之努力一生的事情,就是寫作。巧的是現在的我也是十九歲,雖然還沒有最最明確的目標,但是心裡明白時至今日我還是有著這樣哪怕只是自我感動的理想主義精神。
以上。無論以後隨著我閱歷的增長,對笛安作品的看法有著怎樣的變化,但是最起碼我會記得在十幾歲的年紀,我曾在一個陌生女子的作品裡,和她以及她筆下的人物,彼此參照、共同成長,渴望變成一個更好的人。這種近乎自我意識發現的啟蒙,在當時遠比所謂文字能力、寫作技巧的剖析對我來說更有意義。在讀書的過程里,能發現對於塑造自己人格和人生的渴望,我覺得這種讀書體驗還是蠻有價值的。
第一本書是西決,初一的暑假
最近的一本是南方有令秧,大一的春天中間看過告別天堂,芙蓉如面柳如眉,東霓,南音上下,嫵媚航班是安妮寶貝之外我看的最多書的一個作者了作為一個易受人影響的人,很多文字歷歷在目我還記得當時看告別天堂的時候的喜歡記得去新華書店找天楊最喜歡的局外人的時候的期待最驚喜的瞬間大概是我在嫵媚航班的舞美師的航班裡找到了告別天堂的結局吧
「也許在少年時代,那男人曾經英氣逼人。可是在我眼裡,無非是個衣冠整潔的普通人而已。但是我也知道,有種光輝,與我無關,與所有人無關,只有那個姐姐看得到。」嗯,只有天楊看得到我喜歡這個結局評價。。。這種事還真不敢做。知乎里有多少用戶有資格去"評價"別人?建議改掉"評價"體,改用"看法"。
考慮笛安的年齡和這代人的人生經歷,社會背景。中二恰恰是最鮮明的標誌。《告》確實稚嫩,贏在文筆和結構。18歲寫出這樣完整且略顯成熟的作品,在橫向比較上,確實應該給她高分。
而到了龍城三部曲,就可以明顯看出笛安的突破、成長和創新。在這個百家爭名卻萬馬齊喑的時代,至少笛安配得上她的名氣,也並未被過度捧高,所以也就沒必要黑她和捧殺她。我希望擁有如此天賦的年輕作家可以寫出充滿正能量和美好價值觀甚至可以稱之為偉大的作品!而不是哀怨悲傷殘酷迷茫叛逆妥協的青春物語。
否則,極不過,張愛玲而已……看過她寫的龍城三部和告別天堂 說實話不是很喜歡 不喜歡營造的比較暗的氛圍 書里有些情節也不能理解
她的文字有太多別的作家的痕迹了,張承志,張潔,張愛玲,等等等等。讀她的書能看到很多隱隱的文脈
不止有才 而且很低調 她比落落美~
講句我的真心話 她爸她媽的作品都一級棒
專業是社會學 就比大多數人敏感犀利 可是是會孤獨的
貼一句笛安她父親的話:擅長把簡單的故事講得漂亮。
看過龍城三部曲。最喜歡《西決》。後兩部就不喜歡看了。總覺得後兩部有些牽強的向主情節靠。
不過,喜歡笛安的書,是因為讀她的書,能夠有些感覺似乎在看曹禺那一代人的書似的。與其他的笛安同代人的書有所區別。
推薦閱讀:
※王小波的小說有意思在哪裡?
※江南有哪些好句子?
※當代世界範圍內還在世的最牛逼的小說家是誰?
※三國和水滸將領論武哪方更勝一籌?為什麼?
※「生活不隻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怎麼翻譯?
TAG: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