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小時定律」真的適合所有的領域嗎?

近來的人機大戰讓我從截然不同維度來審視這個問題:比起竟普通人花10000小時能否成為專家,我更擔心的是,哪怕成了專家,數年之後社會還需不需要你。

換句話說,一萬小時定律具有很強的局限性以及一定程度的誤導性。

已經到來的人工智慧,它就特別擅於快速「學習」,而如果很不幸,你下定決心投入的領域跟它的商業化道路重合了,那麼,個人強烈建議:請保留至少一半的精力資源投入其他領域。

下面,我們討論的重點是,未來應當規避這些領域?

我們觀察下,人工智慧,哪怕是低級別智能,它們都擅長:海量數據的存儲、搜索、匹配識別……還有很重要一點,它不談戀愛不需要休息。

換句話說,你若按照上述規則與之進行長跑比賽,它能在原地冷笑著等你跑了9999小時之後,瞬間破碎你抵達終點的光榮與夢想。

按照機器演算法擅長的領域,我們可以大膽預測,在可見的未來,會受10000小時定律傷害的專業領域有:

重災區一:依賴經驗、數據統計(案例)、數據分析的領域

躺槍職業:(非外科)醫生、律師

醫生/律師:這兩者應該是最需要時間成長同時也是受傷最深的兩個領域。事實上Google在幾年前就已經做過智能診斷的非商業化試驗了,診斷結果準確度極高。

其實不難理解,我們說醫生越老越值錢很大原因是因為老醫師見多識廣,面對病人的大部分癥狀都能跟以往的病例中進行匹配……而這些正是機器的強項,資料庫、搜索、匹配、按照可能性的百分比從高到低列出診斷結果。

可見,高收入與安全度並不成正比。高收入的轉行成本反而會成為束縛。

重災區二:邏輯性強、模板化強的領域

躺槍職業:小編、程序猿

編輯:前幾天韓國的一篇報道:「寫稿機器人上崗:僅用0.3秒完成一篇新聞稿」……有興趣者可自行搜索,此處無需多說了。不過,對於原創型、擅長深度寫作的編輯,這反而是福音,因為你們的身價因此得以提升。

程序猿 程序猿鼓勵師:諷刺的是,雖說虎毒不食子,工程師們孕育了人工智慧,但它們偏偏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程序本身恰恰是人工智慧擅長的領域:根據需要的業務模型自動輸出程序語言、或者依據演算法本身不斷進行自我調試、優化。不具備道德情感思想的它,搶飯碗時可完全不會手下留情哦。

至於程序猿鼓勵師……機器人不需要戀愛,謝謝你。

重災區三:重複性、規範性很強的領域

躺槍職業:客服、司機、各類技師、翻譯等

客服:特指客戶不在意你臉色的客服,所以,面帶笑容高顏值的空姐們依然是安全的。因為人工智慧並不擅長與人互動,它沒有感情,它不需要戀愛。至於其它客服,如銀行、呼叫中心……據筆者了解的情況,現在已經出現機器取代人工的情況了。

而隨著自動駕駛技術及相應交通協議的進一步成熟,機器人司機或類似的技師將完全接替這類工作崗位。它們不喝酒、不犯困、沒有情緒化,這意味著更高的安全性。

當然,上述提到的職業危機也只是相對的,並不意味著一定會馬上發生。

下面是我們要重點探討的問題:

哪些領域在未來更值得我們潛心投入?

我的答案很明確:人類思維的優勢領域——想像力、創造力、思維力、人際交往(情感)相關。

我們之所以不必恐懼人工智慧,很大原因正是因為人類是星球上目前唯一具有自我意識的智能生物,而自我意識的延伸:情感、想像力、創造力、追求意義、自省……這些領域在人腦意識研究中暫時還是一個很大的謎團,沒能解碼,意味著高門檻。

可見,最具價值的事物必然具有如下特徵:極具人性創造力的、能形成門檻的、獨一無二的、高度人格化的、不容易複製的,找准這樣的領域投入10000小時成為專家在相當長的一段未來我認為都是值得的。

這類領域包括:新商業需求開發(投資商)、藝術創造相關、各類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創新模式、以及需要高度人性關懷的服務領域(別被好萊塢忽悠了,機器很難真正賦予感情)等。

當然,無論你選擇任何一個專業領域,都可以將該領域需要的屬性與上述提到的因素進行匹配,如果大都用不上,那麼,請慎重考慮。重申下這些關鍵屬性:

  • 人格化:是否與人性相關、是否有情感關聯;
  • 人性需求的洞察力:能否準確定位市場,把能力轉化成貨幣價值的基礎;
  • 想像力:作為人類獨有的意識,想像力是下述創新及創造力、思維力的基礎;
  • 創新及創造力:決定了你提供的價值是否具備競爭力;
  • 思維力(自省、認知完善、開放思維):能否不斷優化自身的思考力,意味著上述提到的屬性能否持續進步;

上述因素的關係如下圖所示:

本質上,一個人的社會競爭力還是取決於你能力的商業轉化程度。

例如,銷售類崗位,其核心競爭力實質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性需求的洞察、認知思維的完善,那麼,它是符合上述標準的。

又例如,理財分析師,其核心競爭力實質是:客戶的投資喜好組合、理財產品的資料庫的認知,恩,有點風險……

事實上上圖提到的關鍵屬性,不僅針對人與人工智慧的比較,更重要的是,我們未來在人與人的競爭中、在成就自我、邁向更高質量的人生境界中,都需要高度重視上述因素。

有關這些因素如何把控,如何協同強化,後續會在我的公眾號(少加點班)中進行探討,對如何適應日益更新的社會步伐,盡量少走彎路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至少在AV行業行不通


閱讀感悟總結:

刻意訓練,而不是慣性的、無腦的、機械的重複。

【發現問題——自力解決】模式:記錄問題並分析,找出解決方法並實踐驗證,貫徹最優解。

專註:讓時間用在刀刃上。

堅持:長久的日積月累。

循序漸進【N+1】:嚴格要求,並逐步提高要求,循序漸進。不懶散追求簡單適應,不盲目追求超難度,取二者之間。

刻意訓練自己的短板到痛苦得想死。

要有反饋:這也是為什麼自學是那麼的難。因為你得同時扮演練習者和教練兩個角色。——自學如何獲得反饋

找的那個能讓你心甘情願堅持十年的習慣,才是真愛。——堅持鍛煉,堅持主動。

華麗的成功背後是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要自己思考、總結、執行。

科學的方法論:有一定天分,加上方法正確,這樣才能成功。而不是妄想。

統籌兼顧效應:好好利用業餘時間,利用1+1大於2效應,你可以在一萬小時之內同時在3到4個領域發展到專家水平。

學會總結、持之以恆——如何才算會總結?——發現問題並改進,結構化提煉精華,歸納出套路或模式。

能在某件事情上付出長久的努力——這件事就可以讓你做到非凡。

認真,心甘情願。

【刻意訓練】意味著:既揚長到熟能生巧,又要查漏補缺、不斷改進。兩者缺一不可。

【一萬小時定律】意味著:專註、認真、自我發現、持之以恆、嚴格要求等,這些是成功函數的關鍵自變數。

成功確實難,因為每一個變數都不容有短版;反之,失敗就顯得非常容易。


可以由自己操縱的只有努力投入的時間和遇到機遇的概率大小;但機遇和天賦不是你能選的。

有點亂。以上。


看完了全部答案,太專業了。自從上了知乎,才感到自己的無知與淺薄。

看到很多人提到了天賦,從一個非常業餘的角度,說說我個人的想法。

天賦是必然存在的,生下來就註定的,看看自然界的每一樣東西,都有著不同的用途,一塊石頭,可以鋪路,可以砌牆,但你不要指望它孵出小雞,因為它生來就是一塊石頭。

所以,我覺得真正應該關注的,不是1W小時是否能成為專家,這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什麼事情值得我們去為之付出1W個小時。

很多人都重視橫向比較,其實縱向比較才是重要的,就是說跟昨天的你比較,而不是今天的別人,不然你比不完的,無論你多強,總有人比你強。

只有必然的事情才是值得我們付出的,或然的事情你要慎重考慮,時間付出了便不會再來。

你付出一生的努力也未必能達到專家水平,但你一定可以不斷超越自我,這是必然的。

通過實踐與總結,努力找出你擅長的,而不是愛好。很多人一輩子都分不清這兩者的區別。

人生的不同,在於兩點差別,天賦的差別,以及能夠充分發揮天賦的能力的差別。

天賦的差別,是註定的,這叫沒辦法,無法改變,只能面對。

但如果你有足夠的能力把那點少的可伶的天賦發揮到極致,即使你成為不了專家,大概你生活也已經足夠好了。這是我們可以改變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是適用全領域的。當然,這已經偏離的原文的主旨。

鄭重感謝田吉順的專業回答,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尤其是關於經驗和分析的辯證關係,對我目前從事的工作非常具有啟發性。


身體素質不差,夏天下午1點到3點練習跳投,後來依然沒去nba打球,但是跳投准了很多。

身體素質不差是天賦,練習跳投是1萬小時,沒去nba打球是沒能成為專家,准了很多是堅持取得成績。


適合體系清晰的領域。

體系清晰是什麼意思,就是有規範的。

可以分得清入門級,一般水平,高級水平,一流水平,神級水平。

很多領域不會有這樣的規範。

我上學時教我的好多老師,都畫了二十年以上的畫了,但是,看起來還是沒摸到藝術的門道。只能說,會畫而已。

所以,我一直以來都不太相信一萬小時定律。

我認為大多數領域裡都有某個東西需要早一點參透。

而這個東西是與技能無關的。

所以,我也比較反對大部分技能訓練的模式。

我有一次招了一個新員工,我說你寫個PPT吧,然後他寫了,我說的你寫的什麼,重寫吧。

然後,他去重寫了,加了很多PPT的技術在裡面,很花哨。

我很震驚,這是什麼玩意?

我只能和他說,那些技術是沒用的,PPT的作用是讓看的人很專註,並跟著你的邏輯去走,不知不覺地被說服。

他迅速懂了。一個月後就很好了。


某人的lol戰績圖,讓你們感受一下這深深的絕望

打了三年,從s2到s5,依然青銅


在不改變生活軌跡的情況下(硬性改變面臨餓死),

你每天能抽出多少時間到某領域。

假設:每天兩小時,還是100%完全學習狀態。

10000/2=5000(需要5000天)

5000/365約等於13.7

就算你14年吧。

在假設條件成立的情況下,你需要14年時間,可能在某個領域世界頂級的水平。

不過這還只是一個領域。

堅持14年的好習慣能幫你一生,我相信。


不用1萬小時,如果夠專註,縮小學習領域,普通人只要1000小時就能成為一個行業的頂尖專家

按照唯物辯證法的世界觀,這個宇宙是運動的,世界中的事物是普遍聯繫,

這些運動的事物不會憑空消失,只會彼此間移動,轉化。

所以你每次投入的運動都不會消失,

你每次投入時都有一個對立面,當你投入的越多,

積累的量越大,當突破了臨界點,量變就會到質變。

但是有前提。

1:你必須掌握正確是投入的方法。

2:你不能太分散投入,一定要夠專註才行,積累的量才能突破臨界點,產生質變。


我只知道10000小時定律適合絕對多數職業技能。

你以為3年工作經驗就可以算業內老手怎麼來的?

10000÷8÷365=3.42

所以,連續3年每天上班8小時,你就是行業老手了!

什麼?你說每年上班沒有365天?而且每天並不是8小時?

很好,騷年。你很有思考能力!

8X365=2920

52X5=260

2920÷260才是你的每日真實工作時間呢!

這就是加班的真諦!


郭④花十萬小時也進不了NBA,別說NBA,CBA都幾乎不可能

有些天分是沒法用努力彌補的,藝術和體育尤其是,其他方面還好些 ,真能專註1W小時以上,不敢說世界一流,在國內起碼能被所有內行耳熟能詳


天賦也很重要啊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從小學到高中一共12年,只要讀完了的人人都超過了一萬小時,請問如此多練習了一萬小時的人,有幾個達到了世界頂級水平?幾十年來有幾個?達到國家頂級水平的人,每年倒是都會有那麼幾十個高考狀元,那麼剩下的人呢?他們練習了一萬小時,達到什麼水平了?

還有一個例子,一個人每天花一小時做飯,只要30年即可達到一萬小時,世界上做飯超過30年的人,數量不在少數,那麼其中成為世界頂級廚師的,又有多少?

要想成功,第一靠的是天分,第二靠的還是天分,其次是學習正確的方法,按照正確的計劃練習,這樣才能成功,每天炒一盤青椒肉絲,炒100年也成不了頂級廚師,非得專門學習做菜,正確的練習,才有可能。每天死記硬背,讀了十幾年書,早超過一萬小時了,結果因為智商不夠,還是記不住書本上的內容,照樣考試通不過。

要得多傻,才會不經思考的相信這個所謂的一萬小時定律。倘若改成,只要足夠專註,天分不至於太差勁,通過正確的方式,堅持專註某一領域足夠久,就能在該領域達到頂尖。這樣說倒還有些道理。成功首先靠的是天分,這一點毫無疑問,沒天分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成功,例如@李志鵬所說的郭敬明的例子就很好,如果他非要堅持專註於他永遠不可能成功的籃球領域(至少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像他那樣身高的成功籃球運動員),那是毫無意義的。如果一個人天分還行,身高1米9,適合打籃球,但是他每天只練習投籃,而不去練習如何跟隊友配合,如何傳球、過人、搶斷,那麼他就算練100年投籃,頂多也就是練到(三分線內)百發百中,但是對方專門盯緊他,不讓他得球,他得了球位置不好沒法投,又不會傳給隊友,這樣的人,在場上也是個廢物。

練習一萬小時能成功,前提必須得有一定的天分,至少不能是個弱智,或者1米4去打籃球這樣的,然後還得正確的練習,搬運工天天練習,沒看到力氣比舉重運動員大了,反而做的時間越長,身體越差。有一定天分,加上方法正確,這樣才能成功。而不是傻到去產生哪怕我只有1米4,練了一萬小時也能進NBA這種白痴想法。


All my life,my heart has yearned for a thing i cannot name.不下十年苦功夫,安能做成一件事。比起下苦功夫,我覺得更難的是找的那個能讓你心甘情願堅持十年的習慣


我最近把營銷和一萬小時定律聯繫在了一起,寫了一篇文章。

我把美國作家格拉德維爾的著作《異類》拜讀完後,就想給大家聊聊一萬小時定律,來談談作為營銷人該如何實踐一萬小時定律。正好我前幾天被朋友圈各種刷屏:科比退役了。為了致敬這位偉大的球員,我這個偽球迷也來用本篇文章來致敬科比。

一萬小時定律

作者格拉德維爾在書中指出:人們眼裡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全是天賦高人一等,而是因為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而這個努力的期限如果用時間來表達的話,那就是一萬小時。他稱為「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也就是每天練習8小時,一周5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

天賦VS勤奮

《異類》中提到了天賦、機遇、家庭背景等因素,我把這些因素歸為不可改變因素。在這些觀點給我們潑冷水的時候作者又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觀念:一萬小時定律。就是通過系統的訓練,刻意的練習,是可以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的。 把它稱為可改變因素。

王安石有一篇文章叫《傷仲永》,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在童年時就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在天賦方面應該是沒誰了吧。那為什麼到最後卻淪落成「泯然眾人矣」了呢?原因就是有了天賦以後沒有有效利用自身的優勢去強加練習。

在天賦和勤奮PK的情況下,我認為勤奮勝出。接下來我就用籃球明星科比的事例解釋我的結論。

凌晨四點鐘的太陽

科比雖然有很好的身體天賦,但是他的天賦並不是無以倫比的。科比論天賦不如麥蒂,論身體不如詹姆斯,過人不如艾弗森,扣籃不如卡特。但是我們來看看科比的成績單:

NBA總冠軍:5次 全明星賽總得分第一,得分王:2次

常規賽MVP:1次 21世紀頭10年最佳NBA球員

總決賽MVP:2次 NBA全明星賽扣籃大賽冠軍:1次

全明星MVP:4次 NBA常規賽得分總分第一

看到這些數字,大家都禁不住問句:why?

為什麼?這個問題科比早就給出了答案:

科比說:我知道每一天洛杉磯凌晨四點的樣子

每天洛杉磯早上四點仍然在黑暗中

我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磯街道上

科比說: 一天過去了,洛杉磯的黑暗沒有絲毫改變

兩天過去了,黑暗依然沒有半點改變

十多年過去了,洛杉磯街道早上四點的黑暗仍然沒有變

但我卻已變成了肌肉強健,有體能,有力量的籃球運動員

他每天訓練6個小時,投中1000次藍。看清楚,是每天,是投中。這樣的科比,通過系統、刻意的練習,如此完美地給大家展示了一萬小時定律的重要性。科比用盡了全力追求完美,但我們營銷人要如何實踐一萬小時定律呢?

如何實踐

我想給大家強調的是,一萬小時定律說的絕不是花一萬小時去做一件事就可以達到某領域的精英。而是強調刻意,系統。這樣就不難解釋你為什麼學了那麼久英語還沒通過英語四級了,因為你沒有系統去練習。

那麼作為營銷人如何去實踐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呢?當然要去系統的練習營銷思維,營銷能力。我們微信公眾號:營銷客棧,前段時間已經寫了一篇文章:如何提升營銷力。大家如果有興趣就去歷史記錄去尋找,那裡給了更詳細的提升營銷力的方法。

要成為營銷界的精英,當然和你的天賦有關係,但是我認為,勤能補拙,只要你足夠勤奮,系統實踐一萬小時定律,勤奮是可以打敗天賦的不足的。不服來辯,關注微信公眾號,直接回復消息即可。與我來一場勤奮與天賦誰更重要的辯論。

我和朋友做了一個微信公眾號:營銷客棧,歡迎大家關注。

若商界就是江湖,那我們就是俠客。只要心中有野馬,俠客豈能俱江湖?營銷客棧,營銷人士聚集之地。你不來關注一下嗎?

我在營銷客棧喝酒,等你來論劍。


當然不是所有領域。

僅限於需要較高認知能力的領域。


不適合。

考慮到加班並做保守估計,一顆螺絲釘在同一家單位的同一個崗位,每天工作十小時(其實很多時候將近十二個小時),每周工作五天(其實很多時候是六天),不考慮多餘的請假,那麼一萬小時就是兩百周,大概等於3.8年(個人覺得不保守估計,也就是三年左右吧)。然而他還是拿不到戶口,最多過了實習期然後工資加了一些,那麼按照題主的理論,這個用一萬小時做同一份工作的究極賽亞人卻還睡在出租屋的隔板間里,他看到你的提問一定會氣得摔手機……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