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老人中風了誰來照顧?
樓主在日本歐洲都待過,深深感受到在發達國家對老人養老的人情冷漠。(參見去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愛>,女兒很久才來看一次中風的母親,做父親的還要表示感激涕零)
高血壓+中風現在是我國老年人高發病症,中風後的高齡老人很多長期生活不能自理。我的奶奶今年88高齡,上個月因摔倒中風,現在半邊癱瘓,不能說話,生活不能自理,我爸爸他們兄弟姐妹4個人無論白天晚上都要兩個人(奶奶比較重,上廁所換洗什麼的一個人背不動)輪流照顧,疲憊程度可想而知。樓主不僅深深感到擔憂:等到我們邁入中年,雙獨家庭請問該如何照顧重病的老人(兩個人照顧四位老人)?所以想請問外國是如何照顧中風或者病重老人的呢?
只是有同感想說幾句(然後一個不小心就說了好多...)!
期待有更好的回答。
我爺爺上個月因為坐車被追尾,導致頸椎關節斷裂。眾所周知,頸椎是關係全身神經系統的樞紐,而人的一切肢體活動均靠神經支配。所以手術雖成功,但目前全身癱瘓,每天需要做康復運動。家裡人也是輪番看護,同時陪護的需要2人以上,原因同題主。此外康復運動需要在另外的治療室,需要人搬上搬下,而且脖子傷口處需要格外留意。最忙的時候要四個人幫助。
爺爺有三個孩子,姑姑在外地(一個月也會請假過來照顧幾天),我爸爸和叔叔工作都很忙,現在除了工作都泡在醫院了,一天睡不到六小時。可是康復時間遙遙無期(樂觀地說,少則半年,多則一年,而且估計也只能恢復到坐輪椅的程度)。現在才一個月,家裡人重金把能請的不工作的親戚都請來了,還是感覺忙的心力交瘁(至於請護工也想過,可是現在價格很昂貴不說,還沒有家裡人一半盡心)。沒有經歷過親人重病的情形前,覺得「癱瘓」什麼的都是很遙遠的詞,可是經歷過才明白,癱瘓病人的親屬,經歷的辛苦常人難以想像。然後我不經想到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今後要怎麼面對雙方老年人生病需要照顧的問題啊!?我爺爺有三個孩子,尚且忙的無暇分身,那我們以後兩個人面對四個老人的時候呢?!至於國外的情形,本人留學生一枚,在歐洲五年了,似乎可以略說一二,但不一定全面詳細。
我有一個同學去年突發腦溢血被送到醫院,由於是急診所以從檢查住院到手術到藥物到一日三餐,從住院到康復一共一個月多,都幾乎沒花錢。(學生在這邊每年需要買一種強制的保險,不貴,一年才相當於人民幣不到1000,可以涵蓋所有的在院急症檢查治療費用,特殊的藥物除外)。病房是普通的,兩個人一間,獨立衛生間,護士隨叫隨到。而且畢竟歐洲人少,護士醫生待遇不錯工作也不會太辛苦,所以她們對待患者就會盡心耐心,有的甚至會給予一定心理輔導。還有需要說的是,在國內,我爺爺所在的康復科,幾乎都是親屬支個床在病床邊做陪護,相當於長期搬進醫院當作過日子的。醫院明文規定上是禁止的,可是家屬也是無奈啊,讓病人在醫院完全靠護士不放心(相信外人看來也覺得不近人情),可沒日沒夜待在醫院誰受得了!還有像定時插導尿管這種事,護士因為忙不過來,甚至會交付給家屬。
而在歐洲,探病是有時間限制的,理由是:不打擾病人休息。晚上九點之後就必須讓探病的人都回去(特別重症的不太清楚,也許可以留下一個人)。所以也就是說,你想陪護都不允許!
同學鄰床就是一個老年人,看上去古怪暴躁,有時候由於病痛會發出怪叫。幾乎每天都有家人探望,帶一些鮮花,一般家人表現關懷的方式就是湊近了交談,或者親吻患者額頭。幾乎都是心理層面給患者信心,告訴患者你沒有被遺棄。而行動方面的,從於情於理他們都默認這是醫院的工作,亂插手反而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探望時間也就是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偶爾會給患者削水果。
相比我同學這邊床反倒熱鬧很多,來者絡繹不絕,有時候人太多甚至需要護士趕走。所以推測一下:可能是因為歐洲大部分國家醫療制度很完善,福利又很好,醫患關係也沒有這麼緊張,所以老人生病住院看護這方面,直接就是醫院的義務。
至於長期重病的老人,一部分可能送在養老院。對於大部分退休的老人,他們自己的退休金和福利保障也可以支付這些費用。至於完全沒依靠政府經貼的,可能是由子女承擔部分。另一部分估計是找私人看護(相當於國內「護工」,只是從專業機構找的)還想補充一些:
在此之前,我也深以為中華傳統美德中所謂的「孝」就是報紙周刊上弘揚的那種「八旬老母癱瘓十餘載,好媳婦辭去工作不離不棄」的高尚作風。可是自己家真遇到這種事,才發現說的永遠比做得容易。
有時也在換角度思考這個問題:也許發達國家的那種看似「冷漠」的方式,其實從某些角度來說更具有人文關懷色彩。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生活的更好的權利,當一個中年人,他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而伴隨父母年老生病需要照料這個必然過程,不應該讓一個家庭甚至幾個家庭的生活陷入無序,不應該讓健康著的人也陷入無止盡的焦慮。他們的小家庭的才是主要需要時間和付出去維護的。我不覺得辭去工作年復一年照顧一個老人是一件值得弘揚的事情,從情感上,我可以很敬佩這樣一個人,並且我可以推測:可能她的工作相對不重要,所以在一個重孝道的大家族的權衡下,她作出了這樣的犧牲。可是社會不是需要青壯年干更能體現他們價值的事情嗎?無論如何,這都是弱勢群體迫於無奈的舉動。相信大家還看過類似報道:老人身患絕症為了不拖累小孩選擇絕路,看完總是很痛心。其實想想對於大多數不富裕的家庭,真的很無奈,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面對的是經濟、工作、照顧子女、自身健康狀況的多重壓力。老人應該活的尊嚴體面,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可是問題是:依靠誰?誰來養!?單純的依靠一個個脆弱的家庭嗎?用一句話結尾吧:為什麼我的眼裡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瀏覽了「養老」話題下的其他問題,發現這兩個問題下面的答案都不錯,大概可以更好回答該問題。
獨生子女以後怎麼照顧雙方的父母?中國人為什麼無法接受將父母送養老院?英國公立的醫療體系比較完善,中風的治療有分三個階段: 急性,次急性和慢性,不同階段由不同的醫療團隊負責治療和管理。急性通常在綜合醫院急救,病情通常一兩週穩定後專去康復醫院,最後如果生活能自理或半自理就可回家治療。醫院里有醫生巡訪,護士護工照料起居飲食,康復師治療,家人只能在規定時間探望(聊天而已),盡量避免和治療時間衝突。搬運病人都用相應的器械協助,病情允許下鼓勵病人能自己行動就自己行動,避免醫護人員體力勞動,一般不超過兩人操作,因為電動儀器設備真的很方便。全組醫護人員的出院評估決定病人是否可以回家生活自理,還是有必要接受上門治療,上門起居照顧(免費的最多一天四次服務,如起床洗澡,叮囑服藥,加熱簡單的食物,一般是超市快食)或去老人院(病情穩定但上門起居照顧仍不能滿足自理)。全程不需家人手把手照顧,如果家人負責照料可以申請一些補助金(應該不多)。以上是提供給老人的公立免費的基本醫療服務,有條件想要更好的服務就找私人機構,非老人的居家服務是自費的,應該也可以申請些補助金
自己的後祖母,一直在護老園趟了四年,這是香港的情況。
中風的老人如果可以行動,和一般老人是一樣的。如果中風的老人不能行動,他們應該入住老年公寓(senior house)。中產階級的老人的財產是夠的。理論里,老年公寓有護士系統照料,額外有很多宗教或者慈善團體義務照料;但是實際里,厭倦的護士沒有完善地執行自己的職能並非罕見。
總之,中風的老人即使得到應有的照料,生活質量也會很差。我的一個朋友的祖父並非中風,而是癌症。他沒有選擇入住老年公寓。然而他選擇臨終關懷。他的一生的最後數個月每個禮拜可以打兩針海洛因,身體在物理上也許並不過於難受。我爺爺也是中風 癱瘓 只能坐著 尿失禁 只有左手能動 倒是可以吃飯
這是第二次複發 醫生說他腦萎縮 於是就說不了話 行為猶如三歲孩童 脾氣特別古怪暴躁我媽媽就一個人照顧他 不忍心插尿管 就每夜四五次的去接尿 經常拉到褲子上 這麼多年一直這樣 夜裡一有聲音就會醒而國外一般不會這樣吧 最多就是老伴一直照顧 子女偶爾來看望 畢竟我們生活在以孝為先的中國 怎麼可以把老人送到養老院?而今都是獨生女 以後面臨兩個人照顧四個老人 只能希望她們都健健康康的吧推薦閱讀:
※現在國內老齡化日益嚴重,為什麼相關的老年人服務產業沒有火熱起來?
※如何理解老年人?老年人的特點和心態是怎樣的?如何與之相處?
※老年人有哪些奇怪的養生保健方法?
※老年痴呆的人真的能感受到家人的關心嗎?他們會因此快樂嗎?
※家裡老人得了阿爾茲海默症(老年痴呆),我該怎麼與她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