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辯論賽中,是只要說得快說得多就是好嗎?
前段時間參加了一次BP辯論(英國議會制辯論),規定時間是7分鐘,我一般說5分鐘,老師就因為這個原因把我淘汰了···但是對比其餘的選手,有的人只是說得很快很快,把一個觀點翻來覆去的說,根本就沒有解釋清楚;再或者有的壓根就觀點都沒有說清楚。
我列了5個觀點,每條都很有依據,但就是把我刷了,真心想知道,英語真的是說得快說得多就是好嘛?
你的經歷和困惑在初學者中很有代表性(我曾經也遇到類似的問題),你很傷心大概是因為:
規定時間是7分鐘,我一般說5分鐘……我列了5個觀點,每條都很有依據,但就是把我刷了……
你不僅想給出「論點」而且還要有與觀點配套的「論據」,這點非常好,說明你已經入門了。辯論賽一方面是考察辯手的critical thinking,另一方面也是考察argument development;也就是說,一個好的辯手既要有清晰嚴密的思路,而且還要有讓自己的思路被別人明白的努力,結合以上兩點才是你的內容。辯論是內容為王。所以之所以老師把你刷掉,如果是有經驗的教練,應該不僅僅因為你沒有別人「說得快說得多」,你應我說的這兩點進行反思。
首先,清晰嚴密的思路。這一點你給出的信息不是特別多,這個需要結合具體辯題具體討論。建議你思考以下幾個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我的5個論點是否有overlapping的部分?如果有,能否合併?
- 我的5個論點是否依據論證力度由強到弱依次排列?
其次,讓自己的思路被別人明白。基本原則是這樣:為了讓別人明白,就應該盡量減少自己的邏輯跳躍,因此在長期辯論中形成了一些典型論證的模型/套路/模板。如常規的Statement-Explanation-Example論證模型,最最精簡每個步驟一句話,那也至少有30秒了。而一般要說清楚,實戰中statement至少1句話,explanation至少2句話,example至少有3句話。一般一個論點的完整論證需要至少1分鐘的時間,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會更多的。
你在「讓自己的思路被別人明白」這一點似乎沒有前一點做得好:你說你5分鐘講了5個論點,這個時間明顯偏少了。
假設你是Prime Minister,前2-3分鐘左右一般是講辯題的背景、關鍵詞定義、正方立場/政策,那麼剩下三分鐘左右講你的觀點支撐。考慮到你是Prime Minister,給出的論證支撐應試最有說服力的,所以花的時間討論應該更多。而你在5分鐘內就完成了5個論點+論據,應該在argument development上是有欠缺的。實戰中,我搭檔是萬年的Prime Minister,他一般在這3分鐘左右的時間裡只說1個最強的論據。
假設你不是Prime Minister,那麼前2-3分鐘一般是對上一位發言者的直接批駁(rebuttal)或/和對Upper House的總結,然後在剩下的3分鐘左右的時間內給出己方的立論和論據。理由和上一段一樣,實戰中這3分鐘應該也是無論如何也塞不進5個完整的論點加論據的,能放進1-2個論點就非常不錯了。況且你只講了5分鐘,應該實際當天的argument development做得不是太好。實戰中,極少情況下,如果對手特彆強大,我甚至會講自己的立論部分完全拆散融入到rebuttal中去。這個戰術只用過一次,2011年在外研社全國賽和THU的兩個小姑娘辯「Mr. Bo"s Red Songs」,最後我們贏了。
希望有所幫助。記得13年我和一個隊友被拉去參加FLTRP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華南賽區的決賽,當時一點都不懂議會制辯論,那時候接觸到一個隔壁學校玩BP玩的很久的同學,意識到英語辯論完全不是用英語去打中文辯論的意思。它獨特的British Parliamentary Format,依照議會制國家討論公共政策通過的方式,用一種紳士的方式去探究一個motion,就是議題的真理性。分為上下院,兩人一隊,正方兩隊,反方兩隊,辯位隨機分配,辯題比賽之前15分鐘公布。這四隊都是競爭關係,然後每一個人的角色都不一樣,說的內容都有role fullfillment和argument的要求。具體規則看外研社官網的介紹: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那時候參加完比賽,連續五天,最後話也講不出來。然後深刻感到這種辯論方式的科學性,首先我們要確定一個辯題是在哪一個角度上去辯論的,記得某個國內時下比較火的辯論節目有這樣一個辯題:要是世界末日來了,只有政府知道,政府要不要公布這個消息?然後下面正方一個人說,我作為一個公民,終於可以想做什麼做什麼,到處借錢不用還,因為只有我知道我們一個月後都要死了。反方說,要是大家都知道了,世界就亂了,你想玩都玩不起來,不如早點死。他們用誇張的語言和動作不斷論述這一點,鼻青臉腫。但是我們討論的是政府做出決議,而不是個人,所以只要用一句話:我們討論的是政府決策的依據,考慮的是公眾利益最大化,不是個人的選擇,所以對方任何論述都是無效的。就可以將他們全部打敗。
然後每一個角色都有7分鐘的演講時間,第一分鐘和最後一分鐘都是無干擾的,中間五分鐘是要接受POI,就是提問,但是提問者必須要舉手,演講者同意後才可以發表不超過15秒的問題或是質疑。演講者可以拒絕提問。為什麼這樣我覺得科學,因為要表達一個論點,不是說一句話就好的,比如我們認為世界末日來了,政府不應該公布這個消息,因為這樣會讓人心大亂。然後就沒了,這無法說服別人,為什麼人心會大亂,大亂後會怎樣,是不是會導致集體利益最大化失敗。所以要表述一個論點是要論據和邏輯的。一個被接受的論點可以這樣:世界末日來了,政府不應該公布這個消息,因為如果公布,作為一個接受這個信息的人,會不顧一切享受最後的生命,道德和法律的約束和自己的最後生命時光相比,不值得尊難受,這樣人心大亂,大家破壞交通,盜竊和犯罪,世界陷入混亂,群眾連最後一個月的秩序和和平都沒有了,每個人的效益在這一個月的時間維度下,自然和沒有公布這個消息的情況相比,是大大降低的,而政府的職能是公眾利益最大化,這樣做不符合政府的職能要求,因此政府不應該公布這個消息。
在英語辯論中,每一個人雖然都需要反駁和理論,除了上議院前兩方首相和反方首領和下議院後兩方政府黨鞭和反方黨鞭外,但是每一個人的職能都不一樣。作為首相,需要準確的描述這個議題的每一個單詞的意義,說明這個議題到底在講什麼,背景是什麼,不可以曲解,不可以狹窄,辯題如果設置的太窄,失去辯論意義,那麼這一方也是要被扣分的。辯題在前15分鐘公布,而不是提前幾周,對一個人的知識儲備要求就很高。有的時候,我們連這個辯題到底在討論什麼都不知道,就只可以玩邏輯了。------------------------以上是簡單的補充,下面進入正題------------------------------------------------------------所以說的快和多,有的時候是必須的,因為時間只有這麼多,你必須講清楚你的論點,嚴密的邏輯鏈,有頭有尾,讓別人無從反駁,這樣你就佔領了這個論點下的領地,整個辯論賽就是戰爭,誰的領地佔有的多,誰就獲勝,比如上面那個辯題,政府職能是不是應該通過公布世界末日這個消息來履行這一塊領地,誰更有說服力,誰就拿下它。然後另一方可以在政府是不是要在世界末日下繼續保持群眾利益最大化這個職能角度展開另一片領地。最後形成這樣的戰爭格局:比如黃色的是正方的貢獻,紅色的是反方的貢獻。其中在反方的貢獻中,大紅色這一隊的貢獻更多,而暗紅色這一隊只是在第一個點,做出了一點貢獻。在第一點,反方明顯更有說服力,所以這一塊領地是反方獲得的,在第二點,反方充分說明了職能大於真實,所以這一塊領地是反方獲得的。綜合來看,紅色反方獲得領地最多,其中反方大紅色隊伍做出的貢獻最大,所以第一名是大紅色這個隊伍,第二名正方黃色隊伍,因為它們獲得領地大小是第二位,然後是暗紅色反方隊伍第三名,由於正方另一個隊伍沒有做出貢獻,所以最後一名。所以你又要自己打開新的領地,又要在別人開展的領地里爭奪,對大多辯手來說,時間都是不夠的。所以要說的很快,很多。當然所有參加英語辯論的,英語能力是基本要求。很多人也許不是死在思維上,而是死在英語基本能力上。當然了,還有很多種死法,被人嚇死,知識不足等等,隊友坑等等。所以你這個問題,沒啥答案的,每天早上自己去練習如何表述一個論點,多看書,尤其是經濟學,聽寫視頻是硬功夫,看一些基本的英語辯論基本的書:比如外研社的贏在辯論, MAD, FIRST PRINCIPLE,,PRO AND CON等。最後,參加比賽就是硬道理,FLTRP是大家熟悉的,但是還有很多,像廣東的GDS舉辦的一些比賽,桂林,上海,北京,深圳,香港和澳門很多學校都有自己的比賽,還可以去東南亞。走出校內,出去被吊打,這就是進步的最快方式。【諾一:創業者,一心想做一點對的事情,不願意渾渾噩噩。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KnowU,掃描下面的二維碼就可以關注啦,每天一篇關於大學的文章,希望大家多多在後台給我發建議,發想法哦~ 因為我想懂你】http://weixin.qq.com/r/VDsYAAjE1lWprUxj925G (二維碼自動識別)
首先,國內英語辯論賽,不管是BP還是AP,都有明顯的語言教學傾向。簡單說就是把英語辯論簡單看作英語教學的自然外化。在這種價值觀下,當然是誰說得流利、說得豐富、說得辭彙深奧、說得發音標準,誰就更容易勝出。這就為說而說的價值觀,雖然不正確,但在當前國內英辯環境里還是大有市場。 其次,在當今美國大學辯論中確實有一種高語速傾向,但不是BP制,而是另外一種辯論賽制,感興趣的話可以在YouTube上找找看,快到辯手喘不過氣。這種高語速戰術追求有限時間內的信息量,力爭在有限時間內給出儘可能多的信息,包括論點論證和證據等,不是簡單的重複。這種戰術不適用於非英語母語環境下的辯論,問題顯而易見,辯手說不到那麼快,評委的聽力也跟不上。事實上美國大學辯論界對此也頗多反思,相當部分人認為這種戰術已經過分極端。 最後,內容為王,這是所有辯論,甚至所有口語傳播活動的基本規律。一切表達技巧的有效性都建立在內容之上。如果你是一個能生產有效論點的辯手,那麼你再去提高包括語音語調在內的表達能力,將是事半功倍的。不必因為個別教練和評委偏狹的個人理解而憤懣,堅持從紮實自身知識與思維素養開始,從學習掌握」講什麼「開始,進而融匯」怎麼講「的問題,將是一條更加」可持續「的辯論學習之路。
中山大學的魏穎同學,在去年 GDS winter拿了冠軍,語速不快也不是很流利,也不屬於氣場型,她現在也是中大英辯隊的隊長。圈內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可以用五分鐘講些好的點並且講的很有邏輯很有說服力,好過你講七分鐘廢話」。語言在英辯里里更更類似工具而不是評判標準。
首先辯手必須熟悉辯論的規則。其次自我展示方面力求創新,展現隊伍的整體性。第三時間上安排要合理。第四語言要有震撼力,對整場辯論賽觀點的把握能力要強。第五現場應變能力要強。
第六語言的及時組織能力以及對觀點的把握能力要好,做到有思想、有高度、有熱情,能夠在情感上帶動評委、觀眾。
最後要注意肢體語言的運用。基本上是的,很少聽到英辯里有什麼新角度,都是車軲轆話換句式說。
僅僅有一年經驗的bp辯手。辯論不只是看你說的有多快,我們不可否認說快代表你有特別多的觀點,你的口語很好,你的思維很快,但這些觀點未必都符合一個motion。我在賽場上遇見過很多種類型的辯手,有的辯手從上台到結束從未斷過,說話像機關槍一樣,不停滴講,還有一種溫柔型辯手,一點點說,慢慢細細地講,在一個觀點中融入很多例子,給你一種用故事講道理的感覺。對我自己來說,我更喜歡溫柔型的辯手,原因很簡單,因為我能聽懂並理解對手在講什麼。辯論過程中最主要的是你的觀點,你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把這些想法流利地表達出來,不在於你的英語說的有多快,而在於你是否能夠正確地表達並讓裁判正確地理解你的意思。以上僅屬個人根據自己辯論折這一年來的感想。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的陛下」的英文是「Your Grace」?但「我的大人」卻是「My Lord」?
※「你若不離不棄,我將生死相依」如何翻譯成英文?
※杭州英語教師編製筆試怎麼準備?考試範圍中的「教材教法」具體指哪些?
※為什麼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中文文章會比英文文章記得更加清晰?而英文文章雖然看懂了也會有種看過就忘的感覺?
※如何在大學中重拾英語並用一年半的時間準備托福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