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數字IC來說,驗證、前端、後端這三個方向將來哪個更好發展點呢?
從工作量和加班程度的角度來看,後端+flow&>&>驗證&>=前端設計。項目總是前松後緊,前端可能delay一下就一個禮拜,後面可能就要按小時計了,而且後端總要為前端和驗證的delay而趕進度。項目to前兩三點也是經常的。
從就業跳槽難易程度上看,後端+flow&>驗證=前端設計。後端和DFT一般來說是招人頻率最高的,這一方面是行業人才儲備的問題,另一方面是近兩年外企大規模向國內轉移的原因。驗證前幾年招人比較多,今年勢頭已有減緩,大概也是由於近幾年國內IC企業對驗證的重視提升使得從業人員也基本飽和了。好的設計工程師國內還是非常少的,但是平均水準的設計工程師我個人感覺是已經有些過剩。
從對某一方面的專業程度上看,前端設計&>驗證&>&>後端+flow。數字IC的不同方向需要不一樣的知識儲備和經驗,比如視頻編解碼晶元和3G晶元差別就會比較大,如果你一直做視頻晶元的設計或者驗證,跳去做3G晶元的公司就會很困難,你個人可能也更希望保持自己之前工作積累的經驗優勢而不願輕易跨界。而後端和flow對晶元所涉及的專業背景可能不會特別的了解,對於他們來說不同類型的晶元差異很小。這方面的差異也是第二條里跳槽難易程度不同的一個重要原因。
反過來說,前端設計對於晶元的深入了解也讓他們有機會層次更高——比如做架構或者項目總體管理,或者更容易跳去其他方向——AE或者軟體。當然也只是相對的幾率更大而已。上面說得可能過於實際一些。總得來說我覺得IC行業是比較夕陽化的,公司少相對需求太小,在國內經過十幾年的積累,天花板也很明顯。入行需謹慎。
但如果確實喜歡也願意做這個行當的話,我覺得做設計、驗證還是實現差異不大,機會總是屬於有恆心的人,進步也會隨著你的努力而慢慢出現,老天和老闆並不偏心。我是NVIDIA後端Methodology的,同意毛維說的大部分觀點。
個人感覺如果從長遠職業路線看,前端(ASIC or Arch)空間更大和天花板更高一些,但是路線也窄一些。前端有成為晶元公司CTO的可能,但是一般大家也不用想那麼遠,因為一家公司就一個。。。但是也像毛維所說,做視頻的去做3G,難度可能感覺像換行了似地,所在領域萎縮時換方向有損失,不過自己努力點彌補應該也能趕上。
驗證和後端這兩年都有大量的工作機會從美國轉移過來,再加上在校生傳統的喜歡「做設計」的觀念,導致設計人員過剩,所以驗證和後端因缺人而火爆,前段時間在獵頭那裡已經有些單位開的錢比同級別的設計高了(當然,行情是不斷變化的)。其實目前做驗證做到高級職位的人在大陸反而比設計要多,尤其幾個大外企在大陸驗證比設計多。但是天花板也是可以直接看到的,比如後端,一般公司不超過100人,NV/AMD/MARVEL/VERISILICON等公司不少了,但也就總數過40~80之間的樣子,所以如果單純做後端不轉方向的話可能就到帶領一個百人以內的團隊(一般是Director) 就到頭了,這還是全上海不超過10個的職位。驗證的天花板高一些,但是同樣要比單純設計的要低。
後端總體來說是比較累,但是也看公司和部門。比如NV,在上海同行屬於中上的壓力,我們晚上一般會有點工作但是不用熬夜的,其他公司越到流片的時候加班越多,我們到那個時候有些人已經無所事事一兩周就坐等流片了。反而項目中間階段要確定floorplan的時候(此階段在流片錢3~5個月)壓力最大。我了解的是做IP的公司壓力小一些,項目時間壓力不那麼大。
話說回來,職位是死的人是活的,很多人工作到一定階段都會轉換方向甚至行業。我覺得上對大船然後老闆賞識,相比單純去了一個好的方向但是公司萎靡老闆不重用,無論短期金錢回報還是長期職業發展都是前者好得多。IC大概是個撐不死餓不死的活,所以基本不指望靠打工暴富。長遠來看,我覺得後端更穩,驗證和前端也不錯,看個人喜好了,IC上下游這麼多,總有一款適合你。
今年華為校招後端招的人是個位數,前端招的很多。北研所就20個在職後端。。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一個always裡面只輸出一個信號,避免互相干擾」?
※如何評價復旦大學VIP實驗室范益波教授團隊發布開源H.265視頻編碼IP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