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01-21
錢鍾書的貢獻,上面@佐藤謙一 基本都提到了,我再稍作概況:
一是經典注釋和文藝評論(《管錐編》、《談藝錄》、《宋詩選注》等),二是文學創作(小說《圍城》、詩集《槐聚詩存》等)。
諾貝爾獎的領域中,相關的只有文學。首先考慮:
(1)諾貝爾文學獎,是否就是「文學經典」的權威認證? 如果是,題主的問題,才有探討的必要;所以,先來看看是否如此。很遺憾,諾貝爾文學獎的權威性,顯然是相當的可疑。要知道,文學獎是瑞典學院投票投出來——如果你知道,該學院總共只有18個人具有投票資格,那麼,你覺得這個「票選」有多大的合法性和權威性?(參見:諾貝爾獎評選的評委由什麼人擔任,是如何選出的?)
事實也證明確實如此。以錢先生所在的20世紀上半葉為例,隨便擺幾個從這18位投票人的「寬闊」指縫中滑落了的文學家:卡夫卡、普魯斯特、喬伊斯(參見:被諾獎忽略的大家 )。哪一個不是如今公認的大師中的大師、哪一位的作品不是如今公認的經典中的經典?甚至可說,任何一個現代文學獎,如果能忽略掉這三人,那簡直可說是恥辱。 那位問了:既然你把文學獎及其評委會說得一無是處,那為什麼諾貝爾獎今天仍然是世人矚目呢? 答案很簡單:諾獎家族中,除了文學獎、和平獎隨意性極大外,其他科學類(物理、化學、生理與醫學、經濟學)獎項是相當嚴格的。 在上面的第一個鏈接中,有相關的介紹。可以說,文學獎是沾了「諾貝爾」整個品牌的光;也可以說,是拖了其他獎的後腿。(2)錢先生的文學創作,是否當得起經典之謂?
既然上面否定了文學獎的權威性,我們只能換成這個問題來探討,即錢先生的文學,是否足夠經典。
《槐聚詩存》:說到近體詩,唐、宋、清、民國,歷代先賢都擺在那裡,《槐聚詩存》尚不足以比肩,故可不論。 《圍城》:兼有西方現代小說的功力,與傳統小說的韻味。 錢先生本人不甚滿意,覺得尚有可臻進之處。就手法而言,因已有西方諸現代經典在前,錢先生本人也是其學生,故有引入之功績,而難稱原創;就內容而言,以傳統與西方的文化交織為特色,以學識功力畢現而令人稱讚,只是似乎融匯之處較多,而開創之處略少,整體而言尚不足以形成自己的新空間。所以,似乎有人說,《圍城》長於才學,而短於文學。 由此,個人以為,就民國白話小說而言,《圍城》可稱經典;就更純粹的文學角度而言,似距離經典尚有一些距離——或者說,錢先生的本意,也並不是要作成一部純文學的作品(據我猜測,他本人寄予厚望,認為可優於《圍城》的《百合心》,會是更加純粹的,只可惜因遺失未完稿而放棄了,真是一個重大遺憾)。總之,錢先生為什麼沒有獲得諾獎,是一個偽問題,理由如上述;而錢先生的文學創作,在民國小說中,可列入經典,但文學性上猶有不足之處。
錢鍾書主業是文學研究,而不是文學創作,大部分人搞不清楚兩者的區別,能在兩個領域都成績斐然的文字大家也是鳳毛翎角。錢鍾書確實是絕頂聰明的學者和文學家翻譯家,才能在兩個領域都有很高成就,可是他的文學作品多是遊戲之作,儘管才華橫溢、妙趣橫生,文字精湛,在格局上還是狹窄了一點,結構技法上的技術創新也不多,總之就是趣味足夠,深度稍欠,技術上的獨特性也不明顯。當時若有翻譯文本,他是有可能被提名,但是以諾獎一貫的價值體系,應該不會得獎。
技術性原因。 劉再復的《高行健論》中提到:諾貝爾文學獎參選作品必須被翻譯為瑞典文(而不是英文),而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華人作家中只有高行健和北島的作品被翻譯成瑞典文,即二選一。
推薦閱讀:
※有幾個人有資格貶低錢鍾書嗎?
※為什麼總那麼多人黑錢鍾書?
※這兩天把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看了,第二段有些不理解,書挺經典,有疑惑請乎友解答。?
※錢鍾書的「借錢等於失去朋友」大家有何見解?
※怎麼評價《圍城》中的方鴻漸?